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水處理後剩餘的汙泥和廚餘垃圾製作肥料的方法與流程
2023-09-22 09:43:00 1
本發明涉及一種汙水處理後剩餘的汙泥和廚餘垃圾製作肥料的方法,屬於汙水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化加快,城市汙水處理率逐年提高,城市汙水處理後的汙泥產量也急劇增加,汙泥中不但含有大量有害物質和病原茵,而且含有氮、磷、鉀和有機物等豐富的營養物質。
含水率是指汙泥中所含水分的質量佔汙泥總質量的百分比。含水率是汙泥的一個重要物理性質,含水率越高,它佔的體積越大,就越不利於輸送和處理,含水率越低,它佔的體積越小,就有利於輸送和處理。汙泥經過濃縮後,含水量仍很高,達90%多,不利於汙泥的輸送和處理。汙泥經過濃縮後,應對其進行脫水,現在通常用的脫水方式是用帶式壓濾機脫水,脫水後的汙泥含水量一般為75%-85%。而且汙泥渣因其中含有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現在各地政府均嚴禁就地填埋,雖有用化學法脫水後入爐焚燒或由水泥廠處置,但其消解量遠不能滿足產生量。傳統的汙泥處理處置工藝費用高昂,通常佔到汙水處理總操作成本的50-60%左右,高昂的汙泥處理處置費用給汙水處理廠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
生活汙水廠的汙泥中飽含80%以上的水分是在陽光下曝曬亦難蒸發的結晶狀水體,即便暴曬也只能散發掉少量的結晶狀水體,而降低生活汙水廠汙泥的含水率高所需能源與資金的投入非常大,且二次汙染亦不可避免。因此,如何對降低汙泥中的含水率,以便後續對汙泥進行合理環保的處置和資源化利用龍為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充分利用生活汙水處理後的汙泥製作肥料。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汙水處理後剩餘的汙泥和廚餘垃圾製作肥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汙水處理廠的汙泥通過超聲波輻射30-90分鐘,超聲波的聲能密度為0.5w/ml-3w/ml;
2)將超聲波輻射後的汙泥與廚餘垃圾、木屑按體積比8:2:1進行混合;
3)將超聲波輻射後的混合物堆集在空地上,每隔預設高度在汙泥表面鋪設橫向排水體,並間隔設置插入汙泥的豎向排水體,然後在汙泥表面投放蚯蚓,其中每立方米汙泥中投放蚯蚓的數量為3000-6000條,依次向上堆集;
4)在3-15天後,在蚯蚓處理後的汙泥上鋪設一層密封膜,然後將密封膜與抽真空裝置進行連接,使用該抽真空裝置對淤泥進行真空預壓固結處理。
汙泥中含有植物營養素氮、磷、鉀和有機物及水分等,也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如病原微生物、細菌、寄生蟲卵、合成有機物等。
超聲波可以殺死汙泥中的細菌,消除病毒,分解產生臭氣的物質,從而消除臭氣的根源,殺死藻類,消除懸浮物,提高cod的可溶解性,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原菌的傳播。超聲波作用使細胞壁粉碎,釋放出胞內物質,而胞內物質作為自產底物供微生物生長,提高其對有機物的分解吸收能力,加快有機質進入細胞和代謝產物排出細胞的進程,從而使汙泥沼氣產率上升。超聲波殺死汙泥中的細菌並分解固體物,從而使汙泥較易脫水和釋放出酶,降低汙泥的含水率。
本發明一般選擇適應性強、耐受性好、繁殖迅速、食性雜、易於飼養的蚯蚓作為汙泥處理的蚓種,優選赤子愛勝蚓或「太平二號」蚯蚓來處理汙泥。木屑具有很強的吸溼性能和比較疏鬆的結構,將木屑混合入的汙泥中可以為汙泥提供充足的孔隙度,方便蚯蚓在汙泥中上下攀爬覓食,提高汙泥的透水透氣性能,並改善微生物群落活性及數量。
廚餘垃圾具有有機物質含量高、有毒物質含量少、營養豐富且均衡的特點,本發明利用生活垃圾有機質含量高且營養豐富的特點,將生活垃圾進行好氧堆肥,以實現廚餘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保護環境。餐廚垃圾有機質含量高,n、p、k含量相對較低;城市汙水汙泥含水率高,n、p含量高,c/n很低,以餐廚垃圾和城市汙水汙泥為原料製作肥料,有一定互補性。
城市生活汙水處理後的汙泥因為含有大量的結晶狀水體,在真空預壓後,含水量依然達到75%以上,並不方便運輸和後續應用。本發明通過投放蚯蚓,這樣蚯蚓通過覓食將結晶狀水體破壞,一方面蚯蚓取食的活動比較頻繁,促進了土壤大孔隙的形成及孔隙的上下貫通,導致滲透係數的提高,而且在覓食後產生的蚯蚓糞便具有類似活性炭的多孔狀結構,對於後續的真空預壓具有很好的排水效果,使得汙泥在真空預壓後的含水率可以降至40%甚至30%以下,方便運輸及後續應用。
另外,蚯蚓在吞噬、挖洞和代謝等生命活動中,對汙泥中重金屬的化學行為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其覓食活動也能去除汙泥中一些重金屬。這對將汙泥直接應用於農林施肥也有重要意義。
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是:所述橫向排水體和豎向排水體均採用秸稈製成。這樣在真空預壓可直接結汙泥進行運輸或應用,相對於現有的塑料排水體來說,秸稈可以與淤泥混為一體直至自然發酵腐爛,不需要作其他特別處理,非常環保。優選的,所述橫向排水體採用將秸稈橫鋪在汙泥上製成,所述豎向排水體均採用秸稈編製成秸稈柱。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本實施例的一種汙水處理後剩餘的汙泥和廚餘垃圾製作肥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汙水處理廠的汙泥通過超聲波輻射30-90分鐘,超聲波的聲能密度為0.5w/ml-3w/ml;
2)將超聲波輻射後的汙泥與廚餘垃圾、木屑按體積比8:2:1進行混合;
3)將超聲波輻射後的混合物堆集在空地上,每隔預設高度在汙泥表面鋪設橫向排水體,並間隔設置插入汙泥的豎向排水體,然後在汙泥表面投放蚯蚓,其中每立方米汙泥中投放蚯蚓的數量為3000-6000條,依次向上堆集;
4)在3-15天後,在蚯蚓處理後的汙泥上鋪設一層密封膜,然後將密封膜與抽真空裝置進行連接,使用該抽真空裝置對淤泥進行真空預壓固結處理。
優選的,所述橫向排水體和豎向排水體均採用秸稈製成。進一步的,所述橫向排水體採用將秸稈橫鋪在汙泥上製成,所述豎向排水體均採用秸稈編製成秸稈柱。
本發明不局限於上述實施例所述的具體技術方案,除上述實施例外,本發明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採用等同替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為本發明要求的保護範圍。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涉及一種汙水處理後剩餘的汙泥和廚餘垃圾製作肥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汙水處理廠的汙泥通過超聲波輻射30‑90分鐘,超聲波的聲能密度為0.5w/mL‑3w/mL;2)將超聲波輻射後的汙泥與廚餘垃圾、木屑按體積比8:2:1進行混合;3)將超聲波輻射後的混合物堆集在空地上,每隔預設高度在汙泥表面鋪設橫向排水體,並間隔設置插入汙泥的豎向排水體,然後在汙泥表面投放蚯蚓,其中每立方米汙泥中投放蚯蚓的數量為3000‑6000條,依次向上堆集;4)在3‑15天後,在蚯蚓處理後的汙泥上鋪設一層密封膜,然後將密封膜與抽真空裝置進行連接,使用該抽真空裝置對淤泥進行真空預壓固結處理。該方法可以利用城市生活汙水處理後的汙泥進行處理後得到有機肥。
技術研發人員:勞吉清;姚金榮;畢曉芳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蘇州潤弘貿易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4.13
技術公布日:2017.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