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加熱的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12-11 12:45:22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尤其涉及了自動加熱的模具。
背景技術:
目前,壓鑄生產中,壓鑄合金、壓鑄模具、壓鑄機是壓鑄工藝的三大要素,其中壓鑄模具的溫度控制對於金屬液的充填、凝固過程以及壓鑄模具使用壽命和鑄件質量的穩定性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是必須要控制的參數之一。因此需要設計一種對壓鑄模具能進行自動加溫的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模具無法自動進行加熱的缺點,提供了自動加熱的模具。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自動加熱的模具,包括模具本體,還包括設在模具本體內的觸發孔,觸發孔內安裝有觸發柱和用於推動觸發柱伸出觸發孔外的彈簧,觸發柱包括杆件和觸頭,彈簧的一端固定在觸發孔的孔底,彈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杆件上,觸頭的直徑與觸發孔的孔徑相同且大於杆件的直徑,觸發孔的內壁上設有定位凸環,杆件可在定位凸環內上下滑動,定位凸環到觸發孔孔口的距離與觸頭的長度相同;定位凸環上安裝有兩個電觸點,電觸點分別連接有埋設在模具本體內的兩條電阻絲,兩條電阻絲分別連通在電源的正負極上,觸頭上設有扇形電線,扇形電線連接兩個電觸點並形成迴路實現電阻絲的通電發熱。通過觸發柱的設置,使模具本體在壓鑄時,能自動觸發電阻絲與電源連通成迴路,在壓鑄的過程中,能對模具本體進行加熱,使坯料更容易成型,保證了產品的合格率和結構穩定性,無需額外的人工操作即可自動實現加熱的效果,結構簡單,實用性強。
作為優選,觸發孔設置在模具本體工作面的凹陷處。設置在凹陷處的觸發孔能檢測坯料是否被壓鑄至工作面的凹陷處,知曉坯料是否合格。
作為優選,還包括與電阻絲串聯的燈泡,燈泡在扇形電線與兩個電觸點連通時與電源連通並變亮。通過燈泡使工作人員直觀地了解到電阻絲的加熱情況。
作為優選,電阻絲在模具本體均勻分布並圍成六邊形的蜂窩結構。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以上技術方案,具有顯著的技術效果:通過觸發柱的設置,使模具本體在壓鑄時,能自動觸發電阻絲與電源連通成迴路,在壓鑄的過程中,能對模具本體進行加熱,使坯料更容易成型,保證了產品的合格率和結構穩定性,無需額外的人工操作即可自動實現加熱的效果,結構簡單,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觸發柱的俯視圖。
附圖中各數字標號所指代的部位名稱如下:1—模具本體、2—觸發孔、3—觸發柱、4—杆件、5—觸頭、6—彈簧、7—燈泡、11—電阻絲、21—定位凸環、211—電觸點、51—扇形電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自動加熱的模具,如圖所示,包括模具本體1,還包括設在模具本體1內的觸發孔2,觸發孔2內安裝有觸發柱3和用於推動觸發柱3伸出觸發孔2外的彈簧6,觸發柱3包括杆件4和觸頭5,彈簧6的一端固定在觸發孔2的孔底,彈簧6的另一端固定在杆件4上,彈簧6將觸頭5頂出觸發孔2外,觸頭5的直徑與觸發孔2的孔徑相同且大於杆件4的直徑,觸發孔2的內壁上設有定位凸環21,杆件4可在定位凸環21內上下滑動,彈簧6推動觸發柱3伸出觸發孔2並使觸頭2裸露在外,當模具本體1壓碰到坯料時,坯料與觸頭5接觸並使觸發柱3克服彈簧6的彈力,使觸發柱3頂回至觸發孔2內,且由於定位凸環21的設置,使觸頭5受到定位凸環21的定位作用,由於定位凸環21到觸發孔2孔口的距離與觸頭5的長度相同,觸頭5的外表面與模具本體1的工作面齊平並作用在胚料上,保證了坯料在壓鑄的過程中不會因為觸發孔2而產生凹陷;定位凸環21上安裝有兩個電觸點211,電觸點211分別連接有埋設在模具本體1內的兩條電阻絲11,兩條電阻絲11分別連通在電源的正負極上,觸頭5上設有扇形電線51,當觸頭5被頂至與定位凸環21接觸時,扇形電線51連接兩個電觸點211並形成迴路實現電阻絲11的通電發熱,此時的電源、電阻絲11、電觸點211、扇形電線51相互連通形成迴路。
觸發孔2設置在模具本體1工作面的凹陷處。
還包括與電阻絲11串聯的燈泡7,燈泡7在扇形電線51與兩個電觸點211連通時與電源連通並變亮,燈泡7安裝在模具本體1的外表面上,工作人員通過觀察燈泡7的明暗分析坯料是否被壓鑄至模具本體1的凹陷處,由此判斷坯料是否被完全壓鑄,同時也可檢測電阻絲11的加熱是否正常。
電阻絲11在模具本體1均勻分布並圍成六邊形的蜂窩結構。
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涵蓋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