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漢108將名單及人物性格(梁山好漢108將的由來)
2023-10-22 09:41:06 3
早期流傳的水滸故事也都是三十六人,除宋江之外,其餘史書不見姓名。
史載「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早期流傳的水滸故事也都是三十六人,除宋江之外,其餘史書不見姓名,至宋末開始出現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綽號。到了《水滸》,這三十六人變成了三十六天罡,另外又添了七十二地煞,合成了一百單八個頭領。
這個演變,一般都認為始於元雜劇的水滸戲,如高文秀的《黑旋風雙獻功》裡,宋江登場有兩句臺詞:「某聚三十六大夥,七十二小夥,半垓來的小嘍羅。」其他《燕青博魚》、《李逵負荊》裡也有同樣的話,於是據此就說這三十六大夥加七十二小夥,就是說的一百單八條好漢。
這樣說是錯誤的,這裡所說的「夥」,是指許多起義群眾結合起來組成的武裝集團,根本沒有指頭領或單個人的意思,因此不能把這三十六大夥,七十二小夥,說成是一百單八條好漢,也不能說成是暗寓一百單八人的意思。
如果看得仔細一些,這幾齣戲裡不僅不說一百單八人,而且劇中明確指出梁山泊這時還是只有三十六將。
如在《雙獻功》裡,宋江就說:「名達天庭,聚三十六員英雄將。」在《燕青博魚》裡,宋江說:「俺三十六勇耀罡星,一個個正直公平。」
在《李逵負荊》裡,李逵對宋江說:「我對著這三十六英雄,我可便說得知。」在《爭報恩》裡宋江說:「聚義的三十六個英雄漢,那一個不應天上惡魔星。」一個叫李千嬌的婦女說:「不爭害他第十一個頭領,那三十五個就肯幹罷。」
以上有的是在同一齣戲裡,宋江在說完三十六大夥、七十二小夥之後,緊接著又說了三十六將,可見這三十六大夥、七十二小夥,完全是指的小嘍羅的集群,而決不是單個的頭領。
在元雜劇裡,水滸英雄還只是三十六人,那麼,在《水滸》成書之前,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一百單八人的說法呢?
從現在看到的材料,最早還是開始見於《甕天脞語》的宋江這一條,宋江在李師師家的題壁詞裡云:「六六雁行連八九,只待金雞消息。」這六六加八九,正好是一百單八人,下一句暗寓盼望受招安的意思。
這時大約是元朝[注: 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一說1271年建立,定國號為元,1279年統一中國),又稱大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蒙古族)建立並統治中國全境的封建王朝。]初年,和元雜劇的時代差不多,而出處不同。
《水滸傳》中將108位好漢分為「三十六員天罡」、「七十二座地煞」,36與72相加之和正好是108,這帶有明顯的傳統道教色彩。道教認為北鬥叢星中有36顆天罡星,每顆天罡星各有一個神,合稱「三十六天罡」;北鬥叢星中還有72顆地煞星,每顆地煞星上也有一個神,合稱「七十二地煞」。
「36」與「72」在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是兩個富有神秘色彩的數字,頻繁出現在各種場合:《孫子兵法》中有36計;傳統武術套路中常有36招式;皇家園林避暑山莊有36景;孔子有弟子三千,賢人72個;據說漢高祖劉邦的左腿上有72顆黑痣;蚩尤有72兄弟;俗語:「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還有盡人皆知的孫悟空72變……另外,人們還喜歡用36、72來描繪美景,像武夷山有36峰之說,黃山、衡山、嵩山有72峰之說。看來,「36」和「72」兩個數字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佔有特殊的地位。那麼,這兩個神秘的數字有什麼來歷呢?
36」是六六相乘之和,「六」是我國古人崇尚的吉利數字。《周易》每卦有六爻,音聲有六律,古代士大夫有六卿,家庭關係有六親。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數以六為紀」,帽子六寸,車六尺,用六匹馬駕車等等。《水滸傳》中最初也是36將,所以宋江說:「六六雁行連八九。」
「72」作為神秘數字起源於五行思想。在五行觀中,一年被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一年360天被分為72候,每候5天。聞一多先生就此問題特意撰寫《七十二》一文進行考證,他指出:「『七十二』是一年三百六十天的五等分數,而這個書乃是由五行思想演化出來的一種術語……它是一種文化活動的表徵。」可見,72是古代曆法中的基本計算數,與社會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對人們的數量概念產生了很深的影響。
《水滸傳》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從它所反映的社會思想到語言風格都帶有濃厚的時代和民間色彩,被打上了傳統文化的深刻印記。書中稱水泊梁山有108位英雄好漢,正是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數字觀念。
過去的人在寫小說或說證書時, 為了增加對觀眾和讀者的吸引力, 就要寫或者說一些,比較類似神怪的東西, 表示厲害的人或事物是有出處或來歷的! 施耐庵所採用的方法也是一樣的, 為了說明或者神話108條好漢, 就採用了這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