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功能防撞報警橋梁護欄的製作方法
2023-10-04 22:00:59 1

本實用新型屬於路政橋梁護欄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功能防撞報警橋梁護欄。
背景技術:
橋梁護欄是指設置於橋梁上的欄杆,其目的是為了防止失控車輛越出橋外,具有使車輛不能突破、下穿、翻越橋梁以及美化橋梁建築的功能。目前,我國常用的橋梁護欄是柵欄式,由於其自身結構的原因,機械強度不夠,不能滿足必要的防護要求,容易出現安全隱患,且車輛在撞到護欄時,由於救治中心無法第一時間為傷者進行搶救,很容易延誤救治從而威脅著傷員的生命安全;除此之外,現有的橋梁護欄結構簡單,功能單一;專利201620289321 .2提出了一種橋梁護欄,其設置了振動傳感器,且通過無線信號發射器的作用,可在橋梁受到撞擊後立刻把數據傳輸到控制室內,保證了救援人員在撞擊的第一時刻搶救事故人員,整個裝置通過太陽能電板進行供電,但其缺點在於,該橋梁護欄的警示裝置較少,且採用牛腿柱替換傳統的立柱後功能性結構少;且現有的橋梁護欄僅具有防護與警報的作用,當發生事故需要對道路進行及時的隔離時,現場人員只能等待警察攜帶隔離帶或隔離欄進行隔離,無法實時的進行隔離。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裝置旨在提出一種多功能防撞報警橋梁護欄,在具有防撞報警的基礎上,其設置有雙層防護欄。
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多功能防撞報警橋梁護欄,其結構組成包括:前排立柱、後排立柱、前排護欄和後排護欄;所述前排立柱和後排立柱的下端分別設置有底座,底座下設置有預埋件;所述相鄰後排立柱之間設置有後排護欄,後排護欄兩端設置有T型連接梁,後排立柱上左右兩側對應設置有T型槽,後排護欄通過T型連接梁與後排立柱的T型槽相連接;所述後排護欄上端設置有太陽能蓄電池板,後排護欄內設置有若干第一警示燈,太陽能蓄電池板通過線路與後排護欄內的警示燈相連接;所述前排立柱與對應的後排立柱通過連接梁相連接;所述相鄰前排立柱之間設置有橫梁,橫梁下部設置有前排護欄;所述前排立柱上端設置有支撐座或花盆架,支撐座內腔的左端設有光伏控制器,所述支撐座內腔的中上端設有無線信號發射器,所述無線信號發射器外表面的下端設有振動傳感器,所述支撐座內腔的右端設有蓄電池,所述支撐座外表面底部的右端設有光敏電阻,所述支撐座外表面的中端套接有第二警示燈,所述支撐座外表面的頂端設有太陽能電板,所述太陽能電板的輸出端與光伏控制器的輸入端電連接,所述光伏控制器的輸出端與蓄電池的輸入端電連接,所述蓄電池的輸出端與振動傳感器和光敏電阻的輸入端電連接,所述振動傳感器的輸出端與無線信號發射器的輸入端電連接,所述無線信號發射器的輸出端與控制室內的無線信號接收器無線連接,所述光敏電阻的輸出端與警示燈的輸入端電連接。
所述前排立柱上設置有反光燈,前排立柱外表面、反光燈下方設置有環形減震層,環形減震層外表面設置有環形鋼筋混凝土防撞層。
所述前排立柱之間的橫梁下部前排護欄上部設置有LED燈,LED燈外設置有鋼化玻璃。
所述前排護欄外表面設置有防護套。
所述第二警示燈圍繞支撐座一圈設置。
所述底座通過緊固螺絲與橋面連接,且底座外表面的底部設有橡膠墊。
所述上端設置有支撐座的前排立柱和上端設置有花盆架的前排立柱間隔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裝置的第一警示燈和第二警示燈可使護欄具有警示作用,提高人們夜間行車的安全性,設置了振動傳感器,且通過無線信號發射器的作用,可在橋梁受到撞擊後立刻把數據傳輸到控制室內,保證了救援人員在撞擊的第一時刻搶救事故人員,整個裝置通過太陽能電板進行供電,有效提高了太陽能的利用率,降低了對市電的損耗,且可保證設備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更好的使用;
2.本裝置設置有前排護欄和後排護欄,起到了雙層保護的作用,且後排護欄通過兩端的T型連接梁與後排立柱的T型槽相連接,如若發生事故或道路塌陷的情況時,可將後排護欄及T型連接梁從後排立柱的T型槽內取出,並對道路進行圍欄,且後排護欄上設置有太陽能蓄電池板和第一警示燈,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避免後方車輛再發生事故;
3.本裝置的前排立柱上設置有反光燈,前排立柱外表面、反光燈下方設置有環形減震層,環形減震層外表面設置有環形鋼筋混凝土防撞層,前排護欄外表面設置有防護套,能夠提高本裝置的防撞強度,從而減少事故的傷害;
4.本裝置上端設置有支撐座的前排立柱和上端設置有花盆架的前排立柱間隔設置,在提供安全警報的同時還能夠增加美觀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裝置前排立柱及護欄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裝置的結構俯視示意圖;
圖3為本裝置後排立柱及護欄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裝置支撐座內腔的具體結構示意圖;
其中:前排立柱1、底座2、反光燈3、預埋件4、橫梁5、LED燈6、鋼化玻璃7、前排護欄8、太陽能電板9、花盆架10、後排立柱11、T型槽12、T型連接梁13、後排護欄14、太陽能蓄電池板15、第一警示燈16、連接梁17、光伏控制器18、無線信號發射器19、振動傳感器20、蓄電池21、支撐座22、第二警示燈23、光敏電阻24、環形鋼筋混凝土防撞層25、環形減震層26。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裝置的具體結構進行詳細的說明,一種多功能防撞報警橋梁護欄,如圖1-3所示,其結構組成包括:前排立柱1、後排立柱11、前排護欄8和後排護欄14;所述前排立柱1和後排立柱11的下端分別設置有底座2,底座2下設置有預埋件4;所述相鄰後排立柱11之間設置有後排護欄14,後排護欄14兩端設置有T型連接梁13,後排立柱11上左右兩側對應設置有T型槽12,後排護欄14通過T型連接梁13與後排立柱11的T型槽12相連接;所述後排護欄14上端設置有太陽能蓄電池板15,後排護欄14內設置有若干第一警示燈16,太陽能蓄電池板15通過線路與後排護欄14內的第一警示燈16相串聯連接;所述前排立柱1與對應的後排立柱11通過連接梁17相連接;所述相鄰前排立柱1之間設置有橫梁5,橫梁5下部設置有前排護欄8;所述前排立柱1上端設置有支撐座22或花盆架10,支撐座22內腔的左端設有光伏控制器18,所述支撐座22內腔的中上端設有無線信號發射器19,所述無線信號發射器19外表面的下端設有振動傳感器20,所述支撐座22內腔的右端設有蓄電池21,所述支撐座22外表面底部的右端設有光敏電阻24,所述支撐座22外表面的中端套接有第二警示燈23,所述支撐座22外表面的頂端設有太陽能電板9,所述太陽能電板9的輸出端與光伏控制器18的輸入端電連接,所述光伏控制器18的輸出端與蓄電池21的輸入端電連接,所述蓄電池21的輸出端與振動傳感器20和光敏電阻24的輸入端電連接,所述振動傳感器20的輸出端與無線信號發射器19的輸入端電連接,所述無線信號發射器19的輸出端與控制室內的無線信號接收器無線連接,所述光敏電阻24的輸出端與第二警示燈23的輸入端電連接。
所述前排立柱1上設置有反光燈3,前排立柱1外表面、反光燈3下方設置有環形減震層26,環形減震層26外表面設置有環形鋼筋混凝土防撞層25。
所述前排立柱1之間的橫梁5下部前排護欄8上部設置有LED燈6,LED燈6外設置有鋼化玻璃7。
所述前排護欄8外表面設置有防護套。
所述第二警示燈23圍繞支撐座22一圈設置。
所述底座2通過緊固螺絲與橋面連接,且底座2外表面的底部設有橡膠墊。
所述上端設置有支撐座22的前排立柱1和上端設置有花盆架10的前排立柱1間隔設置。
當有車輛撞向本裝置的橋梁護欄時,振動傳感器20接收到撞擊信號並將信號通過無線信號發射器19傳送給控制室內的無線信號接收器,從而能夠使得控制室內的人第一時間了解到事故的發生;並且當有事故發生或是道路有塌陷等情況出現需要對道路進行隔離時,可以通過可將後排護欄14及T型連接梁13從後排立柱11的T型槽12內取出,並對道路進行圍欄,且後排護欄14上設置有太陽能蓄電池板15和第一警示燈16,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避免後方車輛再發生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