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引擎送風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21 10:22:57 1
專利名稱:車輛引擎送風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車輛引擎送風裝置。
目前,一般車輛引擎的進氣方式有二種,一種為被動吸氣式,是利用氣缸壓力差而被動吸氣方式,該被動吸氣式常因高速行駛或爬長坡時,倍感馬力不足;另一種為渦輪增壓式,是將空氣強行增壓輸入氣缸,此方式雖可使進氣增加,但亦常因進氣過量,引擎運轉超過負荷,易減少引擎壽命,並且非常耗油。
車輛高速行駛或爬坡時會感馬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引擎氣缸的進氣,必需透過空氣濾清器的濾網過濾後,才能進入氣缸,然而空氣在透過濾網時是以自然壓力方式進氣,經過濾網的空氣壓力必大量降低,進氣量亦隨之減少,然而引擎產生動力的大小,與進入汽缸的混合氣有關,進汽越充分則產生的動力越大,如此在高速行駛需高進氣量,進氣量不足即牽制引擎運轉馬力,使引擎馬力降低,空氣的不足,燃燒率降低,馬力則無法完全發揮,且混合氣比例過濃,較多地耗用汽油,也會製造空氣汙染。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被動吸氣式及渦輪增壓式兩種進氣方式加以改造,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車輛引擎送風裝置,利用在車輛引擎的空氣濾清器及引擎進支氣管之間裝設一送風器(如風扇),依行車速度需要而送風進入引擎,使車輛在高速行駛或爬長坡時,引擎仍能維持足夠的進氣,使馬力得以完全發揮,而且混合汽燃燒更完全,以降低空氣汙染者。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措施實現,本車輛引擎送風裝置在車輛的空氣濾清器(4)及引擎進氣支管(2)間設置一送風器,該送風器為依靠行車速度將空氣推送進入引擎的風扇結構。
裝設在化油器引擎車輛的送風器為設置於化油器進氣口處或進氣口前方處。
所述的送風器為電子風扇結構。
以下參照附圖和實施例敘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使用於化油器引擎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用於一種噴射引擎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用於一種噴射引擎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用於一種噴射引擎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參照
圖1,是本實用新型使用於化油器引擎的立體示意圖,為一化油器引擎的汽車的實施例,化油器(1)設於引擎進氣支管(2)上方,引擎進氣支管(2)為連接化油器(1)與引擎(3)進氣口,在化油器(1)進氣口處設置有空氣濾清器(4),以濾除空氣中的灰砂雜質。本例主要在空氣濾清器(4)及引擎(3)的進氣支管(2)間設置一引擎轉速送風器(5),該送風器(5)可為任何吸風或送風的裝置,本例為電子風扇,其可將空氣推送進入進氣支管(2),該送風器(5)在化油器引擎上為裝設於空氣濾清器(4)及進氣支管(2)間的化油器(1)進氣口處或進氣口前方,該送風器(5)是依行車的速度送風,快車或爬坡時送風器(5)可推送強風,慢車時送風器(5)則推送慢風而不熄火,由於送風器(5)的設置,使車輛引擎在高速或爬坡時進氣量不足時,仍能維持足夠的進氣,使混合汽能燃燒完全,車輛馬力均衡,而不費汽油,且降低燃燒不完全所產生的空氣汙染。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能解決傳統引擎進氣不足等問題。結構合理,實用性強。
權利要求1.一種車輛引擎送風裝置,其特徵是在車輛的空氣濾清器(4)及引擎進氣支管(2)間設置一送風器,該送風器為依靠行車速度將空氣推送進入引擎的風扇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送風裝置,其特徵是設在化油器引擎車輛的送風器為設置於化油器進氣口處或進氣口前方處。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風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送風器為電子風扇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車輛引擎送風裝置,主要是在汽車(或機車)的空氣濾清器及引擎進氣支管間設置一送風器,即電子風扇的結構,該送風器可依行車速度而送風進入引擎,快車或爬坡時送風器可推送強風,慢車時送風器則推送慢風,從而使引擎能維持足夠進氣量,以達到馬力完全發揮及空氣汙染低等效果。
文檔編號F02B33/00GK2226153SQ9520975
公開日1996年5月1日 申請日期1995年4月19日 優先權日1995年4月19日
發明者張金髮, 宋文智 申請人:張金髮, 宋文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