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金名將李綱簡介 李綱是怎麼死的?
2023-10-13 09:25:14 5
李綱,字伯紀,號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生於公元1083年,去世於公元1140年,是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的抗金名臣和民族英雄。
李綱自祖父時遷居到江蘇無錫,父親為北宋龍圖閣待制。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李綱受儒家教育長大,宋徽宗政和二年,赴京參加考試,進士及第,此後開始進入官場。
政和五年,李綱升任監察御史兼權殿中侍御史。後來因為議論朝政過失,被人彈劾貶官,任部員外郎,後遷起居郎。
宣和元年,又因為上表奏章議論當今時局,請求注意國家內憂外患的問題,而被宋徽宗貶責,外放為監南劍州沙縣稅務。七年後受召回朝,任太常少卿。不久,金軍大舉進攻,威逼宋朝都城開封。
面對金軍的強悍進攻,不僅朝堂大亂,就連宋徽宗也沒有了王者風範,想要儘快避禍出京。就是在這個時候,李綱站了出來,請求宋徽宗傳位太子趙桓,號召軍民共同抵抗金軍。
趙恆繼位為帝,是為宋欽宗,李綱當即被任命為尚書右丞,就任親徵行營使,負責開封的防禦。
面對金軍的強勢進攻,李綱臨危不懼,有條不紊的指揮軍民完成開封城部署。等到金軍到來之時,李綱登城督戰,成功擊退金兵。
金朝統帥完顏宗望見強攻難以攻下,於是便開始大力勸降。宋朝凜然戰役,頓時波蕩,最後主和派還是佔據了首位。後來李綱因為堅持抗戰,反對屈辱割地求和,而被宋欽宗罷官。雖然後來因為引起民憤,而恢復了李綱的官職,宋朝到底還是割地求和,將河北三鎮給了金國。
宋金議和,金軍撤離之後,主和派一時風頭無兩。堅持抗戰的李綱,受到了主和投降派的打壓和排斥,最終被貶到外地,出任河東、河北宣撫使。不僅如此,還加以節制,使李綱這個宣撫使是空有虛名而無實權。
李綱因為無法忍受,憤而辭職,轉眼就被加上了「專主戰議,喪師費財」的罪名,最後被貶到夔州。
被貶不久,金國就撕毀合約,再次分兵兩路南下圍攻 開封。這個時候,宋欽宗又想起了李綱。於是李綱被召回京城,任命他為資政殿大學士,領開封府事。不過這個時候,宋金情勢已經不可逆轉。儘管重新啟用李綱,最終也無法阻止北宋的毀滅。
開封城被攻破,二帝被俘虜北上之後,康王趙構在應天府登基,重組朝廷。李綱被任命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接到任命之後,李綱盡心盡責,一直為南宋效力。
他幫助宋高宗重整朝綱,組織抗金,反對議和,加強康經理梁,整修防禦設施。也正是因為他一力主張抗金,並且一直在為此做準備,受到了主和派的打壓。
御史中丞顏岐說:「李綱為金人所惡,不宜為相。」右諫議大夫範宗尹說:「李綱名浮於實,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
宋高宗本人也並不想動刀動槍,只想安於現狀,所以也並不支持李綱。李綱就這樣在統治者的默認下,被主和派破壞抗金部署,最終被迫辭職。
在被罷黜宰相之後,主和派並沒有放棄對他的攻擊。於是在主和派大臣的聯手之下,李綱被一貶再貶,晚年慘澹。耽於享樂,不思進取,腐敗無能的政府,無能的君主,一切都使李綱心灰意冷,最終放棄了重回朝廷的打算。
紹興九年,宋金議和,宋向金稱臣納貢,李綱憂憤成疾。第二年就因病去世,死於倉前山欏嚴精舍寓所。朝中知道李綱的死訊之後,基於李綱早些年所作的貢獻,追贈其為少少師。淳熙十六年的時候,上諡號「忠定」,特贈隴西郡開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