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顯示屏分時啟動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26 04:29:37 1
一種顯示屏分時啟動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顯示屏分時啟動結構,電源的輸入零線ACN與第一部分負載、第二部分負載和第三部分負載的零線輸入端直接連接,電源的火線ACL分別通過直流接觸器一、直流接觸器二、直流接觸器三與第一部分負載、第二部分負載、第三部分負載的火線輸出端連接,中控系統的輸出端與直流接觸器一直接連接,中控系統的輸出端分別通過延時控制器一、延伸控制器二與直流接觸器二、直流接觸器三連接。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合理,將整個顯示屏分多部份依次啟動,以減少同時啟動時的電流衝擊,不會有跳閘的現象,使用安全可靠。
【專利說明】一種顯示屏分時啟動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顯示屏【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顯示屏分時啟動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LED顯示屏製造時,都將多個顯示燈板模組拼合成一個基本的單元箱體,然後再按要求尺寸將多個單元箱體拼接組合成LED顯示屏成品,LED顯示屏的底部都設置有一根底梁,所有的單元箱體在底梁上疊加拼裝。
[0003]現有的LED顯示屏在拼接好後都直接將各個單元箱體列的供電電纜線拉至專用的配電櫃,通過配電櫃來控制LED顯示屏的各個單元箱體同步的開啟/關閉。由於LED顯示屏是由眾多的單元箱體拼接而成的,LED顯示屏的功率很高,通常要超過5KW,因此LED顯示屏的所有單元箱體同步開啟時的峰值電流也很大,經常會導致漏電保護開關因衝擊電流過大而跳閘。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已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顯示屏分時啟動結構。
[0005]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0006]—種顯不屏分時啟動結構,包括有中控系統、電源、第一部分負載、第二部分負載、第三部分負載、直流接觸器一、直流接觸器二、直流接觸器三、延時控制器一和延伸控制器二,電源的輸入零線ACN與第一部分負載、第二部分負載和第三部分負載的零線輸入端直接連接,電源的火線ACL分別通過直流接觸器一、直流接觸器二、直流接觸器三與第一部分負載、第二部分負載、第三部分負載的火線輸出端連接,中控系統的輸出端與直流接觸器一直接連接,中控系統的輸出端分別通過延時控制器一、延伸控制器二與直流接觸器二、直流接觸器三連接。
[0007]直流接觸器受控制信號控制通斷,當控制信號為低電平時,直流接觸器為斷開狀態,負載無電源輸入,整機不工作;當控制信號為高電平時,其控制信號一路直接控制直流接觸器一,使其導通,負載第一部份上電工作,第二路信號分別進入延時控制器一和延時控制器二,經過延時控制器延時幾秒後,控制直流接觸器二和三分別導通,負載第二部份和第三部份分別上電工作;為使三總份分載達到分時啟動的目的,我們將延時控制器一設定為當控制信號為高電平時延時2秒以上導通;延時控制器二設定為延時控制器一導通後再過2秒後再導通。
[0008]當負載進一步加大時,我們可以將負載分4部份、5部份甚至更多部份,通過分別設定延時控制器的延時時間來實現分時啟動的目的。
[0009]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合理,將整個顯示屏分多部份依次啟動,以減少同時啟動時的電流衝擊,不會有跳閘的現象,使用安全可靠。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如圖1所示,一種顯示屏分時啟動結構,包括有中控系統1、電源2、第一部分負載3、第二部分負載4、第三部分負載5、直流接觸器一 6、直流接觸器二 7、直流接觸器三8、延時控制器一 9和延伸控制器二 10,電源2的輸入零線ACN與第一部分負載3、第二部分負載4和第三部分負載5的零線輸入端直接連接,電源2的火線ACL分別通過直流接觸器一 6、直流接觸器二 7、直流接觸器三8與第一部分負載3、第二部分負載4、第三部分負載5的火線輸出端連接,中控系統I的輸出端與直流接觸器一 6直接連接,中控系統I的輸出端分別通過延時控制器一 9、延伸控制器二 10與直流接觸器二 7、直流接觸器三8連接。
【權利要求】
1.一種顯不屏分時啟動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有中控系統、電源、第一部分負載、第二部分負載、第三部分負載、直流接觸器一、直流接觸器二、直流接觸器三、延時控制器一和延伸控制器二,電源的輸入零線ACN與第一部分負載、第二部分負載和第三部分負載的零線輸入端直接連接,電源的火線ACL分別通過直流接觸器一、直流接觸器二、直流接觸器三與第一部分負載、第二部分負載、第三部分負載的火線輸出端連接,中控系統的輸出端與直流接觸器一直接連接,中控系統的輸出端分別通過延時控制器一、延伸控制器二與直流接觸器二、直流接觸器三連接。
【文檔編號】G09G3/32GK203931458SQ201420342721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4日
【發明者】鄭昌舜, 汪俊, 黃權, 楊維軍, 李華偉, 王梅豔, 黃輝, 胡婧婧, 陳金華 申請人:合肥瑞華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