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焦爐上升管翻板軸密封圈安裝裝置及使用方法與流程
2023-12-10 16:10:57 2

本發明屬於上升管翻板軸密封圈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焦爐上升管翻板軸密封圈安裝裝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焦爐生產過程中,為實現對碳化室壓力的平衡需要及時調節翻板,翻板通過聯杆裝置實現手動調節旋轉,通過控制翻板角度,實現碳化室荒煤氣的及時導出,保持碳化室內壓力平衡。翻板通過兩端的軸座進行固定,為防止荒煤氣的洩漏,在翻板軸端安裝有密封圈,密封圈外通過壓蓋固定在上升管上。生產中,因上升管溫度高,翻板軸旋轉頻繁,密封圈需要定時更換,以防止荒煤氣的外洩。在更換密封圈時,需要將壓蓋打開,將舊密封圈清除,當安裝新密封圈時,因為密封圈與翻板軸座孔為過盈配合,因無專用工具,只能用敲擊安裝密封圈,容易造成密封圈的損壞,而且上升管高溫高,無法長時間進行操作,需要對檢修人員要求較高。除此之外無其他解決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了一種焦爐上升管翻板軸密封圈安裝裝置及使用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焦爐上升管翻板軸密封圈安裝裝置及使用方法,包括上升管、翻板、緊固拉環和擰緊裝置,所述上升管上設有翻板,上升管一側對應翻板一側的翻板軸端部設有擰緊裝置,擰緊裝置通過多個緊固拉環和緊固螺母緊固在上升管上,所述擰緊裝置上設有調節頂絲,調節頂絲上設有調節杆,擰緊裝置內位於翻板上的主軸與調節頂絲之間設有密封圈。
進一步,所述上升管上位於翻板軸外側端通過螺栓設有壓蓋。
進一步,所述擰緊裝置通過兩根緊固拉環和緊固螺母進行緊固固定在上升管上,擰緊裝置位於調節固定座兩側對稱設有加強筋。
一種焦爐上升管翻板軸密封圈安裝裝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首先緊固拉環和擰緊裝置通過緊固螺母固定於翻板軸外側端蓋處,並調整位置,使調節固定座中心孔與翻板軸孔同心,將密封圈預置於翻板軸孔處,將調節頂絲旋入調節頂絲孔處,使調節頂絲將密封圈預壓緊,然後將調節杆穿入調節頂絲頂部的圓孔,然後旋轉調節杆帶動d調節頂絲,將密封圈緩緩擠壓入預定位置,最後將壓蓋通過螺栓進行固定,實現密封圈的更換。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一種焦爐上升管翻板軸密封圈安裝裝置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能夠快速對密封圈進行更換,避免對密封圈進行損壞,給人們的更換操作帶來了方便。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1為本發明使用時密封圈安裝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發明密封圈壓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升管,2翻板,3密封圈,4調節頂絲,5調節杆,6緊固拉環,7緊固螺母,8擰緊裝置,9調節固定座,10調節頂絲孔,11加強筋,12壓蓋。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1-3為本發明的一種具體實施例。該發明一種焦爐上升管翻板軸密封圈安裝裝置及使用方法,包括上升管1、翻板2、緊固拉環6和擰緊裝置8,所述上升管1上設有翻板2,上升管1一側對應翻板2一側的翻板2軸端部設有擰緊裝置8,擰緊裝置8通過多個緊固拉環6和緊固螺母7緊固在上升管1上,所述擰緊裝置8上設有調節頂絲4,調節頂絲4上設有調節杆5,擰緊裝置8內位於翻板2上的主軸與調節頂絲4之間設有密封圈3。
進一步,所述上升管1上位於翻板2軸外側端通過螺栓設有壓蓋12。
進一步,所述擰緊裝置8通過兩根緊固拉環6和緊固螺母7進行緊固固定在上升管1上,擰緊裝置8位於調節固定座9兩側對稱設有加強筋11。
一種焦爐上升管翻板軸密封圈安裝裝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首先緊固拉環6和擰緊裝置8通過緊固螺母7固定於翻板2軸外側端蓋處,並調整位置,使調節固定座9中心孔與翻板2軸孔同心,將密封圈3預置於翻板2軸孔處,將調節頂絲4旋入調節頂絲孔10處,使調節頂絲4將密封圈3預壓緊,然後將調節杆5穿入調節頂絲4頂部的圓孔,然後旋轉調節杆5帶動d調節頂絲4,將密封圈3緩緩擠壓入預定位置,最後將壓蓋12通過螺栓進行固定,實現密封圈3的更換。
本發明不局限於上述實施方式,任何人應得知在本發明的啟示下作出的與本發明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術方案,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本發明未詳細描述的技術、形狀、構造部分均為公知技術。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屬於上升管翻板軸密封圈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焦爐上升管翻板軸密封圈安裝裝置及使用方法。該焦爐上升管翻板軸密封圈安裝裝置,包括上升管、翻板、緊固拉環和擰緊裝置,所述上升管上設有翻板,上升管一側對應翻板一側的翻板軸端部設有擰緊裝置,擰緊裝置通過多個緊固拉環和緊固螺母緊固在上升管上,所述擰緊裝置上設有調節頂絲,調節頂絲上設有調節杆,擰緊裝置內位於翻板上的主軸與調節頂絲之間設有密封圈。其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一種焦爐上升管翻板軸密封圈安裝裝置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能夠快速對密封圈進行更換,避免對密封圈進行損壞,給人們的更換操作帶來了方便。
技術研發人員:楊鵬;孫晨曦;李健;劉欣明;田茂林;柴曉峰;滕麗麗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山東鋼鐵集團日照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7.31
技術公布日:20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