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纜切割器的製作方法
2023-09-22 17:31:45 1

本發明涉及電纜切割輔助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電纜切割器。
背景技術:
電纜通常是由多根導線組成,每組至少兩根,絞合而成的類似繩索的電纜,很多時候,需要剝除電纜的外皮,然後再進行後續的接線等工作;日前剝除電纜的常用工具為彎鉤式電纜刀。彎鉤式電纜刀在使用過程中,需用於握住電纜,用彎鉤式電纜刀在電纜的外護層上劃破來剝除電纜的外護層,鎧裝層需要用斜口鉗等工具剪除,然後再用彎鉤式電纜刀在電纜的內護層上劃破來剝除電纜的內護層,劃破這種處理方式比較危險,容易傷人,並且工作效率低下。
專利公告號為CN104051987B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電纜剝線鉗,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纜剝線鉗,包括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在彎曲處鉸接,在第一曲柄的剪切端處設有一個T字型的刀片,在第二曲柄上與T字型的刀片相對應處設有一個配合部。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時只需用本發明的電纜剝線鉗夾電纜線兩到三次,通過T字型的刀片和配合部的配合,電纜線皮就會自動脫落,危險係數幾乎為零,而且工作效率高。
但是上述專利文獻還存在以下問題:1、由於電纜芯的表面會鍍錫或銀或其他保護層,當採用上述方法剝離電纜線皮的時候,T字部的刀片是通過將電纜線皮刮落的方式來將電纜線皮剝離,採用此種方法容易將電纜芯表面的保護層等刮落;2、採用上述方法容易剝離電纜線頭處的電纜線皮,當只需要對一根電纜線中心部分進行剝皮的時候,非常不方便,不容易將其剝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電纜切割器,能夠在剝離電纜皮的時候,減少對電纜芯的刮動;同時還能夠自由的對電纜線中間部分進行剝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電纜切割器,包括夾持並切割電纜的夾持部,夾持部分為左右兩個部分,左邊為切割部,右邊為電纜固定部,電纜固定部包括可抱緊電纜的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切割部分為上切割部和下切割部,上切割部和下切割部鉸接;上切割部內設有空腔,空腔上設有可向電纜吹氣的吹氣管,吹氣管朝著線纜切線方向斜向設置,吹氣管的吹氣埠與上切割部的下表面平齊;上切割部的下表面為凹弧面;下切割部包括工字形切刀和與空腔連通的氣腔;工字形切刀包括豎向切刀和兩個橫向切刀,豎向切刀滑動連接在兩個橫向切刀之間,橫向切刀的刀背伸入氣腔內部且與氣腔固定連接,豎向切刀與氣腔內壁之間固定連接有彈簧;下切割部的外壁上固定設有空氣泵,空氣泵與氣腔連通;切割部與電纜固定部之間設有轉軸,轉軸與下切割部固定連接,轉軸與下固定部轉動連接;轉軸上設有放入電纜的電纜槽。
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時,將夾持部打開,即將上切割部掰開,將上固定部掰開;然後將夾持部拿到電纜需要切割剝皮的位置,然後將上固定部和下固定部閉合,再將上切割部和下切割部閉合,使得電纜被夾在夾持部中;同時,打開空氣泵,氣體進入到氣腔內,此時豎向切刀會被氣體推動,並朝著電纜的方向移動,進而對電纜進行切割,在電纜上形成豎向切口;由於空腔與氣腔連通,此時,上切割部內也會通入氣體;然後關閉空氣泵,同時打開吹氣管,由於吹氣管朝著電纜切線方向斜向設置,氣體會對下切割部產生一定的反向推力,使得切割部旋轉,在旋轉的過程中,兩個橫向切刀會在電纜表面形成一圈橫向的切口,待夾持部不再旋轉後,打開夾持部,將電纜取出,電纜的中間會的外皮就已經被完全切開,然後將其拿掉即可脫落。
本方案的技術效果:
1、切割部的設置,主要是為了切割電纜上的電纜皮;電纜固定部的設置,主要是為了抱緊電纜,防止切割部在切割電纜的時候電纜轉動;
2、由於下切割部和上切割部都為空心,而下切割部內還設置有切刀、空氣泵和電磁鐵,因此,下切割部比上切割部重,因此,切割部旋轉後仍然會由於自重使得上下切割部恢復原位,即恢復原位時,上切割部位於下切割部上方;
3、空腔與氣腔連通,使得進入到氣腔內的氣體能夠進入到空內,另外,由於不斷的向氣腔內通氣,氣腔內壓強會逐漸增大,還能推動豎向切刀朝著電纜移動;豎向切刀在線纜上切割出豎向切口,然後關閉空氣泵,並打開吹氣管,由於吹氣管斜向設置,使得氣體對上切割部產生反向的推力,由於切割部與電纜固定部轉動連接,此時,切割部會轉動,在轉動的過程中,電纜是被電纜固定部固定的,因此電纜是不會轉動的,同時,在氣腔內氣體被放出的瞬間,氣腔內的壓強減少,氣體對豎向切刀的推力會減少,此時,豎向切刀會被彈簧拉回;因此在轉動的過程中,豎向切刀不會刮到線纜的線纜芯;
4、豎向切刀滑動連接在兩個橫向切刀之間,便於豎向切刀能夠自由的上下滑動,當需要豎向切刀對線纜進行切割的時候,推動豎向切刀朝著線纜的方向運動即可;豎向切刀的設置,主要是為了在線纜表面形成一個豎向的切口,使得線纜皮能夠被剝落;橫向切刀的設置,主要是為了在電纜表面形成一圈切口,使得需要被切割的這一段的線纜皮與其他部分分開;
5、吹氣管朝電纜切線方向傾斜設置,吹氣管吹電纜表面,會產生反向推力,進而使得切割部轉動;另外,吹氣管吹線纜表面的時候,由於豎向切刀在電纜線上切割形成豎向切口,當吹氣管與豎向切口對應的時候,吹氣管中的氣體會進入到豎向切口內,進而將切割後的電纜表面的電纜皮與電纜芯吹開,非常方便,當電纜從切割部取出的時候,由於電纜皮已經被風吹離電纜芯,因此電纜皮拿出後容易脫落;
6、切割部與電纜固定部之間設有轉軸,轉軸與下切割部固定連接,轉軸與固定部轉動連接;即在設置的時候,轉軸只與下切割部連接,而轉軸與上切割部之間不連接,便於將上切割部向上掰開;
7、轉軸與固定部的連接處設有固定轉軸的固定座,固定座與下固定部固定連接;將轉軸插入固定座中,轉軸仍然可以自由轉動,但是由於固定座與下固定部固定連接,而與上固定部沒有連接,因此,不會阻礙上固定部的打開;
8、電纜槽的設置,主要是便於夾持部在夾持電纜的時候,電纜可以自由卡入電纜槽中,使得電纜在放入夾持部的時候,不會被轉軸擋住,而是進入到轉軸中的電纜槽中,進而使得放入夾持部的電纜是一條直線。
對基礎方案的改進得到的優化方案1,上切割部的下表面設有彈性層,彈性層內均勻鑲嵌有多個鐵片;下切割部內設有電磁鐵。
當打開吹氣管的時候,同時向電磁鐵通電,此時,電磁鐵會對鐵片產生反向的推力,此時彈性層會朝著遠離電纜的一方運動,此時電纜與上切割部之間會產生間隙,能夠在切割部旋轉切割電纜的過程中,防止線纜隨著切割部轉動;
同時,設置電磁鐵,由於電磁鐵通電後容易發熱,此時下切割部內的空氣會被加熱,因此切刀也會有一定的熱量,更加容易實現對線纜的切割;另外,電磁鐵並不是長期運作的,因此不用考慮其熱量會過大。
對優化方案1的改進得到的優化方案2,電纜固定部內壁上設有防滑層。
防止電纜在電纜固定部內滑動。
對優化方案2的改進得到的優化方案3,切割部和電纜固定部上均設有手柄。
便於握持,進而將切割部和電纜固定部打開。
對優化方案3的改進得到的優化方案4,橫向切刀的刀刃為凹弧形。
便於橫向切刀在旋轉的過程中能夠更好的對電纜表面進行切割。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電纜切割器的剖視圖;
圖2為圖1中工字形切刀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中上切割部和下切割鉸接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標記:上切割部1,空腔11,吹氣管111,彈性層12,鐵片121,下切割部2,豎向切刀21,彈簧211,橫向切刀22,電磁鐵23,氣腔24,空氣泵25,上固定部3,下固定部4,轉軸5,軸承6。
參見圖1和圖2所示,電纜切割器,包括夾持並切割電纜的夾持部,夾持部分為左右兩個部分,左邊為切割部,右邊為電纜固定部,電纜固定部包括可抱緊電纜的上固定部3和下固定部4。電纜被夾持部夾在中心位置處。為了防止電纜在電纜固定部內滑動,在電纜固定部內部,即其與電纜接觸的面上粘接有防滑層,比如橡膠層或者橡膠凸起等等。
切割部分為上切割部1和下切割部2,上切割部1和下切割部2鉸接;上切割部1內設有空腔11,即整個上切割部1位空心結構;空腔11上設有可向電纜吹氣的吹氣管111,吹氣管111朝著線纜切線方向斜向設置,吹氣管111的吹氣埠與上切割部1的下表面平齊;上切割部1的下表面為凹弧面。
下切割部2包括工字形切刀和與空腔11連通的氣腔24;工字形切刀包括豎向切刀21和兩個橫向切刀22,豎向切刀21滑動連接在兩個橫向切刀22之間,橫向切刀22的刀背伸入氣腔24內部且與氣腔24固定連接,豎向切刀21與氣腔24內壁之間固定連接有彈簧211;下切割部2的外壁上固定連接空氣泵25,便於空氣泵25能夠隨著下切割部2運動,空氣泵25與氣腔24連通。切割部與電纜固定部的中心之間連接有轉軸5,轉軸5與下切割部2固定連接,轉軸5通過滾動軸承與下固定部4轉動連接,即,在設置的時候,轉軸5隻與下切割部2連接,而轉軸5與上切割部1之間不連接,便於將上切割部1向上掰開;且轉軸5隻與下固定部4轉動連接,而上固定部3上僅僅開設一個放置滾動軸承的凹槽即可,主要是為了上固定部3能夠自由打開。轉軸5上開有一個可放入電纜的電纜槽,電纜槽的設置,主要是便於夾持部在夾持電纜的時候,電纜可以自由卡入電纜槽的中心部,使得電纜在放入夾持部的時候,不會被轉軸5擋住,而是進入到轉軸5中的電纜槽中,進而使得放入夾持部的電纜是一條直線。
橫向切刀22的刀刃為凹弧形,便於橫向切刀22在旋轉的過程中能夠更好的對電纜表面進行切割。
雖然電纜固定部會將電纜固定,防止電纜轉動,但是,為了進一步防止電纜轉動,在上切割部1的下表面鋪設彈性層12,彈性層12與上切割部1粘接;彈性層12內均勻鑲嵌有多個鐵片121;下切割部2內設有電磁鐵23。下切割部2還安裝有向電磁鐵23通電的電池。
當打開吹氣管111的時候,同時向電磁鐵23通電,此時,電磁鐵23會對鐵片121產生反向的推力,此時彈性層12會朝著遠離電纜的一方運動,此時電纜與上切割部1之間會產生間隙,進一步防止整個切割部在旋轉切割電纜的過程中,線纜會隨著切割部轉動;同時,設置電磁鐵23,由於電磁鐵23通電後容易發熱,此時下切割部2內的空氣會被加熱,因此切刀也會有一定的熱量,更加容易實現對線纜的切割;另外,電磁鐵23並不是長期運作的,因此不用考慮其熱量會過大。
參見圖3所示,為了便於上切割部1和下切割鉸接並相互連通,在上切割部1上開設有開口,下切割部2上固定連接有軸承6,軸承6的兩端插入到上切割部1的開口中,軸承6為空心結構,且軸承6與下切割部2相互連通。
另外,上切割部1和下切割部2以及上固定部3和下固定部4上均設有手柄,便於人們在將其打開的時候握持
使用時,將夾持部打開,即將上切割部1掰開,將上固定部3和下固定部4掰開;然後將夾持部拿到電纜需要切割剝皮的位置,然後將上固定部3和下固定部4閉合,再將上切割部1和下切割部2閉合,使得電纜被夾在夾持部中;同時,打開空氣泵25,氣體進入到氣腔24內,此時豎向切刀21會被氣體推動,並朝著電纜的方向移動,進而對電纜進行切割,在電纜上形成豎向切口;由於空腔11與氣腔24連通,此時,上切割部1內也會通入氣體;然後關閉空氣泵25,同時打開吹氣管111,由於吹氣管111朝著電纜切線方向斜向設置,氣體會對下切割部2產生一定的反向推力,使得切割部旋轉,在旋轉的過程中,兩個橫向切刀22會在電纜表面形成一圈橫向的切口,待夾持部不再旋轉後,打開夾持部,將電纜取出,電纜的中間會的外皮就已經被完全切開,然後將其拿掉即可脫落。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和/或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範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於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