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500字初一
2023-10-13 13:19:59 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僅語言優美,還能時不時地勾起讀者對童年的回憶,真是一篇令人叫絕的好文章。下面小編整理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讀後感,歡迎閱讀。
篇1:《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500字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故鄉》裡其中一篇散文。此篇散文寫於1953年9月18日,當時魯迅先生正在廈門大學任教。正值暑假,學生還沒有開學,魯迅先生回憶起少年往事。
全文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記敘百草園的生活;第二部分主要記敘三味書屋的生活。在記敘百草園的有趣生活過程中,還插敘了美女蛇的故事,用於映襯百草園那些講神話般的色彩。魯迅先生通過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了他自己兒時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同時也通過對舊有私墊教育,對封建教育束縛兒童身心發展做出了批評。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描繪景物由遠及近、由高到低、自靜而動、先夏後冬的順序,對百草園內的景色寫得清晰,生動,富有感情的色彩,不由得讓人對百草園心聲嚮往之情。
我讀著讀著,好像被帶進了散文裡面去了。
篇2:《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500字
最近,我讀了一篇魯迅先生寫的文章,名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這篇文章是一篇描寫作者自己童年生活的散文,主要描寫了兩個地方發生的事情:百草園——「我」的樂園;三味書屋——「我」的學堂。
作者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百草園。「其中有一些野草」讓我覺得它十分普通,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園,在那時,卻是作者的樂園。接著,作者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的句子,寫出了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椹這些景物給人的安寧,鳴蟬、黃蜂、叫天子給人的動感,動靜結合,再加上有本身就有無限趣味的泥牆根作「底板」,作「背景」,想必是令所有知道的人都會嚮往。
這樣的一個園,若許多小夥伴兒一起玩耍、追打、嬉戲、捉迷藏,一定是十分有趣的,但若是自己一個人,也並不會覺得寂寞。因為百草園的樂子能找出許多呢!像斑蝥、何首烏、覆盆子,都能帶給「我」無限樂趣,就連冬天都有遊戲:捕鳥兒——在竹篩將鳥兒罩住後的那份喜悅,想必是令作者著迷的。
「我不知道……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的句型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我」要去三味書屋念書了,不能常到百草園了。這句話寫出了少年魯迅對百草園的惋惜之情。
雖說這學堂很嚴厲,但先生還是十分慈祥的:「有一條戒尺,但不常用,有懲跪的規矩,但也不常用。」「我們上午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聽起來有些無聊,但並非如此。師生一起念書,孩子們就在一起偷偷做戲、描繡像。作者把一幅活靈活現的生活場景的圖畫展現在了我們眼前,真讓我們體會到了他對童年的嚮往。
這篇文章的文筆十分優美,描寫的都是真實的事情,給人以親切感。而我也在文章的有些地方看見了我的影子。尤其是百草園,我的總體印象就是一個「樂」字:動物、植物、泥牆根、捕鳥兒、描繡像,無數沒有「樂」字。
這可真是一篇好文章啊!
篇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500字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一篇優美的散文杰作。散文記敘了令魯迅先生難以忘懷的百草園中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和三味書屋中貌似枯燥其實卻意義深遠的孩童讀書生活。
讀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著不時從字裡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躍然紙上、令人神往的自然油畫---「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優美散文,正如讀著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
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遊戲,而魯迅先生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看出魯迅先生對他們的深厚感情。
神異的百草園給了他純真的快樂,而規束的三味書屋給了他在人類文化傳承中的成長。我們也想和老師共同擁有一個「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只有快樂的學習和生活,成長中的我們將來才能成為一個良好心智的大人。
我好羨慕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