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走式小型辣椒收穫機的製作方法
2023-10-05 03:59:09 1
專利名稱:一種自走式小型辣椒收穫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果蔬採摘、收集、運輸的裝置技術領域,是一種辣椒收穫機,同時還可以完成棉桃等作物的收穫。
背景技術:
目前國外收穫辣椒的機械的種類較多,機收原理多為撥輪式、絞龍式和摘杆式,機型有側懸掛雙行機和自走式三行機,國外辣椒機收穫臺自動化程度高,整機結構複雜,造價高,不適於國內使用。而國內也有辣椒收穫機,如中國專利申請201020060661. 0公開了一 種辣椒收穫機,其中間傳動裝置需要經過兩級輸送裝置和一級升運裝置,導致機構相對比較複雜,辣椒與機器接觸機率增加,造成破碎較大,製造成本也相對較大,不適合小型地塊作業。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小型自走辣椒收穫機,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其能有效解決人工採摘、收集辣椒效率低的問題,同時機構更加簡單,成本更加低廉。一種辣椒收穫機包括採摘割臺1,第一升運器2,駕駛室及作業系統3,第二升運器5,柴油發動機7,防漏風機9,料箱11,後轉向橋13,主機架14,前行走橋21。其特徵在於整機依靠柴油發動機7的動力實現行走和工作。所述的第一升運器2的進料口與採摘割臺I相對應,出料口則與第二升運器5的進料口相對應;第二升運器5的出料口與料箱11相對應。所述的採摘割臺I包括收穫割臺懸掛機架24,彈齒採摘器25,防纏繞板條26,割臺主側板27,弧形壓板28,前調節壓板29,壓輪30,分禾器31,仿形地輪32,後防帶出板33。其特徵在於所述防纏繞板條26與彈齒採摘器25保持一定的間隙,保證採摘下的作物不至於進入彈齒採摘器25的內部。所述弧形壓板28與前調節壓板29均通過螺栓安裝在割臺主側板27上,其中弧形壓板28與彈齒採摘器25形成一定間隙,組成採摘下來作物的通過通道,最終到達第一升運器2。前調節壓板29通過割臺主側板27上的前調節壓板調節槽a來調節高低,以適應不同高度的作物。所述壓輪30通過螺栓安裝在割臺主側板27上,通過割臺主側板27上的壓輪調節槽b來調節壓輪的高低,從而調節作物進入彈齒採摘器25的高度。所述彈齒採摘器25上彈齒37通過管軸36和彈齒安裝角鐵38安裝在採摘器中間軸34上,所述彈齒37均布在幅盤35上,相鄰彈齒37之間在軸向上按螺旋線排列,以增加彈齒37的採摘重合度,避免漏採。所述的後導向輪12安裝在後轉向橋13上,與後轉向橋13組成整機轉向系統,通過銷子安裝在主機架14的後端,通過駕駛室及作業系統3內的操作杆控制整機行走時的轉向。所述的行走變速箱19、行走皮帶輪18、前行走輪20及前行走橋21組成整機的行走驅動系統,通過螺栓連接在主機架14的前端,其中行走變速箱19、前行走輪20均安裝在前行走橋21上,柴油發動機7的動力通過行走皮帶15傳遞到行走變速箱19上,從而驅動前行走輪20前進或者倒退。 所述的柴油發動機7的動力除傳遞到前行走橋21上外,還通過主動力皮帶16傳給動力傳動中間軸17上,動力傳動中間軸17通過第一升運器傳動帶或鏈條4傳到第一升運器2上,使第一升運器2工作,同時通過第二升運器傳動帶或鏈條6傳到第二升運器5上,使第二升運器5工作。所述的第一升運器2通過割臺傳動帶或鏈條23傳遞到採摘割臺I上,使採摘割臺I中的彈齒採摘器25轉動,完成作物的採摘。所述的第一升運器2和第二升運器5可採用刮板式升運器或皮帶式升運器或鏈條式升運器。所述的防漏風機9安裝在第二升運器5的末下端,第二升運器5通過風機傳動帶8將動力傳遞給防漏風機9,使其轉動,將作物吹送到料箱11內,防止收穫後的作物被第二升運器5帶回。所述的收穫割臺懸掛機架24的下端安裝有割臺升降油缸22,以控制採摘割臺I的高低位置,以便運輸。所述的料箱11的兩側安裝有料箱油缸10,通過料箱油缸10的伸長、縮短使料箱11圍繞其轉軸中心轉動,實現卸料。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可以按採摘割臺的割幅寬度收穫辣椒,不受辣椒種植行距的限制,可一次性完成摘果,升運和裝車,而且自帶動力,機動性好,重量輕。作業時可自行開道,機動靈活適應大小地塊作業。因此能快速高效的採摘、收集和運輸辣椒等果蔬,因此不僅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還降低了工作強度。
附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採摘割臺側視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彈齒採摘器側視結構示意圖。附圖4為彈齒結構示意圖。I為採摘割臺,2為第一升運器,3為駕駛室及作業系統,4為第一升運器傳動帶或鏈條,5為第二升運器,6為第二升運器傳動帶或鏈條,7為柴油發動機,8為風機傳動帶,9為防漏風機,10為料箱油缸,11為料箱,12為後導向輪、13為後轉向橋,14為主機架,15為行走皮帶、16為主動力皮帶,17為動力傳動中間軸、18為行走皮帶輪,19為行走變速箱,20為前行走輪,21為前行走橋,22為割臺升降油缸,23為割臺傳動帶或鏈條,24為收穫割臺懸掛機架,25為彈齒採摘器,26為防纏繞板條,27為割臺主側板,28為弧形壓板,29為前調節壓板,30為壓輪,31為分禾器,32為仿形地輪,33為後防帶出板,34為採摘器中間軸,35為幅盤,36為管軸,37為彈齒,38為彈齒安裝角鐵。圖中a為前調節壓板調節槽,b為壓輪調節槽。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不受下述實施例的限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與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實施方式。實施例I :參照圖I——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I包括採摘割臺1,第一升運器2,駕駛室及作業系統3,第二升運器5,柴油發動機7,防漏風機9,料箱11,後轉向橋13,主機架14,前行走橋21。其特徵在於整機依靠柴油發動機7的動力實現行走和工作。所述的第一升運器2 的進料口與採摘割臺I相對應,出料口則與第二升運器5的進料口相對應;第二升運器5的出料口與料箱11相對應。所述的採摘割臺I包括收穫割臺懸掛機架24,彈齒採摘器25,防纏繞板條26,割臺主側板27,弧形壓板28,前調節壓板29,壓輪30,分禾器31,仿形地輪32,後防帶出板33。其特徵在於所述防纏繞板條26與彈齒採摘器25保持一定的間隙,保證採摘下的作物不至於進入彈齒採摘器25的內部。所述弧形壓板28與前調節壓板29均通過螺栓安裝在割臺主側板27上,其中弧形壓板28與彈齒採摘器25形成一定間隙,組成採摘下來作物的通過通道,最終到達第一升運器2。前調節壓板29通過割臺主側板27上的前調節壓板調節槽a來調節高低,以適應不同高度的作物。所述壓輪30通過螺栓安裝在割臺主側板27上,通過割臺主側板27上的壓輪調節槽b來調節壓輪的高低,從而調節作物進入彈齒採摘器25的高度。所述彈齒採摘器25上彈齒37通過管軸36和彈齒安裝角鐵38安裝在採摘器中間軸34上,所述彈齒37均布在幅盤35上,相鄰彈齒37之間在軸向上按螺旋線排列,以增加彈齒37的採摘重合度,避免漏採。所述的後導向輪12安裝在後轉向橋13上,與後轉向橋13組成整機轉向系統,通過銷子安裝在主機架14的後端,通過駕駛室及作業系統3內的操作杆控制整機行走時的轉向。所述的行走變速箱19、行走皮帶輪17、前行走輪20及前行走橋21組成整機的行走驅動系統,通過螺栓連接在主機架14的前端,其中行走變速箱19、前行走輪20均安裝在前行走橋21上,柴油發動機7的動力通過行走皮帶15傳遞到行走變速箱19上,從而驅動前行走輪20前進或者倒退。所述的柴油發動機7的動力除傳遞到前行走橋21上外,還通過主動力皮帶16傳給動力傳動中間軸17上,動力傳動中間軸17通過第一升運器傳動帶傳到第一升運器2上,使第一升運器2工作,同時通過第二升運器傳動帶6傳到第二升運器5上,使第二升運器5工作。所述的第一升運器2通過割臺傳動帶23傳遞到採摘割臺I上,使採摘割臺I中的彈齒採摘器25轉動,完成作物的採摘。所述的第一升運器2和第二升運器5採用刮板式升運器所述的防漏風機9安裝在第二升運器5的末下端,第二升運器5通過風機傳動帶8將動力傳遞給防漏風機9,使其轉動,將作物吹送到料箱11內,防止收穫後的作物被第二升運器5帶回。所述的收穫割臺懸掛機架24的下端安裝有割臺升降油缸22,以控制採摘割臺I的高低位置,以便運輸。所述的料箱11的兩側安裝有料箱油缸10,通過料箱油缸10的伸長、縮短使料箱11圍繞其轉軸中心轉動,實現卸料。實施例2:與實施例I相比,本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於所述的第一升運器2、第二升運器5與彈齒採摘器25均依靠鏈條傳動。實施例3 與實施例I相比,本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於所述的柴油發動機7將動力直接傳遞給液壓油泵,依靠液壓馬達直接驅動第一升運器2、第二升運器5與彈齒採摘器25。實施例4 與實施例I相比,本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於所述的第一升運器2和第二升運器5採用皮帶式升運器。實施例5 與實施例I相比,本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於所述的第一升運器2和第二升運器5採用鏈條式升運器。
權利要求1.一種辣椒收穫機,包括採摘割臺(1),第一升運器(2),駕駛室及作業系統(3),第二升運器(5),柴油發動機(7),防漏風機(9),料箱(11),後轉向橋(13),主機架(14),前行走橋(21);其特徵在於整機依靠柴油發動機(7)的動力實現行走和工作;所述的第一升運器(2)的進料口與採摘割臺(I)相對應,出料口則與第二升運器(5)的進料口相對應;第二升運器(5)的出料口與料箱(11)相對應。
2.如權利要求I所述辣椒收穫機,其特徵在於採摘割臺(I)包括收穫割臺懸掛機架(24),彈齒採摘器(25),防纏繞板條(26),割臺主側板(27),弧形壓板(28),前調節壓板(29),壓輪(30),分禾器(31),仿形地輪(32),後防帶出板(33);其特徵在於所述防纏繞板條(26)與彈齒採摘器(25)保持一定的間隙,保證採摘下的作物不至於進入彈齒採摘器(25)的內部;所述弧形壓板(28)與前調節壓板(29)通過螺栓安裝在割臺主側板(27)上,其中弧形壓板(28)與彈齒採摘器(25)形成一定間隙,組成採摘下來作物的通過通道,最終到達第一升運器(2 );前調節壓板(29 )通過割臺主側板(27 )上的前調節壓板調節槽a來調節高低,以適應不同高度的作物;所述壓輪(30)通過螺栓安裝在割臺主側板(27)上,通過割臺主側板(27 )上的壓輪調節槽b來調節壓輪的高低,從而調節作物進入彈齒採摘器(25 )的高度;所述彈齒採摘器(25 )上彈齒(37 )通過管軸(36 )和彈齒安裝角鐵(38 )安裝在採摘器中間軸(34)上,所述彈齒(37)均布在幅盤(35)上,相鄰彈齒(37)之間在軸向上按螺旋線排列,以增加彈齒(37)的採摘重合度,避免漏採。
3.如權利要求I所述辣椒收穫機,其特徵在於後轉向橋(13)上安裝有後導向輪(12),並與後轉向橋(13)組成整機轉向系統,通過銷子安裝在主機架(14)的後端,通過駕駛室及作業系統(3)內的操作杆控制整機行走時的轉向;所述的行走變速箱(19)、行走皮帶輪(18)、前行走輪(20)及前行走橋(21)組成整機的行走驅動系統,通過螺栓連接在主機架(14 )的前端,其中行走變速箱(19 )、前行走輪(20 )安裝在前行走橋(21)上,柴油發動機(7 )的動力通過行走皮帶(15)傳遞到行走變速箱(19)上,從而驅動前行走輪(20)前進、倒退。
4.如權利要求I所述辣椒收穫機,其特徵在於柴油發動機(7)的動力除傳遞到前行走橋(21)上外,通過鏈條傳遞給第一升運器(2)、第二升運器(5)、彈齒採摘器(25)及防漏風機(9)上,以完成採摘、輸送等工作。
5.如權利要求I或4所述辣椒收穫機,其特徵在於第一升運器(2)和第二升運器(5)採用皮帶刮板式升運器。
6.如權利要求I或4所述辣椒收穫機,其特徵在於防漏風機(9)安裝在第二升運器(5 )的末下端,工作時,將作物吹送到料箱(11)內,防止收穫後的作物被第二升運器(5)帶回。
7.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辣椒收穫機,其特徵在於收穫割臺懸掛機架(24)的下端安裝有割臺升降油缸(22),以控制採摘割臺(I)的高低位置,以便運輸。
8.如權利要求I所述辣椒收穫機,其特徵在於料箱(11)的兩側安裝有料箱油缸(10),通過料箱油缸(10)的伸長、縮短使料箱(11)圍繞其轉軸中心轉動,實現卸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涉及農業果蔬採摘、收集、運輸的裝置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辣椒收穫機,包括採摘割臺、第一升運器、駕駛室及作業系統、第二升運器、柴油發動機、防漏風機、料箱、後轉向橋、主機架、前行走橋。所述採摘割臺包括收穫割臺懸掛機架、彈齒採摘器、防纏繞板條、割臺主側板、弧形壓板、前調節壓板、壓輪、分禾器、仿形地輪、後防帶出板。所述彈齒採摘器包括採摘器中間軸中間軸、幅盤、管軸、彈齒、彈齒安裝角鐵等。是一種新型結構合理而緊湊,使用方便,可以按採摘割臺的割幅寬度收穫辣椒,不受辣椒種植行距的限制,可一次性完成摘果,升運和裝車,而且自帶動力,機動性好,重量輕。作業時可自行開道,機動靈活適應大小地塊作業。
文檔編號A01D46/00GK202773407SQ2012203267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8日
發明者陳紹傑, 竇風玲, 陳珊珊, 張松峰, 趙巖, 張金果, 盧勇濤, 張建江, 韓冬, 鄭威強 申請人:陳紹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