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2016習近平的《擺脫貧困》讀後感

2023-09-24 03:00:20

  《擺脫貧困》緊緊圍繞閩東地區如何脫貧致富、加快發展這一主題,提出了一系列的制度、理念、觀點和方法。下面是為大家整理的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擺脫貧困》讀後感_篇1

  「什麼是閩東之光呢?」這是習近平同志在《擺脫貧困》一書中提出的問題。而問題的答案就在書中:「我想,閩東的錦繡河山就是一種光彩;閩東的燦爛文化傳統就是一種光彩;閩東人民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善良質樸的精神就是一種光彩。認識到自身的光彩,才有自信心、自尊心,才有蓬勃奮進的動力。」

  那是1990年1月份,作者詳細分析了閩東文化帶給他印象最為深刻的幾個閃光點,以散文的清新筆調,寫成《閩東之光——閩東文化建設隨想》一文。他說:「一個地區的文化建設內容很多,有一個重要的著眼點就是要弘揚地方的傳統文化。從整個國家來說,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民族的延續和發展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閩東的文化建設也具有同樣的意義。」作為古田縣扶貧辦的一名幹部,我正參與到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的攻堅工作之中,同時又因個人愛好而長期從事文化工作;因此,在品讀《擺脫貧困》一書時,對其文化方面的論述特別有感觸。

  文化,正是作者要求的「擺脫頭腦中的貧困」、「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影響力,也是此書倡導的「經濟大合唱」的原動力,是一個地區提高核心競爭能力的一種「軟實力」。早在二十多年前,作者就敏銳地提出以文化的繁榮來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基於對文化認識的前瞻性,作者當年就在書中諄諄教導:「一定要把握閩東文化的閃光之處:畲族文化是一個閃光點;閩東是老區,有長期的鬥爭歷程,也是一個閃光點;閩東人民現在正在抓緊機遇,脫貧致富,這又是一個閃光點;閩東的山水交融,風景獨特,這也是一個閃光點。」接著,文中以詳盡、系統的論述分析了閩東之光,強調文化對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光合作用」:「可以從文化建設的角度,讓人們好好認識一下閩東的閃光點。閩東人首先要知我閩東,愛我閩東,進而讓外地區、外省、市的朋友,海外的朋友,也對閩東之光有所了解。讓大家嚮往閩東,熱愛閩東,把心血汗水澆灌在閩東。」如今,我們所走的正是「文化強市」、「文化強縣」的路子。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探索,我們已經深刻認識到,文化是一種精神、一種品牌,更是一種形象,一種力量。

  《擺脫貧困》一書中,作者還在許多章節中提出對閩東文化建設的指導性意見。例如,《畲族經濟要更開放些》文中指出:「只有處於開放交流之中,經常與外界保持經濟文化的吐納關係,才能得到發展,這是歷史的規律。」說明了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與外界血脈相通的關係;《建設好貧困地區的精神文明》一文指出:「精神文明建設是實施脫貧致富戰略的重大內容之一。我們要建設具有閩東特色的精神文明,就需要立足於閩東的實際,把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學文化建設貫穿於脫貧致富的整個過程。」作者通過深入淺出的分析,闡明了科學文化建設與脫貧致富之間的辯證關係。

  近年來,閩東人民在建設「六新大寧德」過程中,大力發展旅遊文化產業,出臺了《寧德市促進文化產業發展若干意見》,並專門設立文化產業發展的配套資金。在優惠政策的引導扶持下,文化項目招商引資、培育本土文化企業、孵化文化旅遊項目成為閩東提升文化綜合競爭實力的關鍵元素。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著力構建豐富多彩新文化的「大寧德」,全面實施文化風尚引領、文化設施完善、文化惠民拓展、文化遺產保護、文化精品打造、文化產業躍升等「六大工程」,圍繞打造「產業城、先行區」的戰略目標,探索和規劃文化產業發展路子,引進和建成一批文化產業項目,推動文化產業發展,豐富中心城市的文化內涵。目前,全市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家,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5家,市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企業和單位31家,形成寧德市有自主創新能力、有知名品牌、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文化企業以及具有區域性特色的文化產業集群。紅色文化、宗教文化、畲族文化、生態文化、海洋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等地域文化優勢正在逐步顯現,文化旅遊資源正在整合提升,初步形成了良性互動。市縣各級文化設施更加完善,彰顯現代城市文化魅力的大劇院、博物館、文化主題公園豐富著人民文化生活;文化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具有閩東特色的文化品牌享譽全國;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為城市增添文化的魅力與經濟的活力。在此大環境的影響下,古田縣遵照習近平同志提出的「扶貧先扶志」宗旨,大力打造庫區文化、食用菌文化、僑鄉文化、電力文化、體育文化,挖掘陳靖姑民俗文化、圓瑛宗教文化、朱熹理學文化、張以寧廉政文化等寶貴的資源,在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土壤中提升扶貧開發工作,推進「湖城一體」建設,取得經濟社會總體上的良好實效。隨著溪山書畫院文化產業群和黃田雙坑村油畫基地建設的初具規模,成功推出動漫劇《翠屏山人》、連環畫《張以寧》、微電影《出水芙蓉》、電視連續劇劇本《南洋往事》、電影劇本《陳靖姑》,以及「圓瑛杯書畫展」、雙坑油畫展等文化產品,新一輪的文化建設熱潮正在翠屏湖畔掀起,千年古城文化產業發展進入了快車道,玉田大地沐浴在「全國文化先進縣」的光輝之中,春暖花開,菇果飄香。

  結合崗位實踐,捧讀《擺脫貧困》一書,總感啟迪深刻。每每掩卷深思,便覺熱血沸騰。讓我們緊抓機遇、大膽開拓吧!讓我們高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大旗,用文化的光芒照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點燃「百姓富、生態美」的致富夢想!

  《擺脫貧困》讀後感_篇2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了一系列重要論述。他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自然包括農村的全面小康,也必須包括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的全面小康。他強調,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他在河北阜平縣考察時說,「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這些重要論述告誡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要從總體上、總量上實現小康,更重要的是讓農村和貧困地區儘快趕上來,逐步縮小這些地區同發達地區的差距,讓小康惠及全體人民。這不僅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習近平同志曾在福建工作近18年,為福建改革開放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富有前瞻性、戰略性的思想觀點。最近,應廣大幹部群眾的要求,福建人民出版社重印了習近平同志的重要著作《擺脫貧困》一書。該書初版於1992年,收錄了習近平同志擔任寧德地委書記期間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講話、文章,共29篇。全書緊緊圍繞閩東地區加快發展這一主題,系統提出了貧困地區如何脫貧致富的科學主張,集中體現了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寧德工作期間推進閩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是習近平同志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的思想方略的重要結晶。書中提出的許多富有創見的思想、觀點和方法,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有著一以貫之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一以貫之的為民情懷,一以貫之的務實作風和清新文風,是一個一脈相承、相互貫通的整體,對做好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普遍而長遠的指導意義。

  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先決條件是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跳出傳統發展模式的路徑依賴,衝破封建保守的陳舊意識,是實現脫貧致富的根本。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就指出,「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擺脫貧困首要意義並不是物質上的脫貧,而是在於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他強調,「弱鳥可以先飛,至貧可能先富,但能否實現『先飛』、『先富』,首先要看我們頭腦裡有無這種意識」,「貧困地區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長處、優勢在特定領域『先飛』,以彌補貧困帶來的劣勢」。他還指出,擺脫貧困,很重要的是要提倡振奮精神,增強自信心。他在《閩東之光——閩東文化建設隨想》中指出,「如果人們只看到窮,但不是歷史地看,發展地看,就很容易失去自信心」,「在講『貧困』的同時,不要忘記講閩東的光彩」,他強調閩東人民的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善良質樸的精神就是一種光彩。2012年12月,他在河北阜平縣調研時又強調,「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貧困地區儘管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落後、發展水平較低,但也有各自的有利條件和優勢」。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做好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首要的是徹底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堅定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念,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找準工作重點。我們深刻體會到,越是落後的地方,越要樹立戰勝困難、脫貧致富的信念信心,越要堅定敢為人先、開拓進取的決心毅力,讓觀念「先飛」,讓思想先行,不等不靠、積極作為,把優勢做足,把特色做強,把短板補上。

  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科學路徑是找對因地制宜的發展路子。實現脫貧致富,不僅要解放思想,更要把握方向、找對路子。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就提出,「要使弱鳥先飛,飛得快、飛得高,必須探討一條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路子」,「確定本地經濟發展的路子,要從中央和省裡的總體部署,從全局工作的大背景、大前提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來考慮」。黨的十八大之後,他又進一步強調,「推進扶貧開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首先要有一個好思路、好路子。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規劃、找準突破口。」當時,他針對寧德實際,明確提出了「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注重效益」的指導思想,主張充分發揮寧德的山海優勢,走一條發展大農業的路子,立足本地資源進行工業開發,使農業、工業兩個輪子轉起來。實踐證明,貧困地區只要立足實際,廓清發展思路,找準主攻方向,發揮好比較優勢與後發優勢,完全可以實現加快發展、後發趕超。

  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關鍵一招是深化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習近平同志在《擺脫貧困》一書的《跋》中特別強調了「更加大膽的改革開放的新意」和「更有力的改革開放的舉措」的重要性。他還專門對改革開放與扶貧的關係作了深刻的闡述,他強調,「閩東的改革應進一步深化,各項工作都要以改革總攬全局,扶貧工作也要貫徹改革精神」,「我們必須以審視的眼光看待不適應我們獲得更快發展的一切並對其進行改革」。他指出,「開放和扶貧對閩東來說,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為了商品經濟的發展」,「扶貧的成果將是開放的新起點,開放將使扶貧工作邁上新臺階」,「用開放意識來推動扶貧工作和在扶貧工作上運用開放政策」,「必須爭取整體功能效益」。他就發展畲族經濟指出:「一個關鍵的問題是,走開放的道路,跨出自己的小天地」,「只有處於開放交流中,經常與外界保持經濟文化的吐納關係,才能得到發展,這是歷史的規律。」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鮮明指出了改革開放的關鍵作用,讀來特別發人深省。實踐證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開放。當前,福建正在深入推進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矛盾和挑戰、困難和問題,只有通過改革開放,增強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外在活力,才能抓住機遇、攻堅克難、奮力趕超,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根本依靠力量是人民群眾。扶貧開發工作是一項具有特殊意義的群眾工作。貫穿《擺脫貧困》始終的鮮明特色,就是群眾觀點。習近平同志指出,「貧困地區的發展靠什麼?千條萬條,最根本的只有兩條:一是黨的領導;二是人民群眾的力量」,「無論是從發揮黨的領導作用,還是從調動群眾積極性這兩方面說,都要求我們的各級幹部始終同廣大人民群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繫」。他在寧德工作時大力倡導幹部要練好密切聯繫群眾這個基本功,推行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下基層的「四下基層」工作制度,已成為密切聯繫群眾的重要途徑,成為化解矛盾、推動發展、促進和諧、改進作風的有效辦法。當年他乘車近3個小時、步行2個多小時,三進壽寧縣下黨鄉訪貧問苦、與群眾一道商討解決發展難題,令當地老百姓感念至今。當前,我們正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學習習總書記親民為民愛民的崇高風範,繼承和弘揚密切聯繫群眾、求真務實的作風,進一步增強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堅定性和自覺性。

  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保障是要大力弘揚「滴水穿石」精神。做好扶貧開發工作、改變落後面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始終保持鍥而不捨、艱苦奮鬥的韌勁。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大力倡導「滴水穿石」精神,指出欠發達地區發展「沒有什麼捷徑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間就發生巨變,只能是漸進的,由量變到質變的、滴水穿石般的變化」。他強調,「不能只熱衷於做『質變』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變』的積累工作」,「像接力賽一樣,一棒一棒接著幹下去」。「滴水穿石」精神,體現了鐵杵磨針、積沙成塔的韌性意志,體現了弱鳥先飛、勇為人先的創業激情,體現了矢志如初、奮鬥不息的進取品格,體現了「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胸懷,是欠發達地區、革命老區廣大幹部群眾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任何事業的成功,都要有股「水滴」的韌勁,改變貧困地區落後面貌,必須依靠一代又一代幹部群眾目標一致、矢志不移的共同努力。我們要把「滴水穿石」精神貫穿於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全過程,「咬定青山不放鬆」,撲下身子,摸清實情,持之以恆,埋頭苦幹,以堅韌之力驅除急於求成的浮躁之氣,用長遠之計凝聚扶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改革開放以來,福建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城鄉面貌和人民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沿海與山區、城市與農村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去年,福建省委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關於扶貧開發的講話精神,著眼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形勢新要求,切實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和戰略任務,召開了省委九屆九次全會,提出把工作重點更多地放到加強發展的薄弱環節上。一是確定了23個縣作為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專門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文件,從產業發展、財政支持、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用地保障、民生工程等七個方面給予傾斜扶持。二是探索符合地方扶貧開發實際的科學路子,堅持綠色發展、特色發展、集聚發展、創新發展的理念,力爭走出一條經濟發展、生活改善、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路子。三是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持續完善習總書記在閩期間提出的領導掛鈎、山海協作、對口幫扶、園區共建、生態補償等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加快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以改革創新精神激活貧困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四是切實加強幹部隊伍作風建設。以紮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深入推進領導幹部「四下基層」活動,進一步弘揚「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精神,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幫助貧困地區儘快脫貧致富奔小康。

  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持之以恆地把扶貧開發工作抓下去,為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而努力奮鬥。

  《擺脫貧困》讀後感_篇3

  《擺脫貧困》一書收錄了習近平同志擔任中共寧德市委書記期間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講話和文章,共29篇,121千字。全書緊緊圍繞閩東地區如何脫貧致富、加快發展這一主題,提出了一系列的制度、理念、觀點和方法,如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滴水穿石」的精神,「弱鳥先飛」的意識,「四下基層」的工作作風等,深刻回答了推進閩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思想深刻、篇章雋永、發人深省、催人奮進。正如原福建省委書記項南為此書作序時說的:「雖然習近平同志已調離寧德,但今天是從昨天走過來的,他留下的這份精神財富,肯定會對繼任者起承前啟後的作用」。

  剛拿到這本書,書的作者、書的名字都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這本書的作者不是別人,正是當今中國共產黨的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而「貧困」兩個字對一個從農村出身的我,從某種程度來講,它伴隨我的童年,代表我的過去,見證我的成長,擺脫貧困是我從小的夢想,我奮鬥的動力,我追求的目標。對於一個在貧困縣成長的我來說,深刻明白著「貧困」是什麼;對於一個在貧困縣奮鬥的公務員來說,更理解「擺脫貧困」有什麼實際含義;對於一個致力於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員來說,更需要認真琢磨「擺脫貧困」的具體實施措施。所以對我來說,這是一本全新的書,這本書確實讓我觸動頗深,引發我對自己身邊現實存在的一些思考,值得學習的一些實踐真理。

  (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經濟建設是我們的主旋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中心,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工作重點。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必須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一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能否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關係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成敗、關係到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的大問題。

  通讀《擺脫貧困》一書,從1988年9月的《弱鳥如何先飛》到1990年5月離開寧德的贈言《同心同德興民興邦》,短短不到2年的時間,習總書記用12萬字29篇的文章來闡述如何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讓閩東地區擺脫貧困,實現困境突破,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習近平同志懂得理論到實踐的轉變,從經濟理論到發展經濟的實踐中去實現閩東經濟發展,能從歷史的觀點、發展的觀點、理論的觀點、實踐的觀點看問題,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全面提高農業、工業的水平和效益。比如,他提出「弱鳥可以先飛」的論斷。他說弱鳥可能先飛,至貧可能先富。要使弱鳥先飛,飛得快,飛得高,必須探討一條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路子,而閩東走什麼樣的發展路子,關鍵在於農業、工業這兩個輪子怎麼轉。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發展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特色的「一村一品」產品,如在文章《畲族經濟要更開放些》說道,畲族經濟的發展,既需要外力的幫助和推動,更需要內在活力的啟動。要讓畲族這個特色的民族形成獨特的經濟發展產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理論創新,以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思想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加強宏觀調控,必要時運用行政手段,國家行政機構強制幹預,直接調節。比如《提倡「經濟大合唱」》中寫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但都要服從黨委和政府的指揮。大家都要圍繞著經濟工作這個主旋律齊聲合唱」,他還說:「經濟大合唱,有很強的藝術性,既要講合唱的規律,又要講合唱的技巧」。這些論斷和觀點體現了習近平同志對經濟發展的深刻思考以及對經濟發展的獨特見解,值得我們深思。

  (二)政治建設不可缺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