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2016學生讀《東周列國志》有感

2023-10-04 15:10:40 1

  《東周列國志》為明代長篇白話歷史演義小說。寫的是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戰國五百多年間的歷史故事,內容相當豐富複雜。讀完這部小說後你有什麼感觸呢?下面是整理的讀後感,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讀《東周列國志》有感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既混亂又精彩的時期,封建社會制度開始形成。西周滅亡後,崛起的東周沒有約束力,各地諸侯稱霸一方,經長達數百年的連綿不斷的戰爭,形成許多國家,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先後登上歷史舞臺,演出各種精彩緊張的歷史故事。舞臺上,有力頂千斤的壯士,有精於兵法的將軍,有心懷叵測的奸人,還有許多或昏庸無能,或精明強幹的君主。

  書中最讓我敬佩的人是勾踐。一次,吳王親自伐越,結果大敗,吳國國君闔閭也在戰爭中陣亡。他的孫子夫差即位為吳王。他打敗越國後,勾踐求饒,夫差答應了。於是,勾踐來到了吳國養馬,而且穿著童僕的衣服,天天斬草料餵馬,還親舔過夫差的糞便,夫差見勾踐忠於他,就放鬆了對他的警惕。其實,他每天臥薪嘗膽,不忘國恥。就這樣,20年後,文種訓練的越國精兵終於滅了吳國。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雖然這是一本講國家與國家之間發生鬥爭故事的書,但是裡面卻湧現出捨己為人的人,如管仲、介子推。其中介子推這個人最讓我敬佩,他竟然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煮給了飢餓的重耳吃,這真是沒人能夠做到的事啊!這難道不是捨己為人的精神使他做出這樣偉大的事?

  每個人都要有無私奉獻、捨己為人的心。

  篇2:讀《東周列國志》有感

  這個寒假,我讀完了《東周列國志》這本書,讓我記憶猶新。

  這本書講了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既混亂又精彩的時期,奴隸制社會開始瓦解,新的封建社會制度開始形成。西周滅亡後,代之而起的東周沒有約束力,各地諸侯稱霸一方,竟長達數百年的連綿不斷的兼併戰爭,形成許多國家,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先後登上歷史舞臺。舞臺上,有傾國傾城的美人,有力能把鼎的壯士,有精於兵法的將軍,有心懷叵測的奸人,昏庸無能或精明強幹的君主,一個個人物都讓我難以忘懷。

  本書的原著是餘邵魚,改寫是侯榮榮,書中演出各種精彩緊張的歷史故事,講述了許多春秋列國的史實,書中的歷史真情都讓我無比讚嘆和感動,例如:大義滅親,管仲和鮑叔牙,管仲的遺言,一鳴驚人的大鳥,臥薪嘗膽等許許多多緊張的歷史故事,豪傑蘇秦身掛六國相印,成就了前無古人的六國合眾功秦穆公邀做宰相,成大器晚成的典故與此而來,管仲隨齊恆公爭孤竹國,有了老馬識途這個成語······

  伍子胥和孫臏是我最喜歡的兩個戰國英雄,有人曾說過,自已喜歡那種英雄,他身上就那種英雄的背影。孫臏和龐涓一起在鬼谷子下學習。龐涓急考功名,早早出山投奔魏國當了將軍,但是他嫉妒孫臏的才華,他知道自己比不上孫臏,於是他應了下流的手段,把孫臏騙到魏國,然後監禁起來,處以臏刑。孫臏受了臏刑,苦不堪言,被齊國救走之後,孫臏圍魏救趙,在掛林打敗龐涓,又在馬陵殺了龐涓,最後同鬼谷子歸隱山中。孫臏是春秋戰國時期為數不多的幾功成名就後,全身而退的英雄中的一個。想想,看看我們自已,我們身上會不會有孫臏的影子,會不會知道自已現在所做所為的後果,會不會看到遠方自已的未來······

  《東周列國志》給了我許多人生啟發,儘管東周在遙遠的公元前,它的思想業精神卻一直延續下來。孔子,孟子,莊子的思想,英雄的意志。那種浴血沙場,馬革裹屍的氣概,那種「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的豪情,那種悌孝為本的,以德為先的文化。

  在現在的時代,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更應該將祖先的核心價值傳承下來,不能在這世界中,迷失了自我。因此,我難忘《東周列國志》,更難忘它的精髓。

  篇3:讀《東周列國志》有感

  今天,窗外的小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冬季的嚴寒還是有的,我讀著「荊軻獻圖刺秦王」,血流成河的場面鮮明入眼,荊軻的坦然自若、英勇就義的畫面,驚心動魄。荊軻刺秦王,沒有成功,留下了千古的遺憾。不久,秦王贏政就消滅了列國,統一了天下,自己做起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人稱秦始皇。浩浩蕩蕩、長達百年的戰爭終於結束,我也是用了近1個月的時間讀完了這本書。現在,我掩卷深思。

  此時我的思維是混亂的,抬起頭望著玻璃窗上的雨滴,空中的麻雀成群結隊地飛來飛去,絲毫不怕寒冬的風雨。是什麼原因?求生的欲望吧。對,就從求生的欲望說起。文中的諸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是權勢的爭奪,是求生的本能。常言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在這個時代是行不通的,國與國之間君主想的是吞併與擴張,「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從遙遠的歷史回到今天21世紀的中國,我國的與世界的和平共處的五項基本原則,是一種非常大的進步。審視我們的國情,周邊的美國、日本也想制裁咱們,有13億人的團結一致、眾志成城,他們是妄想的。

  一代君主的身邊有些賢臣志士,也少不奸逆小人。若君主親近賢臣,國家必定富強穩定,若君主親近小人,最終免不了國破家亡。縱觀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其中也少不了志同道合的摯友,還有一心想致你於死地的「狐朋狗友」,不知你是否已經看清他們的面目?有人說:「現在這個社會,黑白兩道都得通。」對與否?「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在不同崗位上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我就自己在小學教育的道上,說一點自己的感覺。我的身邊是天真的孩子,他們是一張乾淨的白紙,我要孩子們繪上色彩斑斕的畫面,給他們一個勇敢、向上的心態。我的要辯證地看待人們的話語,「擇其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

  每一章節都會寫道,某一君主在某事某地做好事善待他人,在某一個緊急情境中那人由來報答,所謂的「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有的是同師兄弟之間互相殘殺的場面,如龐涓與孫臏的恩怨情仇。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有沒有呢?有,我們還是要學習《弟子規》「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又想到了贛榆區第三屆傳統優秀文化公益大講堂的淳淳教誨,感恩世界萬物,感恩親人,我們都是一家人,開開心心地工作學習,小家好了,大家必然就好了。

  軍令如山,嚴明的軍紀,是作戰成功的一半。今天的國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們一定要遵紀守法。班級中的紀律是成績好的一半因素,「不成規矩,不易方圓。」

  看歷史,察世情,暢想人生,一個人要走向哪裡,要走多遠?窗外的雨停了,光禿禿的枝幹在寒風中屹然站立,走出室外,天地間一片清新的氣息。雨水衝洗了整個冬季的渾濁,頓感豁然開朗。

  「念天地之悠悠,做人之堂堂正正……」一個聲音在長嘆,我仰望藍天。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