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腰貼複合裝置及其方法與流程
2023-10-20 04:24:17 3

本發明屬於一次性衛生用品的製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腰貼複合裝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術:
紙尿褲是一次性使用的衛生用品,具有透液性表層、不透液性底層及被表層與底層包裹的吸收體,當紙尿褲穿戴在使用者身上時,其前腰圍部分與後腰圍部分通過左右腰貼及前腰貼彼此臨時連接。目前上述腰貼常用機械式扣件與粘貼帶相互搭接的方式,其中機械式扣件包括腰貼和魔術扣,製造時先將帶狀腰貼與魔術扣複合為一體,如圖1所示,而後經S形切刀分切為二,再翻轉形成兩列左腰貼和右腰貼;接著經過切刀輥、轉寫輥和複合輥,將左右腰貼單體複合到兩無紡布上。
雖然上述方法也能實現腰貼的複合,但是其存在以下缺陷:一、傳統結構在左右腰貼單體與無紡布複合時易出現相位跑偏的問題。二、當需要換碼時,必須重新調節設備上的切刀輥、轉寫輥、複合輥以及腰貼包折機構的位置,因此調試時間長,且過程繁瑣。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腰貼複合方法,解決現有方法換碼時間長,調試不方便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種腰貼複合裝置,解決現有裝置設計不合理,複合時左右腰貼單體易跑偏的問題,同時具有換碼方便,調試簡單的優點。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腰貼複合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無紡布分切變距工序,將無紡布一分為二再由第一變距機構將分切後的兩無紡布之間的距離調整為預定值。腰貼製造複合工序,將帶狀腰貼與魔術扣複合後分切,再經過腰貼分切複合單元,使得左右腰貼單體交替複合到所述分切後的兩無紡布上,上述腰貼分切複合單元具有切刀輥和轉寫輥。二次變距工序,將複合有左右腰貼單體的兩條無紡布經第二變距機構調整,使得調整後兩無紡布之間的距離與所需碼數的距離相適配。
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第一變距機構將兩無紡布之間的距離設定為複合所需的恆定值,無論在生產大、中、小碼時均在轉寫輥與複合輥之間採用該恆定的間距進行複合,之後再通過第二變距機構將複合有左右腰貼單體的兩條無紡布之間的距離調整為所需碼數下的距離,因此在換碼時僅需調節第二變距機構即可,而無需對切刀輥、轉寫輥和複合輥進行位置調整,使用十分方便,且極大縮短了調試時間。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無紡布經第一變距機構調整之後、與左右腰貼單體複合之前,還包括對分切後兩無紡布進行糾偏的工序,通過糾偏工序可進一步防止無紡布在與左右腰貼單體複合時出現偏離。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二次變距工序之前或之後還包括對複合有左右腰貼單體的兩條無紡布進行腰貼包折的工序。優選的,上述腰貼包折工序設置在二次變距工序之前,這樣布置的好處在於換碼時可以不用對腰貼包折機構進行調整,進一步縮短換碼時間。
優選的,切刀輥的刃口在周向上交替錯位布置,這樣能增大切斷腰貼時作用在各個刃口上的力,因此能更容易、更可靠的將腰貼切斷,同時還能減小切刀輥的體積,滿足裝置的小型化需求。當然,如果採用刃口在周向上平齊的方式,也能實現本發明的目的,其工作原理與上述相似,在此不再贅述。需要說明的是,當上述切刀輥的刃口在周向上交替錯位布置時,相應的轉寫輥周向上對應設置有與切刀輥刃口相配合且錯位布置的砧座,在切斷成左右腰貼單體後,經轉寫輥轉移至無紡布的輸送工位上進行複合,得到複合有左右腰貼單體的兩條無紡布,以每一條無紡布上左右腰貼單體之間的距離設定為n,兩條無紡布上相鄰兩左右腰貼單體沿流程方向上的距離為n/2,為了將兩無紡布之間存在的n/2的相位差修正,因此還包括對複合有左右腰貼單體的兩條無紡布進行相位調節的工序。
作為本發明的另一個主題,一種腰貼複合裝置包括無紡布送料單元、腰貼分切複合單元和後處理單元。其中,無紡布送料單元包括用於將一分為二的無紡布之間距離調整為預定值的第一變距機構,以及用於對分切後的兩無紡布進行糾偏的糾偏機構。腰貼分切複合單元包括腰貼送料機構、切刀輥、轉寫輥和複合輥;腰貼送料機構用於將分切成兩帶狀的腰貼與魔術扣複合體輸送至切刀輥與轉寫輥之間,上述複合體在切刀輥作用下被切斷成左右腰貼單體,並在轉寫輥、複合輥作用下交替複合到分切後的兩無紡布上。後處理單元包括用於對複合在無紡布上的左右腰貼單體進行包折的腰貼包折機構,以及將複合有左右腰貼單體的兩條無紡布之間距離調整為與所需碼數下距離的第二變距機構。
優選的,切刀輥的刃口在周向上交替錯位布置。後處理單元還包括用於對複合有左右腰貼單體的兩條無紡布進行相位調節的調節機構。
為保證材料在變距過程中的平穩性,在一次變距、二次變距之間需要將材料保持一定的張力,在第一變距機構的上遊側設有相互配合壓緊無紡布的第一驅動輥和第一壓送輥。在第二變距機構的上遊側還設有相互配合壓緊複合有左右腰貼單體的兩條無紡布的第二驅動輥和第二壓送輥。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本發明通過第一變距機構將兩無紡布之間的距離設定為複合所需的預定值,無論在生產大、中、小碼時均在轉寫輥與複合輥之間使用該預定值進行複合,之後再通過第二變距機構將複合有左右腰貼單體的兩條無紡布之間的距離調整為所需碼數下的距離,因此在換碼時僅需調節第二變距機構即可,無需對切刀輥、轉寫輥、複合輥和腰貼包折機構進行調試。進一步的,切刀輥的刃口在周向上交替錯位布置。本發明使得腰貼在複合時相對於整個產品的相位更容易控制,大大降低了切刀輥的製造成本,並且換碼方便,易於調試,大大縮短了換碼時間,符合實際生產需求。
附圖說明
圖1是帶狀腰貼與魔術扣複合、分切、翻轉的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中腰貼複合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轉寫輥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無紡布在複合前的產品狀態示意圖。
圖5是左右腰貼單體與無紡布複合後的產品狀態示意圖。
圖6是腰貼包折後的產品狀態示意圖。
圖7是經調節機構調節相位後的產品狀態示意圖。
圖中,101、無紡布送料單元,102、腰貼分切複合單元,103、後處理單元,104、左右腰貼帶體,1、第一驅動輥,2、第一壓送輥,3、第一變距機構,4、糾偏機構,5、腰貼送料機構,6、切刀輥,7、轉寫輥,8、複合輥,9、腰貼包折機構,10、無紡布,11、帶狀腰貼,12、魔術扣,13、左右腰貼單體,14、第二驅動輥,15、第二壓送輥,16、第二變距機構,17、調節機構,18、砧座,19、第一輥,20、第二輥,21、第三輥。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說明。
實施例,
一種腰貼複合裝置,包括無紡布送料單元101、腰貼分切複合單元102和後處理單元103。
其中,如圖2、4所示,無紡布送料單元101包括兩個相互配合的第一驅動輥1和第一壓送輥2,用於將一分為二的無紡布10之間距離調整為預定值D0的第一變距機構3,以及用於對分切後的兩無紡布10進行糾偏的糾偏機構4。
腰貼分切複合單元102,包括腰貼送料機構5、切刀輥6、轉寫輥7和複合輥8。
如圖1所示,腰貼送料機構5用於向切刀輥6與轉寫輥7之間輸送兩列左右腰貼帶體104。製造時,首先將帶狀腰貼11與魔術扣12複合為一體,而後經S形切刀分切為二,再翻轉形成兩列左右腰貼帶體104。
如圖5所示,左右腰貼帶體104在切刀輥6和轉寫輥7的共同作用下被切斷成左右腰貼單體13,並在轉寫輥7、複合輥8的作用下交替複合到分切後的兩無紡布10上。請參閱圖3,切刀輥6的刃口在周向上交替錯位布置,相應的轉寫輥7周向上對應設置有與切刀輥刃口相配合且錯位布置的砧座18,複合後以每一條無紡布10上左右腰貼單體13之間的距離設定為n,兩條無紡布上相鄰兩左右腰貼單體13沿流程方向上的距離為n/2。
如圖2、6所示,後處理單元103,包括用於對複合在無紡布10上的左右腰貼單體13進行包折的腰貼包折機構9,將複合有左右腰貼單體的兩條無紡布之間距離D0調整為所需碼數下距離Dx的第二變距機構16,設置在第二變距機構16與腰貼包折機構9之間且相互配合的第二驅動輥14和第二壓送輥15,以及設置在第二變距機構16下遊側的用於對複合有左右腰貼單體的兩條無紡布進行相位調節的調節機構17。該調節機構17包括呈三角布置的第一輥19、第二輥20和第三輥21,其中一條複合有左右腰貼單體的無紡布依次經第一輥19、第三輥21向流程方向運動,另一條無紡布依次經第一輥19、第二輥20和第三輥21向流程方向運動。如圖7所示,兩無紡布之間存在的n/2的相位差經調節機構修正,達到對齊的效果。
當無紡布經一分為二、一次變距、糾偏後與左右腰貼單體複合,而後經包折、二次變距、調節相位,將兩無紡布之間的距離調節為相應碼數下的距離。其中第一變距機構將兩無紡布之間的距離設定為複合所需的預定值,無論在生產大、中、小碼時均在轉寫輥與複合輥之間使用該預定值進行複合,在換碼時僅需調節第二變距機構即可,而無需對切刀輥、轉寫輥、複合輥和腰貼包折機構進行調試。
一種腰貼複合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
無紡布分切變距工序,將無紡布一分為二再由第一變距機構將分切後的兩無紡布之間的距離調整為預定值,接著對分切後兩無紡布進行糾偏的工序,通過糾偏工序可進一步防止無紡布在與左右腰貼單體複合時出現偏離。
腰貼製造複合工序,將帶狀腰貼與魔術扣複合後分切,再經過腰貼分切複合單元,使得左右腰貼單體交替複合到所述分切後的兩無紡布上,上述腰貼分切複合單元具有切刀輥和轉寫輥。
二次變距工序,將複合有左右腰貼單體的兩條無紡布先進行腰貼包折,再經第二變距機構調整,使得調整後兩無紡布之間的距離與所需碼數的距離相適配,最後通過調節機構調節相位的工序。
以上所述及圖中所示的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不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