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除油沉降罐的製作方法
2023-10-28 22:16:37
專利名稱:壓力除油沉降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油田採出水處理的壓力除油沉降罐。
經檢索查閱尚未發現有相關結構的壓力除油沉降罐。
油田採出水不僅為原油所汙染,而且它在高溫、高壓的油層中溶解了地層中的各種鹽類和氣體;在採油過程中,從油層裡攜帶許多懸浮固體;在油氣集輸過程中摻進了各類化學藥劑;採出水中又含有大量有機物,有適宜微生物生存的環境,助長了細菌的繁殖。總之,採出水是含有多種雜質的廢水。油田採出水處理技術在我國起步於五十年代,歷經四十年的研究應用和發展,現已形成了較為配套的技術體系,但隨著採油技術的提高,採出水的性質發生了變化,特別是近年來,為提高原油採收率而採用「三採工程」,向地下注入了大量的驅油劑,採出液中也相應含有驅油劑成分(目前採出水中平均聚合物含量達50mg/L以上),而對處理後的水質要求也有了很大提高,這就給油田釆出水處理帶來了新的課題,新的難點。
勝利石油管理局勘察設計研究院於一九九八年開始對勝利石油管理局所屬各採油廠含油汙水處理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和各汙水站過濾罐工作情況做過調查分析,發現作為液-液、液-固非均相分離的採出水除油、除懸浮物最經濟的辦法仍然是重力法,即利用水、油、懸浮物的密度差異,使水中的分散油滴、懸浮物浮升沉降而將三者分離。不同密度差的液-液、液-固體系的分離效率按「淺池」原理,只與油滴、固體顆粒的終端速度和浮升沉降面積有關,而與浮升沉降高度無關,這就出現了斜管斜板處理技術,板距或蜂窩直徑越小,在相同的處理量下,可以去除掉粒徑越小的油滴和固體顆粒,增加除油沉降效率;或在相同處理效率的條件下,提高設備的處理能力。但縮小尺寸,又給排泥除油結構處理上帶來了困難,限制了進一步縮短板間尺寸,就限制了進一步提高處理效率。按「淺池」理論,強化油水重力分離的另一途徑是增加油滴的粒徑,這樣就發展了聚結技術,即將細小油滴在表面親油疏水的固體物質上粘附聚結剝離,形成大油滴而加快其分離過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將聚結技術和「淺池」原理有機結合起來,設計開發了集聚結小波板側向流除油和旋流格柵反應小波板絮凝沉降於一體的壓力除油沉降罐。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的該實用新型是油田採出水處理工藝中用的壓力除油沉降罐,包括罐體、進液管、聚結小球、帶有淚孔的小波高交叉側向流波板、混合裝置、旋流格網反應筒、不帶淚孔的小波高多波峰交叉波紋板、收油口、排泥口、收水管,其特徵是在罐體左端內部起到中段內部止逐序設有進液腔A,聚結腔B、除油分離腔C和收水腔D,在罐體右端內部起到中段內部止又逐序設有反應腔E,沉降分離腔F和收水腔G,罐體外設有混合器。一段處理的水經收水腔D的出水口進入二段處理的進口進行二段處理,處理後的水經收水腔G的出口外輸;
在罐體中部內縱斷面設有隔板,隔板左邊設收水腔D,右邊設收水腔G,D內縱向設有山字型收水管,中間一根管出水通出罐體外和二段處理的進水口相接。在G內縱向設有山字型出水管,中間一根出水,通出罐體外和外輸管線相接;聚結腔內兩端設有填料隔柵,右端隔柵上下兩端設有擋板,填料腔的上部設有收油口/填料口,下部設有排汙口/排料口。排汙口處設有帶孔的隔板;除油分離腔內布有帶有淚孔的小波高交叉側向流波板,板組是由一系列按45°-60°交叉粘接的波高小於25mm的帶有淚孔的波紋板組成,每組按45°-60°斜放於罐體內的填料支架上除油分離腔,除油分離腔上設有一個收油口,側面設有填料口,除油分離腔下部設有排汙口,在排汙口兩邊設有帶噴嘴的衝砂管;沉降分離腔內布有不帶淚孔的小波高多波峰交叉波紋板,板組是由一系列按45°-60°交叉粘接的波高小於25mm的不帶有淚孔的波紋板組成,每組按45°-60°斜放於罐體內的填料支架上沉降分離腔,沉降分離腔上設有一個收油口,一個填料口,沉降分離腔下部設有排汙口,在排汙口兩邊設有帶噴嘴的衝砂管;在罐體右端設有旋流網格反應筒,其上部設有一個收油口,下部設有一個排汙口;在收水腔D的出水口與旋流網格反應筒進水口的聯管上裝有混合設備。
本實用新型與現用的汙水處理罐相比,處理後的汙水懸浮物含量≤10mg/L,含油≤20mg/L。且汙水處理量大,停留時間短,效果好,不僅可用於三次採油的汙水處理,也適用二次採油的汙水處理,是一種具有應用前景的汙水處理除油沉降罐。按照上述技術方案製造的壓力除油沉降罐可使新建曰處理量4×104m3汙水處理站節約基建投資450萬元,經濟效益可觀。
為了清楚表達本技術方案,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通過實施例作進一步闡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剖視圖圖2是
圖1中I-I視圖為豎式波紋板支架示意圖圖3是
圖1中II-II視圖為聚結小球支架圖圖4是
圖1中III-III視圖為中間收水管/出水口示意圖圖5是
圖1中IV-IV視圖為除油段與沉降段連接管示意圖圖6是
圖1中V-V視圖為最終收水管/出水口示意圖圖7是
圖1中X-X視圖為格柵示意圖圖8是
圖1中IX-IX視圖為格網示意圖圖9是
圖1中VIII-VIII視圖為格網示意圖
圖10是
圖1中VII-VII視圖為格網示意圖
圖11是
圖1中VI-VI視圖為格網示意圖
圖1中,1是進液管,2是入孔,3是排汙口,4是鞍式支座,5排泥口/入孔,6是衝砂管,7是中間進水口,8是收油口,9是收油口/入口,10是填料口/收油口,11是豎式交叉波板,12是SH型聚結小球,13是小波高交叉側向流波板,14是旋流格網反應部分,15是中間收水部分/中間出水口,16是最終收水部分/最終出水口,17是混合裝置,18是筒體,19是小波高多波峰交叉波紋板。
該裝置的工藝原理流程是油田採出水通過進液管1進入進液腔A,通過進液口噴向罐體18的球蓋,削減動能後由豎式交叉波板11配水進入粗粒化部分12進行絮凝聚結,而後進入前段帶有淚孔的小波高交叉側向流波板13進行油水分離,分離後汙水進入收水腔D,由中間收水管/中間出水口15進入旋流格網反應部分14,而後通過後段小波高多波峰交叉波紋板19進行懸浮物絮凝沉澱,處理後水通過最終收水管/最終排水管16外輸。汙水在流動過程中,汙水中的小油珠通過波紋板組11、球形填料12、前段帶有淚孔的小波高交叉側向流波板13表面吸附聚結、剝離、上浮聚結分離,使原油浮在罐體內腔上部。除油過的汙水而後加藥由混合器17混合後進入旋流格網反應部分14進行絮凝,懸浮物由小波高多波峰交叉波紋板19沉降分離。最終處理後汙水由最終收水部分/最終出水口16收集外輸。壓力除油沉降罐內上浮的汙油通過收油口8、9將原油回收,沉降於底部的汙泥通過衝砂管6衝洗,由排汙口3、5外排。
權利要求1.一種油田採出水處理工藝中用的壓力除油沉降罐,包括罐體、進液管、聚結小球、帶有淚孔的小波高交叉側向流波板、混合裝置、旋流格網反應筒、不帶淚孔的小波高多波峰交叉波紋板、收油口、排泥口、收水管,其特徵是在罐體左端內部起到中段內部止逐序設有進液腔A,聚結腔B、除油分離腔C和收水腔D,在罐體右端內部起到中段內部止又逐序設有反應腔E,沉降分離腔F和收水腔G,罐體外設有混合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採出水壓力除油沉降罐,其特徵是在罐體中部內縱斷面設有隔板,隔板左邊設收水腔D,右邊設收水腔G,D內縱向設有山字型收水管,中間一根管出水通出罐體外和二段處理的進水口相接,在G內縱向設有山字型出水管,中間一根出水,通出罐體外和外輸管線相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油沉降罐,其特徵是聚結腔內兩端設有填料隔柵,右端隔柵上下兩端設有擋板,填料腔的上部設有收油口/填料口,下部設有排汙口/排料口。排汙口處設有帶孔的隔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除油沉降罐,其特徵是除油分離腔內布有帶有淚孔的小波高交叉側向流波板,板組是由一系列按45°-60°交叉粘接的波高小於25mm的帶有淚孔的波紋板組成,每組按45°-60°斜放於罐體內的填料支架上除油分離腔,除油分離腔上設有一個收油口,側面設有填料口,除油分離腔下部設有排汙口,在排汙口兩邊設有帶噴嘴的衝砂管。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除油沉降罐,其特徵是沉降分離腔內布有不帶淚孔的小波高多波峰交叉波紋板,板組是由一系列按45°-60°交叉粘接的波高小於25mm的不帶有淚孔的波紋板組成,每組按45°-60°斜放於罐體內的填料支架上沉降分離腔,沉降分離腔上設有一個收油口,一個填料口,沉降分離腔下部設有排汙口,在排汙口兩邊設有帶噴嘴的衝砂管。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除油沉降罐,其特徵是在罐體右端設有旋流網格反應筒,其上部設有一個收油口,下部設有一個排汙口。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汙水除油沉降罐,其特徵是在收水腔D的出水口與旋流網格反應筒進水口的聯管上裝有混合設備。
專利摘要一種油田採出水處理工藝中使用的壓力除油沉降罐,包括罐體,進液管、收油口和出水管。在罐體左端內部起到罐體中部止,逐序設有進液腔、聚結腔、除油腔和中間收水腔,從罐體右端內部起到罐體中部止,逐序設有反應腔、沉降腔、最終收水腔。從進液管進來的汙水經逐序聚結沉降分離,使排出的汙水含油由500mg/L降至20mg/L以下,除懸浮物效率可達90%以上,按照上述技術方案製造的壓力除油沉降罐可使新建日處理量4×10
文檔編號C02F1/40GK2477617SQ00260870
公開日2002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00年10月27日 優先權日2000年10月27日
發明者欒希煒, 鄧波, 陳杰, 張洪俊, 曹會哲, 羅慶生 申請人:勝利石油管理局勘察設計研究院, 中國石化勝利油田有限公司孤東採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