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油轉換增壓泵浦轉換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2-11 06:53:02 2
專利名稱:空、油轉換增壓泵浦轉換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空、油轉換增壓泵浦轉換系統的技術領域,尤指其技術上提 供一種空、油壓虎鉗的空壓轉換系統,其得以自動控制進、排氣,進而達到液壓油也不斷輸
出O
背景技術:
習用的空、油壓機械其中該控制結構都是離開該缸體而另外裝設,如申請案號第 97218371號的空油壓進給增壓結構與鑽孔機空油壓進給增壓結構,其中圖8標號30的控制 閥,就是標號40的缸體外部另外再設置的控制閥,也因為其要另外設置,另外一方面該控 制閥需與缸體的壓力配合設計,所以造成整體的缸體無法太小,且還要再加上控制閥的體 積,而體積大其所要裝設的空間需求就比較多,如果已經沒有多餘空間可裝設該習用的缸 體,則必然也造成其實施上的困難。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空、油轉換增壓泵浦轉換系統,其在實現轉換的 同時結構更加簡單,使其實施更加方便,節省了空間和成本。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空、油轉換增壓泵浦轉換系統,整合設成 一缸體,該缸體包含有一筒體,該筒體內設一活動封塞區隔空壓系統與油壓系統,該活動封塞由一彈性 元件頂推的一柱杆所頂抵;一上座體,該上座體設有貫通的一洩壓座孔,該洩壓座孔內設有三階級槽及二環 凹槽,一進氣孔通至第二環凹槽,一平衡氣孔,該平衡氣孔連通該筒體的空壓系統側一氣壓 室及第一階級槽,一第一排氣孔連結該筒體的空壓系統側氣壓室及第一環凹槽,一第二排 氣孔連通外部大氣及第三階級槽;一自動洩壓座,該自動洩壓座一側設一環形部,該環形部周面設一環凹部,該環凹 部組設一防漏墊圈,該環形部活動於該第二階級槽,該環形部頂面設有較小的一凸部及該 凸部周邊的一凹隙,該凹隙導通該第一階級槽,該自動洩壓座自由端設四齒部及其間的四 凹溝,該第二至四凹溝內分別套設有一防漏墊圈,該自動洩壓座組入一洩壓座孔後,一封板 得配合一防漏墊圈封設於該洩壓座孔該第一階級槽旁側以密封該洩壓座孔;以及,一下座體,該上座體與該下座體分別密封於該筒體的頂面與底面,並由上座體穿 孔穿鎖數螺絲,該螺絲直達下座體對應的一螺孔鎖固,該下座體內部分別設有隻進不出的 一止逆閥及只出不進的一止逆閥導通油壓系統端的一油壓室。其中,該彈性元件為一壓縮彈簧。通過上述結構,本實用新型的空、油轉換增壓泵浦轉換系統,其自動洩壓座系整合 於該缸體內,所以整組缸體含該自動洩壓座得以等比例縮小,進而使其佔用的空間減小,且 亦可更方便裝設者,而其零件亦可減少而功能強,其管路可變短,減少風險與降低故障率,且維修方便,體積小組裝亦方便。
[0011]圖1本實用新型其--實施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0012]圖2本實用新型其--實施例的剖示圖。[0013]圖3本實用新型其--剖示動作圖。[0014]圖4本實用新型另--剖示動作圖。[0015]圖5本實用新型其--實施狀態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至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空、油轉換增壓泵浦轉換系統,整合設 成一缸體1,該缸體1設於一倍力空、油壓虎鉗60上,該缸體1包括一筒體10,該筒體10內設一活動封塞11區隔空壓系統的氣壓室14與油壓系統的 油壓室15,該活動封塞11為一彈性元件12頂推的一柱杆13所頂抵;一上座體20,該上座體20設有貫通的一洩壓座孔21,該洩壓座孔21內設有三階 級槽22、23、24及二環凹槽25、26,一進氣孔27通至第二環凹槽26,一平衡氣孔28,該平衡 氣孔28連通筒體10的空壓系統側氣壓室14及第一階級槽22,一第一排氣孔291連結筒體 10的空壓系統側氣壓室14及第一環凹槽25,一第二排氣孔292連通外部大氣及該第三階 級槽24 一自動洩壓座30,該自動洩壓座30 —側設一環形部31,該環形部31周面設一環 凹部311,該環凹部311組設一防漏墊圈312,該環形部31活動於該第二階級槽23,該環形 部31頂面設有較小的一凸部32及該凸部32周邊的一凹隙321,該凹隙321導通第一階級 槽22,該自動洩壓座30自由端設四齒部331、332、333、334及其間的四凹溝341、342、343、 344,該第二至四凹溝342、343、344內分別套設有防漏墊圈35,該自動洩壓座30組入洩壓座 孔21後,一封板50得配合一防漏墊圈51封設於該洩壓座孔21第一階級槽22旁側,以密 封該洩壓座孔21 ;以及,一下座體40,該上座體20與該下座體40分別密封於該筒體10的頂面與底面,並 由上座體20穿孔211穿鎖數螺絲212,該螺絲212直達下座體40對應的螺孔41鎖固,該下 座體40內部分別設有隻進不出的一止逆閥42及只出不進的一止逆閥43導通該油壓系統 端的油壓室15 ;據此,達一缸體1即具自動空壓轉液壓輸出,而該缸體1並可與該自動洩壓 座30等比例縮小,以減少其佔用體積者。而其零件亦可減少而功能強,其管路可變短,減少 風險與降低故障率,且維修方便,體積小組裝亦方便。所述該彈性元件12為一壓縮彈簧。該缸體1進氣時,由進氣孔27經第二環凹槽26及第四齒部334的齒間縫隙而進 入至氣壓室14,並開始推動該活動封塞11,活動封塞11下降同時乃得以壓力將油壓室15 內的液壓油壓送輸出,達到空壓轉換液壓的目的。當活動封塞11下降至定位時,進氣壓力持續累積同時壓力經平衡氣孔28而到達 第一階級槽22與導通的凹隙321,當凹隙321壓力足以推動該自動洩壓座30時,自動洩壓 座30往下降,造成第一排氣孔291、第一環凹槽25與第一齒部331的齒間縫隙導通,第一齒
4部331的齒間縫隙亦導通第三階級槽24及第二排氣孔292,而使得該氣壓室14的氣體往大 氣排放,氣壓室14壓力小於彈性元件12壓力時,彈性元件12頂推活動封塞11往上,並使 油壓室15吸入液壓油, 該活動封塞11繼續往上時乃得以頂動該自動洩壓座30復位。 藉由上述的持續送入氣體,該活動封塞11即可動作,並該自動洩壓座30自動洩壓 後,活動封塞11又可復位,而推動自動洩壓座30復位,如此周而復始,乃達到該氣體進入, 轉換成液壓油的持續輸出。
權利要求一種空、油轉換增壓泵浦轉換系統,整合設成一缸體,其特徵在於,該缸體包含有一筒體,該筒體內設一活動封塞區隔空壓系統與油壓系統,該活動封塞由一彈性元件頂推的一柱杆所頂抵;一上座體,該上座體設有貫通的一洩壓座孔,該洩壓座孔內設有三階級槽及二環凹槽,一進氣孔通至第二環凹槽,一平衡氣孔,該平衡氣孔連通該筒體的空壓系統側一氣壓室及第一階級槽,一第一排氣孔連結該筒體的空壓系統側該氣壓室及第一環凹槽,一第二排氣孔連通外部大氣及第三階級槽;一自動洩壓座,該自動洩壓座一側設一環形部,該環形部周面設一環凹部,該環凹部組設一防漏墊圈,該環形部活動於該第二階級槽,該環形部頂面設有較小的一凸部及該凸部周邊的一凹隙,該凹隙導通該第一階級槽,該自動洩壓座自由端設四齒部及其間的四凹溝,第二至四凹溝內分別套設有一防漏墊圈,該自動洩壓座組入一洩壓座孔後,一封板得配合一防漏墊圈封設於該洩壓座孔該第一階級槽旁側以密封該洩壓座孔;以及,一下座體,該上座體與該下座體分別密封於該筒體的頂面與底面,並由上座體穿孔穿鎖數螺絲,該螺絲直達下座體對應的一螺孔鎖固,該下座體內部分別設有隻進不出的一止逆閥及只出不進的一止逆閥導通油壓系統端的一油壓室。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油轉換增壓泵浦轉換系統,其特徵在於,該彈性元件為一壓 縮彈簧。
專利摘要一種空、油轉換增壓泵浦轉換系統,包含有一筒體、一上座體及一下座體,該筒體內設一活動封塞區隔空壓系統與油壓系統,該活動封塞為一彈性元件頂推的柱杆所頂抵,該上座體內設有一自動洩壓座,其在空壓壓力已經推動活動封塞作動,且蓄壓壓力足以推動洩壓座時,該自動洩壓座乃作動而進行洩壓,並在洩壓壓力小於進氣壓力時,洩壓座又得以回復原位繼續下一動作,據此,該自動洩壓座直接制於該空壓轉換系統的壓缸上,所以體積可以與缸體等比例縮小,達到該缸體體積比原缸體體積的二分之一還小,而更不佔空間與更易於調配組裝。
文檔編號F04B53/00GK201635989SQ201020001000
公開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2010年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0年1月20日
發明者王文豐 申請人:王文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