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雞尾酒包裝容器的製作方法
2023-09-22 11:52:30 1
專利名稱:實用雞尾酒包裝容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批量生產的實用雞尾酒包裝容器。該包裝容器構造簡單、實用,無需消費者採用計量器具稱量便能方便的將調配雞尾酒所需的各種原料按配比進行準確的定量混和,可用於不同液體之間,粉劑之間,液、粉之間的定量混和調製。
雞尾酒由於色彩絢麗,口味、花色繁多,適於不同時間、場合飲用而受到世界各地人們的普遍喜愛。但目前雞尾酒的飲用一般都是在各公共消費場所由專業調酒師現場調配而成,普通消費者很難在家中享用到一杯由自己親手調製的色、香、味俱佳的雞尾酒,這主要是由於雞尾酒本身的特性所決定的。由於雞尾酒的調製對於各種原材料的數量要求非常嚴格,任何一種材料用量的不準確都將使最後調製成的雞尾酒的口味、色彩發生變化,失去其獨有的品質和特性。因此,在現有包裝技術條件下,普通消費者要想調出一杯口味純正的雞尾酒,都必須使用計量器具按照配方的要求來準確稱量每種材料的數量,以保證用量的準確性。同時,由於消費者用以盛裝雞尾酒的酒具容積大小通常是不確定的,所以消費者在稱量前還必須經過複雜的計算過程才能使最後按配方要求調製成的雞尾酒剛好倒滿酒杯,不致出現酒液過多或過少的情況,這樣就給雞尾酒的調製增添了較大的難度,同時也使消費者調酒的樂趣大為降低。因此,目前市場上除個別廠家曾經生產過少數可預先調製的或分瓶包裝需使用計量器具的雞尾酒外,絕大多數的雞尾酒由於包裝和調配上的困難還未能以批量生產的方式進入普通消費者家庭。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可批量生產的,成本較低、構造簡單、易於製造、易於包裝,不需消費者採用計量器具稱量便能方便的將調配雞尾酒所需的各種原料按其配比準確的定量混和調製的實用雞尾酒包裝容器。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由於兩件高度相同的幾何體,當其截面積之間的比例始終保持不變的時候,其體積之比與其截面積之比必是相同的。因此,根據調製某款雞尾酒配方的要求,將調製該款雞尾酒所需各種原材料中數量最少的某種材料的數量作為基數1,以此基數與所需其他各種原料的數量相除,得到各種原料之間的數量比,即配比。然後,嚴格按照這個數量比來加工各原材料包裝容器的內截面積,使各原材料包裝容器的內截面積之比與其所包裝的相應原材料之間的配比相同,則此時灌裝在各包裝容器中相同高度的原材料數量之比都與其配比相同。這樣,將各原材料按其配比所要求的數量分別灌裝於各自的包裝容器中後,各容器中的原材料液面高度是相同的,消費者在調配該款雞尾酒時,就可不去考慮各原材料的配方,也不需採用計量器具去逐個稱量每種材料的數量,只要將各原材料從其各自的包裝容器中倒出所需的部分材料後,通過目測使餘下的材料液面高度仍保持相同,即可調出一杯口味純正的雞尾酒。另外,由於此時各原材料包裝容器的高度相同,因此便可方便的將各單個原材料包裝容器組合成一個整體以降低包裝成本,並減少再包裝的困難。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構造簡單、實用、使用方便、準確,易於批量化生產。
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例某款雞尾酒由基酒A,果汁B及粉劑C調製而成,其數量比為a∶b∶c=1∶2∶1,可調配N杯雞尾酒。基酒A灌裝於容器(1)中,果汁B灌裝於容器(2)中,粉劑C灌裝於容器(3)中。
圖1為容器(1)、(2)、(3)的俯視圖,圖2為容器(1)主視圖,圖3為容器(2)主視圖,容器(3)大小、構造與容器(1)相同。
參見
圖1、圖2、圖3、圖6,本實用新型為一個圓柱體組合包裝容器,由容器(1)、(2)、(3)及瓶塞(12)組成。容器(1)、(2)、(3)的瓶身高度相同,截面形狀分別為1/4圓形和半圓形,其內截面積之比為面積(4)∶面積(5)∶面積(6)=1∶2∶1=a∶b∶c,在各容器外壁上、下兩端的相同位置都分別刻有螺紋槽,將容器(1)、(2)、(3)按
圖1所示的對應關係合攏在一起,各容器外壁上端的螺紋槽互相對應連接成為一條完整、連續的圓螺紋(7),下端螺紋槽則連接成為一條完整的圓螺紋(8),螺紋(7)、(8)與兩個帶內螺紋(10)的螺紋圈(9)分別旋合在一起,將各容器牢牢固定成一個整體,此時,各容器瓶口底面(11)位於同一水平面上。為了便於觀察原材料在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容器(1)、(2)、(3)均由透明材料製成。在本實用新型各容器的瓶口內都分別塞有帶旋轉軸(13)的塑料瓶塞(12),以方便的將原料從容器中倒出及使餘下的材料液面高度保持一致。圖9為放大的旋轉軸(13)的主視圖,
圖10為俯視圖,圖7為軸套(14)的主視圖,圖8為俯視圖。參見圖7、圖8、圖9、
圖10,軸套(14)的內徑與旋轉軸(13)的外徑相同,長度等於軸(13)加凹槽(22)的長度,軸套(14)的外壁上塑鑄有鋸齒形螺紋(15),直徑略大於各容器瓶口的內徑,將旋轉軸(13)按圖7、圖9對應關係完全插入軸套(14),組成瓶塞(12),此時,軸套(14)頂面(17)內壁上塑鑄的與(17)同圓心的圓柱體(18)卡入軸(13)頂部圓心處大小相等的圓柱體凹坑(21)中,軸套(14)底部塑鑄的環形梯臺(19)卡入凹槽(22)中,(19)內徑與(22)的直徑相同,軸套(14)1/2高度位置的內壁上塑鑄的兩個相距180°的半球形凸起(16)卡入軸(13)外壁上大小、位置相對應的半球形凹坑(20)中,貫通軸(13)、凹槽(22)、旋鈕(25)的空心通道(24)與頂面(17)上的缺口(23)重疊,(23)與(24)截面形狀相同,直徑略小於(24),旋鈕(25)上加有直紋滾花(26),轉動旋鈕(25),使(13)在(14)內部旋轉180°,則(13)的實心部分與(23)重疊,將(23)完全封閉。軸(13)、凹槽(22)、旋鈕(25)塑鑄成一個整體。將材料A、B、C分別灌入容器(1)、(2)、(3)中,用三個缺口已被封閉的瓶塞(12)分別塞入各容器瓶口內,使瓶塞(12)的底面(17)與瓶口底面(11)位於同一水平面上,旋鈕(25)位於瓶口外,如圖6所示。然後,將容器(1)、(2)、(3)用兩個螺紋圈(9)旋合為一個組合容器,此時,各容器瓶口底面(11)位於同一水平面上,圖4為螺紋圈(9)的俯視圖,圖5為其A-A向剖視圖。這樣,將組合容器即本實用新型瓶口向下倒置,各容器內的材料液面高度是相同的,位於同一水平面上。調配時,只須逐一旋轉各容器瓶塞上的旋鈕(25),倒出所需的部分原材料,同時通過目測使各容器中餘下的材料液面高度繼續保持相同,則倒出的原料即可調出一杯口味純正的雞尾酒。
本例只是根據本實用新型原理所作的該某款雞尾酒的簡單原理結構示意圖,在實際製作中容器的具體形狀可根據不同的需要任意變化,如截面為圓形、橢圓形、多邊形、異形瓶等,各容器的數目則應隨原材料數目的變化而變化,各容器的組合方式除用螺紋連接外,亦可採取其它相應的方式連接在一起。
權利要求1.一種實用雞尾酒包裝容器,該包裝容器用容器(1)包裝原料A,容器(2)包裝原料B,容器(3)包裝原料C,其特徵是容器(1)、(2)、(3)的內截面積之比面積(4)∶面積(5)∶面積(6)=原材料A、B、C的配比a∶b∶c。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實用雞尾酒包裝容器,其特徵是容器(1)、(2)、(3)均由透明材料製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實用雞尾酒包裝容器,其特徵是容器(1)、(2)、(3)外壁的上、下兩端都分別刻有螺紋槽,各容器上端的螺紋槽互相對應連接成為一條完整、連續的圓螺紋(7),各容器下端的螺紋槽則連接為圓螺紋(8),螺紋(7)、(8)分別與兩個帶內螺紋(10)的螺紋圈(9)旋合,將容器(1)、(2)、(3)牢牢固定為一個整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實用雞尾酒包裝容器,其特徵是容器(1)、(2)、(3)的瓶口底面(11)位於同一水平面上。
5.根據權要利求4所述實用雞尾酒包裝容器,其特徵是容器(1)、(2)、(3)的瓶口內都分別塞入帶旋轉軸(13)的瓶塞(12),(12)底面(17)與瓶口底面(11)位於同一水平面上,旋鈕(25)位於各容器瓶口外。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實用雞尾酒包裝容器,其特徵是旋轉軸(13)完全插入軸套(14)後,軸套(14)頂面(17)內壁上塑鑄的與(17)同圓心的圓柱體(18)卡入軸(13)頂部圓心處大小相等的圓柱體凹坑(21)中,軸套(14)底部塑鑄的環形梯臺(19)卡入與(19)直徑相同的凹槽(22)中,軸套(14)1/2高度位置的內壁上塑鑄的兩個相距180°的半球形凸起(16)卡入軸(13)外壁上大小、位置相對應的半球形凹坑(20)中,貫通軸(13)、凹槽(22)、旋鈕(25)的空心通道(24)與(17)上的缺口(23)重疊,(23)與(24)截面形狀相同,直徑略小於(24)。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實用雞尾酒包裝容器,其特徵是軸套(14)外壁上塑鑄有鋸齒形螺紋(15),(15)直徑略大於各容器瓶口內徑。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實用雞尾酒包裝容器,其特徵是軸(13)、凹槽(22)、旋鈕(25)塑鑄成一個整體。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實用雞尾酒包裝容器,其特徵是旋鈕(25)上加有直紋滾花(2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批量生產的實用雞尾酒包裝容器。該包裝容器通過螺紋(7)、(8)與螺紋圈(9)將由透明材料製成的容器(1)、(2)、(3)組合成一個整體,容器(1)、(2)、(3)的內截面積之比等於其所包裝的原材料的配比,各容器瓶口底面(11)與瓶塞底面(17)位於同一水平面上,瓶塞由旋轉軸(13)、軸套(14)組成。調配時,將組合容器倒置,逐一旋轉軸(13)上的旋鈕(25)將原料倒出,並通過目測使各容器中餘下的原料液面高度相同,則倒出的原料即可調出一杯純正的雞尾酒。附圖為組合容器的俯視圖。
文檔編號B65D1/30GK2423206SQ9925616
公開日2001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1999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1999年12月30日
發明者郭琪 申請人:郭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