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刮渣過濾裝置製造方法
2023-10-11 17:44:04 1
一種自動刮渣過濾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動刮渣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缸體、缸蓋、過濾部件、進料口、出料口、出渣口、主軸、刮刀和驅動機構,其中,缸蓋覆蓋在缸體的開口組成腔體;過濾部件固定在腔體內,並將腔體分隔成進料腔和出料腔;進料口和所述出渣口設置在進料腔的腔壁上;出料口設置在出料腔的腔壁上;主軸第一端與驅動機構連接,第二端穿過缸體底部並垂直穿過所述過濾部件;刮刀固定在主軸第二端並與過濾部件接觸裝配。該過濾裝置實現了在擠塑機的主機在不停機的情況下,對熔體中的固體渣子進行自動過濾,節省了勞動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塑料熔體過濾環節的自動化。
【專利說明】一種自動刮渣過濾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塑料擠出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於塑料擠出的自動刮渣過濾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進行塑料加工時,塑料擠出機需要將塑料熔體中的各種雜質濾除掉,因此,大部分塑料擠出機都裝配有過濾裝置,以便在熔體冷卻成型前將熔體中的固體廢渣去除掉。為保持過濾裝置正常工作,現有技術手段主要包括:第一種方式是,在塑料擠塑機停止工作後,人工刮掉濾網上的固體濾渣,或者跟換濾網(替換下的濾網需要燒掉其上濾渣以便重複使用),該種方式需要擠塑機頻繁停機並且花費大量時間使機器恢復正常工作,耗費大量的材料並且生產效率較低;第二種方式是,在塑料擠塑機不停止工作的情況下,根據濾網的使用情況不定期的更換濾網,該種實現方式 需要擠塑機安裝雙過濾腔體,該方式儘管可以實現不停機換網,但結構複雜,使用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可以解決上述問題的或至少能部分解決上述問題的一種自動刮渣過濾裝置。
[000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自動刮渣過濾裝置,包括:缸體、缸蓋、過濾部件、進料口、出料口、出渣口、主軸、刮刀和驅動機構,其中,
[0005]所述缸蓋覆蓋在所述缸體的開口組成腔體;
[0006]所述過濾部件固定在所述腔體內,並將所述腔體分隔成進料腔和出料腔;
[0007]所述進料口和所述出渣口設置在所述進料腔的腔壁上;
[0008]所述出料口設置在所述出料腔的腔壁上;
[0009]所述主軸的第一端與所述驅動機構連接,第二端穿過所述缸體底部並垂直穿過所述過濾部件;
[0010]所述刮刀固定在所述主軸第二端並與所述過濾部件接觸裝配。
[0011]可選地,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刮渣過濾裝置,所述缸蓋為固定法蘭,所述法蘭上具有的孔徑設置為進料口。
[0012]可選地,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刮渣過濾裝置,所述過濾部件包括:過濾板和支撐板,所述過濾板位於所述進料腔側,所述支撐板位於所述出料腔側並與所述過濾板固定連接。
[0013]可選地,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刮渣過濾裝置,所述過濾板包括至少一個濾孔,所述支撐板上設置鏤空將所述濾孔與所述出料腔連通。
[0014]可選地,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刮渣過濾裝置,所述主軸套有無縫管,使所述主軸與所述過濾部件密封旋轉連接。
[0015]可選地,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刮渣過濾裝置,[0016]所述刮刀為旋轉部件;
[0017]所述刮刀為S形,由兩個弧狀刀具組成;
[0018]刀刃位於所述弧狀刀具的徑向外緣,在所述刀刃上方設置凹槽;
[0019]刮刀沿所述刀刃前向旋轉。
[0020]可選地,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刮渣過濾裝置,所述刮刀為硬質合金材料。
[0021]可選地,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刮渣過濾裝置,所述驅動機構進一步包括電動機和減速機,所述電動機與減速機軸連接,減速機輸出軸與所述主軸第一端軸連接。
[0022]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刮渣過濾裝置採用驅動機構對設置在自動刮渣過濾裝置中的刮刀進行驅動,通過刮刀對過濾板前表面的固體廢渣進行刮離,通過刮刀下方的出渣口將濾渣排出過濾裝置,從而實現了在擠塑機的主機不停機的情況下,對熔體中的固體渣自動過濾,節省了勞動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塑料熔體過濾環節的自動化。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通過閱讀下文優選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各種其他的優點和益處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變得清楚明了。附圖僅用於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目的,而並不認為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個附圖中,用相同的參考符號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在附圖中,參考數字之後的字母標記指示多個相同的部件,當泛指這些部件時,將省略其最後的字母標記。在附圖中:
[0024]圖1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自動刮渣過濾裝置;
[0025]圖2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自動刮渣過濾裝置的局部剖面圖;
[0026]圖3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刮刀示意圖;
[0027]圖4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刮刀局部剖面圖
[0028]其中,附圖標記如下:缸體1100、出料口 1110、出渣口 1120、缸蓋1200、進料口1210、過濾裝置1300、過濾板1310、支撐板1320、主軸1400、刮刀1500、中心孔1510、弧狀刀具1520、凹槽1521、刀刃1522、驅動機構1600、電動機1610、減速機1620。
【具體實施方式】
[0029]本實用新型提供了許多可應用的創造性概念,該創造性概念可大量的體現於具體的上下文中。在下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中描述的具體的實施例僅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現方式的示例性說明,而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範圍的限制。
[0030]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自動刮渣過濾裝置,包括:缸體1100、缸蓋1200、過濾部件1300、進料口 1210、出料口 1110、出渣口 1120、主軸1400、刮刀1500和驅動機構1600,其中,缸蓋1200覆蓋在缸體1100的開口組成腔體;過濾部件1300固定在腔體內,並將腔體分隔成進料腔和出料腔;進料口 1210和所述出渣口 1120設置在進料腔的腔壁上;出料口 1110設置在出料腔的腔壁上;主軸1400第一端與驅動機構1600連接,第二端穿過缸體1100底部並垂直穿過所述過濾部件1300 ;刮刀1500固定在主軸1400第二端並與過濾部件1300接觸裝配。
[0031]其中,自動刮渣過濾裝置裝配在塑料擠出機主機上。塑料熔體從進料口 1210進入進料腔中,進而通過過濾部件1300的後進入出料腔,最後從出料口 1110流出;驅動機構1600向主軸1400傳遞扭矩,主軸帶動位於進料腔中的刮刀1500旋轉運動,刮刀1500刮削過濾部件1300表面上殘留的固體濾渣;濾渣落入出渣口 1120內,最後被排出過濾裝置。
[0032]缸蓋1200優選為固定法蘭,將所述法蘭上具有的孔徑設置為進料口 1210。
[0033]過濾部件1300優選包括:過濾板1310和支撐板1320,過濾板1310位於進料腔側,支撐板1320位於出料腔側並與過濾板固定連接。過濾板1310包括至少一個垂直端面的濾孔,支撐板1320上的鏤空將濾孔與出料腔連通。
[0034]主軸1400套有無縫管,無縫管貫通位於缸體1100底部與過濾部件上1300的基座孔,以便將主軸1400與出料腔隔離,並使主軸1400與所述過濾部件1300密封旋轉連接。
[0035]驅動機構1600優選包括電動機1610和減速機1620,電動機1610與減速機1620軸連接,減速機1620輸出軸與所述主軸1400第一端軸連接,在電動機1610轉動時,減速機1620將扭矩傳遞到裝配有刮刀1500的主軸1400上。
[0036]裝配在主軸上的刮刀1500優選為旋轉部件;
[0037]刮刀1500優選為S形,由兩個弧狀刀具組成,刀刃1522位於所述弧狀刀具1520的徑向外緣,在所述刀刃1522上方設置凹槽1521,刮刀1500為硬質合金材料沿刀刃1522前向旋轉;刮刀1500沿該凹槽1521用於將刀刃1522刮削下來的固體廢渣導向刮刀外端。
[0038]根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自動刮渣過濾裝置1000可選因素較多,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自動刮渣過濾裝置可以設計出多種實施例,因此具體的實施例僅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現方式的示例性說明,而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範圍的限制。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0039]實施例
[0040]根據圖1示出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過濾裝置,以及圖2示出的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過濾裝置局部剖面圖,本實施例中的刮渣過濾裝置,包括:缸體1100、缸蓋1200、過濾部件1300、進料口 1210、出料口 1110、出渣口 1120、主軸1400、刮刀1500和驅動機構1600,其中,缸蓋1200覆蓋在缸體1100的開口組成腔體;過濾部件1300固定在腔體內,並將腔體分隔成進料腔和出料腔;進料口 1210和所述出渣口 1120設置在進料腔的腔壁上;出料口 1110設置在出料腔的腔壁上;主軸1400第一端與驅動機構1600連接,第二端穿過缸體1100底部並垂直穿過所述過濾部件1300 ;刮刀1500通過中心孔1510固定在主軸1400第二端並與過濾部件1300接觸裝配。
[0041]其中,自動刮渣過濾裝置裝配在塑料擠出機主機上。塑料熔體從進料口 1210進入進料腔中,進而通過過濾部件1300的後進入出料腔,最後從出料口 1110流出;驅動機構1600向主軸1400傳遞扭矩,主軸1400帶動位於進料腔中的刮刀1500旋轉運動,刮刀1500刮削過濾部件1300表面上殘留的固體濾渣;濾渣落入出渣口內,最後被排出過濾裝置。
[0042]缸蓋1200為固定法蘭,法蘭上的孔徑為進料口 1210。腔體壁上設置有孔徑,並且裝配有發熱棒,以便保持過濾裝置1000中熔體的溫度。
[0043]過濾部件1300包括:過濾板1310和支撐板1320,過濾板1310位於進料腔側,支撐板1320位於出料腔側並與過濾板1310固定連接。過濾板1310設置有垂直端面的濾孔,支撐板1320上的鏤空將濾孔與出料腔連通,以便進料腔中的熔體通過濾孔進入出料腔,過濾板1310在熔體通過濾孔時將固體濾渣留在了進料腔側。
[0044]主軸1400 (例如,花鍵軸)套有無縫管,無縫管貫通了位於缸體1100底部與過濾部件上1300的基座孔,以便將主軸1400與出料腔隔離,從而使出料腔對主軸轉動的腔體保持密封性。另外,主軸1400上裝配有耐磨銅套,使得主軸1400穩定轉動,並減少磨損。
[0045]驅動機構包括電動機1610 (例如,Y290S-4電機)和減速機1620 (例如,BLED131擺線針減速機),電動機1610與減速機1620軸連接,減速機1620輸出軸與主軸1400第一端連接,在電動機1610轉動時,減速機1620將扭矩傳遞到裝配有刮刀1500的主軸1400上。
[0046]根據圖3示出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刮刀1500的示意圖,以及圖4示出的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的刮刀1500局部剖面圖,裝配在主軸1400上的刮刀1500為旋轉件;刮刀為S形,由兩個弧狀刀具1520組成;刮刀為硬質合金刀,並經過刃磨,刀刃1522位於弧狀刀具1520的徑向外側,刀刃1522上方設置有凹槽1521 ;刮刀旋轉時,刀刃1522前向刮削附著在過濾板1300表面的固體廢渣;被刮下的固體廢渣進入凹槽1521後沿著弧狀刀具1520外緣向刀具外端運動,進一步被刮刀1500推到出渣口 1120處,最後從出渣口被排出過濾裝置。
[0047]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刮渣過濾裝置採用驅動機構(例如,電動機和減速機的組合)對設置在自動刮渣過濾裝置中的刮刀進行驅動,通過刮刀對過濾板前表面的固體廢渣進行刮離,通過刮刀下方的出渣口將濾渣排出過濾裝置,從而實現了在擠塑機主機不停機的情況下,對熔體中的固體廢渣自動過濾,節省了勞動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塑料熔體過濾環節的自動化。
[0048]應該注意的是,上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而不是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限制,並且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範圍的情況下可設計出替換實施例。在權利要求中,不應將位於括號之間的任何參考符號構造成對權利要求的限制。單詞「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權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驟。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刮渣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缸體(1100)、缸蓋(1200)、過濾部件(1300)、進料口(1210)、出料口(1110)、出渣口(1120)、主軸(1400)、刮刀(1500)和驅動機構(1600); 其中,所述缸蓋(1200)覆蓋在所述缸體(1100)的開口組成腔體; 所述過濾部件(1300)固定在所述腔體內,並將所述腔體分隔成進料腔和出料腔; 所述進料口(1210)和所述出渣口(1120)設置在所述進料腔的腔壁上; 所述出料口(1110)設置在所述出料腔的腔壁上; 所述主軸(1400)第一端與所述驅動機構(1600)連接,第二端穿過所述缸體(1100)底部並垂直穿過所述過濾部件(1300); 所述刮刀(1500)固定在所述主軸(1400)第二端並與所述過濾部件(1300)接觸裝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刮渣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缸蓋(1200)為固定法蘭,將所述法蘭上具有的孔徑設置為進料口(121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刮渣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過濾部件(1300)包括:過濾板(1310)和支撐板(1320),所述過濾板(1310)位於所述進料腔側,所述支撐板(1320)位於所述出料腔側並與所述過濾板(1310)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刮渣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過濾板(1310)包括至少一個濾孔; 所述支撐板(1320)上設置鏤空將所述濾孔與所述出料腔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刮渣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主軸(1400)上套有無縫管使所述主軸(1400)與所述過濾部件(1300)密封旋轉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刮渣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刮刀(1500)為旋轉部件。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動刮渣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刮刀(1500)為S形,由兩個弧狀刀具(1520)組成; 刀刃(1522)位於所述弧狀刀具(1520)的徑向外緣,在所述刀刃(1522)上方設置凹槽(1521); 所述刮刀(1500)沿所述刀刃(1520)前向旋轉。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自動刮渣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刮刀(1500)為硬質合金材料。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刮渣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驅動機構(1600)包括電動機(1610)和減速機(1620),所述電動機(1610)與所述減速機(1620)軸向連接,所述減速機(1620)與所述主軸(1400)第一端連接。
【文檔編號】B29C47/68GK203637146SQ201320674720
【公開日】2014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9日
【發明者】周建秋 申請人:周建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