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回流熱交換式電熱水器的製作方法
2023-09-22 04:51:15 3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熱水器的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回流熱交換式電熱水器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熱水器被廣泛應用在大眾生活中,熱水器主要有太陽能熱水器、燃氣熱水器和電熱水器,而電熱水器以其使用方便、安全、使用環境不受限制的特點而廣受歡迎。以電作為能源進行加熱的熱水器通常稱為電熱水器。是與燃氣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相併列的三大熱水器之一。電熱水器按加熱功率大小可分為儲水式又稱容積式或儲熱式、即熱式、速熱式又稱半儲水式三種。現有的電熱水器是將電熱管置於水箱內直接對水箱內的冷水進行加熱的,其缺點是使用一段時間後電熱管與水箱內的水之間的熱交換效率大大降低,甚至可能燒毀電熱管;原因是自來水中的雜質受熱後變成水垢積聚在電熱管表面,而水垢的導熱率低,所以,當電熱管表面的水垢積聚到一定程度後就會降低電熱管與水之間的熱交換效率,水垢太厚時電熱管因內部的熱量不能及時向外散發而燒斷髮熱絲而縮短了電熱管的使用壽命,浪費資源。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出一種回流熱交換式電熱水器,能夠使熱水器通過水回流的方式來加速熱量的傳遞,同時還能夠對熱水器內的加熱結構產生衝刷效果,降低加熱結構表面水垢的堆積,延長熱水器的使用壽命,利於推廣應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回流熱交換式電熱水器,包括外殼、保溫防護層、內膽、洩壓閥、控制中樞、加熱裝置、加熱管、散熱網、熱管容納槽、鎂棒、進水管、出水管、左回流裝置、右回流裝置,所述外殼套設在內膽外,所述外殼和內膽之間設置有保溫防護層,所述內膽上設置有洩壓閥,所述內膽頂部設置有加熱裝置,所述加熱裝置上安裝有加熱管,所述散熱網設置在內膽內,所述散熱網位於加熱裝置下方,所述散熱網頂部設置有熱管容納槽,所述加熱管設置在熱管容納槽內,所述散熱網側面設置有鎂棒,所述內膽底部設置有進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內膽最左側設置設置有左回流裝置,所述內膽最右側設置設置有右回流裝置,所述控制中樞設置在外殼頂部。
作為優選,所述內膽的形狀為水平設置的圓筒形,所述保溫防護層均勻分布在外殼和內膽之間,所述保溫防護層內設置有漏電檢測器,漏電檢測器與控制中樞相連。
作為優選,所述散熱網為銅網、鋁合金網中的至少一種,所述散熱網均勻分布在內膽的中部。
作為優選,所述熱管容納槽內填充有導熱液,所述加熱管浸沒在導熱液中。
作為優選,所述鎂棒的數量有多根,所述鎂棒均勻豎直分布在散熱網的側面。
作為優選,所述控制中樞與洩壓閥、加熱裝置、左回流裝置、右回流裝置一一相連,所述控制中樞為遙控中樞。
作為優選,所述左回流裝置包括上進水泵、過濾管和下排水泵,所述右回流裝置包括下進水泵、過濾管和上排水泵,所述左回流裝置和右回流裝置左右對稱設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外殼、保溫防護層、內膽、洩壓閥、控制中樞、加熱裝置、加熱管、散熱網、熱管容納槽、鎂棒、進水管、出水管、左回流裝置、右回流裝置,能夠使熱水器通過水回流的方式來加速熱量的傳遞,同時還能夠對熱水器內的加熱結構產生衝刷效果,降低加熱結構表面水垢的堆積,延長熱水器的使用壽命,利於推廣應用。
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及優點將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回流熱交換式電熱水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外殼、2-保溫防護層、3-內膽、4-洩壓閥、5-控制中樞、6-加熱裝置、7-加熱管、8-散熱網、9-熱管容納槽、10-鎂棒、11-進水管、12-出水管、13-左回流裝置、14-右回流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一種回流熱交換式電熱水器,包括外殼1、保溫防護層2、內膽3、洩壓閥4、控制中樞5、加熱裝置6、加熱管7、散熱網8、熱管容納槽9、鎂棒10、進水管11、出水管12、左回流裝置13、右回流裝置14,所述外殼1套設在內膽3外,所述外殼1和內膽3之間設置有保溫防護層2,所述內膽3上設置有洩壓閥4,所述內膽3頂部設置有加熱裝置6,所述加熱裝置6上安裝有加熱管7,所述散熱網8設置在內膽3內,所述散熱網8位於加熱裝置6下方,所述散熱網8頂部設置有熱管容納槽9,所述加熱管7設置在熱管容納槽9內,所述散熱網8側面設置有鎂棒10,所述內膽3底部設置有進水管11和出水管12,所述內膽3最左側設置設置有左回流裝置13,所述內膽3最右側設置設置有右回流裝置14,所述控制中樞5設置在外殼1頂部,所述內膽3的形狀為水平設置的圓筒形,所述保溫防護層2均勻分布在外殼1和內膽3之間,所述保溫防護層2內設置有漏電檢測器,漏電檢測器與控制中樞5相連,所述散熱網8為銅網、鋁合金網中的至少一種,所述散熱網8均勻分布在內膽3的中部,所述熱管容納槽9內填充有導熱液,所述加熱管7浸沒在導熱液中,所述鎂棒10的數量有多根,所述鎂棒10均勻豎直分布在散熱網8的側面,所述控制中樞5與洩壓閥4、加熱裝置6、左回流裝置13、右回流裝置14一一相連,所述控制中樞5為遙控中樞,所述左回流裝置13包括上進水泵、過濾管和下排水泵,所述右回流裝置14包括下進水泵、過濾管和上排水泵,所述左回流裝置13和右回流裝置14左右對稱設置。
本實用新型工作過程:
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外殼1、保溫防護層2、內膽3、洩壓閥4、控制中樞5、加熱裝置6、加熱管7、散熱網8、熱管容納槽9、鎂棒10、進水管11、出水管12、左回流裝置13、右回流裝置14,能夠使熱水器通過水回流的方式來加速熱量的傳遞,同時還能夠對熱水器內的加熱結構產生衝刷效果,降低加熱結構表面水垢的堆積,延長熱水器的使用壽命,利於推廣應用。
上述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說明,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對本實用新型簡單變換後的方案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