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軸群刀式玉米秸稈割臺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23 06:42:22 3
立軸群刀式玉米秸稈割臺機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立軸群刀式玉米秸稈割臺機構,由扶禾器、兩組立軸動刀機構、兩組梳齒式定刀機構、兩組變速箱、螺旋輸送機構、輸送風機、動力輸送機構組成,各機構通過螺栓聯接在機架上,兩組變速箱通過主軸串聯在一起,每組變速箱下端各安裝有一個傳動皮帶輪I,與立軸動刀機構相連,兩組立軸動刀機構呈對稱放置,並且每組立軸動刀機構的工作軸線分別與每組梳齒式定刀機構的對稱軸線重合。工作時,玉米秸稈在扶禾器扶持作用下,經立軸動刀機構與梳齒式定刀機構相互配合,將秸稈切割並粉碎,然後在螺旋輸送機構及輸送風機的作用下,被拋送出去,拋送出的物料可回收進行秸稈青、黃貯、成形加工,還可直接用於還田。
【專利說明】立軸群刀式玉米秸稈割臺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摘穗後的站立或半倒伏玉米秸杆收割的立軸群刀式割臺機構,尤其適用於秸杆青、黃貯、成形加工及秸杆還田作業。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國內現有的玉米秸杆割臺大多為臥軸式機構,底部採用圓盤式割刀,玉米秸杆根部被切斷後,經夾持裝置、升運裝置,再被輸送到粉碎裝置中進行粉碎,結構複雜,動力消耗大,成本高,經濟性差,不適應我國農村發展,因此現階段急需結構簡單、經濟適用的玉米秸杆割臺機構。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玉米秸杆割臺機構結構複雜,動力消耗大,成本高的弊端,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立軸群刀式玉米秸杆割臺機構,該機構中立軸群刀與梳齒式定刀合理匹配,集抓取、餵入、鍘切為一體,粉碎後的玉米秸杆通過輸送裝置輸送,可收集進行秸杆青、黃貯、成形加工,還可直接還田。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扶禾器、兩組立軸動刀機構、兩組梳齒式定刀機構、兩組變速箱、螺旋輸送機構、輸送風機、動力輸送機構通過螺栓聯接在機架上,兩組變速箱通過主軸串聯在一起,每組變速箱下端各安裝有一個傳動皮帶輪I,與立軸動刀機構相連,兩組立軸動刀機構呈對稱放置,並且每組立軸動刀機構的工作軸線分別與每組梳齒式定刀機構的對稱軸線重合。
[0005]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主要技術特徵是:動力輸送機構由四個軸承座、傳動軸1、傳動軸I1、輸入皮帶輪、換向齒輪1、鏈輪I組成,四個軸承座通過螺栓固定在機架上,輸入皮帶輪安裝在傳動軸I上,傳動軸II的一端安裝有換向齒輪I,另一端安裝有鏈輪I。
[0006]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個主要技術特徵是:主軸右端安裝有輸出皮帶輪和換向齒輪II,輸出皮帶輪與傳動軸I上的輸入皮帶輪通過皮帶I相連,帶動主軸旋轉,變速箱工作;換向齒輪II與傳動軸II上的換向齒輪I相嚙合,將動力傳送給鏈輪I,鏈輪I與螺旋輸送機構上的鏈輪II通過鏈傳動,將動力傳輸給螺旋輸送機構,帶動其工作;主軸左端與輸送風機上各安裝有鏈輪III,主軸旋轉後,通過鏈傳動,帶動輸送風機工作。
[0007]本實用新型的第四個主要技術特徵是:立軸動刀機構由兩個上軸承座、兩個下軸承座、立軸1、立軸I1、轉子盤、動刀、兩個立軸齒輪、傳動皮帶輪II組成,兩個上、下軸承座分別固定在機架上,兩個立軸齒輪分別安裝在立軸I與立軸II上端,並且相互嚙合,傳動皮帶輪II安裝在立軸II上的立軸齒輪上端,通過皮帶II與變速箱上的傳動皮帶輪I相連。
[0008]本實用新型的第五個主要技術特徵是:立軸I與立軸II相距226mm,轉子盤交錯焊接在立軸I與立軸II上,每個轉子盤上通過螺栓固定有三把動刀,每把動刀之間夾角為120 度。
[0009]本實用新型的第六個主要技術特徵是:梳齒式定刀機構由上下座板、定刀軸、定刀組成,上下座板固定在機架上,定刀軸由一根等邊角鋼構成,焊接在上下座板上,每把定刀刃角都向前,交錯焊接在定刀軸上。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採用該立軸群刀式玉米秸杆割臺機構作業,集抓取、餵入、鍘切為一體,可將站立及半倒伏的玉米秸杆切割、粉碎,粉碎均勻性好,可直接用於飼料餵飼牲畜,也可收集進行秸杆青、黃貯、成形加工,或者直接用於還田,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提高了玉米秸杆的利用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2]附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3]附圖2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4]附圖3示出了動力輸送機構結構示意圖。
[0015]附圖4示出了立軸動刀機構結構示意圖。
[0016]附圖5示出了立軸動刀機構俯視示意圖。
[0017]附圖6示出了立軸定刀機構結構示意圖。
[0018]附圖7示出了立軸定刀機構俯視示意圖。
[0019]圖1中1.機架,2.扶禾器,3.立軸動刀機構,4.輸送風機,5.梳齒式定刀機構,
6.鏈輪III,7.螺旋輸送機構,8.變速箱,9.主軸,10.皮帶I,11.動力輸送機構,12.輸出皮帶輪。
[0020]圖2中13.傳動皮帶輪I,14.皮帶II,15.換向齒輪II,16.鏈輪II。
[0021]圖3中17.換向齒輪I,18輸入皮帶輪,19.傳動軸I,20.軸承座,21.傳動軸II,22.鏈輪I。
[0022]圖4中23.下軸承座,24.立軸I,25.轉子盤,26.動刀,27.上軸承座,28.立軸齒輪,29.傳動皮帶輪II,30.立軸II。
[0023]圖6中31.下座板,32.定刀,33.定刀軸,34.上座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4]收割玉米秸杆前,首先將該割臺放置在適合的割茬高度,然後進行空運轉,通過軸承座(20)固定在機架(I)上的動力輸送機構(11)工作,傳動軸1(19)轉動,同時帶動輸入皮帶輪(18)旋轉,並通過皮帶I (10)、輸出皮帶輪(12)將動力傳送給主軸(9),主軸(9)旋轉,帶動變速箱(8)、換向齒輪II (15)以及鏈輪III (6)工作。
[0025]變速箱⑶工作時,與之相連的傳動皮帶輪I (13)旋轉,並通過皮帶II (14)帶動由上軸承座(27)、下軸承座(23)固定在機架(I)上的立軸動刀機構(3)工作,其上的傳動皮帶輪11(29)旋轉,將動力傳送給兩個相互嚙合的立軸齒輪(28)工作,因此立軸11(30)、立軸1(24)轉動,動刀(26)在轉子盤(25)的帶動下,相向轉動;
[0026]換向齒輪11(15)工作時,與之相嚙合的動力輸送機構(11)上的換向齒輪1(17)旋轉,將動力經過傳動軸II (21)輸送給鏈輪I (22),鏈輪I (22)與螺旋輸送機構(7)上的鏈輪II (16)通過鏈傳動將動力傳送給螺旋輸送機構(7),螺旋輸送機構(7)工作。
[0027]鏈輪III (6)工作時,與之相連的輸送風機(4)上的鏈輪III (6)旋轉,將動力傳送給輸送風機(4),輸送風機(4)工作。
[0028]空運轉各部分工作正常後,啟動該割臺機構前進,站立及半倒伏的玉米秸杆在扶禾器(2)扶持作用下,被送入立軸動刀機構(3)中,每組立軸動刀機構(3)上的動刀(26)在動力作用下,高速旋轉,梳齒式定刀機構(5)通過上座板(34)、下座板(31)固定在機架(I)上,其定刀軸(33)上的定刀(32)與動刀(26)相互配合,交錯切割玉米秸杆,切割粉碎後的玉米秸杆進入螺旋輸送機構(7)中,在螺旋輸送機構(7)的作用下將其送入輸送風機
(4)中,然後被拋出。
【權利要求】
1.一種立軸群刀式玉米秸杆割臺機構,其扶禾器、兩組立軸動刀機構、兩組梳齒式定刀機構、兩組變速箱、螺旋輸送機構、輸送風機、動力輸送機構通過螺栓聯接在機架上,兩組變速箱通過主軸串聯在一起,每組變速箱下端各安裝有一個傳動皮帶輪I,與立軸動刀機構相連,兩組立軸動刀機構呈對稱放置,並且每組立軸動刀機構的工作軸線分別與每組梳齒式定刀機構的對稱軸線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軸群刀式玉米秸杆割臺機構,其特徵是:動力輸送機構由四個軸承座、傳動軸1、傳動軸I1、輸入皮帶輪、換向齒輪1、鏈輪I組成,四個軸承座通過螺栓固定在機架上,輸入皮帶輪安裝在傳動軸I上,傳動軸II的一端安裝有換向齒輪I,另一端安裝有鏈輪I。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軸群刀式玉米秸杆割臺機構,其特徵是:主軸右端安裝有輸出皮帶輪和換向齒輪II,輸出皮帶輪與傳動軸I上的輸入皮帶輪通過皮帶I相連,帶動主軸旋轉,變速箱工作,換向齒輪II與傳動軸II上的換向齒輪I相嚙合,將動力傳送給鏈輪I,鏈輪I與螺旋輸送機構上的鏈輪II通過鏈傳動,將動力傳輸給螺旋輸送機構,帶動其工作,主軸左端與輸送風機上各安裝有鏈輪III,主軸旋轉後,通過鏈傳動,帶動輸送風機工作。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軸群刀式玉米秸杆割臺機構,其特徵是:立軸動刀機構由兩個上軸承座、兩個下軸承座、立軸1、立軸I1、轉子盤、動刀、兩個立軸齒輪、傳動皮帶輪II組成,兩個上、下軸承座分別固定在機架上,兩個立軸齒輪分別安裝在立軸I與立軸II上端,並且相互嚙合,傳動皮帶輪II安裝在立軸II上的立軸齒輪上端,通過皮帶II與變速箱上的傳動皮帶輪I相連。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立軸群刀式玉米秸杆割臺機構,其特徵是:立軸I與立軸II相距226mm,轉子盤交錯焊接在立軸I與立軸II上,每個轉子盤上通過螺栓固定有三把動刀,每把動刀之間夾角為120度。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軸群刀式玉米秸杆割臺機構,其特徵是:梳齒式定刀機構由上下座板、定刀軸、定刀組成,上下座板固定在機架上,定刀軸由一根等邊角鋼構成,焊接在上下座板上,每把定刀刃角都向前,交錯焊接在定刀軸上。
【文檔編號】A01D47/00GK203748271SQ201420069081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13日
【發明者】王敦軍, 付敏良, 汪德眾, 李特, 李愛華 申請人:黑龍江省畜牧機械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