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黃耆湯、葛根湯、桂枝湯及炙甘草湯藥方的萃取方法與流程
2023-10-05 05:01:04 6
本發明關於一種藥方的萃取方法,特別是一種關於防己黃耆湯、葛根湯、桂枝湯及炙甘草湯藥方的萃取方法。
背景技術:
中藥發展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中藥中所含的化學成分十分複雜,既含有多種有效成分,亦含有無效成分,也可能包含有毒成分。提取其有效成分並進一步加以分離、純化,得到有效單體是中藥研究領域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中藥提取就是利用一些技術最大限度提取其中有效成分,使得中藥製劑的內在質量和臨床治療效果提高,使中藥的效果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中藥的提取系生產過程重要的環節,其工藝方法、工藝流程的選擇和設備配置都將直接關係到中藥的質量和臨床效果。
根據《雜病源流犀燭》卷五,防己黃耆湯的用法為每服5克,加生薑4片、大棗1枚,用水20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溫服。良久再服。服後皮肉中有蟲行感,腰以下冷,可坐於被上,再以被繞腰,溫覆微汗。
另外,根據《傷寒論》,一般葛根湯的用法為,右七味,以水一鬥,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白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餘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諸湯皆仿此。
另一方面,根據《傷寒論》,一般桂枝湯的用法為,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上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此外,炙甘草湯的用法亦為加水煎服。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防己黃耆湯、葛根湯、桂枝湯及炙甘草湯藥方的萃取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進行中藥提取具有的下列缺點:中藥中的有效成分損失,尤其是其中非水溶性的成分;非有效成分不能以最大限度地除去,濃縮率不夠高;提取液中除有效成分外,往往雜質較多,尚有少量水溶性糊性成分,常不利於精製;且過於高溫操作會引起熱敏性有效成分的大量分解。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人意外發現一種防己黃耆湯、葛根湯、桂枝湯及炙甘草湯藥方的萃取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驟:(a)將藥方中的生薑及桂枝,分別以85~90wt%乙醇及10~15wt%水的混合物蒸氣蒸餾1~3小時;(b)將藥方中的甘草、黃耆、人參、白芍,分別以10~30wt%乙醇及70~90wt%水的混合物提取1~3小時;(c)將藥方中的麻黃,以70~90wt%乙醇及10~30wt%水的混合物提取1~3小時;(d)將藥方中的阿膠投入溫度範圍90~100℃的一高溫萃取液中溶解,其中該高溫萃取液系將該步驟(a)、(b)及(c)所得的溶液混合而成;(e)將上述步驟(a)~(d)以外的藥材,分別以水提取1~3小時,重複兩次;(f)將上述步驟(a)~(e)萃取物合併。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防己黃耆湯的藥方系防己、黃耆、白朮、甘草、生薑、大棗。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葛根湯的藥方系葛根、麻黃、桂枝、白芍、炙甘草、生薑、大棗。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桂枝湯的藥方系桂枝、白芍、炙甘草、生薑、大棗。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炙甘草湯的藥方系炙甘草、人參、桂枝、生地黃、麥門冬、火麻仁、阿膠、生薑、大棗。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步驟(a)系以90wt%乙醇及10wt%水的混合物蒸氣蒸餾1小時。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步驟(b)系以30wt%乙醇及70wt%水的混合物提取1小時。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步驟(c)系以70wt%乙醇及30wt%水的混合物提取1小時。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進一步包含於各(a)~(e)步驟後過濾。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其進一步包含步驟(g)將混合物造粒。
本發明人發現,利用上述防己黃耆湯、葛根湯、桂枝湯及炙甘草湯藥方的萃取方法所獲得的萃取液,具有較高含量的有效成分。
具體實施方式
本文中術語「一」或「一種」當與「包含」連用於申請專利範圍或說明書中,可能代表有一個,但也符合「一或多個」或「至少一個」。
本發明提供一種防己黃耆湯、葛根湯、桂枝湯及炙甘草湯藥方的萃取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驟:(a)將藥方中的生薑及桂枝,分別以85~90wt%乙醇及10~15wt%水的混合物蒸氣蒸餾1~3小時;(b)將藥方中的甘草、黃耆、人參、白芍,分別以10~30wt%乙醇及70~90wt%水的混合物提取1~3小時;(c)將藥方中的麻黃,以 70~90wt%乙醇及10~30wt%水的混合物提取1~3小時;(d)將藥方中的阿膠投入溫度範圍90~100℃的一高溫萃取液中溶解,其中該高溫萃取液系將該步驟(a)、(b)及(c)所得的溶液混合而成;(e)將上述步驟(a)~(d)以外的藥材,分別以水提取1~3小時,重複兩次;(f)將上述步驟(a)~(e)萃取物合併。
由上述可知,本發明的方法可應用於防己黃耆湯、葛根湯、桂枝湯及炙甘草湯藥方,方法中的各步驟的實施與否,視各藥方中所具有的藥材而定。
例如,本發明的一方面在於提供一種防己黃耆湯藥方的萃取方法,其中該藥方包含但不限於防己、黃耆、白朮、甘草、生薑、大棗。
此外,於萃取防己黃耆湯藥方時,上述步驟(e)更可依據下列病徵分別加入下列藥方,氣喘:加麻黃、射幹;腹滿:加陳皮、枳殼;浮腫甚者:加茯苓、豬苓、蒼朮;陽虛:加附子、乾薑;腹痛:加芍藥;氣上衝者:加桂枝;慢性風溼:加香附、秦艽、川芎、當歸;慢性腎炎或心臟性水腫:可合五苓散。
本發明的另一方面系關於一種葛根湯藥方的萃取方法,該葛根湯的藥方包含但不限於葛根、麻黃、桂枝、白芍、炙甘草、生薑、大棗。
此外,上述步驟(e)更可依據下列病徵分別加入下列藥方,熱甚、煩躁、口渴:加石膏、知母;咽痛、發熱:加石膏、桔梗、穿心蓮;腹痛下痢:加黃連、黃芩;煩渴吐逆:加黃連、半夏、茯苓;肩臂不舒:加桑枝、桂枝;皮膚癢:加殭蠶、蒺藜;鼻炎:加辛夷、蒼耳子。
本發明的又一方面在於提供一種桂枝湯藥方的萃取方法,該桂枝湯的藥方包含但不限於桂枝、白芍、炙甘草、生薑、大棗。
此外,上述步驟(d)更可依據下列病徵分別加入下列藥方,微喘或氣喘:加厚樸、杏仁;頸項酸痛:加葛根;陽虛多汗:加附子;體弱易感:黃耆;肩周圍炎:加薑黃、丹參、當歸;腹痛:倍加芍藥;惡寒無汗:加麻黃、葛根;熱多寒少:加石膏、知母。
本發明的再一方面在於提供一種炙甘草藥方的萃取方法,該炙甘草的藥方包含但不限於炙甘草、人參、桂枝、生地黃、麥門冬、火麻仁、阿膠、生薑、大棗。
此外,上述步驟(d)更可依據下列病徵分別加入下列藥方,氣虛者:加黃耆;血瘀者:加丹參、赤芍、紅花、川芎;失眠者:加酸棗仁、茯神、龍骨;陽虛者:加附子;肺痿咳嗽:加桔梗、枳實;胸悶者:加茯苓、杏仁。
上述的萃取方法中,較佳可更進一步包含於各(a)~(d)步驟後過濾。
上述的萃取方法中,較佳可更進一步包含步驟(f)將混合物造粒。
上述的術語「提取」是利用一些技術最大限度提取其中有效成分,使得中藥製劑的內在質量和臨床治療效果提高,使中藥的效果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中藥的提取是中藥生產過程重要的單元操作,其工藝方法、工藝流程的選擇和設備配 置都將直接關係到中藥的質量和臨床效果。
於本發明中,含揮髮油類中藥,例如當歸、桂枝、生薑、川芎、桂心、煨姜等,其中該揮髮油又稱精油,是一具有揮發性、可隨水蒸氣蒸餾出的油狀液體,具有香氣,而該揮髮油為脂肪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帖類化合物等多種類型化合物的混合物,發明人意外發現該揮髮油類中藥較佳系以具揮發性的溶液進行萃取,更佳但不限於以酒精及水以90wt%乙醇及10wt%水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的蒸氣萃取。
本發明中,含苷類中藥,例如大黃、牡丹皮、甘草、杏仁、人參、黃耆、柴胡、山槴子、桃仁、芍藥、白芍、赤芍、桔梗、威靈仙等,大多具有無色、無臭、具苦味、少數有色、少數具甜味的特徵,且多數呈中性或酸性,少數呈鹼性、大多數可溶於水及乙醇、易被稀酸或酶水解生成糖與苷元,一般具有一定的光學活性,發明人意外發現上述含苷類中藥較佳系以乙醇及水的混合物提取,其比例較佳系以30wt%的乙醇混合70wt%的水。
本發明中,含生物鹼類中藥,例如附子、黃連、黃柏、麻黃、半夏等,大多數生物鹼為結晶性物質、無色且具有旋光性,發明人意外發現上述含生物鹼類中藥較佳系以乙醇及水的混合物提取,其比例較佳系以70wt%的乙醇及30wt%的水。
本發明中,乳香、沒藥、血竭等,較佳系以乙醇萃取30分鐘。
本發明中,龍骨、牡蠣等中藥,較佳系以水煮方式提取,時間較佳為2~4小時,最佳為3小時。
本發明中,鹿角膠、阿膠、龜角膠、冰片等,較佳系不經萃取,直接投入高溫溶液中,該高溫溶液可為其他已提取完的藥方的萃取液的混合物。
本發明中,薄荷、細辛等,較佳系以水提取5~15分鐘,更佳系以水提取10分鐘。
本發明中除上述列舉的外的藥材,較佳系以水提取1小時,重複兩次後合併。
中藥於提取前若用水洗,則會使這些粉末或碎粒被水衝走,輔料及有效成分會溶解在水中被洗掉,使其療效降低,因此中藥提取前不得用水衝洗,只能用冷水浸泡。中藥飲片經過冷水浸泡後,組織結構會疏鬆膨脹,使有效成分容易煎出,使有效成分容易煎出。如果一開始就用熱水浸泡,藥材中所含蛋白質成分就會很快溶出而凝固成膜,包裹在藥材表面,使水分不容易滲透到藥材組織細胞中去,有效成分也難於分解出來,影響成分的煎出。
中藥提取方法包括水煎煮法、浸漬法、滲漉法、改良明膠法、回流法、溶劑提取法、水蒸氣蒸餾法和升華法等。溶劑提取法是應用最廣泛的方法,它是根據中草藥中各種有效成分溶解度的性質,選用對需要成分溶解度大而對其他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劑,將所需要的活性成分從藥材組織內溶解出來的一種提取方法。
實施例
實施例1-利用本發明的方法萃取防己黃耆湯
由藥方中分別取防己4.0克、黃耆4.4克、白朮3.0克、甘草2.0克、生薑1.0克、大棗1.0克,並依照本發明的方法萃取,萃取後以秤重方法測量所萃取出的有效成分為4.5克。
比較例1-利用習知方法萃取防己黃耆湯
由藥方中分別取防己4.0克、黃耆4.4克、白朮3.0克、甘草2.0克、生薑1.0克、大棗1.0克,並依照習知的水煎法萃取,即將所有藥材於水提取2小時,萃取後以秤重方法測量所萃取出的有效成分為3克。
實施例2-利用本發明的方法萃取葛根湯
由藥方中分別取葛根6.0克、麻黃4.5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炙甘草3.0克、生薑4.5克、大棗4.0克,並依照本發明的方法萃取,萃取後以秤重方法測量所萃取出的有效成分為4.5克。
比較例2-利用習知方法萃取葛根湯
由藥方中分別取葛根6.0克、麻黃4.5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炙甘草3.0克、生薑4.5克、大棗4.0克,並依照習知的水煎法萃取,即將所有藥材於水提取2小時,萃取後以秤重方法測量所萃取出的有效成分為3克。
實施例3-利用本發明的方法萃取桂枝湯
由藥方中分別取桂枝6.0克、白芍6.0克、炙甘草4.0克、生薑6.0克、大棗5.0克,並依照本發明的方法萃取,萃取後以秤重方法測量所萃取出的有效成分為4.2克。
比較例3-利用習知方法萃取桂枝湯
由藥方中分別取桂枝6.0克、白芍6.0克、炙甘草4.0克、生薑6.0克、大棗5.0克,並依照習知的水煎法萃取,即將所有藥材於水提取2小時,萃取後以秤重方法測量所萃取出的有效成分為2.8克。
實施例4-利用本發明的方法萃取炙甘草湯
由藥方中分別取炙甘草3.0克、人參1.5克、桂枝2.5克、生地黃12.5克、麥門冬2.5克、火麻仁3.0克、阿膠1.5克、生薑2.5克、大棗3.0克,並依照本發明的方法萃取,萃取後以秤重方法測量所萃取出的有效成分為7.5克。
比較例4-利用習知方法萃取炙甘草湯
由藥方中分別取炙甘草3.0克、人參1.5克、桂枝2.5克、生地黃12.5克、麥門冬2.5克、火麻仁3.0克、阿膠1.5克、生薑2.5克、大棗3.0克。,並依照習知的水煎法萃取,即將所有藥材於水提取2小時,萃取後以秤重方法測量所萃取出的有效成分為5.0克。
依據上述實施例及比較例的結果,可見使用本發明的方法,相較於先前技術的水煮法,能夠萃取出較多的有效成分,而有較佳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