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無人機發動機套環尺寸、幾何誤差檢測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05 01:34:24 1

本發明涉及工藝裝備檢測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用於室溫條件下小型無人機發動機套環尺寸、幾何誤差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無人機發動機套環零件的尺寸和幾何誤差是影響裝配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現在公知常用的檢測方式都是基於傳統方式的專用量規或通用的測量工具、儀器測量套環的內、外圓的直徑、圓柱度、同軸度,這樣的多個檢測內容需要多個檢測步驟和量具去完成,生產效率低,對生產現場的跟隨性差。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避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出一種無人機發動機套環尺寸、幾何誤差檢測裝置,該裝置採用機電一體化方式,對套環的內、外圓的直徑、圓柱度、同軸度同時檢測,一次檢測完成,適合生產現場條件下使用,提高了生產效率。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基座、可編程控制器、觸控螢幕顯示器、定位環、電感傳感器測頭、內測量基柱、導軌、第一測量基塊、第二測量基塊、滑動塊、氣缸、支架,可編程控制器安裝在基座內部,支架垂直固定在基座上,觸控螢幕顯示器位於支架側面的基座上;導軌固定在支架內側,滑動塊與導軌配合安裝,第一測量基塊與第二測量基塊固定在滑動塊下端面,且以滑動塊中心線兩側對稱安裝,內測量基柱與定位環配合安裝在基座上,位於第一測量基塊與第二測量基塊的下方;所述氣缸安裝在支架上端部,氣缸活塞杆與滑動塊連接,可編程控制器控制氣缸活塞運動,並帶動滑動塊沿支架上的導軌上下移動、定位;
所述第一測量基塊與所述第二測量基塊上的內側面安裝有多組電感傳感器測頭,且每組電感傳感器測頭以第一測量基塊與第二測量基塊安裝中心線兩兩相對設置;所述內測量基柱沿周向設置多組電感傳感器測頭,且內測量基柱上的電感傳感器測頭與第一測量基塊、第二測量基塊上的電感傳感器測頭配合設置,每個檢測頭對應被測工件相應的檢測點,電感傳感器測頭採集數據並將採樣值傳輸給可編程控制器處理,數據經處理後得到檢測結果並通過觸控螢幕顯示器實時顯示。
所述內測量基柱中軸心線與第一測量基塊和第二測量基塊安裝中心線重合。
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無人機發動機套環尺寸、幾何誤差檢測裝置,檢測裝置的可編程控制器安裝在基座內,觸控螢幕顯示器、支架分別固定在基座上;滑動塊與安裝在支架內側的導軌配合,第一測量基塊與第二測量基塊固定在滑動塊下端面,內測量基柱與定位環配合安裝在基座上位於第一測量基塊與第二測量基塊的下方。氣缸固定在支架上端部,可編程控制器控制氣缸活塞運動並帶動滑動塊沿支架上的導軌上下移動、定位。內測量基柱和第一測量基塊、第二測量基塊上設有多組電感傳感器測頭,每個電感傳感器測頭對應被測工件相應的檢測點,電感傳感器測頭採集數據並將採樣值傳輸給可編程控制器處理,數據經處理系統後得到檢測結果,檢測結果通過觸控螢幕顯示器實時顯示。
本發明無人機發動機套環尺寸、幾何誤差檢測裝置,檢測裝置,採用機電一體化方式,使套環的內、外圓的直徑、圓柱度、同軸度檢測一次同時檢測完成,提高了檢測效率;採用獨立的標準件每班次校對清零位,保證在同等溫度環境條件下檢測的準確性,提高了適用範圍。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一種無人機發動機套環尺寸、幾何誤差檢測裝置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發明無人機發動機套環尺寸、幾何誤差檢測裝置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無人機發動機套環尺寸、幾何誤差檢測裝置側視圖。
圖3為本發明無人機發動機套環尺寸、幾何誤差檢測裝置系統框圖。
圖4為本發明檢測裝置的第一測量基塊與第二測量基塊結構示意圖。
圖5為標準件結構示意圖。
圖中:
1.基座2.可編程控制器3.觸控螢幕顯示器4.定位環5.電感傳感器測頭6.內測量基柱7.導軌8.第一測量基塊9.第二測量基塊10.滑動塊11.氣缸12.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是一種無人機發動機套環尺寸、幾何誤差檢測裝置。
參閱圖1~圖5,本實施例無人機發動機套環尺寸、幾何誤差檢測裝置,由基座1、可編程控制器2、觸控螢幕顯示器3、定位環4、電感傳感器測頭5、內測量基柱6、導軌7、第一測量基塊8、第二測量基塊9、滑動塊10、氣缸11、支架12和獨立的標準件組成;可編程控制器2安裝在基座1內部,支架12垂直固定在基座1上,觸控螢幕顯示器3位於支架12側面固定在基座1上。導軌7固定在支架12內側,滑動塊10與導軌7配合安裝,第一測量基塊8與第二測量基塊9固定在滑動塊10下端面,且以滑動塊10中心線兩側對稱安裝。內測量基柱6與定位環4配合安裝在基座1上,位於第一測量基塊8與第二測量基塊9的下方;氣缸11安裝在支架12上端部,氣缸11活塞杆與滑動塊10連接;可編程控制器2控制氣缸11活塞運動,帶動滑動塊10沿支架12上的導軌7上下移動、定位。內測量基柱6中軸心線與第一測量基塊8和第二測量基塊9安裝中心線重合。第一測量基塊8與第二測量基塊9上的內側面安裝有多組電感傳感器測頭5,且每組電感傳感器測頭5沿第一測量基塊8與第二測量基塊9安裝中心線兩兩相對設置;內測量基柱6沿周向設置有多組電感傳感器測頭5,且內測量基柱6每組電感傳感器測頭5與第一測量基塊8、第二測量基塊9上的內側面安裝有多組電感傳感器測頭5配合設置,每個電感傳感器測頭5對應被測工件相應的檢測點,電感傳感器測頭5採集數據並將採樣值傳輸給可編程控制器處理,數據經過處理系統後得到檢測結果,檢測結果通過觸控螢幕顯示器3實時顯示。
本實施例中,電感傳感器測頭5為十六個,電感傳感器測頭5分別安裝在內測量基柱6、第一測量基塊8與第二測量基塊9上的安裝孔內,其中內測量基柱6上安裝八個電感傳感器測頭5,第一測量基塊8與第二測量基塊9分別安裝四個電感傳感器測頭5,第一測量基塊8與第二測量基塊9固定安裝在滑動塊10下端面中心線兩側對稱位置,保證滑動塊10沿固定在支架12上的導軌7上下運動時定位,滑動塊10運動由固定在支架12上方的氣缸11帶動,支架12和內測量基柱6安裝在基座1之上,定位環4安裝在內測量基柱6下端,內測量基柱6中心線與第一測量基塊8和第二測量基塊9安裝中心線重合。獨立的標準件用於每班次校對清零位。
使用時,首先把標準件套置於內測量基柱6上,下推並使其下端面與定位環4接觸,在觸控螢幕顯示器3顯示屏上點擊虛擬「標定」按鍵,系統自動完成當前班次的零位標定,消除系統漂移誤差,然後,取走標準件,進入工作狀態。
工作時,將被測工件套環套置於內測量基柱6上,下推並使其下端面與定位環4接觸,在觸控螢幕顯示器3顯示屏上點擊虛擬「檢測」按鍵,系統自動進入檢測過程,可編程控制器plc2控制氣缸11活塞向下運動,推動滑動塊10沿固定在支架12上的導軌7向下運動,使固定安裝在滑動塊10下端面中心線兩側對稱位置的第一測量基塊8與第二測量基塊9向下運動至檢測位置。安裝在內測量基柱6上的八個電感傳感器測頭5以及分別安裝在第一測量基塊8上的四個電感傳感器測頭5和第二測量基塊9上的四個電感傳感器測頭5全部與套環工件接觸並同時開始自動進行數據採樣,採樣數據通過可編程控制器2處理,在觸控螢幕顯示器3上顯示出套環的內、外圓的直徑、圓柱度和同軸度數據,並對合格、接近超差、超差數據顯示為不同顏色文字進行提醒。數據採集完成後,可編程控制器2控制氣缸11活塞向上運動,推動滑動塊10沿固定在支架12上的導軌7向上運動,帶動第一測量基塊8與第二測量基塊9使其向上返回至原初始位置,取走套環工件,工作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