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抗震鉛酸蓄電池塑殼的製作方法
2023-09-22 05:36:1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鉛酸蓄電池塑殼,尤其是涉及一種抗震鉛酸蓄電池塑殼。
背景技術:
鉛酸蓄電池外殼多以塑料所製成,用於容納有電解液和極板組,其質量好壞直接關係鉛酸蓄電池的使用壽命,是鉛酸蓄電池的重要組成部件。
目前蓄電池中的極板組厚度通常不一致,在插入塑殼中時,或很難插入,或者插入後很難保證完全與電池槽的槽壁完全壓緊,易產生晃動從而造成極板上的活性物質脫落,最重要的是,極板組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會發生膨脹使極板與電池槽內壁之間產生擠壓,由於極板組與電池槽內壁之間是硬性接觸,過度擠壓易引起脫膏甚至極板組損傷從而造成電池故障或失效。
另外,組裝後的鉛酸蓄電池整體質量較大,在擺放蓄電池的時候,稍不注意,蓄電池底面就會與地面發生碰撞,產生的震動輕則造成極板組上的活性物質脫落,重則造成電池外殼破裂,直接造成電池報廢。
例如,申請公布號 CN 101877389 A,申請公布日 2010.11.03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蓄電池殼體,其內部通過縱橫交織的隔檔設有多個單格,單格的長度方向與該殼體的寬度方向重合或平行;單格的寬度方向與該殼體的長度方向重合或平行。該蓄電池殼體是現有常規的殼體,依然存在上述種種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蓄電池殼體所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便於極板組組裝,使用穩定性與抗震性能好,能有效減少極板組上的活性物質脫落的抗震鉛酸蓄電池塑殼。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抗震鉛酸蓄電池塑殼,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間隔設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將殼體內部分隔成若干獨立空間,所述獨立空間形成電池槽,所述殼體底面設有壓縮減震板,所述壓縮減震板為由上板、中板及下板構成的整體呈「S」形的一體結構,所述電池槽沿殼體長度方向相對的內壁上設有一組用於加緊固定極板組的夾持結構,所述夾持結構包括依次相連的固定導板、過渡板及夾持板,所述固定導板向下傾斜設置,固定導板一端與電池槽內壁固定連接,固定導板另一端與過渡板之間、過渡板與夾持板之間通過扭簧連接,扭簧未受力時,固定導板、過渡板及夾持板位於同一直線上。本實用新型在殼體底部設置壓縮減震板,壓縮減震板整體結構呈「S」形,在受到碰撞或者衝擊時能產生壓縮,減小因碰撞或衝擊時對殼體所產生的撞擊力度,提高殼體的抗震能力,從而有利於減少因震動造成極板組上的活性物質脫落或造成電池外殼破裂,同時壓縮減震板的存在使得電池上輕下重,摔落時能保持底部(即壓縮減震板)與地面接觸碰撞,更有利於保護殼體;夾持結構包括依次相連的固定導板、過渡板及夾持板,其中固定導板起到導向作用,裝配時便於極板組插入電池槽中,當極板組插入電池槽中時,在極板組的擠壓下過渡板、夾持板會向兩側(即電池槽內壁方向)擴張,待極板組完全插入後,在扭簧回復力的作用下,夾持板會夾緊極板組,從而使極板組固定,由於過渡板、夾持板之間可相對轉動,夾持板能始終貼合夾緊極板組,使其不會產生晃動,而在使用過程中,若極板組發生膨脹,過渡板及夾持板又會向兩側擴張,有效抵消極板組產生的膨脹力,從而避免因膨脹與電池槽內壁之間發生過度擠壓而引起脫膏甚至極板組損傷的問題。
作為優選,所述壓縮減震板中的上板、中板及下板均水平設置,且上板與中板、中板與下板之間連接處均採用圓弧過渡。上板與中板、中板與下板之間連接處均採用圓弧過渡,不僅減震效果好,結構強度高,且易迅速恢復原狀。
作為優選,所述固定導板向下傾斜與電池槽內壁之間的夾角設為10~30°。
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殼體底部設置壓縮減震板,壓縮減震板整體結構呈「S」形,在受到碰撞或者衝擊時能產生壓縮,減小因碰撞或衝擊時對殼體所產生的撞擊力度,提高殼體的抗震能力,從而有利於減少因震動造成極板組上的活性物質脫落或造成電池外殼破裂;
(2)壓縮減震板的存在使得電池上輕下重,摔落時能保持底部(即壓縮減震板)與地面接觸碰撞,更有利於保護殼體;
(3)電池槽沿殼體長度方向相對的內壁上設有一組夾持結構,夾持結構包括依次相連的固定導板、過渡板及夾持板,固定導板便於極板組插入電池槽中,夾持板能始終貼合夾緊極板組,使其不會產生晃動,同時可避免因極板組膨脹與電池槽內壁之間發生過度擠壓而引起脫膏甚至極板組損傷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正視圖。
圖2 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夾持結構的一種側視圖。
圖4是圖3的右視圖。
圖中:殼體1,隔板2,電池槽3,上板4,中板5,下板6,夾持結構7,固定導板8,過渡板9,夾持板10,扭簧11。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圖2所示的一種抗震鉛酸蓄電池塑殼,包括殼體1,殼體內間隔設有若干隔板2,隔板將殼體內部分隔成若干獨立空間,獨立空間形成電池槽3,殼體底面設有壓縮減震板,壓縮減震板為由上板4、中板5及下板6構成的整體呈「S」形的一體結構,壓縮減震板中的上板、中板及下板均水平設置,且上板與中板、中板與下板之間連接處均採用圓弧過渡,電池槽沿殼體長度方向相對的內壁上設有一組用於加緊固定極板組的夾持結構7,夾持結構包括依次相連的固定導板8、過渡板9及夾持板10(見圖3、圖4),固定導板向下傾斜設置,固定導板向下傾斜與電池槽內壁之間的夾角設為10°,固定導板一端與電池槽內壁固定連接,固定導板另一端與過渡板之間、過渡板與夾持板之間通過扭簧11連接,扭簧未受力時,固定導板、過渡板及夾持板位於同一直線上。
本實用新型在殼體底部設置有呈「S」形的壓縮減震板,在電池殼體受到碰撞或者衝擊時能產生壓縮,減小因碰撞或衝擊時對殼體所產生的撞擊力度,提高殼體的抗震能力,從而有利於減少因震動造成極板組上的活性物質脫落或造成電池外殼破裂,同時壓縮減震板的存在使得電池上輕下重,摔落時能保持底部(即壓縮減震板)與地面接觸碰撞,更有利於保護殼體。
而在裝配蓄電池時,待極板組插入電池槽後,夾持板能始終貼合夾緊極板組,使其不會產生晃動,而在使用過程中,若極板組發生膨脹,過渡板及夾持板又會向兩側擴張,有效抵消極板組產生的膨脹力,從而避免因膨脹與電池槽內壁之間發生過度擠壓而引起脫膏甚至極板組損傷的問題。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換,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