伺服器網絡地址設定方法
2023-10-06 13:12:34
專利名稱:伺服器網絡地址設定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伺服器及其控制系統的網絡地址設定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多主板伺服器的控制系統的網絡地址設定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伺服器負荷承載能力的增加,包括多個主板的伺服器運用越來越普遍。在現有的多主板伺服器中,每個主板上都會安裝一個基板管理控制器(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 ;BMC) 0傳統的伺服器控制系統則以每個主板上的基板管理控制器,分別管理控制其各自所在的主板,再由數個基板管理控制器來統籌控制每個主板之間的運作。從而,這些基板管理控制器可以為所述的多主機伺服器控制系統分別提供所需的網絡地址,以保證多主機伺服器的正常工作。然而,在伺服器中的每個主板上均安裝一個基板管理控制器,龐大的硬體數量導致了多主板伺服器的製造成本居高不下。
發明內容
有鑑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可利用一個基板管理控制器為多主板伺服器及其控制系統設定網絡地址的方法。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揭示了一種為具有多個主板的伺服器及其控制系統設定網絡地址的方法。所述伺服器可利用一個基板管理控制器(BaseboardManagement Controller ;BMC)來同時控制多個主板,並同時可通過主板上的網卡與外部交換信息。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所揭示的伺服器及其控制系統採用智能平臺管理接口 (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hterface ;IPMI),且包括網卡和基板管理控制器 (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 ;BMC)。其中,基板管理控制器運行於Iinux作業系統下,並且通過一通訊協議與所述網卡交換數據。在此網絡地址設定方法中,首先提供欲設定的網絡地址,根據所述欲設定的網絡地址設定基板管理控制器對應於智能型平臺管理接口下的網絡地址,再根據欲設定的網絡地址設定基板管理控制器對應於所述Iinux作業系統下的網絡地址。接著,在所述Iirmx作業系統的驅動層建立/proc文件並提供文件寫(proc write)操作,並在Iinux作業系統的應用層中開啟/proc文件。然後,將欲設定的網絡地址寫入所述/proc文件中,關閉並保存所述/proc文件。當/proc文件被關閉時,/proc write 操作會根據/proc文件中的欲設定的網絡地址來設定所述網卡的網絡地址。本發明通過一個基板管理控制器為多個主板分別設定網絡地址,有效節省了基板管理控制器的數量,節省了伺服器的製造成本及控制系統的運行成本。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伺服器的功能方塊示意圖;以及圖2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伺服器控制系統的網絡地址設定方法流程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100伺服器110控制板
112網卡114基板管理控制器
120主板121網卡
123可編程晶片125南橋晶片
127中央處理器129電源模塊
130主板131網卡
133可編程晶片135南橋晶片
137中央處理器139電源模塊
140主板141網卡
143可編程晶片145南橋晶片
147中央處理器149電源模塊
150主板151網卡
153可編程晶片155南橋晶片
157中央處理器159電源模塊
160轉接模塊162主接口
164a轉接接口164t轉接接口
164c轉接接口164d 轉接接口
200網絡地址設定方法210地址設定步驟
220地址設定步驟230文件建立步驟
240寫入步驟250保存步驟
260判斷步驟270地址變更步驟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用附圖及詳細說明清楚闡釋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了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附圖起見,一些已知慣用的結構與組件在附圖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請參照第1圖,所示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伺服器100的功能模塊示意圖。伺服器100包括控制板110、主板120、130、140、150以及轉接模塊160,其中主板120 150通過轉接模塊160與控制板110電性連接。在伺服器100中,主板120 150用於進行伺服器100的數據運算,控制板110通過個轉接模塊160來管理主板120 150。每個主板包含有網卡、可編程晶片、南橋晶片、中央處理器和電源模塊。如主板 120包含有網卡121、可編程晶片123、南橋晶片125、中央處理器127和電源模塊129 ;主板 130包含有網卡131、可編程晶片133、南橋晶片135、中央處理器137和電源模塊139 ;主板 140包含有網卡141、可編程晶片143、南橋晶片145、中央處理器147和電源模塊149 ;主板 150包含有網卡151、可編程晶片153、南橋晶片155、中央處理器157和電源模塊159。在以下說明中,將以主板120為例來說明主板的運作。值得注意是,在本實施例中,每個主板的運作方式皆相同。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主板可以以不同的運行方式工作。在主板120中,網卡121用以與外部系統交換信息,如接收及發送數據。中央處理器127用以處理網卡121所接收的數據,並將處理後的數據通過網卡121發送出去,以完成伺服器100的主要工作。南橋晶片125為網卡121和中央處理器127的中介裝置,用以在網卡121和中央處理器127間傳輸數據。此外,南橋晶片125也是控制電源模塊129的開關。當南橋晶片125收到控制板 110所傳送的主板控制訊號時,南橋晶片125便會根據主板控制訊號的邏輯準位來控制電源模塊129,以開始或停止供電至中央處理器127。在本實施例中,電源模塊1 為電壓調節器(Voltage Regulator Down ;VRD),用以將電源供應器(未繪出)所提供的電壓轉換為中央處理器可用的電壓,並提供給中央處理器127。可編程晶片123電性連接至控制板110,以傳送主板120的工作信息(例如主板的溫度和中央處理器的電壓)至控制板110,同時接收控制板110所傳送的控制指令以控制主板120的工作。在本實施例中,可編程晶片123與控制板110間的傳輸協議為智能型平臺管理總線Qntelligent PlatformManagement Bus, IPMB),而可編程晶片為複雜可編程邏輯器件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CPLD)或可編程集成電路 (PrοgrammabIeIntegrated Circuit ;PIC)。由以上說明可知,在本實施例中,每個主板利用其包含的可編程晶片來與控制板 110交換數據,從而,控制板110便可以通過每個主板上的可編程晶片來得知每個主板的信息,同時根據這些信息來管理主板。轉接模塊160包含有主接口 162和轉接接口 16乜、164b、16 和164d,其中主接口 162連接至控制板110,而轉接接口 164a、164b、16 禾口 164d分別連接至主板120、130、 140和150。在本實施例中,每個轉接接口對應至一個地址,當主板插入至轉接接口後,控制板110便可根據主板所插入的轉接接口來得知主板所對應的地址。例如,當主板120插入至轉接接口 16 時,可編程晶片123的兩根接腳的邏輯準位會被分別設置成1和0,如此控制板110便可知道主板120對應的地址為10。由於每個主板對應至一個地址,因此控制板 110可藉由地址來辨識這些主板,以避免數據交換時,數據被傳送到錯誤的主板上。控制板110包含有網卡112和基板管理控制器(Baseboard ManagementController ;BMC) 114。基板管理控制器114電性連接至每個主板上的可編程晶片,以收集每個主板的工作信息,並根據這些工作信息來控制主板的工作。網卡112電性連接至基板管理控制器114,用以供使用者通過網絡查詢基板管理控制器114所收集的主板工作fn息。另外,基板管理控制器114也與網卡121、131、141和151電性連接,以通過內部整合電路anter-htegrated Circuit ;I2C)傳輸協議來與交換數據。因此,使用者不僅可通過網卡112來與基板管理控制器114溝通,亦可通過網卡121、131、141或151來與基板管理控制器114溝通。然而,當利用網卡121、131、141或151作為基板管理控制器114對外部的窗口時, 除了設置好基板管理控制器114的網絡地址,還必須設定好網卡121、131、141或151的網絡地址,使其與基板管理控制器114的網絡地址一致。在以下的說明中,將以網卡121為例子來說明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如何設定網卡121的網絡地址。請參照第2圖,所示伺服器100的控制系統的網絡地址設定方法200,其中所述控制系統指基板管理控制器114和網卡121的集合,此控制系統可供使用者監控伺服器100的工作狀態。另外,基於成本的考慮,本實施例之基板管理控制器114採用Iinux作業系統來工作。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基板管理控制器114可以採用其他適用的作業系統工作。為舉例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以192. 168. 0. 01為欲設定的網絡地址。在地址設定方法200中,首先進行步驟210,以根據欲設定的網絡地址來設定基板管理控制器(BMC) 對應於智能型平臺管理接口(IMPI)下的網絡地址。由於基板管理控制器114對應於智能型平臺管理接口下的網絡地址可利用impitool來進行設定,故步驟210的詳細做法不在此贅述。在步驟220中,根據欲設定的網絡地址來設定基板管理控制器114對應於Iinux 作業系統下的網絡地址。然後,在Iinux作業系統中建立一個文件。在步驟230中,在所述Iinux作業系統中的驅動層建立一個文件,例如/proc文件,並提供一個文件寫操作,例如/proc write操作。在步驟MO中,以欲設定的網絡地址及與網卡121相應的辨識碼寫入建立於所述 Iinux作業系統中的驅動層的文件中。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基板管理控制器114對應多張網卡121、131、141、151,因此在所建立的文件中,必須填入網卡121所對應的辨識碼,例如 ethO,如此才能將地址192. 168. 0. 01設定至網卡121上。然後,在步驟250,關閉並保存所述文件。在步驟260中,判斷網卡121目前現有的網絡地址是否與欲設定的網絡地址相同。當網卡121目前現有的網絡地址與欲設定的網絡地址相同時,則不進行地址變更。當網卡121目前現有的網絡地址與欲設定的網絡地址不同時,則在步驟270中,利用文件寫操作將文件中的欲設定的網絡地址拷貝到驅動層中,並將網卡121目前現有的網絡地址更新為欲設定的網絡地址,即192. 168. 0. 01。由以上的說明可以了解,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揭示了一種多主板伺服器,其中多個主板共享一個基板管理控制器。此外,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為所述多主板伺服器的控制系統設定網絡地址的方法,此網絡地址設定方法可使所述伺服器通過主板上的網卡來對外進行數據交換。上文中,參照附圖描述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是,本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理解,在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各種變更和替換。這些變更和替換都落在本發明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網絡地址設定方法,應用於伺服器及其控制系統中,所述控制系統包括一網卡和一基板管理控制器,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通過一串行接口與所述網卡交換數據,其特徵在於,所述網絡地址設定方法包括控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運行一 Iinux作業系統; 向所述網卡提供一欲設定的網絡地址;根據所述欲設定的網絡地址設定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對應於一智能平臺管理接口下的網絡地址;根據所述欲設定的網絡地址設定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對應於Iinux作業系統下的網絡地址;在Iinux作業系統的驅動層建立一文件並提供一文件寫操作; 在Iinux作業系統的應用層中開啟所述文件;進行所述文件寫操作,以將所述欲設定的網絡地址寫入所述文件中;以及關閉並保存所述文件;其中,當所述文件被關閉時,所述文件寫操作會根據所述文件中的欲設定的網絡地址來設定所述網卡的網絡地址。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絡地址設定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系統還包括 比較所述欲設定的網絡地址與所述網卡的一個現有網絡地址是否相同;以及當所述欲設定的網絡地址與所述網卡的一個現有網絡地址相同時,所述文件寫操作不設定所述網卡的網絡地址。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絡地址設定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系統還包括另一網卡,所述寫入步驟還包含將所述網絡的一識別碼寫入所述文件中,以使所述文件寫操作根據所述識別碼和所述欲設定的網絡地址來設定所述另一網卡的網絡地址。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絡地址設定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串行接口為內部集成電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 ;I2C)接口。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網絡地址設定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伺服器包括至少兩個主板,所述網卡位於所述主板其中之一上,所述另一網卡位於所述另一主板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網絡地址設定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至少兩個主板中,每個主板包括至少一可編程晶片,電性連接至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以接收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所傳送的指令。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網絡地址設定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可編程晶片為複雜可編程邏輯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CPLD)或可編程集成電路 (Programmable Integrated Circuit ;PIC)。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網絡地址設定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通過智能平臺管理總線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Bus, IPMB)傳送指令給所述可編程-H-* I I心片。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伺服器的網絡地址設定方法。所述伺服器包含網卡和基板管理控制器(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BMC),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通過串行接口與網卡交換數據。在所述網絡地址設定方法中,控制基板管理控制器運行於linux作業系統下,並提供欲設定的網絡地址,根據欲設定的網絡地址來設定BMC對應於智能平臺管理接口下的網絡地址。然後根據欲設定的網絡地址來設定BMC對應於linux作業系統下的網絡地址。在所述linux作業系統的驅動層建立文件並提供文件寫操作,在linux作業系統的應用層中開啟所述文件,將欲設定的網絡地址寫入所述文件中。然後關閉並保存此文件。其中,當所述文件關閉時,文件寫操作會根據/proc文件中的網絡地址來設定網卡的網絡地址。
文檔編號H04L12/24GK102195800SQ20101013420
公開日2011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12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12日
發明者餘璘, 陳志偉 申請人: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