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餐廚垃圾處理的稱重採集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2-12 09:36:07

本發明屬於遠程數據採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於餐廚垃圾處理的稱重採集系統。
背景技術:
綠色環保,垃圾回收越來越被人們關注和重視,尤其是住在大城市的人們,已經將垃圾回收與身體健康聯繫起來。政府也在這方面加大整改力度,出臺了相關的政策,使得國家能夠在環境保護方面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隨著社會對餐廚垃圾處理和回收的關注,對相關餐廚垃圾處理設備的數據採集也是一種趨勢,這樣做能進一步研究餐廚垃圾的回收力度,回收效果。並且能夠第一時間了解所回收的垃圾能夠產生的有機肥料和生物柴油原料的數量,為進一步做垃圾二次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持。目前,急迫需要對餐廚垃圾回收和處理後的生成物的具體數值進行採集。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解決餐廚垃圾回收和處理後的生成物沒有具體數值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餐廚垃圾處理的稱重採集系統。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取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用於餐廚垃圾處理的稱重採集系統,包括:採集設備、稱重設備、後臺伺服器;所述採集設備分別與所述稱重設備、後臺伺服器連接;採集設備採用wifi方式無線採集稱重設備的稱重信息,並通過3g/4g方式將所述稱重信息發送給後臺伺服器。
作為優選,所述稱重設備為地磅或電子秤;
作為優選,所述數據採集包括:手動模式採集和自動模式採集,其中:
手動模式採集時需要操作人員確認完進出料質量後,按採集設備上相應的按鈕,此時採集設備通過wifi方式與稱重設備進行通訊,得到數據後進行上傳。
自動模式採集時,採集設備根據採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每隔兩秒鐘採集一次數據,連續三次採集到的數據相差不到100克時,判定為最終上報數據,進行數據上傳。
作為優選,稱重採集系統的工作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配置好採集設備和wifi模塊;
步驟2、將採集設備安裝在餐廚垃圾回收站進門附近的牆壁上,並將sim卡插入採集設備sim卡插槽;
步驟3、將wifi模塊與稱重設備相連,並固定在地磅或電子秤附近;
步驟4、採集設備、wifi模塊、地磅/電子秤上電;
步驟5、等待30秒左右,採集模塊自動與後臺進行互連;
步驟6、將需要稱重的餐廚垃圾進行稱重,如果是手動模式,需要點擊採集設備上相應的按鈕,如果是自動模式,只需將垃圾筒保持在地磅/電子秤上6秒左右。
本發明通過可行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幾點有益的效果:
1.解決了傳統餐廚垃圾處理設備無法進行相關數據採集上傳至資料庫的問題。
2.解決了現場設備布線困難的問題。由於餐廚垃圾回收站的環境相對比較油汙,採用有線方式容易造成短路問題,也容易對垃圾進出站造成困擾。
3.本發明操作簡單,上電後即可自動運行。
4.可以根據不同量級的餐廚垃圾回收站進行設備參數調整,適應性強。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稱重採集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2本發明稱重採集系統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餐廚垃圾處理的稱重採集系統,包括:採集設備、稱重設備、後臺伺服器;所述稱重設備為地磅或電子秤;所述採集設備分別與所述稱重設備、後臺伺服器連接;採集設備採用wifi方式無線採集稱重設備的稱重信息,並通過3g/4g方式將所述稱重信息發送給後臺伺服器;
所述數據採集包括:手動模式採集和自動模式採集;其中,
手動模式採集時需要操作人員確認完進出料質量後,按採集設備上相應的按鈕,此時採集設備通過wifi方式與稱重設備進行通訊,得到數據後進行上傳。
自動模式採集時,採集設備根據採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每隔兩秒鐘採集一次數據,連續三次採集到的數據相差不到100克時,判定為最終上報數據,進行數據上傳。
如果採用自動模式採集時,要求稱重物必須在稱重設備上停留6秒以上,採集設備需要根據兩秒採集一次的頻率對連續三個數據進行分析。最終排除人為或環境造成的誤差,形成最終上報數據。
如圖2所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如下:
1.配置好採集設備和wifi模塊
2.將採集設備安裝在餐廚垃圾回收站進門附近的牆壁上,並將sim卡插入採集設備sim卡插槽。
3.將wifi模塊與地磅或電子秤相連,並固定在地磅或電子秤附近。
4.採集設備、wifi模塊、地磅/電子秤上電。
5.等待30秒左右,採集模塊自動與後臺進行互連。
6.將需要稱重的餐廚垃圾(垃圾筒)進行稱重。如果是手動模式,需要點擊採集設備上相應的按鈕,如果是自動模式,只需將垃圾筒保持在地磅/電子秤上6秒左右。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一種用於餐廚垃圾處理的稱重採集系統,包括:採集設備、稱重設備、後臺伺服器;所述採集設備分別與所述稱重設備、後臺伺服器連接;採集設備採用wifi方式無線採集稱重設備的稱重信息,並通過3G/4G方式將所述稱重信息發送給後臺伺服器。採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解決餐廚垃圾回收和處理後的生成物沒有具體數值的問題。
技術研發人員:王雪嶠;梁愛華;李青;孫力紅;倪景秀;何娟;齊華山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北京聯合大學
技術研發日:2017.04.20
技術公布日:20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