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埠民俗傳承(劉傅氏民宅門口風俗文化趣談)
2023-10-17 03:50:46 2
文/劉付廣富
劉付氏是客家人,一些村莊至今還保留著明清時期古老的民宅建築。這些建築的門口設置都十分講究;特別是門口的定向、裝飾、款式諸方面,運用傳統的地方風俗,形成其文化特色。下面就以上幾個方面談談。
一、座向劉傅氏聚居地,一年三季吹東到東南風,空氣溼潤。所以各村莊,根據其地形特定走向、風向、環境、採光和太陽軌道等嚴格風水因素來測定座向。一般多座北向南,也即是座坎卦向離卦,好子山午向、笑山丁向等。座東向西,座震卦向兌卦,如甲山庚向,卯山西向等。座西向東,座兌卦向震卦,如庚山甲向、酉山卯向等。座西向東南,座亁卦向巽卦,如亥山巳向等。而座南向北的就少些,如華祝美村。但論座哪個座向,都不能與太陽軌道平行,要左右兼加,如亥巳兼壬丙,甲庚兼卯酉等。
民宅對外大門口,一般開在兩廂或下座兩側,俗稱「走橫門」。諶輿書上也說「大門口不能下正屋門口成直線出入。」若成直線出入,必須在大門內2米處加設屏風或影壁阻擋。如平地仔村劉付成福宗親的大屋。
二、款式
對外大門俗稱「門面」,正所謂「千斤門面,四兩屋。」所以款式十分講究。從門口的款式、裝飾上可以辨別出屋主貧富貴賤。門框(包括門幫、門企),富有者用紫檀木、酸枝木、荔枝木、龍眼木;次者用青石,貧者赤櫞木、酸椽木;更貧者用磚砌。門砧用荔枝木、鐵木、赤椽木來製作,形狀為長方形;其尺寸嚴格按魯班尺寸要求來定。兩塊門砧上承按兩扇門,鑿蝸輪轉動。兩門砧間用粗重門檻連接。大門的高低大小按整座屋大小而論。一般有三合院、四簷齊、四九包廉(三庭四廳)等。大門見光高寬尺寸,也嚴格按魯班尺寸所定來計算。大門一般用一間屋來開,常是「逆水大門,順水屋。」大門屋也稱「門樓屋」,俗稱「千斤門樓,四兩屋。」因此,門樓常是宿鬥走廊,飛簷滴水。兩扇大門常用杉木建造,富貴者用鐵靈木、酸枝木、荔枝木、龍眼木、赤椽木等來建造。大門用木名貴,經久耏用。在大門背面除門企外,有的在牆兩邊加鐵圈,插橫木和加斜頂木,十分牢固。有的還在門前加建一道「橋門」,就象現在的防盜門一樣。橋門用堅硬的木材來做,幾十年毫無褪色。如田頭烏垢垌村劉傅靈彪宗親老屋大門和橋門,就是這樣建造的。雖經一個世紀多,還完好如初。
三、裝飾
大門頂橫匾,有的用灰批砌,有的用木板張掛。如棉地村劉付炎基宗親的「揚書屋」橫匾就是用灰批砌的。大門左右兩邊批有楹聯,簷梁四周石鼓,有的甚至豎旗杆,用來顯赫門庭。
橫匾、楹聯內容非常講究。平民百姓圖平安吉利,官宦則題官銜。如「福昌」、「平安第」、「康寧」、「鴻福」、「福壽康寧」、「知州第」、「布政司第」、「明經第」、「歲進士第」、「進士第」等等。匾字請當地有名望人物題書,,光彩體面。
同時門匾通常是朱紅色底,黑或全色字,凸凹兩種題書。有的匾四周浮雕花卉,如寶相花等;同時飛龍走鳳,紅紅絛絛;十分精緻美觀。也有的門匾只是用一塊木柄刻字塗金而成。楹聯除牆壁上之外,也有用木頭、竹箋刻字塗底色上金字的。兩扇大門一般是朱紅色或亞紅色(俗稱豬肝色)。兩個門球也叫門扣,用青銅鑄為獅頭吊環,十分顯眼;也有用鐵環的。簷梁四周壁畫,十分講究。很多都取材於歷史典故。如「五子登科」、「觀音送子」、「麒麟送書」、「六國封相」、「鯉魚跳龍門」、「寶鴨穿蓮」等崇向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之類題材。有的採用浮雕加色彩,總之人物、山水、花鳥栩栩如生,富麗堂煌,十分醒目。封簷角更是講究。一般用名貴木雕刻鏤金,確是十分耀目。有的是浮雕,,有的是通雕,也有用浮刻和通雕的。題村,一般取花卉樹木,飛禽走獸等。這些浮雕和通雕,歷風雨歷陽光,但都美觀耐用。
四、打扮
一般門樓按四季節令,紅白喜事等來裝扮大門的。據劉傅氏祖傳資料顯示:明清時期中科舉的,都要張燈結彩,橫匾上掛大紅花,掛一對大紅燈籠。如明朝天啟年,劉傅鼎(玉梅公)中丁卯科第37名舉人。其父建陽公就在門樓張燈結彩,懸掛大紅花和大紅燈籠。真是光彩奪目,顯赫門庭。如是婚嫁、祝壽、添丁、過滿月等的打扮,,那就按內容而定了。屏風門上也貼大金「喜」字。若是白事,橫匾上就掛白花或黑花一束;輓聯則是白布黑字或藍布白字;窮者則掛麻。而且三年內大門口都不得張紅掛綠,除非在忌期內有喜事相衝,如添丁等喜事,那就可裝燈結彩。也就是取喜不取衰了。
逢年過節按節日來裝扮。春節就要貼春聯、門神、門箋和年畫。春聯內容多以吉祥喜慶、平安幸福為主;而貼門神那就各有所求。平安的貼秦瓊、尉遲恭、關公、張飛。求富貴則貼韓信、石崇、魏徵、徐茂公等。
正月元宵節吊掛紅燈籠。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插艾葉於門框兩邊,棘草則懸掛門頂。迎神送鬼,生辰忌日都要燒香,插香於門框兩邊的香瓶內,也可以掛竹筒插香。
門庭文化是山底劉傅氏生活中紅白喜事的表現,世代相傳。它的根源在於山底劉傅氏的先民從中原帶來的文化與山底地區土著習慣相互演化而成,確是根深蒂固。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生活質量的改善,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不斷追求,思想觀念的更新,有些風俗習慣也淡化了,即所謂移風易俗也。
寫本文的目的,是想讓大家對山底地區劉傅氏的門庭文化根源和傳統風俗文化有所了解而已。
註: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劉傅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