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井式爐爐蓋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08:00:44 1
專利名稱:一種井式爐爐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粉末熱等靜壓成型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井式爐爐蓋。
背景技術:
針對粉末的熱等靜壓成型燒結,不論是直接採用粉末進行熱等靜壓一次成型燒結,還是將粉末冷等靜壓成型壓坯後再次進行熱等靜壓成型燒結,原則上均需將粉末和冷壓成型坯裝入包套並進行真空密封。實施該工藝的目的就是為排除粉末中的氣體和水分,同時保障熱等靜壓階段壓力介質不進入粉末孔隙,從而保證成型材料的緻密度及相關性倉泛。粉末體或粉末壓坯內一般存在20% 75%的孔隙度,在物理和化學吸附作用下含·有數量可觀的氣體和水分。因此在對粉末或壓坯充填到包套後必須對包套進行抽真空脫氣處理,為了達到預期的抽真空脫氣效果,抽真空脫氣往往都在加熱的條件下進行,所以整個包套都需置入加熱的爐膛內,並焊接上較長抽氣管,抽氣管由爐膛伸出爐膛外並與真空系統相連;抽真空脫氣工序結束前,停爐降溫,但抽氣管及包套必須保持抽真空狀態。為方便後續包套抽氣管的卡死,切斷及封焊等工序操作,需將包套和抽氣管從爐膛內取出。由於包套的長抽氣管要在井式爐加熱階段伸出爐膛外,且移出爐膛時還連著真空系統,所以對井式爐的爐蓋結構有著特殊要求。目前,在井式爐爐蓋都只是簡單用2 3塊耐熱鋼板蓋住爐口,再墊上一些石棉,並留一定縫隙讓抽氣管伸出爐膛外。這種簡易封蓋存在以下弊端一是保溫效果不好,爐膛能量損失較大;另外抽氣管由於熱傳導,易損壞抽氣管與真空系統相連的軟管等聯接部件,此外這種簡易爐蓋對於操作人員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井式爐爐蓋,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保溫效果好,對操作人員無安全隱患,使用安全可靠。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井式爐爐蓋,其特徵在於包括第一半圓形蓋板、第二半圓形蓋板、升降立柱、第一操縱臂和第二操縱臂,所述第一半圓形蓋板和第二半圓形蓋板相對設置,所述第一操縱臂和第二操縱臂的一端均與升降立柱轉動連接,所述第一操縱臂的另一端與第一半圓形蓋板的上表面連接,所述第二操縱臂的另一端與第二半圓形蓋板的上表面連接,所述第一半圓形蓋板上設置有第一半圓通孔,所述第二半圓形蓋板上設置有第二半圓通孔,所述第一半圓通孔和第二半圓通孔相對設置且形成圓形通孔。上述的一種井式爐爐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半圓形蓋板和第二半圓形蓋板的內部均設置有水冷凹形槽,所述第一半圓形蓋板和第二半圓形蓋板上均設置有入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入水管和出水管均與水冷凹形槽相通。上述的一種井式爐爐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半圓形蓋板上安裝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二半圓形蓋板上安裝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對稱設置,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外表面均設置有隔熱套。上述的一種井式爐爐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半圓形蓋板的下方通過第一螺杆安裝有多層第一半圓形隔熱層,所述第二半圓形蓋板的下方通過第二螺杆安裝有多層第二半圓形隔熱層,所述第一半圓形隔熱層和第二半圓形隔熱層相對設置且兩者之間有距離,所述第一半圓形隔熱層與第一半圓形蓋板之間、第二半圓形隔熱層與第二半圓形蓋板之間以及相鄰兩層第一半圓形隔熱層之間和相鄰兩層第二半圓形隔熱層之間均有距離。上述的一種井式爐爐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半圓形隔熱層和第二半圓形隔熱層的數量相等且均為三層,所述第一半圓形隔熱層和第二半圓形隔熱層均為耐熱不鏽鋼板。上述的一種井式爐爐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操縱臂通過軸轉動安裝在第一半 圓形蓋板上。上述的一種井式爐爐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操縱臂與第二半圓形蓋板的連接方式為焊接。上述的一種井式爐爐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半圓形蓋板和第二半圓形蓋板相對的面均為斜面。上述的一種井式爐爐蓋,其特徵在於所述圓形通孔的數量為三個。上述的一種井式爐爐蓋,其特徵在於所述水冷凹形槽為半圓形凹形槽。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I、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2、本實用新型使用操作方便,使用時通過旋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即可實現第一半圓形蓋板和第二半圓形蓋板的拼合與閉合,且第一半圓形蓋板可繞軸相對轉動,能有效避免第一半圓形蓋板和第二半圓形蓋板開合時的幹涉,使用方便可靠。3、本實用新型保溫效果好,對操作人員無安全隱患。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圖2為圖I傾斜一定角度後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1-第一半圓形蓋板; 1-11-第一半圓通孔; 1_2_第二半圓形蓋板;1-22—第二半圓通孔; 2—升降立柱;3_1—第一操縱臂;3-2-第二操縱臂;4-出水管;5-入水管;6-1—第一把手;6-2—第二把手;7-1—第一半圓形隔熱層;7_2—第二半圓形隔熱層;8一7jC冷凹形槽;9-1一第一螺杆;9-2—第二螺杆;10一隔熱套;11一軸。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第一半圓形蓋板1-1、第二半圓形蓋板1-2、升降立柱2、第一操縱臂3-1和第二操縱臂3-2,所述第一半圓形蓋板1-1和第二半圓形蓋板1-2相對設置,所述第一操縱臂3-1和第二操縱臂3-2的一端均與升降立柱2轉動連接,所述第一操縱臂3-1的另一端與第一半圓形蓋板1-1的上表面連接,所述第二操縱臂3-2的另一端與第二半圓形蓋板1-2的上表面連接,所述第一半圓形蓋板1-1上設置有第一半圓通孔1-11,所述第二半圓形蓋板1-2上設置有第二半圓通孔1-22,所述第一半圓通孔1-11和第二半圓通孔1-22相對設置且形成圓形通孔。如圖I和圖2所示,所述第一半圓形蓋板1-1和第二半圓形蓋板1-2的內部均設置有水冷凹形槽8,所述第一半圓形蓋板1-1和第二半圓形蓋板1-2上均設置有入水管5和出水管4,所述入水管5和出水管4均與水冷凹形槽8相通;這樣可對第一半圓形蓋板1-1和第二半圓形蓋板1-2進行水冷,以保證操作安全性。優選的,所述水冷凹形槽8為半圓形凹形槽,增大水冷麵積。 如圖I和圖2所示,所述第一半圓形蓋板1-1上安裝有第一把手6-1,所述第二半圓形蓋板1-2上安裝有第二把手6-2,所述第一把手6-1和第二把手6-2對稱設置,便於旋轉第一半圓形蓋板1-1和第二半圓形蓋板1-2。所述第一把手6-1和第二把手6-2的外表面均設置有隔熱套10,以保證操作安全性。如圖I和圖2所示,所述第一半圓形蓋板1-1的下方通過第一螺杆9-1安裝有多層第一半圓形隔熱層7-1,所述第二半圓形蓋板1-2的下方通過第二螺杆9-2安裝有多層第二半圓形隔熱層7-2,所述第一半圓形隔熱層7-1和第二半圓形隔熱層7-2相對設置且兩者之間有距離,這樣可保證抽氣管通過隔熱層;所述第一半圓形隔熱層7-1與第一半圓形蓋板1-1之間、第二半圓形隔熱層7-2與第二半圓形蓋板1-2之間以及相鄰兩層第一半圓形隔熱層7-1之間和相鄰兩層第二半圓形隔熱層7-2之間均有距離,以增加隔熱效果。其中,所述第一半圓形隔熱層7-1和第二半圓形隔熱層7-2的數量相等且均為三層,所述第一半圓形隔熱層7-1和第二半圓形隔熱層7-2均為耐熱不鏽鋼板。如圖I所示,優選的,所述第一操縱臂3-1通過軸11轉動安裝在第一半圓形蓋板1-1上,所述第二操縱臂3-2與第二半圓形蓋板1-2的連接方式為焊接;這樣可保證第一半圓形蓋板1-1和第二半圓形蓋板1-2能順利拼合,避免第一半圓形蓋板1-1和第二半圓形蓋板1-2開合時相互幹涉。如圖I和圖2所示,優選的,所述第一半圓形蓋板1-1和第二半圓形蓋板1-2相對的面均為斜面,斜面傾角約為60度,這樣可保證第一半圓形蓋板1-1和第二半圓形蓋板1-2拼合後的密封性。本實施例中,所述圓形通孔的數量為三個。使用時,以液壓系統推動升降立柱2抬高第一半圓形蓋板1-1和第二半圓形蓋板1-2,然後旋轉第一把手6-1和第二把手6-2將第一半圓形蓋板1-1和第二半圓形蓋板1-2打開,放入帶長抽氣管的包套,再反方向旋轉第一把手6-1和第二把手6-2將第一半圓形蓋板1-1和第二半圓形蓋板1-2閉合,下降升降立柱2使第一半圓形蓋板1-1和第二半圓形蓋板1-2密閉井式爐,並讓抽氣管穿過圓形通孔,抽氣管連入真空系統抽真空,然後井式爐升溫加熱。待包套脫氣完畢,井式爐降溫,升起升降立柱2抬高第一半圓形蓋板1-1和第二半圓形蓋板1-2,再打開第一半圓形蓋板1-1和第二半圓形蓋板1-2,取出金屬包套。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換,均仍 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井式爐爐蓋,其特徵在於包括第一半圓形蓋板(1-1)、第二半圓形蓋板(1-2)、升降立柱(2)、第一操縱臂(3-1)和第二操縱臂(3-2),所述第一半圓形蓋板(1-1)和第二半圓形蓋板(1-2)相對設置,所述第一操縱臂(3-1)和第二操縱臂(3-2)的一端均與升降立柱(2)轉動連接,所述第一操縱臂(3-1)的另一端與第一半圓形蓋板(1-1)的上表面連接,所述第二操縱臂(3-2)的另一端與第二半圓形蓋板(1-2)的上表面連接,所述第一半圓形蓋板(1-1)上設置有第一半圓通孔(1-11),所述第二半圓形蓋板(1-2)上設置有第二半圓通孔(1-22),所述第一半圓通孔(1-11)和第二半圓通孔(1-22)相對設置且形成圓形通孔。
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井式爐爐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半圓形蓋板(1-1)和第二半圓形蓋板(1-2)的內部均設置有水冷凹形槽(8),所述第一半圓形蓋板(1-1)和第二半圓形蓋板(1-2)上均設置有入水管(5)和出水管(4),所述入水管(5)和出水管(4)均與水冷凹形槽(8)相通。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井式爐爐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半圓形蓋板(1-1)上安裝有第一把手(6-1),所述第二半圓形蓋板(1-2)上安裝有第二把手(6-2),所述第一把手(6-1)和第二把手(6-2)對稱設置,所述第一把手(6-1)和第二把手(6-2)的外表面均設置有隔熱套(10)。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井式爐爐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半圓形蓋板(1-1)的下方通過第一螺杆(9-1)安裝有多層第一半圓形隔熱層(7-1),所述第二半圓形蓋板(1-2)的下方通過第二螺杆(9-2)安裝有多層第二半圓形隔熱層(7-2),所述第一半圓形隔熱層(7-1)和第二半圓形隔熱層(7-2)相對設置且兩者之間有距離,所述第一半圓形隔熱層(7-1)與第一半圓形蓋板(1-1)之間、第二半圓形隔熱層(7-2)與第二半圓形蓋板(1-2)之間以及相鄰兩層第一半圓形隔熱層(7-1)之間和相鄰兩層第二半圓形隔熱層(7-2)之間均有距離。
5.按照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井式爐爐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半圓形隔熱層(7-1)和第二半圓形隔熱層(7-2)的數量相等且均為三層,所述第一半圓形隔熱層(7-1)和第二半圓形隔熱層(7-2)均為耐熱不鏽鋼板。
6.按照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種井式爐爐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操縱臂(3-1)通過軸(11)轉動安裝在第一半圓形蓋板(1-1)上。
7.按照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種井式爐爐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操縱臂(3-2)與第二半圓形蓋板(1-2)的連接方式為焊接。
8.按照權利要求1-5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井式爐爐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半圓形蓋板(1-1)和第二半圓形蓋板(1-2)相對的面均為斜面。
9.按照權利要求1-5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一種井式爐爐蓋,其特徵在於所述圓形通孔的數量為三個。
10.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井式爐爐蓋,其特徵在於所述水冷凹形槽(8)為半圓形凹形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井式爐爐蓋,包括第一半圓形蓋板、第二半圓形蓋板、升降立柱、第一操縱臂和第二操縱臂,第一半圓形蓋板和第二半圓形蓋板相對設置,第一操縱臂和第二操縱臂的一端均與升降立柱轉動連接,第一操縱臂的另一端與第一半圓形蓋板的上表面連接,第二操縱臂的另一端與第二半圓形蓋板的上表面連接,第一半圓形蓋板上設有第一半圓通孔,第二半圓形蓋板上設有第二半圓通孔,第一半圓通孔和第二半圓通孔形成圓形通孔,第一半圓形蓋板和第二半圓形蓋板的內部均設有水冷凹形槽,第一半圓形蓋板和第二半圓形蓋板的上表面均設有入水管和出水管,入水管和出水管均與水冷凹形槽相通。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使用方便,保溫效果好,安全性高。
文檔編號F27B1/10GK202770171SQ20122047158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4日
發明者賀衛衛, 湯慧萍, 賈文鵬, 劉海彥, 陳斌科, 賈亮 申請人: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