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苗和大樹的對話》有感400字作文
2023-10-23 23:38:12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記錄的是小作者採訪季羨林老先生的訪談錄。下面請看整理的讀後感,希望你喜歡。
讀《小苗和大樹的對話》有感一: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一文中,季羨林爺爺說他最喜歡看書,因為文學家魯訊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讀書」
季爺爺說:「語文要好,數學也要好,還要培養文理貫通,古今貫通,中西貫通這三貫通的人才。」有的同學喜歡語文,不喜歡數學,這樣就是偏科,對我們將來的發展不利。
季爺爺產:「學外語早學比晚學好,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學起來就有困難」。外語的發音跟母語有很大的關係,我認為季爺爺說的很對,我人應該從扎紮實實地學鄒外語,將來可以去國外學習,學習他們的先進知識,來建設我們的祖國。
季爺爺還說過,古詩文的積累也很重要,一個孩子起碼要背200首詩和50篇古文,我們的老師也要求我們天天背積累,俗話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新的學期開始了,我要更加認真努力地讀書,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多讀有意義的課外書,做一個三貫通的優秀人才。真是「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讀《小苗和大樹的對話》有感二: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是五年級的一篇課文。它記錄了「小苗」張鍅與「大樹」季羨林的交流。兩人輕鬆、睿智的對話讓我一下子懂得了許多。
首先他們談到了小孩該不該看閒書。季羨林認為,我們應該多看閒書,因為這樣能提高寫作水平。我們適當地看閒書能積累更多的知識,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是,不能因為看閒書而耽誤正課,尤其是像張鍅那樣上課看閒書,就更不敢恭維了。還有,完全不看閒書,一心投入到正課也是不對的。這樣做,也許能造就一個尖子生,但永遠無法造就一個博學多才的智者。所以,我們應該適當地讀點課外書,做到課內課外兩相顧。
還有,季羨林鼓勵我們多積累古詩、古文。我覺得很有道理。因為它們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代代相傳,可不能斷在我們21世紀青少年的手裡啊!不僅如此,多積累古詩文還可以陶冶情操,提升自我。
「大樹」用豐富的內涵,教給了我們這些小苗很多很多。真感謝「大樹」!
讀《小苗和大樹的對話》有感三:
一本好書,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閱讀一本好書,就是跨越時間和空間,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對話,這是多麼美妙的事情啊!
這篇文章以訪談錄的形式,記敘了苗苗與季羨林老爺爺的對話,在談話中,苗苗和季羨林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並舉了自己的事例,可以看出季羨林爺爺對新一代孩子成長的關愛。
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歡讀書,與書結下了深情厚誼,並在不斷的讀書中提高自己,從而走上了成功之路。當然,讀書要有選擇的讀,讀好書,做到「開卷有益」。在讀的時候,不能囫圇吞棗、馬馬虎虎的讀,一定要認真讀,反覆讀,讀懂、讀熟、讀透,全身心的投入到讀書之中。並講究閱讀的方法,才會有更多的收穫。朱熹曾經說過「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我就是這樣一個例子。每次讀書,我都讀好書,讀對自己有幫助的、自己喜歡的書。有一次,我寫完了作業,百般無聊。於是,我便拿起三國演義看了起來,雖然我已經看了很多遍,但我還是那麼喜歡讀,百讀不厭。我讀呀讀,也不知讀了多長時間,還在讀。我沉醉於羅貫中的作品之中,全身心的投入到讀書之中……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抬頭一看表,已是十點鐘了。躺在床上,便呼呼大睡了。
我們就像一棵小樹一樣,羨慕大樹的高大挺秀。其實,仔細想想,大樹也是從小樹成長到現在的,成長的過程是艱苦的,我們也要像大樹一樣,不斷地吸取營養,來充實自己,而營養就來源於——書。
讓我們養成愛好閱讀書籍的習慣,一生都與好書相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