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頻化配電變壓器的製作方法
2023-04-22 21:19:46 1
專利名稱:一種高頻化配電變壓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頻化配電變壓器,屬於電力電子功率變換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的配電變壓器髙壓側大多為三相10kV輸入,低壓側為380V/220V低 壓三相四線制輸出。這類配電變壓器有四個缺點(1)低壓側(即負載側)的 功率因數直接影響高壓側,功率因數過低的負載必須要求進行功率因數補償; (2)負載側的諧波全部流入電網,會造成諸多危害,需要進行諧波補償;(3) 負載側的三相不平衡、過載、短路故障等因素會直接影響電網的電能質量和供 電可靠性。(4)通常這類工頻配電變壓器大多為油浸式,具有體積大、用材多、 易燃等固有缺點。
發明內容
鑑於上述,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頻化配電變壓器,以減小配電變壓 器的體積和重量,同時通過引入直流環節可以使電網和負載不再直接耦合,利 於實現網側功率因數接近於1以及基本消除網側電流諧波。
本發明的高頻化配電變壓器,其特徵在於包括三相電壓高頻調製電路、高 頻移相變壓器、多脈整流電路以及逆變器輸出模塊;三相電壓高頻調製電路中 的每相橋臂包括n個串聯的單相整流模塊,n為正整數,以及數量為單相整流模 塊m倍的逆變器模塊,m為正整數,m個逆變器模塊串聯構成一個串聯逆變器 組,共形成n個串聯逆變器組;每相橋臂n個串聯的單相整流模塊的首端接高 壓側三相電網進線,末端與三相電網中點相連,每個單相整流模塊的輸出端與 一個串聯逆變器組的輸入端相連;高頻移相變壓器原邊繞組及副邊繞組的數量 分別與串聯逆變器組的數量相同,各串聯逆變器組的輸出端分別與高頻移相變 壓器各原邊繞組相連;高頻移相變壓器的三相副邊繞組經星形、三角形、曲折 或者延邊三角形接法後形成i個移相的三相繞組,i為正整數,i個移相的三相繞 組分別與i個多脈整流電路的輸入端相連;i個多脈整流電路的輸出端分別連接 至i個逆變器輸出模塊的輸入端,i個逆變器輸出模塊的輸出端經並聯後接低壓 側三相四線制電網,或者i個多脈整流電路並聯後形成j個輸出端分別與j個逆 變器輸出模塊的輸入端相連,j為小於i的正整數,j個逆變器輸出模塊的輸出端 經並聯後接低壓側三相四線制電網。本發明中,所說的單相整流模塊可以是四個二極體、晶閘管或全控器件組 成的全橋整流電路,如果採用晶閘管則能量也可以從負載端反饋到電網,成為 能量可以雙向流動的配電變壓器。
本發明中,三相電壓高頻調製電路中的逆變器模塊可以是兩電平或者三電
平單相全橋逆變電路;逆變器模塊的數量一般為單相整流模塊的l、 2或3倍。
本發明中,所說的高頻移相變壓器可以是一個三相變壓器,也可以由三個 單相變壓器組成;高頻移相變壓器原邊繞組匝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為保證 三相電壓高頻調製電路中多個單相整流模塊的均壓,通常使高頻移相變壓器原 邊繞組匝數相同。
副邊繞組選擇的相移接法與多脈整流電路的脈波數相對應,即副邊繞組根 據多脈整流所要求的脈波數選擇接法以實現對應的相移。
本發明中,所說的逆變器輸出模塊可以採用四橋臂結構的三相全橋逆變電 路,利用其中一個橋臂引出零線並控制零線電位。為了抑制零線電位的波動, 可將所有逆變器輸出模塊引出的零線經過濾波後並聯,構成低壓側三相四線制 電網的零線。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由於高頻移相變壓器工作在高頻調製方式下,其 開關頻率一般為工頻的一百倍以上,因此整個配電變壓器的尺寸和重量可以大 幅降低。通過調節三相電壓高頻調製電路中逆變器模塊的佔空比,可實現輸出 電壓可調,當負載電流過大時,三相電壓高頻調製電路中的逆變器模塊可通過 減小佔空比加以限制,出現負載短路情況時可直接關閉三相電壓高頻調製電路 實現保護。這種配電變壓器由於逆變輸出模塊的作用,相當於引入了直流環節, 可以使電網和負載不再直接耦合,當i個逆變器輸出模塊的輸出的脈衝波形互相 錯開一定的相位角時,則並聯輸出的交流更接近正弦波形,於是可以實現網側 功率因數接近於1以及基本消除網側電流諧波。本發明不僅適用於現有的工頻 配電系統,多相配電系統,也可以用於高頻配電系統,如400Hz的艦船配電系 統。
圖1是高頻化配電變壓器構成示意圖2是24脈整流時高頻移相變壓器副邊繞組的一種接法示例; 圖3是三相電壓高頻調製波形圖,(a)為單相整流模塊的輸入波形,(b) 為單相整流模塊的輸出波形,(c)為傳統的用於調製的方波脈衝波形,(d)為 負半周倒相的用於調製的方波脈衝波形,(e)為圖3 (a)經過圖3 (c)調製後得到的波形,(f)為圖3 (b)經過圖3 (d)調製後得到的波形;
圖4是佔空比調製的脈衝波形,(a)佔空比等於l, (b)佔空比小於l; 圖5是三相四橋臂逆變器輸出模塊主電路拓撲。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參照圖l,高頻化配電變壓器中,包括三相電壓高頻調製電路、高頻移相變 壓器Tr、多脈整流電路CON,以及逆變器輸出模塊INV,;圖例中,三相電壓高 頻調製電路中的每相橋臂包括6個串聯的單相整流模塊CON以及6個串聯逆變 器組INV,即n二6, m二l的情況;每相橋臂6個串聯的單相整流模塊CON的 首端接高壓側三相電網進線,末端與三相電網中點相連,6個單相整流模塊CON 的輸出端分別與6個串聯逆變器組INV的輸入端相連,6個串聯逆變器組INV 的輸出端分別與高頻移相變壓器Tr的6個原邊繞組相連;以高頻移相變壓器Tr 每相6個副邊繞組達到24脈整流目的為例,A相為、
"^, B相、C相類似。副邊繞組按圖2進行連接,接成星形、三角形、-15°曲 折形、+15°曲折形,形成4套相位依次相差15。的三相繞組,引出4組共12個 端子,即圖1中的a^'c;、 "26202、 a3'63'C3'、 a>4c4',各副邊繞組的匝數比為
1: VI :0.816:0.816:0.299:0.299 。 4套相位依 火相差15。 的三相繞組分別與4個多脈整流電路CON'的輸入端相連;4個多脈整流電路 CON'的輸出端分別連接至4個逆變器輸出模塊INV'的輸入端,4個逆變器輸 出模塊INV,的輸出端經並聯後接低壓側三相四線制電網。
其中副邊繞組也可以採用延邊三角形接法,總之只需要使最後形成的4套 三相繞組電壓的相位依次相差15。即可達到24脈整流的效果,這樣的接法,和 傳統工頻24脈整流器一樣,可以消除各主要的諧波電流,僅存在24kll次的諧 波,其中k為正整數,能滿足絕大多數應用場合的要求。
6個副邊繞組和24脈整流僅為本發明的一個示例,同理也可以推廣到2個、 3個 副邊繞組和12脈、18脈 整流的應用場合。
本例中A相6個串聯逆變器組的輸出分別接到高頻移相變壓器A相的6個 原邊繞組。為保證三相電壓高頻調製電路中6個整流模塊之間的均壓,應儘量 使高頻移相變壓器的原邊繞組匝數相同。由於經過以上的調製,三相電壓之和 仍然為零,因此高頻移相變壓器可由一個三相變壓器或者是三個單相的變壓器 組成。
由於高頻化的配電變壓器副邊電壓很低,尤其是採用延邊三角形或曲折接
5法後,分段繞組的電壓更低、匝數更少甚至出現分數匝的情況,每套繞組電壓 難以做到均壓,所以直接經過多脈整流後並聯很難做到均流。將多脈整流後得 到的多套獨立直流電經逆變後再並聯,通過調節逆變器輸出模塊輸出波形的佔 空比,使逆變器輸出模塊並聯後能夠有效調節各自的輸出電流。
採用了上述經4套逆變器輸出模塊逆變後再並聯的辦法後,只要求最終形 成的4套三相的移相繞組電壓的相位依次相差15°,可以不再要求其大小完全相 等,大大降低了高頻移相變壓器的設計難度。通過對逆變器輸出模塊的控制, 對於這4套三相的移相繞組而言,實際匝數比理論計算匝數偏少(或偏多)的 繞組可以讓它電流相應的大(或小) 一些,可以得到同樣的安匝數,同樣可以 達到消除網側電流諧波的目的。因此對於4套逆變器輸出模塊而言,實質上並 不要求自動控制多脈整流中的4套三相整流器均流,而是要求控制4套整流器 做到均功率。不要求嚴格意義上的均壓與均流給高頻化配電變壓器的設計帶來 很大方便,例如若星形接法每相為5匝,原本要求三角形接法每相匝數為 5><^ 8.66匝,這樣的分數匝繞組難以在工程上實現,現在則可以近似設計成8 匝或者9匝,通過控制逆變器輸出模塊的佔空比來實現等效的分數匝繞組效果。
上述為多脈整流電路數量與逆變器輸出模塊數量相等的情況,當逆變器輸 出模塊數量j小於多脈整流電路數量i的時候,例如4個多脈整流電路和2個逆 變器輸出模塊的情況,可將多脈整流電路CON'兩兩並聯後形成2個輸出端分別 與2個逆變器輸出模塊INV'的輸入端相連;或者可將3個多脈整流電路並聯後 與剩餘的1個多脈整流電路形成2個輸出端分別與2個逆變器輸出模塊INV'的 輸入端相連,2個逆變器輸出模塊INV,的輸出端經並聯後接低壓側三相四線制 電網。
實例中,三相電壓高頻調製電路中的單相整流模塊為四個二極體組成的全 橋整流電路;三相電壓高頻調製電路中的逆變器模塊為兩電平單相全橋逆變電 路。
380V/50Hz三相四線制配電系統要求有零線引出,為此逆變器輸出模塊(如 圖5所示)採用三相四橋臂的電路拓撲結構。由開關管Q7、 Q8與電感L4、電 容C4、 C5組成中點電壓控制主電路,通過對開關管Q7和Q8的控制,形成穩 定的中點電壓,並使之成為零線,零線電流可經L4、 Q7和Q8形成迴路,使三 相輸出完全獨立。利用其中一個橋臂引出零線並控制零線電位,將所有逆變器 輸出模塊引出的零線經過濾波後並聯,構成低壓側三相四線制電網的零線。
220V交流電壓的峰峰值約為622V,如果某一套逆變器輸出模塊的直流母線電壓Upw^ 622V,則控制該逆變器輸出模塊的中線橋臂開關管Q7、 Q8按-一 定的佔空比工作,使其輸出電壓為直流母線電壓的中點電位,亦即零線電位。 如果4套逆變器輸出模塊的直流母線電壓均大於622V,則它們的中線橋臂中點 可以連接在一起作為三相四線制的零線引出。如果直流母線電壓小於622V,則 中線橋臂中點電位相對於直流母線中點電位的電壓是按3倍工頻脈動的,而對 於四套逆變器輸出模塊而言,這種3倍工頻的脈動相位與大小有可能不同,此 時4套逆變器輸出模塊中線橋臂引出的零線經濾波後再並聯,最後引出作為三 相四線制電網的零線。
單相整流模塊輸入波形如圖3 (a)所示,經過整流後輸出波形如圖3 (b) 所示。三相電壓高頻調製電路中的串聯逆變器組,利用幅值等於±1的雙極性方 波脈衝進行調製,與圖3 (c)中傳統的方波脈衝不同,採用的是負半周倒相的 方波脈衝。如圖3 (d)所示,這兩種方波脈衝的不同之處在於在被調製波, 如50Hz正弦波的正半波期間,圖3 (d)與圖3 (c)波形相同,在50Hz正弦波 的負半波期間,圖3 (d)與圖3 (c)波形反相,即在被調製波反向時,方波脈 衝也倒相。圖3 (b)中整流後的電壓波形經圖3 (d)的方波脈衝調製後的波形 如圖3 (f)所示;圖3 (a)的交變電壓波形經圖3 (c)的傳統方波脈衝調製後 得到的波形如圖3 (e)所示。顯然可見,圖3 (e)的波形與圖3 (f)是完全一 樣的,採用這種方案可以避免使用兩極雙向全控器件。
圖3中的方波脈衝都是正負脈衝相連的,如圖4 (a)所示,當佔空比為1 時輸出電壓最大。三相電壓高頻調製電路的逆變器模塊也可以工作在佔空比小 於1的狀態,如圖4 (b)所示。控制佔空比小於1,則可降低輸出電壓,因此 本發明的高頻化配電變壓器還具有電壓調整的功能。
權利要求
1. 一種高頻化配電變壓器,其特徵在於包括三相電壓高頻調製電路、高頻移相變壓器(Tr)、多脈整流電路(CON』)以及逆變器輸出模塊(INV』);三相電壓高頻調製電路中的每相橋臂包括n個串聯的單相整流模塊(CON),n為正整數,以及數量為單相整流模塊(CON)m倍的逆變器模塊,m為正整數,m個逆變器模塊串聯構成一個串聯逆變器組(INV),共形成n個串聯逆變器組(INV);每相橋臂n個串聯的單相整流模塊(CON)的首端接高壓側三相電網進線,末端與三相電網中點相連,每個單相整流模塊(CON)的輸出端與一個串聯逆變器組(INV)的輸入端相連;高頻移相變壓器(Tr)原邊繞組及副邊繞組的數量分別與串聯逆變器組(INV)的數量相同,各串聯逆變器組(INV)的輸出端分別與高頻移相變壓器(Tr)各原邊繞組相連;高頻移相變壓器(Tr)的三相副邊繞組經星形、三角形、曲折或者延邊三角形接法後形成i個移相的三相繞組,i為正整數,i個移相的三相繞組分別與i個多脈整流電路(CON』)的輸入端相連,i個多脈整流電路(CON』)的輸出端分別與i個逆變器輸出模塊(INV』)的輸入端相連,i個逆變器輸出模塊(INV』)的輸出端經並聯後接低壓側三相四線制電網,或者i個多脈整流電路(CON』)並聯後形成j個輸出端分別與j個逆變器輸出模塊(INV』)的輸入端相連,j為小於i的正整數,j個逆變器輸出模塊(INV』)的輸出端經並聯後接低壓側三相四線制電網。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頻化配電變壓器,其特徵在於單相整流模塊 (CON)為四個二極體、晶閘管或全控器件組成的全橋整流電路。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頻化配電變壓器,其特徵在於三相電壓高頻調 制電路中的逆變器模塊是兩電平或者三電平單相全橋逆變電路。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頻化配電變壓器,其特徵在於m等於l、 2或3。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頻化配電變壓器,其特徵在於高頻移相變壓器 (Tr)的原邊繞組匝數相同或不相同。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頻化配電變壓器,其特徵在於副邊繞組選擇的 相移接法與多脈整流電路的脈波數相對應。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頻化配電變壓器,其特徵在於逆變器輸出模塊 (INV,)為四橋臂結構的三相全橋逆變電路,所有逆變器輸出模塊(INV,)引出的零線經過濾波後並聯,構成低壓側三相四線制電網的零線。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的高頻化配電變壓器,包括三相電壓高頻調製電路、高頻移相變壓器、多脈整流電路以及逆變器輸出模塊;三相電壓高頻調製電路中的每相橋臂包括n個串聯的單相整流模塊及數量為單相整流模塊m倍的逆變器模塊。本發明通過調節三相電壓高頻調製電路中逆變器模塊的佔空比,可實現輸出電壓可調;由於高頻移相變壓器工作在高頻調製方式下,因此可有效減小整套配電變壓器的體積和重量;這種配電變壓器可解決多脈整流電路的均流問題,實現網側功率因數接近於1以及基本消除網側電流諧波的目的。本發明不僅適用於現有的工頻配電系統,多相配電系統,也可以用於高頻配電系統,如400Hz的艦船配電系統。
文檔編號H01F30/12GK101521467SQ20081016220
公開日2009年9月2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08年11月14日
發明者呂徵宇, 汪槱生, 胡海兵, 趙榮祥 申請人:浙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