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初中作文:《培根隨筆》讀後感

2023-10-15 16:55:39 1

  《培根隨筆》中的《論讀書》、《論真理》、《論嫉妒》、《論死亡》寫得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蘊含著培根的思想精華,是他的著名篇章,也是培根文學方面的代表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提供的讀後感範文,供大家欣賞。

  《培根隨筆》讀後感1:

  《培根隨筆》,被英國文學專家王佐良先生評為「對每個題目都有獨到之見,誅心之論,而文筆緊湊、老練、銳利,說理透徹,警句迭出。」看到這裡,相信你不免要問了:「這本書真的就那麼好嗎?」

  先不說這個問題。在全書的58篇文章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論習慣與教育》了。習慣的力量實在是太大了,也許稍不留意,便會害了自己連培根都不得不承認「當你對某件事情已經形成習慣時,想改掉是很困難的。你會用你一生的時間去遵守你的習慣,完成某些事情會驚人地堅決。」習慣,的確不可忽視。他與天性一樣,都可以操控著人去做一些事情,但至於這事情是否正確,便不重要了。

  走筆至此,便想起了一個故事。有一隻鷹,生活在廣闊的沙漠中。在攻擊狼時,先用一爪叉傷其腰部,待狼因習慣回頭搏擊時,再出一爪,從而使狼致死。後來小狼復仇時,鷹也是因為習慣被帶入灌木叢中,而遲遲不肯動手,終於命喪於那裡。這篇文章雖然講的是天性,但我覺得也可以為那些任習慣支配自己的人提個醒兒:有些習慣,真的可以害人。但習慣真的不等同於天性。天性是人生來就有的,而習慣則源於後天的養成。這一我相信有很多人清楚,便不多說了。

  習慣,也許在大多數情況下對你有利,但是所有事物都有正反兩面,我們不能放縱它。「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句話很有道理,我們既已知道習慣的力量,那麼在生活中便要謹慎一些了。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思考一番,在做出行動。而不是「信馬由韁」,讓習慣去支配自己。我們的大腦,便是用來思考的,而不是擺設。意氣用事往往會造成不好的結果,這是誰也不願看到的。如果想根據某一習慣做事時,也要考慮它是否符合社會、法律的要求,多考慮一會兒與做了錯事相比較,在大部分情況下倒也沒有什麼壞處。當然,我不是說你應該「優柔寡斷」,在一些情況下它恰恰會阻攔人完成一件事情,比如說在讓座、幫助別人、決斷一些小事情時,優柔寡斷會浪費許多鍛鍊的機會。但如果你覺得真有什麼事情無法自己做主,可以請教一下老師或父母,或與同學探討一下,要相信我的話:任何決斷,都源自於他們對你的關愛,而不是想害你。集體的智慧往往是很厲害的。

  人生離不開習慣,從你早晨起床開始,你可以說起床不是習慣麼?比如說沒有學生在周一會日上三竿還不起,因為你要上學。正因為如此,我們應要改掉缺點,培養一些良好習慣。培根說,教育對我們以後的習慣影響極大。這句話是否重要我不知道,但我們確實因為教育改正了習慣,收穫了知識。可見,我們要在青少年時期,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接受各種良好的、有利於自己的教育,以便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為自己奠定其成功的基石。而不是在晚年時才猛然醒悟,那時在接受教育便要多費些神了。當然也會有成功的例子,比如蘇洵。他中年時才開始發奮讀書,後來終於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如果一直堅定,能堅持不懈的學習,我相信他一定會取得成功的。由此,我們也要有堅強的意志,有人說21天即可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只要多下功夫,成功也並非像你想像的那樣,遙不可及。如果想要放棄,那麼一定要警告自己,或是激勵自己。必要時,也可以請朋友監督。堅強的意志我們應該養成,也要多多磨練,對自己總會有益的,這一點,我們大家都要努力。因為我覺得:人,遲早都要克制自己的欲望的,有時習慣亦是如此。。

  習慣想要改掉也並非易事。也許今日改掉了,明天又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你的生活。對此,我們可以借鑑本書《論人的天性》中的一些做法。①定下的目標要始終,不要過高或過低。因為這樣都不利於你順利完成這件事情。②要有足夠的耐心與決心,通過努力而取得成功。當然,如果心情不好時,可以宣洩心情,轉移注意力,或是用好方法來開導自己,使自己堅持下去。③不要過於自信而放鬆警惕,要通過日積月累逐步成功。這一點相信很多人做的都不是很好,比如我有時就會急於求成,而忽視了方法和時間的問題,常常半途而廢。「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這句話很值得我們借鑑。

  語言借鑑,富有深意,說理透徹……現在的你,相信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培根隨筆》讀後感2:

  弗蘭西斯?培根,是英國十七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說起他的名字,大家都會想到他的《培根隨筆》。在這個暑假,我有幸拜讀了他的文章,從書中我看到了他對哲學的執著、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和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

  《培根隨筆》這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語言簡潔,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讓人受益匪淺。

  《培根隨筆》讀來給人一種享受,簡潔優美的辭藻讓人忍不住讀完全文,讓每個讀過的青少年受益匪淺。這本書工有58篇隨筆,包括「論逆境」、「論善良」、「論自私」……很多都聯繫到了我們的生活,與我們息息相關。所以它深受各國讀者歡迎,據說還有不少人曾受到這本書的薰陶。

  對於這本書我也有許多的感觸,畢竟這是我第一次認真讀完一本書。

  其中,最讓我感慨的還是「論死亡」這篇隨筆。因為,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沒了生命,那還談何友誼,談什麼幸運、財富呢?因此,只有活著,才能實現你的願望。然而,人活著並不是虛度年華,而應該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錯過。人生在世就會得使你的生命有意義,所以要為自己的目標、追求不懈努力,你要相信:勝利的曙光時刻在等待著你的凱旋。然而我還有另一種感悟他也是我慢慢品出來的。

  「採菊冬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悟出了人生的真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文天祥寧死不屈的浩然正氣;「享受人生,並且幫助別人享受人生」,這是茅于軾在晚年思考出的人生意義;「從今天開始,做一個幸福的人」,鄭海嘯明白了人生是有意思的……古今中外,很多人都感悟了人生,明白了人生,懂得了人生的真諦,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而我們呢?真正明白了嗎?雖然很多人都很畏懼死,雖然這個字眼會讓我們的恐懼油然而生,可是如果你的人生已經很充實、很美好了,「死」又算得上什麼呢?你已經不枉此生了,你會覺得人生好幸福。聾啞盲人海倫。凱勒,這是一個眾所皆知的大人物了,對待她,你抱什麼樣的態度,心裡應該很敬佩吧,我想只要有一點點憐憫之心的人都會感動,甚至為她而哭泣。這樣一個殘疾人和我們這些正常人相比,我們當然佔了上風了。那又畏懼什麼呢?我們為什麼就不如她呢?照理說,我們有能力學得比更好。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命運會因你而改變,人生會因你而絢麗多彩。所以,挑戰是必不可免的。生命本是一泓清泉,只有挑戰自我的人才能體味出它的浩蕩;生命就像一首優美的歌曲,只有挑戰自我的人才能譜出優美的旋律。

  所以要把握你的生命,努力奮鬥,撒下汗水,不斷耕耘,為你的人生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培根隨筆》讀後感3:

  我是第一次讀《培根隨筆》,剛看了個開頭,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學家。他不但在文學、哲學上多有建樹,在自然科學領域裡,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經歷了諸多磨難的貴族子弟,複雜多變的生活經歷豐富了他的閱歷,隨之而來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論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個世界觀是現世的而不是宗教的(雖然他堅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義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經驗論者而不是詭辯學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現實主義者而不是理論家。

  《培根隨筆》全書共分為五十八篇,令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第五篇——論逆境,裡面有一段令我印象很深:順境中不乏恐懼與厭惡,逆境中也不乏安慰與希望。刺繡時,將生動的圖案繡在黑布上,比起陰暗、憂鬱的圖案繡在淺顏色的布上,更讓人愉快——悅目才會賞心。美德猶如珍貴的香料,只有當焚燒或碾碎時,才最為芳香。順境最能顯示邪惡,逆境最能顯示美德。

  這段話,使我想起了一個曾經看過的故事《你應該做一顆豆子》,篇幅很短卻哲理十足,其中有段很有趣:猶太人說,這世界上賣豆子的人應該是最快樂的,因為他們永遠不必擔心豆子賣不出去。賣豆人在豆子賣不出去時,可以拿回家,磨成豆漿,向行人兜售,如果豆漿賣不成功,可以製成豆腐,豆腐賣不成功,變硬了,姑且當做豆腐乾來買。且豆腐乾也賣不出去的話,那麼就把豆腐乾醃起來,變成腐乳。第二種選擇是賣豆人把賣不出去的豆子拿回家,加入水讓它發芽,那麼更加妙極。幾天後,麥豆人可以改賣豆芽,豆芽如果賣不動,那麼乾脆讓它長大些,賣豆苗。而如果豆苗賣不動,就再讓它長大些,移植到花盆裡,當作盆景來賣。如果盆景賣不出去,那麼就再次移植到泥土裡,讓它生長,幾個月後,就會結出許多新豆子。你想想一顆豆子現在變成了上百顆豆子,那是多麼划算的一件事。文章的最後一句是這樣的:一顆豆子在遭遇冷落的時候,都有無數種精彩選擇,更何況人呢。我們在遭遇不順時,至少應該比一顆豆子更堅強吧。

  它讓我明白了正是逆境給予人的壓迫,才使得人不得不再一次鼓起勇氣,放下憂傷,發現新的希望,所以逆境才更容易體會到美德,若把它當做是自己的一個特別的機遇、一個磨練自己的機會,從而也就會得到許多做人與處事的道理,更會使自己在人生的畫卷上繪上了獨特且綺麗的一筆,我想論逆境就是要表達這個意思吧。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