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用自控電動增壓器的製作方法
2023-10-21 18:15:42 1
專利名稱:一種車用自控電動增壓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用增壓器,特指一種車用自控電動增壓器。
背景技術:
現有的車用增壓器是蝸輪(排氣)增壓器,其安裝在汽車的排氣支管口上,長期工作在高溫的狀態下,不但增加了排氣阻力,機油炭化消耗大、機件也易於磨損,其體積大、造價昂貴又不能對小排量的發動機安裝,使其推廣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小排量、低轉速的情況下不能保證有效的增壓,又消耗發動機功率,更不能隨著發動機工作變化需要而提供適當的進氣量。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車用自控電動增壓器,改變了老式增壓器的供氣方式,採用自控電動增壓的方法,將空氣濾清器吸來的空氣,直接壓入汽缸內,直接提高壓縮比、燃燒值,大大的提高了發動機的功率、降低了油耗、降低了排汙量,減少發動機的磨損,使其壽命得到延長。
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是自控電動增壓器安裝在空氣濾清器與發動機進氣管之間,增壓器殼體的前端通過增壓送氣口與發動機的進氣管相連接,其後端通過進氣口與空氣濾清器相連接;電動增壓器主要由增壓器A與控制器B兩部分組成。
增壓器A的電動機位於殼體中的後部,通過電動機支架與增壓器殼體固定連接,電動機的前端裝有葉輪,葉輪與增壓送氣口之間設有氣壓口,電動機的電壓控制線與電源線,通過電動機支架穿出增壓器殼體;控制器B的控制器殼體固定密封在增壓器殼體的氣壓口處,控制器殼體內底部的橡皮膜,將增壓器殼體與控制器殼體內的空氣隔絕,橡皮膜的中心固定連接移動柱的下端,移動柱的上端,活動插接固定在控制器殼體頂部的限位筒中,移動柱的頂端面與限位筒的底面之間設有調壓彈簧,調壓彈簧的上端與調整螺釘壓接,移動柱旁邊設有導電滑動塊,導電滑動塊滑動接觸控制器殼體內一側設有的可變電阻,可變電阻一端的供電線連接電源,與導電滑動塊連接的電壓控制線連接增壓器A內的電動機,控制器殼體的上部設有換氣口。
橡皮膜為可伸縮的軟皺橡皮。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自控電動增壓器,在任何情況下有效的提高了發動機壓縮比、燃燒值,同時也提高了發動機的功率、降低了油耗、降低了排汙量,使得發動機的壽命得到延長。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圖1的側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2中,增壓器殼體1、增壓送氣口2、進氣口3、電動機4、葉輪5、電動機支架6、電壓控制線7、供電線8、可變電阻9、氣壓口10、橡皮膜11、控制器殼體12、移動柱13、導電滑動塊14、限位筒15、換氣口16、調壓彈簧17、調整螺釘18,自控電動增壓器安裝在空氣濾清器與發動機之間,增壓器殼體1的前端通過增壓送氣口2與發動機的進氣管相連接,其後端通過進氣口3與空氣濾清器相連接;電動增壓器主要由增壓器A與控制器B兩部分組成,增壓器A的電動機4位於殼體1中的後部,通過電動機支架6與增壓器殼體1固定連接,電動機4的前端裝有葉輪5,葉輪5與增壓送氣口2之間設有氣壓口10,電動機4的電壓控制線7與電源線,通過電動機支架6穿出增壓器殼體1;控制器B的控制器殼體12固定密封在增壓器殼體1的氣壓口10處,控制器殼體12內底部的橡皮膜11,將增壓器殼體1與控制器殼體12的空氣隔絕,橡皮膜11的中心固定連接移動柱13的下端,移動柱13的上端,與固定在控制器殼體12頂部的限位筒15活動插接,移動柱(13)的頂端面與限位筒(15)的底端面之間,設有調壓彈簧17,調壓彈簧17的上端與調整螺釘18壓接,移動柱13旁邊設有導電滑動塊14,導電滑動塊14滑動接觸控制器殼體12內一側設有的可變電阻9,可變電阻9的一端的供電線8連接電源,與導電滑動塊14連接的電壓控制線7,與增壓器A內的電動機4連接,控制器殼體的上部設有換氣口16,當橡皮膜11上下移動時,控制器內B的空氣由換氣口16換氣。調整螺釘18的調整,是根據發動機排氣量的大小、不同進氣量的需求,調整好調壓彈簧17壓力,達到發動機工作時,移動柱13、導電滑動塊14上下的移動速度適量、可變電阻9輸出的電壓變化適量,確保了自控電動增壓器,對不同型號的發動機進氣量不同的要求。調壓彈簧17還可使發動機停止時,使得移動柱13、導電滑動塊14迅速下移歸位。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施的如圖1、2中,在汽車停止時(自控電動增壓器的電壓處於零狀態),導電滑動塊14處於可變電阻9的始端(電阻為零),電壓控制線7與供電線8間的靜態阻值為零狀態。
當汽車發動機啟動時,電源接通自控電動增壓器,電動機4帶動葉輪5高速運轉,使增壓送氣口2的壓力瞬間上升,同時氣壓推動橡皮膜11向上運動,橡皮膜11帶動移動柱13向上移動,使得導電滑動塊14移向可變電阻9的終端,使得可變電阻9的阻值增大,電壓控制線7輸出的電壓下降,電動機4和葉輪5的轉速減慢,增壓送氣口2的壓力逐漸減小,以適應汽車行駛時,低速起步對氣壓的需求。
當汽車從低速逐漸向高速行駛時,發動機運轉速度加快,對空氣需求量逐漸增加,此時,發動機的進氣吸力逐漸加大,增壓送氣口2與葉輪5之間的壓力也逐漸下降,在調壓彈簧17的作用力的推動下,移動柱13帶動導電滑動塊14,逐漸向可變電阻9的始端移動,可變電阻9的阻值也逐漸減小,電壓控制線7的電壓逐漸加大,電機4和葉輪5也同時逐漸增速,保證增壓送氣 2有一定的空氣壓力,以滿足發動機高速運轉時所需的大量空氣。
相反,汽車發動機減速時,發動機需氣量減少,增壓送氣口2與葉輪5之間的壓力增大,迫使氣壓口10上方的橡皮膜11向上移動,帶動移動柱13同時上移,導電滑動塊14向可變電阻9的終端移動,可變電阻9的阻值增大,電壓控制線7的電壓減小,電動機4和葉輪5的轉速減慢,增壓送氣口2與葉輪5之間的氣壓下降,以滿足發動機減速時,所需少量空氣的需求。
自控電動增壓器巧妙的利用了發動機自身的氣壓大小,來控制調節自身汽缸的增壓,達到了自控增壓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車用自控電動增壓器,主要包含增壓器、殼體、送氣口、進氣口,其特徵在於電動增壓器安裝在空氣濾清器與發動機之間,增壓器殼體(1)的前端通過增壓送氣口(2)與發動機進氣管相連接,其後端通過進氣口(3)與空氣濾清器相連接,電動增壓器主要由增壓器A與控制器B兩部分組成,增壓器A的電動機(4)位於殼體(1)中的後部,通過電動機支架(6)與增壓器殼體(1)固定連接,電動機(4)的前端裝有葉輪(5),葉輪(5)與增壓送氣口(2)之間設有氣壓口(10),電動機(4)的電壓控制線(7)與電源線,通過電動機支架(6)穿出增壓器殼體(1);控制器B的控制器殼體(12)固定在增壓器殼體(1)的氣壓口(10)處,下端為開放式的控制器殼體(12)內,設有的橡皮膜(11),橡皮膜(11)置於控制器殼體(12)的氣壓口(10)的上方,橡皮膜(11)的中心與移動柱(13)的底部固定連接,移動柱(13)的上部,與固定在控制器殼體(12)頂部的限位筒(15)活動插接,移動柱(13)的頂端面與限位筒(15)的底端面之間,設有調壓彈簧17,調壓彈簧17的上端與調整螺釘18壓接,移動柱(13)設有導電滑動塊(14),導電滑動塊(14)滑動接觸控制器殼體(12)內一側設有的可變電阻(9),可變電阻(9)一端的供電線(8)連接電源,與導電滑動塊(14)連接的電壓控制線(7),連接增壓器A內的電動機(4),控制器殼體(12)的上部設有換氣口1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用自控電動增壓器,其特徵在於橡皮膜(11)為可伸縮的軟皺橡皮。
專利摘要一種車用自控電動增壓器,主要包含增壓器、增壓器殼體(1)、增壓送氣口(2)、進氣口(3),其特徵在於電動增壓器安裝在空氣濾清器與發電機之間,增壓器殼體(1)的前端通過增壓送氣口(2)與發動機進氣管相連接,其後端通過進氣口(3)與空氣濾清器相連接,電動增壓器主要由增壓器A與控制器B兩部分組成,增壓器A的壓力式電機(4)位於殼體(1)中的後部,前端裝有葉輪(5),控制器B設有可變電阻(9),可變電阻(9)的電壓控制線(7),連接增壓器A內的壓力式電機(4)。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上述結構,有效的提高了發動機的功率,降低了油耗與排汙量,使發動機的壽命得到延長。
文檔編號F02B33/40GK2937502SQ20062005139
公開日2007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20日
發明者易海波 申請人:易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