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射頻混合的C‑DOCSIS虛擬前端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10-26 01:34:27 1

本實用新型屬於光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基於射頻混合的C-DOCSIS虛擬前端設備。
背景技術:
C-DOCSIS是一種基於國際DOCSIS 3.0標準的邊緣同軸接入技術,可向下兼容,符合NGB高帶寬、多業務需求,更適應深光節點部署、高居住密度的網絡情況。如果採用C-DOCSIS技術,不但可以滿足高標準規範的要求,實現高帶寬OTT業務的發展,而且還可以兼容目前市場已經大量部署的CM終端,從長遠來看,更契合中國廣電雙向網改的發展前景。
當前普遍應用的C-DOCSIS局端設備為射頻輸出形態,作為廣電寬帶接入網的局端設備使用。一方面由於射頻輸出的形態,只能連接同軸接入網使用,同軸電纜電平損耗大,傳輸距離受限,一般在100米左右。另一方面,如何與原有的廣電HFC單向接入網銜接,是擺在面前的主要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基於射頻混合的C-DOCSIS虛擬前端設備。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基於射頻混合的C-DOCSIS虛擬前端設備,包括依次連接的上行光接收模塊、C-DOCSIS轉換模塊、射頻混合模塊和下行光發射模塊;
所述上行光接收模塊實現上行光信號解調為射頻信號並傳送給所述C-DOCSIS轉換模塊;
所述C-DOCSIS轉換模塊完成IP信號和所述射頻信號的轉換;
所述射頻混合模塊實現用於數位電視點播擴容的IPQAM信號、CATV直播射頻信號和來自所述C-DOCSIS轉換模塊的下行信號的混合;
所述下行光發射模塊實現來自所述射頻混合模塊的下行射頻信號的光調製發射輸出。
所述C-DOCSIS轉換模塊採用上海雲視科技的DM-C01-R2V2系列轉換模塊。
所述射頻混合模塊採用浙江省廣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ZBM306混合模塊。
所述下行光發射模塊採用美國AOI公司的DFB-1310-BF系列雷射器。
所述上行光接收模塊採用重慶歐勝德公司的OPD-1-2-4-P-SCA型PIN管。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採用射頻混合技術把C-DOCSIS的下行寬帶信號和原有的CATV直播射頻信號以及用於數位電視點播擴容的IPQAM信號進行混合,構建虛擬前端,再通過下行光發射模塊輸出下行光信號;上行光接收模塊接收上行光信號,轉換成射頻信號給C-DOCSIS轉換模塊;C-DOCSIS轉換模塊實現下行、上行射頻信號與寬帶IP信號的轉換。
通過上述電路設計,把原來射頻輸出的C-DOCSIS局端升級為光輸出的C-DOCSIS虛擬前端;即把原來的射頻傳輸升級為光傳輸,延長傳輸距離,可達20公裡。另一方面採用射頻混合加下行光發射技術,實現與原有HFC單向接入網的無縫銜接。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基於射頻混合的C-DOCSIS虛擬前端設備原理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基於射頻混合的C-DOCSIS虛擬前端設備,包括依次連接的上行光接收模塊、C-DOCSIS轉換模塊、射頻混合模塊和下行光發射模塊;
所述上行光接收模塊實現上行光信號解調為射頻信號並傳送給所述C-DOCSIS轉換模塊;
所述C-DOCSIS轉換模塊完成IP信號和所述射頻信號的轉換;
所述射頻混合模塊實現用於數位電視點播擴容的IPQAM信號、CATV直播射頻信號和來自所述C-DOCSIS轉換模塊的下行信號的混合;
所述下行光發射模塊實現來自所述射頻混合模塊的下行射頻信號的光調製發射輸出。
所述C-DOCSIS轉換模塊,採用上海雲視科技的DM-C01-R2V2系列轉換模塊,完成IP信號和射頻信號的轉換,射頻信號包括下行射頻信號和上行射頻信號。按廣電總局標準,下行射頻信號頻率帶寬一般為87~1000MHz,上行射頻信號頻率帶寬一般為5~65MHz。
所述射頻混合模塊,採用浙江省廣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ZBM306混合模塊,實現C-DOCSIS下行信號和CATV直播射頻信號以及用於數位電視點播擴容的IPQAM信號等三組信號的混合。
所述下行光發射模塊,採用美國AOI公司的DFB-1310-BF系列雷射器,實現87~1000MHz頻率帶寬的下行射頻信號的光調製發射輸出。
所述上行光接收模塊,採用重慶歐勝德公司的OPD-1-2-4-P-SCA型PIN管,實現上行光信號解調為5~65MHz頻率帶寬的射頻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