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泵流體控制組合閥的製作方法
2023-10-23 00:42:32 3
自吸泵流體控制組合閥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吸泵流體控制組合閥,包括先導閥體和滑閥體,先導閥體中設有先導閥活塞和活塞杆以及先導閥瓣,先導閥體上設有第一管接口、第十管接口和第二管接口,在滑閥體內設有滑閥活塞和滑閥杆,滑閥體上設有第三管接口、第四管接口、第七管接口,第三管接口位於滑閥活塞的左側,滑閥活塞位於第四管接口和第七管接口之間,滑閥體的上側還設有第五和第六管接口,滑閥體的下側設有第八和第九管接口,滑閥杆上設有連通第五和第八接口以及第六和第九接口的豎向通道。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實施容易,使用方便,能達到不需要人工操作流體自動完成強制氣液分離式射流泵開機、自吸、工作、停機時閥完成的相應工作。
【專利說明】自吸泵流體控制組合閥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組合閥,特別涉及一種用於強制氣液分離式射流自吸泵的流體控制組合閥。
【背景技術】
[0002] 申請人:早期申請的強制氣液分離式射流自吸泵(CN203175877U)主要由泵體、出液管、進液彎管、導壁、轉輪、凸塊、喉管入口、喉管、擴散管、缺口、螺旋分離管、進液管、噴嘴、凸臺、安裝臺、連接塊、壓蓋、出液閥、連接閥、進液閥等零部件組成(圖紙參考CN203175877U,在此未給出)。
[0003]在泵體上設有出液管和進液彎管,泵體內設有轉輪,所述出液管的出液口上設有出液閥,在出液管內靠近隔舌處設有導壁,該導壁的上端與出液管上部的內壁相連,其下端延伸至出液管與轉輪出口的交接處,所述導壁的下部呈弧形,所述導壁的下部向靠近轉輪的方向彎曲,並在導壁底端靠近轉輪的一側設有凸塊,該凸塊與轉輪外徑之間有間隙;所述導壁和轉輪外徑之間的小流道內設有射流裝置,所述射流裝置包括喉管和擴散管,所述喉管下端設有喉管入口,上端與擴散管連通,所述喉管入口下口大,上口小,如喉管入口呈喇叭形,它靠近轉輪外徑的腰上設有缺口 ;所述喉管入口上與缺口相對的腰與導壁相連。所述擴散管伸出出液管外與盤繞在出液管外壁上部的螺旋分離管的進口連通,所述螺旋分離管的出口與出液管相通,所述擴散管的管徑從與喉管連接的一端到與螺旋分離管連接的一端逐漸增大,所述螺旋分離管的截面面積從進口到出口逐漸減小;所述出液管上還設有進液管,該進液管一端伸入出液管內,所述導壁的下部設有安裝臺,所述安裝臺上設有連接塊,所述連接塊與安裝臺通過螺釘壓緊,所述連接塊的側面和頂面分別開有一個相互垂直貫通的通道,所述進液管伸入端伸入連接塊側面的通道內,所述噴嘴的下部安裝在連接塊頂面的通道內,所述噴嘴的上部伸入喉管入口內。所述出液管上的進液管伸入口上設有壓蓋,所述壓蓋呈T形,其小直徑部分伸入出液管的伸入口中,所述壓蓋的中部開有中心孔,所述進液管從壓蓋的中心孔伸入出液管內,所述壓蓋大直徑部分通過螺栓固定在出液管的管壁上。所述壓蓋和進液管之間設有第一液封和第二液封。位於出液管外的進液管在出液管外的一端上設有進液閥。
[0004]所述出液管下部的內管壁上設有凸臺,所述凸臺與導壁之間有距離,所述凸臺的中心線與出液管的中心線重合。所述進液彎管通過連接管與喉管入口相通。所述連接管上設有連接閥。將進液管與外部壓力流體連通,噴嘴噴出壓力流體,從喉管入口、喉管、擴散管經過螺旋分離管到達出液管,待流體從出液管出口的出液閥溢出時,泵啟動,轉輪旋轉,噴嘴高速噴射的流體在喉管入口周圍產生低壓區,一方面由於離心力作用,通常液體在轉輪外徑周圍形成壓力牆將空氣包圍在轉輪內部出不來,喉管入口周圍產生低壓區後,壓力牆遭破壞,轉輪周圍液體和轉輪內空氣通過喉管入口上的缺口進入喉管入口。另一方面,導壁的底端凸塊使得液體繞流進入轉輪內,將轉輪內的氣液混合物帶到喉管入口,再者,進液彎管和泵吸入管的空氣通過連接管會源源不斷的輸入喉管入口。這些從不同渠道來的氣液混合物到了喉管入口後再進入喉管混合均勻,再進入擴散管降低流速,提高壓力,隨後進入螺旋分離管加快旋轉速度,最後進入出液管內壁,沿管壁高速旋轉形成漩渦。這時,氣體從液體分離出來進入漩渦中心,一部分氣體從出液管直接溢出,另一部分氣體沿渦管下行,在受到出液管內的凸臺的阻礙後上升溢出,周而復始進行下去,直到自吸結束。自吸完成後,將出液管出口處的出液閥以及連接管上的連接閥,進液管上的進液閥全部關閉。
[0005]強制氣液分離式射流自吸泵要用到三個閥:進液閥、出液閥、連接閥。泵啟動前,三個閥全部關閥。泵啟動後自吸過程中,三個閥全部打開,自吸完成泵正常工作時,三個閥全部關閉。目前為手工操作完成。這就是說,每開停一次機,手工就要去操作二次閥。如果在工地、野外、農村、礦山移動分散臨時使用強制氣液分離式射流自吸泵,手動操作閥是可以的。但在工廠和環保單位固定使用,隨進液液位的無規律的快速變化頻繁啟停機,手動操作閥是不可行的。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針對 申請人:早期申請的強制氣液分離式射流自吸泵使用的自吸泵流體控制組合閥,將該自吸泵上的三個閥替換,用組合閥替代,不用人操作,自動完成泵開停、自吸時閥應完成的工作,並在泵完成開停機後組合閥自動回復到開機前狀態。
[0007]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自吸泵流體控制組合閥,其特徵在於:包括先導閥體(I)和滑閥體(2),所述滑閥體(2)上設有左端蓋(3)和右端蓋(4),所述先導閥體(O固定在滑閥體(2)的左端蓋(3)上,所述先導閥體(I)中部設有軸向孔,所述先導閥體(O的左側設有內徑大於軸向孔孔徑的液缸,所述先導閥體(I)的左端設有端蓋(14),所述先導閥體(I)的右側設有孔徑大於軸向孔孔徑的過流孔(lb),所述液缸中裝有先導閥活塞
(5),所述過流孔(Ib)中裝有先導閥瓣(7),所述先導閥體(I)的軸向孔的右端設有閥座,所述先導閥活塞(5)上固定連接有活塞杆(6),所述活塞杆(6)與先導閥瓣(7)連接,所述先導閥體(I)上側靠近左端的位置設有與液缸相通的第一管接口(a),該第一管接口(a)位於先導閥活塞(5)的左側;所述先導閥體(I)的右端上側還設有與過流孔(Ib)相通的第十管接口( j),所述先導閥體(I)的下側中部設有與軸向孔相通的第二管接口(b),所述左端蓋
(3)上設有開口向左的沉孔,在該沉孔中裝有彈簧(8),所述彈簧(8)與先導閥瓣(7)連接;
[0008]所述滑閥體(2)上設有軸向中心孔,在所述滑閥體(2)的左側也設有內徑大於軸向中心孔孔徑的液缸,在該液缸中裝有滑閥活塞(9),所述滑閥活塞(9)的右端固定連接有滑閥杆(10),所述滑閥杆(10)位於滑閥體(2)的軸向中心孔中,並且所述滑閥杆(10)能在滑閥體(2)的軸向中心孔中滑動;所述滑閥體(2)的上側設有與液缸相通的第三管接口(c)和第四管接口(d),所述滑閥體(2)的下側還設有與液缸右側相通的第七管接口(g),其中所述第三管接口(c)位於滑閥活塞(9)的左側,所述第七管接口(g)位於滑閥活塞(9)的右偵牝所述滑閥活塞(9)將第四管接口(d)擋住,所述滑閥體(2)的上側還設有與其軸向中心孔相通的第五和第六管接口(e、f),所述滑閥體(2)的下側設有與其軸向中心孔相通的第八和第九管接口(h、i),其中所述第五和第八管接口(e、h)對稱設置,所述第六和第九管接口(f、i)對稱設置,所述滑閥杆(10)上設有能連通所述第五和第八管接口(e、h)以及第六和第九管接口(f、i)的豎向通道(10a、IOb),所述連通第五和第八管接口(e、h)以及第六和第九管接口(f、i)的豎向通道(10a、10b)分別與第五和第八管接口(e、h)以及第六和第九管接口(f、i)錯位。
[0009]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管接口與強制氣液分離式射流自吸泵的出液管內的凸臺的下方附近連通,第二和第七管接口相互接通。第十管接口與外來壓力流體連通(如自來水管等),所述第四管接口與進液管接通從而與噴嘴連通,也就是管接口 j、b、g、d按順序相當於與強制氣液分離式射流泵外來流體與進液管連通,從而與噴嘴接通,第三管接口與強制氣液分離式射流自吸泵的出液管上端接通,所述第五管接口與泵的進液彎管接通,第八管接口與喉管入口接通,相當於強制氣液分離式射流自吸泵中的連接管,第六管接口與出液管出液閥相通,所述第九管接口與進液池接通。安裝完畢後,在強制氣液分離式射流自吸泵內加入液體,本實用新型的自吸泵流體控制組合閥處於圖1的狀況。泵啟動,轉輪使得泵內液體產生較低壓力,通過第一管接口進入先導閥體的液缸左側中,推動先導閥活塞杆向右移動,活塞杆推動先導閥瓣,將第十和第二管接口接通,同時將第七管接口接通,這樣外來壓力流體進入滑閥體的液缸右側,在流體壓力的作用下,滑閥活塞向左移動,將第四管接口打開,從而將第七和第四管接口接通,流體進入噴嘴,自吸開始。同時,在滑閥活塞向左移動的時候,與滑閥活塞固定連接的滑閥杆將第五和第八管接口接通,泵進液彎管的空氣通過該連通的通道源源不斷地進入喉管入口。與此同時,所述第六和第九管接口也接通,將出液管內多餘的水通過第九管接口流出到進液池中。此時本實用新型的組合閥處於圖2的狀態。
[0010]自吸完成,泵正常工作的時候,泵出液管的流體壓力迅速上升,流體通過第三管接口進入液缸的左側,從而將滑閥活塞推向右側,(設計時調整好滑閥活塞左右受壓面積,即可實現規定動作。)組合閥處於圖3的狀態,滑閥活塞將第四管接口擋住,同時,第五和第八管接口以及第六和第九管接口斷開,自吸所用的各通道關閉。泵在正常工作期間,先導閥活塞杆一直處於自吸時位置。
[0011]泵停機時,第一管接口的壓力流體消失,先導閥體內的彈簧將先導閥瓣推向閥座,活塞及活塞杆推向左側,外來流體斷開,本實用新型的組合閥回到啟動前的狀態(圖1的狀態)。
[0012]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滑閥活塞(9)上設有橫向通孔,在該橫向通孔中裝有可調節流閥(12)。安裝可調節流閥,一是滑閥活塞向右移動時缸內右邊流體流入左邊,保證滑閥活塞移動,同時增加活塞移動的穩定性。
[0013]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左端蓋(3)的中部設有凸臺(3a),所述凸臺(3a)位於滑閥體(2)的液缸中,所述凸臺(3a)的左側設有沉孔,所述沉孔中安裝有彈簧座(13),所述彈黃(8)右端安裝在該彈黃座(13)上。
[0014]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右端蓋(4)上設有氣孔(4a)。這樣滑閥活塞可以順利移動。
[0015]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滑閥體(2)上設有與滑閥體(2)液缸相通的放氣孔,所述放氣孔位於滑閥活塞(9)的右側,在該放氣孔上裝有排氣閥(11)。放氣孔的作用也是保證液缸內無氣,使得滑閥活塞有足夠推力。放氣孔放完氣後要關閉。
[0016]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滑閥活塞(9)與滑閥體(2)的液缸之間設有第一液密封
(16),所述滑閥杆(10)與滑閥體(2)的軸向中心孔之間也設有第二液密封(15)。[0017]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先導閥體(I)的液缸右側設有與先導閥體(I)上的液缸相通的出氣孔(la)。
[0018]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先導閥活塞(5)和活塞杆(6)上設有密封溝槽。
[0019]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實施容易,使用方便,能達到不需要人工操作流體自動完成強制氣液分離式射流泵開機、自吸、工作、停機時閥完成的相應工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本實用新型在自吸泵處於自吸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3為本實用新型在自吸泵自吸完畢正常工作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4為圖1中管接口連接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5]實施例1:如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自吸泵流體控制組合閥主要由先導閥體1、滑閥體2、左端蓋3、右端蓋4、先導閥活塞5、活塞杆6、先導閥瓣7、彈簧8、滑閥活塞9、滑閥杆10、排氣閥11、可調節流閥12、彈簧座13、端蓋14、第二液密封15、第一液密封16等部件組成。
[0026]所述滑閥體2的左端和右端分別設有左端蓋3和右端蓋4,所述右端蓋4上設有氣孔4a ο
[0027]所述先導閥體I固定在滑閥體2的左端蓋3上,所述先導閥體I中段設有軸向孔,所述先導閥體I的左側設有液缸,液缸孔徑大於軸向孔,所述先導閥體I的左端設有端蓋14,所述先導閥體I的右端設有過流孔lb,過流孔Ib孔徑大於軸向孔,液缸、軸向孔和過流孔Ib的中心線在同一直線上。所述液缸中裝有先導閥活塞5,所述過流孔Ib中裝有先導閥瓣7,所述先導閥體I的軸向孔的右端設有閥座,所述先導閥活塞5上固定有活塞杆6,所述活塞杆6與先導閥瓣7連接,所述先導閥體I上側靠近左端的位置設有與液缸相通的第一管接口 a,該第一管接口 a位於先導閥活塞5的左側;所述先導閥體I的右端上側還設有與過流孔Ib相通的第十管接口 j,所述先導閥體I的下側中部設有與軸向孔相通的第二管接Π b。
[0028]所述左端蓋3的中部設有凸臺3a,所述凸臺3a位於滑閥體2的液缸中,所述凸臺3a的左側設有沉孔,所述沉孔中安裝有彈簧座13,所述彈簧8右端安裝在該彈簧座13上。所述彈簧8與先導閥瓣7連接。所述先導閥體I液缸右側設有與液缸相通的出氣孔la。
[0029]所述滑閥體2上設有軸向中心孔,在所述滑閥體2的左側設有孔徑大於軸向中心孔的液缸,在該液缸中裝有滑閥活塞9,所述滑閥活塞9的右端固定連接有滑閥杆10,所述滑閥杆10位於滑閥體2的軸向中心孔中,並且所述滑閥杆10能在滑閥體2的軸向中心孔中滑動;所述滑閥體2的上側設有與液缸相通的第三管接口 c和第四管接口 d,所述滑閥體2的下側還設有與液缸相通的第七管接口 g,所述第三管接口 c位於滑閥活塞9的左側,第四和第七管接口 d、g分別位於靠近液缸的右端的位置,所述第七管接口 g位於滑閥活塞9的右側,所述滑閥活塞9將第四管接口 d全部擋住。[0030]所述滑閥體2的上側還設有與其軸向中心孔相通的第五和第六管接口 e、f,所述滑閥體2的下側設有與其軸向中心孔相通的第八和第九管接口 h、i,其中所述第五和第八管接口 e、h對稱設置,所述第六和第九管接口 f、i對稱設置,所述滑閥杆10上設有能連通所述第五和第八管接口 e、h以及第六和第九管接口 f、i的豎向通道10a、10b,所述連通第五和第八管接口 e、h以及第六和第九管接口 f、i的豎向通道10a、IOb分別與第五和第八管接口 e、h以及第六和第九管接口 f、i錯位。所述滑閥活塞9幅板上設有橫向通孔,在該橫向通孔中裝有可調節流閥12。通過調節可調節流閥12的螺紋,使得可調節流閥與橫向調節孔之間的間隙發生變化,從而起到調節流量保證滑閥活塞9穩定移動的作用。所述滑閥體2上設有與滑閥體2的液缸相通的放氣孔,該放氣孔位於滑閥活塞9的右側。在該放氣孔上裝有排氣閥11。
[0031]所述滑閥活塞9與滑閥體2液缸之間設有第一液密封16,所述滑閥杆10與滑閥體2軸向中心孔之間也設有第二液密封15。
[0032]第一管接口 a與強制氣液分離式射流自吸泵的出液管內的凸臺的下方附近連通,第二和第七管接口 b、g相互接通,第十管接口 j與外來壓力流體連通(如自來水管等),所述第四管接口 d與進液管接通,也就是第十、第二、第七和第四管接口 j、b、g、d按順序相當與強制氣液分離式射流泵外來流體與進液管接通,進而與噴嘴接通,第三管接口 c與強制氣液分離式射流自吸泵的出液管上端接通,所述第五管接口 e與進液彎管接通,第八管接口 h與喉管入口接通,第五管接口 e和第八管接口 h接通後相當於強制氣液分離式射流自吸泵中的連接管接通,第六管接口 f與出液管出液閥相通,所述第九管接口 i與泵進液池接通。安裝完畢後,在強制氣液分離式射流自吸泵內加入液體,本實用新型的組合閥處於圖1的狀況,泵啟動,轉輪使得泵內液體產生較低壓力,通過第一管接口 a進入先導閥體I的液缸左側中,推動先導閥活塞5向右移動,與先導閥活塞5固定連接的活塞杆6推動先導閥瓣7,將第十和第二管接口 j、b接通,同時將第七管接口 g接通,這樣外來壓力流體流到滑閥體2的液缸右側,在流體壓力的作用下,滑閥活塞9向左移動,將第四管接口 d打開,從而將第七和第四管接口 g、d接通,流體通過進液管進入噴嘴,自吸開始。同時,在滑閥活塞9向左移動的時候,與滑閥活塞固定連接的滑閥杆10將第五和第八管接口 e、h接通,泵進液彎管的空氣通過該連通的通道源源不斷地進入喉管入口。與此同時,所述第六和第九管接口 f、i也接通,將出液管內多餘的水通過第九管接口 i流出到進液池中。此時本實用新型的組合閥處於圖2的狀態。
[0033]自吸完成,泵正常工作的時候,泵出液管的流體壓力迅速上升,流體通過第三管接口 c進入液缸的左側,從而將滑閥活塞9推向右側(設計時調整好滑閥活塞9左右受壓面積,即可實現規定動作),組合閥處於圖3的狀態,活塞將第四管接口 d堵住,同時,第五和第八管接口 e、h以及第六和第九管接口 f、i斷開,自吸需用的各通道關閉。泵在正常工作期間,先導閥活塞杆6 —直處於自吸時位置。
[0034]泵停機時,第一管接口 a的壓力流體消失,先導閥體I內的彈簧8將先導閥瓣7推向閥座,先導閥活塞5推向左側,外來流體斷開,本實用新型的組合閥回到啟動前的狀態(圖1的狀態)。開始第二輪啟動準備。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吸泵流體控制組合閥,其特徵在於:包括先導閥體(1)和滑閥體(2),所述滑閥體(2 )上設有左端蓋(3 )和右端蓋(4),所述先導閥體(1)固定在滑閥體(2 )的左端蓋(3 )上,所述先導閥體(1)中部設有軸向孔,所述先導閥體(1)的左側設有內徑大於軸向孔孔徑的液缸,所述先導閥體(1)的左端設有端蓋(14),所述先導閥體(1)的右側設有孔徑大於軸向孔孔徑的過流孔(lb),所述液缸中裝有先導閥活塞(5),所述過流孔(Ib)中裝有先導閥瓣(7),所述先導閥體(1)的軸向孔的右端設有閥座,所述先導閥活塞(5)上固定連接有活塞杆(6),所述活塞杆(6)與先導閥瓣(7)連接,所述先導閥體(1)上側靠近左端的位置設有與液缸相通的第一管接口(a),該第一管接口(a)位於先導閥活塞(5)的左側;所述先導閥體(1)的右端上側還設有與過流孔(Ib)相通的第十管接口( j ),所述先導閥體(1)的下側中部設有與軸向孔相通的第二管接口(b),所述左端蓋(3)上設有開口向左的沉孔,在該沉孔中裝有彈簧(8),所述彈簧(8)與先導閥瓣(7)連接; 所述滑閥體(2)上設有軸向中心孔,在所述滑閥體(2)的左側也設有內徑大於軸向中心孔孔徑的液缸,在該液缸中裝有滑閥活塞(9),所述滑閥活塞(9)的右端固定連接有滑閥杆(10),所述滑閥杆(10)位於滑閥體(2)的軸向中心孔中,並且所述滑閥杆(10)能在滑閥體(2)的軸向中心孔中滑動;所述滑閥體(2)的上側設有與液缸相通的第三管接口(c)和第四管接口(d),所述滑閥體(2)的下側還設有與液缸右側相通的第七管接口(g),其中所述第三管接口(c)位於滑閥活塞(9)的左側,所述第七管接口(g)位於滑閥活塞(9)的右側,所述滑閥活塞(9)將第四管接口(d)擋住,所述滑閥體(2)的上側還設有與其軸向中心孔相通的第五和第六管接口(e、f),所述滑閥體(2)的下側設有與其軸向中心孔相通的第八和第九管接口(h、i),其中所述第五和第八管接口(e、h)對稱設置,所述第六和第九管接口(f、i)對稱設置,所述滑閥杆(10)上設有能連通所述第五和第八管接口(e、h)以及第六和第九管接口(f、i)的豎 通道(10a、10b)分別與第五和第八管接口(e、h)以及第六和第九管接口(f、i)錯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自吸泵流體控制組合閥,其特徵在於:所述滑閥活塞(9)上設有橫向通孔,在該橫向通孔中裝有可調節流閥(1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自吸泵流體控制組合閥,其特徵在於:所述左端蓋(3)的中部設有凸臺(3a),所述凸臺(3a)位於滑閥體(2)的液缸中,所述凸臺(3a)的左側設有沉孔,所述沉孔中安裝有彈簧座(13),所述彈簧(8)右端安裝在該彈簧座(13)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自吸泵流體控制組合閥,其特徵在於:所述右端蓋(4)上設有氣孔(4a)。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自吸泵流體控制組合閥,其特徵在於:所述滑閥體(2)上設有與滑閥體(2)液缸相通的放氣孔,所述放氣孔位於滑閥活塞(9)的右側,在該放氣孔上裝有排氣閥(11)。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自吸泵流體控制組合閥,其特徵在於:所述滑閥活塞(9)與滑閥體(2)的液缸之間設有第一液密封(16),所述滑閥杆(10)與滑閥體(2)的軸向中心孔之間也設有第二液密封(15)。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自吸泵流體控制組合閥,其特徵在於:所述先導閥體(1)的液缸右側設有與先導閥體(1)上的液缸相通的出氣孔(la)。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自吸泵流體控制組合閥,其特徵在於:所述先導閥活塞(5)和活塞杆(6)上設有密封溝槽 。
【文檔編號】F16K13/00GK203670259SQ201420003999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3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3日
【發明者】陳家偉 申請人:陳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