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互感器實驗室安全控制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0-27 15:44:57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互感器實驗室安全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互感器實驗室承擔著電力計量中互感器檢定的繁重工作,但是由於條件限制,多數實驗室內缺乏有效的安全保障設施與技術措施,高壓實驗區與工作區往往只有簡單的紅線分割,因此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不能適應當前工作的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互感器實驗室安全控制系統。
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互感器實驗室安全控制系統,包括紅外線傳感器、信號放大電路、電壓比較器、開機延時電路、音響報警電路;紅外線傳感器連接信號放大電路,電壓比較器連接信號放大電路,電壓比較器連接音響報警電路,開機延時電路連接音響報警電路;紅外線傳感器採用Q74;信號放大電路包括三極體9041和第一運算放大器LM358;電壓比較器包括第二運算放大器LM358和二極體VD1,第二運算放大器LM358的第⑤腳由電阻R10、二極體VD1提供基準電壓。
所述的互感器實驗室安全控制系統,音響報警電路設置有報警延時電路,LM393、電阻R14和電容C6組成報警延時電路。
所述的互感器實驗室安全控制系統,開機延時電路包括三極體8050、電阻R20、電容C8。
人體靠近即報警,遠離即自動關閉的報警方式,防止出現誤入帶電實驗區、實驗區有人時送電情況,徹底杜絕了實驗中存在的隱患。
附圖說明
圖1為互感器實驗室安全控制系統原理框圖;
圖2為信號放大電路原理圖;
圖3為電壓比較器電路原理圖;
圖4為音響報警電路原理圖;
圖5為開機延時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參考圖1,互感器實驗室安全控制系統包括紅外線傳感器、信號放大電路、電壓比較器、開機延時電路、音響報警電路;紅外線傳感器連接信號放大電路,電壓比較器連接信號放大電路,電壓比較器連接音響報警電路,開機延時電路連接音響報警電路,當有人靠近時紅外線傳感器收到人體紅外信號,該信號通過放大電路將其放大後輸出,輸出電壓與電壓比較器的基準電壓比較,若低於基準電壓,則輸出高電平,觸發報警電路動作;用開機延時電路實現音響報警電路開機後延時報警。
紅外線傳感器IC1採用進口器件Q74,波長為9-10um。一般人體都有恆定的體溫,一般在37度,所以會發出特定波長10UM左右的紅外線。IC1探測到前方人體輻射出的紅外線信號時,由IC1的②腳輸出微弱的電信號進入信號放大電路。
信號放大電路如圖2,包括三極體9041(VT1)和運算放大器LM358(IC2A),由紅外線傳感器Q74的②腳輸出微弱的電信號,經包含三極體9041的第一級放大電路放大,再通過電容C2輸入到運算放大器LM358中進行高增益、低噪聲放大,此時由運算放大器LM358①腳輸出的信號已足夠強,輸入電壓比較器。
電壓比較器如圖3,包括運算放大器LM358(IC2B)和VD1,運算放大器LM358的第⑤腳由R10、VD1提供基準電壓,當運算放大器LM358(IC2A)①腳輸出的信號電壓到達IC2B(LM358)的⑥腳時,第⑤腳和第⑥腳的兩個輸入電壓進行比較,同為高電平或者同為低電平時,IC2B的⑦腳由原來的高電平變為低電平。
音響報警電路如圖4,IC4A(LM393)、R14和C6組成報警延時電路,其時間約為1分鐘。當IC2B的⑦腳變為低電平時,C6通過VD2放電,此時IC4A的②腳變為低電平它與IC4A的③腳基準電壓進行比較,當它低於其基準電壓時,IC4A(LM393)的①腳變為高電平,VD2導通,訊響器BL通電發出報警聲。人體的紅外線信號消失後,IC2B的⑦腳又恢復高電平輸出,此時VD2截止。由於C6兩端的電壓不能突變,故通過R14向C6緩慢充電,當C6兩端的電壓高於其基準電壓時,IC4A的①腳才變為低電平,時間約為1分鐘,即持續1分鐘報警。
開機延時電路如圖5,包括三極體8050(VT3)、電阻R20、電容C8,時間也約為1分鐘,它的設置主要是防止使用者開機後立即報警,好讓使用者有足夠的時間離開監視現場,同時可防止停電後又來電時產生誤報。
應當理解的是,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於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