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風設備用防塵單元的製作方法
2023-09-22 14:03:30 2
專利名稱:通風設備用防塵單元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通風設備用防塵單元,具體涉及一種通信機房智能通風設備 用防塵單元。
背景技術:
通信機房需要進行溫度調節,目前絕大多數通信基站,尤其是環境溫度較高的地 區的基站都是通過空調進行溫度調節。機房投入使用後空調的耗電費用是該機房使用成本 的重要部分。通信基站數量極其龐大,空調的能耗費用是運營商非常大的費用支出。無論 是從運營商出於自身利益考慮,還是從低碳生活的全球戰略考慮,降低設備能耗是一個極 其重要且必要的手段。近幾年出現的智通風系統就是空調的替代產品,該系統的能耗較之 空調非常之低,且屬於環保型設備,綠色產品。智能通風系統的結構見圖1。但是目前智能通風系統並沒有被運營商大規模採用,原因在於防塵網。防塵網在 使用中,會逐漸被灰塵覆蓋,嚴重影響系統的通風量,甚至會導致系統失去通風功能,進而 影響到通信設備的運行。因此防塵網需要經常檢查和更換,尤其是環境惡劣的地區,檢查和 更換的頻率會很高,在智能通風系統大規模使用的情況下,頻繁的檢查和更換是不現實的, 它會導致智能通風系統的使用成本比空調還要高。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通風設備用防塵單元,主要解決了現有通風設備使用防塵網 需人工檢查方可知其使用狀況,不便於檢查和更換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技術解決方案如下該通風設備用防塵單元,包括控制監測機構和執行機構,控制監測機構包括測量 經過防塵網通風量傳感器和控制單元;執行機構包括驅動單元,防塵網、第一收納軸和第 二收納軸;控制單元一側與測量經過防塵網通風量傳感器連接,一側與驅動單元連接;驅動 單元另一側與第一收納軸和/或第二收納軸連接;所述防塵網卷套在第一收納軸和第二收 納軸上,第一收納軸存儲乾淨防塵網,第二收納軸存儲堵塞防塵網,第一收納軸與第二收納 軸之間的防塵網是被測量通風量的防塵網。還可以包括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與控制單元連接,用於控制控制單元進行工作。當不包括控制中心時,控制單元用於接收測量經過防塵網通風量傳感器的通風量 數據、防塵網的餘量數據和/或剩餘使用次數數據,控制單元對上述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當包括控制中心時,控制單元用於接收測量經過防塵網通風量傳感器的通風量數 據、防塵網的餘量數據和/或剩餘使用次數數據傳輸至控制中心。還包括清洗機構,清洗機構以設置在執行機構上毛刷為佳。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0013]本實用新型用自動檢查,清潔和更換防塵網來替代人工檢查和更換;本實用新型設置了多種工作模式,可適用於多種不同的工作場合。
圖1為現有使用防塵網的通風設備結構框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通風設備用防塵單元結構框圖。其中附圖標記為1-進風通道;2-第一收納軸;3-堵塞防塵網;4-乾淨防塵網; 5_第二收納軸;6-通風量傳感器;7-控制單元;8-毛刷;9-驅動單元;10-工作防塵網。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述該通風設備用防塵單元所依據的原理,包括以下步驟1]檢測通風量檢測通風系統工作時從防塵網通過的風量大小,將數據傳輸至步驟2 ;2]分析處理將從步驟1接收到的通風量數據與存儲的正常狀態下的通風量數據進行對比和 分析,兩者的差值超過設定的門限時則進入步驟3,兩者的差值未超過設定的門限,則繼續 接收通風量數據進行對比和分析;除通風量數據外,控制單元還應接收傳送防塵網的餘量 數據和/或防塵網的剩餘使用次數數據;通風量數據可由控制單元直接進行分析處理、傳送防塵網的餘量數據和/或防塵 網的剩餘使用次數數據,也可以由控制單元將通風量數據傳輸至控制中心,進行集中控制
管理;3]更換防塵網控制單元控制執行機構,執行機構將堵塞防塵網更換為乾淨防塵網,更換完成後, 返回步驟1 ;執行機構可採用各種結構,但需滿足自動更換防塵網的功能要求;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較佳的執行機構的結構,該執行機構包括防塵網、存儲乾淨 防塵網的第一收納軸、存儲堵塞防塵網的第二收納軸;第一收納軸與第二收納軸之間的防 塵網是被檢測通風量的防塵網;更換堵塞防塵網時,驅動控制單元驅第一收納軸和/或第 二收納軸旋轉,即完成更換。還可增加步驟4的清潔處理,便於防塵網在單元內的循環使用4]清潔處理對步驟3更換的堵塞防塵網進行清潔處理,清潔為乾淨防塵網;其清潔過程可將 通風設備中的風機反轉,對堵塞防塵網進行吹塵;和/或在執行機構上設置毛刷,驅動控制 單元驅動第一收納軸和/或第二收納軸不斷旋轉進行刷塵。通風設備用防塵單元,包括控制監測機構和執行機構,其中控制監測機構包括測 量經過防塵網通風量傳感器6和控制單元7 ;執行機構包括驅動單元9,堵塞防塵網3、幹 淨防塵網4、工作防塵網10、第一收納軸2和第二收納軸5 ;防塵網很柔軟,能夠捲曲。第一 收納軸2存儲有一定長度的堵塞防塵網3,第二收納軸5存儲有一定長度的乾淨防塵網4, 第一收納軸與第二收納軸之間為工作防塵網10 ;第一收納軸2,第二收納軸5 二者皆可旋轉,驅動單元9可以分別驅動第一收納軸2或第二收納軸5旋轉,被驅動的軸做為主動軸進 行旋轉,帶動防塵網,另一軸做為從動軸進行旋轉;驅動單元9也可同時驅動第一收納軸2 和第二收納軸5進行同向或逆向旋轉,但兩軸轉速應相同。第一收納軸2受驅動單元9控 制,當它旋轉時,堵塞防塵網3就被收納到第一收納軸2上。通風量傳感器6能夠檢測到智能通風系統工作時從工作防塵網10通過的風量大 小,並將數據傳送給控制單元7。控制單元7能夠接收來自通風量傳感器6的數據信號,並 可以將此數據信號傳送給控制中心,同時又能夠接受來自控制中心的控制信號。控制單元7 能夠根據通風量數據信號或者控制中心的控制信號來判斷工作防塵網10的通風量是否達 到門限,從而控制驅動單元9,來驅動第一收納軸2和/或第二收納軸5的轉動,將轉換為堵 塞防塵網的工作防塵網更換為乾淨防塵網繼續工作。當智能通風系統工作時,它的防塵單元也處於待機或者工作狀態。這時風塵單元 可以有兩種工作模式。一種是自主控制模式,一種是集中控制模式。當處於自主控制模式時,它的控制單元7自動對通風量進行監控,並將監控到的 通風量數據與存儲的正常狀態下的通風量數據進行對比和分析。當兩者的差值超過設定的 門限時,表示通風量明顯變小,說明工作防塵網已經被嚴重堵塞了,需要更換,這時控制單 元7根據通風量數據控制驅動單元9,來驅動第一收納軸2的轉動,於是堵塞防塵網3就被 收納到第一收納軸2上,而乾淨防塵網4就從第二收納軸5移動到堵塞防塵網3的位置上。 於是通風量恢復正常。當處於集中控制模式時,控制單元7與控制中心保通信,隨時或者按照控制中心 的要求將通風量數據上報給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將收到的通風量數據與存儲的正常狀態下 的通風量數據進行對比和分析。當兩者的差值超過設定的門限時,表示通風量明顯變小,說 明工作防塵網已經被嚴重堵塞了,需要更換,於是控制中心通過人工或者自動將向控制單 元7發出指令,控制單元7控制驅動單元9來驅動第一收納軸2的轉動,於是堵塞防塵網3 就被收納到第一收納軸2上,而乾淨防塵網4就從第二收納軸5移動到堵塞防塵網3的位 置上。於是通風量恢復正常。無論是控制模式還是集中控制模式,還可通過控制程序的設計,為被收納的堵塞 防塵網3增加一個自動清洗的過程。具體是,當通風量數據達到更換要求門限時,控制單元 7發出指令,驅動單元9首先驅動第一收納軸2和第二收納軸5依次轉動,循環幾次,讓堵塞 防塵網3在第一收納軸2和第二收納軸5上循環收放幾次,以便堵塞防塵網3上的灰塵能 夠被毛刷8刷掉。同時,可使風機向相反方向旋轉,將堵塞防塵網3上的灰塵吹到外面。經過上述過 程後,在通風系統轉換到正常的工作狀態下再次測量通風量數據並與存儲的正常狀態下的 通風量數據進行對比和分析,當兩者的差值小於門限時,則繼續使用當前防塵網。當兩者的 差值大於或等於門限時,控制單元7發出指令,驅動單元9驅動第一收納軸2轉動,則乾淨 防塵網4就從第二收納軸5移動到堵塞防塵網3的位置上。還可單獨為此系統單獨設計另一種模式,即定時自動清潔模式。就是每天在設定 的時間段內讓防塵網工作進行自動清潔。在這個模式下,控制單元7發出指令,驅動單元9 依次驅動第一收納軸2和第二收納軸5依次轉動,循環幾次,讓堵塞防塵網3在第一收納軸 2和第二收納軸5上來回收放幾次,堵塞防塵網3上的灰塵便被毛刷8刷掉。同時,風機向相反方向旋轉,將堵塞防塵網3上的灰塵吹到外面。
權利要求一種通風設備用防塵單元,包括控制監測機構和執行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監測機構包括測量經過防塵網通風量傳感器和控制單元;所述執行機構包括驅動單元,防塵網、第一收納軸和第二收納軸;所述控制單元一側與測量經過防塵網通風量傳感器連接,一側與驅動單元連接;驅動單元另一側與第一收納軸和/或第二收納軸連接;所述防塵網卷套在第一收納軸和第二收納軸上,第一收納軸存儲乾淨防塵網,第二收納軸存儲堵塞防塵網,第一收納軸與第二收納軸之間的防塵網是被測量通風量的防塵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風設備用防塵單元,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單元用於接收 測量經過防塵網通風量傳感器的通風量數據、防塵網的餘量數據和/或剩餘使用次數數 據;所述控制單元對上述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或傳輸至控制中心。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風設備用防塵單元,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清洗機構,所 述的清洗機構是設置在執行機構上的毛刷。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通風設備用防塵單元,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控制中心,所述控 制中心與控制單元連接,用於控制控制單元進行工作。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通風設備用防塵單元,主要解決了現有通風設備使用防塵網需人工檢查方可知其使用狀況,不便於檢查和更換的問題。該通風設備用防塵方法的防塵單元,包括控制監測機構和執行機構。本實用新型用自動檢查,清潔和更換防塵網來替代人工檢查和更換,設置了多種工作模式,可適用於多種不同的工作場合。
文檔編號F24F11/02GK201772590SQ20102052333
公開日2011年3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9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27日
發明者楊小寧 申請人:楊小寧;陝西瑞達灃通信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