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用懸掛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08 14:04:29 1
專利名稱:車輛用懸掛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使車輛上下行程運動來緩和來自路面的輸入,並且確保車 輛的穩定(穩定性)的車輛用懸掛裝置。
背景技術:
在車輛用懸掛裝置中,公知有雙叉骨式(double wishbone)和多連杆 式(multi-link)等懸掛裝置。
這種車輛用懸掛裝置一般根據用途對懸掛進行設計變更從而加以採用。
作為這樣的車輛用懸掛裝置,公知有支承後輪的多連杆式懸掛裝置 (例如參考專利文獻l)。
專利文獻l:日本特開2005—225382號公報(第15頁,圖2) 基於圖7說明專利文獻1的技術的概要。 圖7是說明現有的車輛用懸掛裝置的基本結構的圖。 車輛用懸掛裝置210包括安裝後輪211的關節(knuckle) 212;從 車架(未圖示)向車體寬度外側延伸,支承關節212的上部的上臂(第一 橫向臂)213;從車架向車體寬度外側延伸,支承關節212下部的下臂(第 二橫向臂)214;以上臂213和下臂214的中間高度從車架向車體寬度外 側延伸,支承關節212的控制臂(第三橫向臂)215;從車架向車體前方 延伸,支承關節212的導臂216;以及從車架向車體後方延伸,支承關節 212的拖臂217。
拖臂217經橡膠襯套(未圖示)擺動自如地被支承在車體側,並經橡 膠襯套(未圖示)擺動自如地被支承關節212側。其他的臂213—216也 在車體側以及關節側具有橡膠襯套。
但是,在車輛用懸掛裝置210中,將臂213 — 217支承為擺動自如的
橡膠襯套的數量多。因此,在懸掛的行程運動時橡膠襯套的彎曲大,需要 的部分也多。因此,必須確保較大的橡膠襯套的滯後的部位多,橡膠襯套 的外徑需要增大,因此導致重量增加。
另外,比如車輛用懸掛裝置210那樣,在橡膠襯套的彎曲量大的情況
下,由於產生了想像以外的振動吸收機械論,所以成為乘坐舒適度下降的 原因。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將橡膠襯套的彎曲量限制在最小限度, 可以實現臂的輕量化,並且可以實現乘坐舒適度的改善的車輛用懸掛裝置。
技術方案1的發明提供一種車輛用懸掛裝置,多個臂從車體側延伸出, 將車輪擺動自如地支承於這些臂的前端的關節被支承為擺動自如,所述車 輛用懸掛裝置的特徵在於,
臂由I形的臂部、設置於該臂部的一端的第一橡膠襯套以及設置於臂 部的另 一端的第二橡膠襯套構成,
在從臂部的軸向看時的第一、第二橡膠襯套的中心線彼此具有規定的 傾斜角度。
技術方案2的發明,其特徵在於,中心線彼此的傾斜角被設定為5 20° 。
技術方案3的發明的特徵在於,臂連接於關節的前側。 發明效果
在技術方案l的發明中,多個臂從車體側延伸出,關節被支承為擺動 自如。臂由I形的臂部、設置於該臂部的一端的第一橡膠襯套以及設置於 臂部的另一端的第二橡膠襯套構成,在從臂部的軸向看時的第一、第二橡 膠襯套的中心線彼此具有規定的傾斜角度。
由此,可以將第一、第二橡膠襯套的中心線設定為最佳的方向,可以 減小第一、第二橡膠襯套的變形量(滯後)。其結果是,可以減小第一、 第二橡膠襯套的外徑,可以實現車輛用懸掛裝置的重量的輕量化。
一般地說,在多連杆式的懸掛裝置等臂很多的懸掛中,在橡膠襯套的
彎曲大的情況下,由於產生想像以外的振動吸收機械論,所以成為乘坐舒 適度下降的原因。即,通過使第一、第二橡膠襯套的中心線彼此具有規定 的傾斜角,將第一、第二橡膠襯套的中心線設定為最佳的方向,減小第一、 第二橡膠襯套的變形量(滯後),可以實現乘坐舒適度的改善。
在技術方案2的發明中,由於中心線彼此的傾斜角被設定為5 20° , 進而可以實現乘坐舒適度的改善。而且,在不足5°時,第一、第二橡膠 襯套的變形量(滯後)無法充分減小。若超過20° ,則第一、第二橡膠襯 套的變形量變大,滯後增加,乘坐舒適度方面並不優選。
配置於關節的前側的臂主要具有限制關節的尖端(toe)方向的動作的 功能,但為了形成良好的尖端角變化特性,相對於配置在關節的後側的臂 來說要縮短臂長度。此時,配置於關節前側的臂的長度短,套的扭曲容易 變大。因此,在技術方案3的發明中,將使第一、第二橡膠襯套的中心線 彼此具有規定的斜角的臂連接於關節的前側。由此,可以有效地抑制關節 的扭曲。
圖1是本發明的車輛用懸掛裝置的立體圖2是圖1所示的車輛用懸掛裝置的側視圖3是圖1所示的車輛用懸掛裝置的俯視圖4是圖1所示的車輛用懸掛裝置的後視圖5是表示圖1所示的車輛用懸掛裝置的下臂的特徵的俯視圖6是表示圖1所示的車輛用懸掛裝置的下臂的特徵的側視圖7是說明現有的車輛用懸掛裝置的基本結構的圖。
圖中:
IO —車輛用懸掛裝置 12—車輪(右後輪) B —關節 14一臂(上臂)
27 29 —臂(第一 第三下臂) 31 —臂部(杆)
32 —第一橡膠襯套(橡膠襯套接頭) 34—第二橡膠襯套(橡膠襯套接頭) Cl、 C2 —中心線
e i—規定的傾斜角
具體實施例方式
基於附圖,以下說明用於實施本發明的最佳實施方式。而且,附圖是 符號的方向看的圖。
圖1是本發明的車輛用懸掛裝置的立體圖,圖2是圖1所示的車輛用 懸掛裝置的側視圖,圖3是圖l所示的車輛用懸掛裝置的俯視圖,圖4是 圖1所示的車輛用懸掛裝置的後視圖。
如圖1 圖4所示,車輛用懸掛裝置10是右後輪(車輪)12的後懸 掛,且由如下部分構成車輪12被旋轉自如地安裝的關節13;從車體側 向車體寬度外側延伸,支承關節13的上部的上臂14;從車體側向車體寬 度外側延伸,支承關節13的下部的下臂群15;搭接於車體和關節13的上
部,緩衝從車輪12輸入的衝擊的緩衝器單元(減震器)16;搭接於車體
和關節13的上部,實現車體穩定的穩定器17。
車輪12由安裝於關節13的輪(未圖示)和安裝於輪上的輪胎19構成。
上臂14是大致呈A形狀的臂,並具有形成於大致A形狀的下端、 能夠擺動地與車體連接的前後的車體側橡膠襯套接頭21、 21;形成於大致 A形狀的頂點、將關節13的上部支承為能夠擺動的關節側橡膠襯套接頭 22;以及形成於大致A形狀的中空部分,緩衝器單元16貫通的開口23。 前後的車體側橡膠襯套接頭21、 21分別由螺栓安裝在車體上。 下臂群15由如下部分構成從車體向車體寬度外側延伸,在關節13 的前端且對車軸(車輪12的中心)26的高度位置進行支承的第一下臂(橫 向杆(lateralrod)) 27;從車體向車體寬度外側延伸,在關節13的中心附 近且對車軸26的下方位置進行支承的第二下臂(橫向杆)28;從車體向 車體寬度外側延伸,在關節13的後端且對車軸的下方位置進行支承的第 三下臂(橫向杆)29。
第一 第三下臂27 29是通過焊接接合的大致呈I形的臂,從車體前 側(前部)按照第一下臂27、第二下臂28、第三下臂29的順序配置。另 外,第一 第三下臂27 29在左右方向(車體寬度方向)上延伸。
第一下臂(臂)27由以下部分構成I形的臂部(杆)31;焊接於該 臂部31的一端,通過第一橡膠襯套(橡膠襯套接頭)32被支承於車體側 的車體側環狀部33;焊接於臂部31的另一端,通過第二橡膠襯套(橡膠
襯套接頭)34被安裝於關節13側的關節側環狀部35。
艮P,第一下臂27在臂部31的一端具有焊接構造部36,並且在臂部 31的另一端具有焊接構造部37。進而,第一橫向杆(臂)27與關節13 的前側連接。
第一橡膠襯套32由螺栓安裝於車體,第二橡膠襯套34由螺栓39安 裝於關節13。
第一、第二橡膠襯套32、 34在從臂部31的軸向看時的第一、第二橡 膠襯套32、 34的中心線彼此具有規定的傾斜角。優選將中心線彼此的傾 斜角設定為5 20。。
第二下臂28由以下部分構成杆41;焊接於該杆41的一端,通過橡 膠襯套接頭42被支承於車體側的車體側環狀部43;焊接於杆41的另一端, 通過橡膠襯套接頭44安裝於關節13側的關節側接頭部45。
艮卩,第二下臂28在杆41的一端具有焊接構造部46,並且在杆41的
另一端具有焊接構造部47。
橡膠襯套接頭42由螺栓48安裝於車體,關節側接頭部45由螺栓49 安裝於關節13。
第三下臂29由以下部分構成杆51;焊接於該杆51的一端,通過橡 膠襯套接頭52被支承於車體側的車體側環狀部53;焊接於杆51的另一端, 通過橡膠襯套接頭54被安裝於關節13側的關節側接頭部55。
艮口,第三下臂29在杆51的一端具有焊接構造部,並且在杆51的另 一端具有焊接構造部57。
橡膠襯套接頭52由螺栓58安裝於車體,關節側接頭部55由螺栓59 安裝於關節13。
如圖4所示,第一 第三下臂27 29的關節13側的焊接構造部37、47、 57處於被收容在輪胎19內的位置。
緩衝器單元16由以下部分構成吸收來自輪胎19的輸入(緩和車體
的衝擊)的螺旋彈簧(彈簧)61;搭接於車體和關節13之間,緩和螺旋
彈簧61的動作的減震器62。
螺旋彈簧61在減震器62的外側且同軸配置。
關節13具有安裝輪(未圖示)的輪安裝部71;形成於車軸26的上 部,通過上臂41支承的上臂支承部72;形成於車軸26的前側(前方), 通過第一下臂27支承的第一下臂支承部73;形成於車軸26的下部,通過 第二下臂28支承的第二下臂支承部74;形成於車軸26的後方下部,通過 第三下臂29支承的第三下臂支承部75;形成於車軸26的上部,連結緩衝 器單元16的緩衝器單元連結部76;形成於車軸26的上部後方,連結穩定 器17的穩定器連結部77。
輪安裝部71具有用於通過螺母固定輪的多個螺栓79。 如圖4所示,關於車體寬度方向從車體外側按照上臂支承部72、緩衝 器單元連結部76、穩定器連結部77的順序設置。S卩,在關節13上,關於 車體寬度方向從車體外側順次連接上臂14、緩衝器單元16、以及穩定器 17。
進而,如圖4所示,上臂支承部72、緩沖器單元連結部76、穩定器 連結部77設置於車軸26的附近。S卩,上臂14、緩衝器單元16以及穩定 器17在從側面觀察時在關節13上關於車體高度方向是大致相同的高度, 且與車輪12的車軸26附近(繞車軸)連接。
穩定器17是架設於左右後輪12 (左後輪未圖示)之間的部件,例如, 雖然左右後輪12上下同相運動時沒有作為彈簧的功能,但是在左右後輪 12逆相動作時(例如,由於彎曲等車體左右搖晃時)在中央附近的杆上產 生扭轉,該扭轉剛性變成阻力對要跳向上方的車輪的動作進行抑制,結果 限制車體的傾斜,實現車體的穩定性的提高。
圖5是表示圖1所示的車輛用懸掛裝置的下臂的特徵的俯視圖,圖6 是表示圖1所示的車輛用懸掛裝置的下臂的特徵的側視圖。
如圖5所示,臂(第一下臂),第一橡膠襯套(車體側的橡膠襯套接 頭)的中心線C1和第二橡膠襯套(關節側的橡膠襯套接頭)的中心線C2 在俯視時大致平行地配置。
如圖6所示,臂被配置成第一橡膠襯套的中心線Cl和第二橡膠襯套
的中心線C2在側視時具有規定的傾斜角e i。
在車輛用懸掛裝置中10,從車體側延伸出多個臂14、 27 29,關節 13被支承為擺動自如。多個臂14、 27 29之中的第一下臂(臂)27由I 形的臂部(杆)31、設置於該臂部31的一端的第一橡膠襯套32、設置於 臂部31的另一端的第二橡膠襯套34構成,從臂部31的軸向看時的第一、 第二橡膠襯套32、 34的中心線C1、 C2彼此具有規定的傾斜角。
由此,可以將第一、第二橡膠襯套32、 34的中心線C1、 C2設定為最 佳的方向,可以縮小第一、第二橡膠襯套32、 34的變形量(滯後)。其結 果是,可以縮小第一、第二橡膠襯套32、 34的外徑,可以實現車輛用懸 掛裝置10的重量的輕量化。
一般地說,在多連杆式的懸掛裝置等臂很多的懸掛中,在橡膠襯套的 彎曲大的情況下,由於產生想像以外的振動吸收機械論,所以成為乘坐舒 適度下降的原因。
艮口,通過使第一、第二橡膠襯套32、 34的中心線C1、 C2彼此具有規 定的傾斜角,將第一、第二橡膠襯套32、 34的中心線C1、 C2設定為最佳 的方向,減小第一、第二橡膠襯套32、 34的變形量(滯後),可以實現乘 坐舒適度的改善。
在第一下臂(臂)27中,由於中心線C1、 C2彼此的傾斜角被設定為 5 20° ,進而可以實現乘坐舒適度的改善。而且,在不足5。時,第一、 第二橡膠襯套32、 34的變形量(滯後)無法充分減小。若超過20° ,則 第一、第二橡膠襯套32、 34的變形量變大,滯後增加,乘坐舒適度方面 並不優選。
配置於關節的前側的臂主要具有限制關節的尖端(toe)方向的動作的 功能,但為了形成良好的尖端角變化特性,相對於配置在關節的後側的臂, 需要縮短臂長度。此時,配置於關節前側的臂的長度短,套的扭曲容易變 大。因此,將使第一、第二橡膠襯套32、 34的中心線彼此具有規定傾斜 角的第一下臂(臂)27連接於關節13的前側。由此,可以有效地抑制關 節的扭曲。
另外,本發明的車輛用懸掛裝置如圖5以及圖6所示,雖然第一下臂 (臂)27的第一、第二橡膠襯套32、 34的中心線C1、 C2彼此具有規定 的傾斜角,但並不限定於此,還可以使其他的臂的橡膠襯套的中心線彼此 具有規定的傾斜角。
工業實用性
本發明所述的車輛用懸掛裝置適合採用於轎車或貨車等乘用車上。
權利要求
1.一種車輛用懸掛裝置,多個臂從車體側延伸出,將車輪擺動自如地支承於這些臂的前端的關節被支承為擺動自如,所述車輛用懸掛裝置的特徵在於,所述臂由I形的臂部、設置於該臂部的一端的第一橡膠襯套以及設置於所述臂部的另一端的第二橡膠襯套構成,在從所述臂部的軸向看時的所述第一、第二橡膠襯套的中心線彼此具有規定的傾斜角。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懸掛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中心線彼此的傾斜角被設定為5 20° 。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輛用懸掛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臂連接於所述關節的前側。
全文摘要
提供一種車輛用懸掛裝置(10),其可以實現車輛用懸掛裝置的輕量化,並且可以實現乘坐舒適度的改善。多個臂(14、27~29)從車體側延伸出,將車輪(12)擺動自如地安裝於這些臂(14、27~29)的前端的關節(13)被支承為擺動自如,在所述車輛用懸掛裝置(10)中,臂(27)由I形的臂部(杆)(31)、設置於該臂部(31)的一端的第一橡膠襯套(橡膠襯套接頭)(32)以及設置於臂部(31)的另一端的第二橡膠襯套(橡膠襯套接頭)(34)構成,在從臂部(31)的軸向看時的第一、第二橡膠襯套(32、34)的中心線(C1、C2)彼此具有規定的傾斜角度。
文檔編號B60G3/18GK101353002SQ20081013002
公開日2009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24日 優先權日2007年7月24日
發明者平井秀樹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