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磁爐的出風口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19 07:45:47 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磁爐,特別涉及一種電磁爐的出風口結構。
背景技術:
電磁爐的原理是電磁感應現象,即利用交變電流通過線圈產生方向不斷改變的交變磁場,處於交變磁場中的導體的內部將會出現渦旋電流,這是渦旋電場推動導體中載流子運動所致;渦旋電流的焦耳熱效應使導體升溫,從而實現加熱。
公告號為CN201191023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電磁爐底座,它包括底座本體、設置在底座本體底部的進風口及設置在底座本體側面的出風口,其中出風口為格柵結構,格柵的每個開口的內側設有阻擋鍋具內的水或湯等液體煮沸時溢出流進或濺入底座內的導流板。
上述專利中在格柵開口的內側設置導流板,使得液體不會進入到底座內;由於電池爐的工作環境油煙較多,導致底座的出風口在長期使用的過程中會粘附上很多的灰塵。現有技術中,人們大多都用毛刷去清理這些出風口上的灰塵,而毛刷在清理的過程中會對出風口上的灰塵施加朝向底座內部的作用力,使得一部分的灰塵會進入到底座內部,從而影響灰塵的清理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磁爐的出風口結構,該出風口能減少灰塵在清理時進入到底座內部,從而提升灰塵的清理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電磁爐出風口結構,包括底座、設置在底座上的出風口以及設置在出風口上的格柵組,所述的格柵組上設有圍繞於所述格柵組四周設置的框體,所述的框體與所述的出風口鉸接設置且適配於所述出風口,所述的框體與所述的底座之間卡接固定有卡接件。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在清理格柵組上的灰塵時,通過卡接件實現框體與底座之間的分離,使格柵組能圍繞於框體和出風口之間的鉸接位置轉動出出風口,通過毛刷對格柵組上的灰塵朝向相對於出風口的方向進行清理,從而減少灰塵進入到出風口內的機率,從而提升對灰塵的清理效率。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卡接件包括設置在所述框體上的卡鉤以及設置在所述底座上供所述卡鉤卡接的第一卡槽。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設置在框體上的卡鉤與設置在底座上的第一卡槽之間相互卡接,從而將格柵組固定在出風口上;通過第一卡槽與卡鉤之間分離,使得格柵組可以圍繞於鉸接位置轉出出風口。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卡鉤上設有掰耳。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該種設置使得工作人員在將卡鉤掰出第一卡槽時,能有更好的施力點,從而使工作人員的操作更加便捷。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框體包括匚形部與條形部,所述的匚形部與所述的格柵組之間固定連接且鉸接於所述的出風口,所述的條形部與所述的匚形部之間可拆卸連接,所述格柵組的一端朝向所述條形部設置。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可拆卸連接的方式用於實現格柵組與條形部之間的分離,使得毛刷在對格柵組上的灰塵進行清理時,能使毛刷順著格柵組的自由端將灰塵清理出格柵組,從而對格柵組上的灰塵達到更好的清理效果。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可拆卸連接包括設在匚形部的兩端且供所述條形部卡接的第二卡槽。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條形部靠近兩端的位置對第二卡槽施加作用力,使第二卡槽發生彈性形變並向外擴張,從而使條形部能卡設在第二卡槽內,用於實現條形部與匚形部之間的可拆卸連接。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條形部可圍繞於所述的第二卡槽周向轉動設置,所述的卡接件設置在所述的條形部上。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條形部卡設在第二卡槽內且可圍繞於第二卡槽實現周向轉動,使得卡接件在與底座之間實現分離時,使工作人員對卡接件施加的作用力能通過條形部與第二卡槽之間的轉動連接方式對作用力進行抵消,從而減少卡接件在分離時產生的作用力而對框體造成的損壞。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第二卡槽與所述的匚形部之間連接有加強筋。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加強筋的設置增加第二卡槽與匚形部之間的結構強度。
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格柵組上均設有加強板,所述加強板靠近所述條形部的一側朝向所述格柵組傾斜設置。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格柵組上受到的作用力傳遞到加強板上,通過加強板對作用力進行共同承載,從而提升格柵組的結構強度。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將格柵組固定在框體上並將框體的一側鉸接在出風口、另一側通過定位件固定在底座上,使得格柵組可以旋轉出出風口進行清洗除塵,減少灰塵對電磁爐運行造成的影響,實現節能並延長電磁爐的使用壽命;通過將框體分體設置為匚形部與條形部,使得格柵組上的灰塵在清理時,使框體的存在不會對除塵造成阻礙,使格柵組的除塵更加方便;通過加強板的設置增加格柵組的結構強度,防止格柵組發生斷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格柵組開啟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部放大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格柵組和框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2、出風口;3、格柵組;4、框體;4.1、匚形部;4.2、條形部;5、卡接件;5.1、卡鉤;5.2、第一卡槽;6、掰耳;7、第二卡槽;8、加強筋;9、加強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一種電磁爐出風口結構,參考圖1、圖2、圖3和圖4,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一側壁設有連通底座1內部且形狀為長條形的出風口2,出風口2上側壁通過轉軸鉸接有框體4,框體4的形狀適配於出風口2。框體4包括匚形部4.1與條形部4.2,匚形部4.1相對於開口的一側壁與所述出風口2的上側壁通過轉軸鉸接設置,匚形部4.1的兩端固定設有形狀為C字形的第二卡槽7,兩第二卡槽7之間對稱設置;將形狀為圓柱形的條形部4.2嵌設進兩第二卡槽7,用於實現條形部4.2在第二卡槽7上轉動,第二卡槽7的開口小於條形部4.2的直徑。框體4上固定設有格柵組3,條形部4.2與底座1間連接有卡接件5,用於將框體4固定在底座1上並使框體4牴觸在出風口2上。
卡接件5包括固定設置在條形部4.2且朝向底座1設置的卡鉤5.1以及固定設置在底座1上供卡鉤5.1卡接的第一卡槽5.2,通過卡鉤5.1與第一卡槽5.2之間的卡接用於實現對出風口2的啟閉;卡鉤5.1遠離條形部4.2的一側向外延伸有掰耳6,通過掰耳6掰動卡鉤5.1脫離第一卡槽5.2。
格柵組3由若干豎直設置的格柵條構成,格柵條的一端與匚形部4.1固定連接、另一端牴觸在條形部4.2,格柵條沿水平方向間隔排列設置。格柵條朝向出風口2的一側固定設有豎直設置的加強板9,用於增加格柵條的結構強度,加強板9靠近格柵條自由端的一側朝向格柵條傾斜設置。第二卡槽7與匚形部4.1之間固定連接有加強筋8,用於增加第二卡槽7與匚形部4.1之間的結構強度。
清洗過程:
工作人員手部扣在掰耳6上,對掰耳6朝向遠離第一卡槽5.2的一側施加作用力,使卡鉤5.1脫離第一卡槽5.2;並將條形部4.2從第二卡槽7中取出,將格柵組3轉出出風口2,通過毛刷對格柵組3朝向相對於出風口2的一側施加作用力,將格柵組3上的灰塵清掃出格柵組3。清掃完成後,將條形槽朝向第二卡槽7的開口施加作用力,使第二卡槽7發生彈性形變,從而將條形部4.2卡設進第二卡槽7,通過相同方式使卡鉤5.1發生彈性形變卡設進第一卡槽5.2內。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並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後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