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混合餵料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15 17:44:55

本發明涉及一種餵料裝置,具體涉及一種 新型混合餵料結構。
背景技術:
在塑料及其木塑製品的擠出或注射過程中,在塑化時物料需要通過餵料鬥加入擠出機塑化裝置, 由於木塑原材料的摩擦係數較大,在餵料過程中常出現餵料口堵料的現象,且物料放置時間長了容易吸潮,使物料中夾帶水分,所以在加工之前還需進行烘乾處理,否則在加工過程會產生氣泡.另外對於木塑擠出,其混合均勻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塑化裝置機內混合由於空間小,物料摩擦係數大,在機內混合效率很低。上述狀況都影響了木塑加工的質量效率與成本。 高分子材料及其木塑複合材料擠出、注射成型加工過程中,要使各種填加劑等物料通過餵料鬥進入塑化料筒。傳統的塑料或木塑塑化裝置的餵料鬥僅有盛料的功能,對於粉料或小粒料常常出現餵料口堵塞的情況,不但影響餵料的正常進行,還容易夾帶氣進入機筒,給後續擠出加工帶來質量隱患。另外,物料在放置過程中容易吸溼變潮,各種物料配比特別需要良好的混合才能發揮其作用。本發明就是針對去溼、混合要求提出的,同時又解決餵料中堵料的問題。設計也解決了擴大廢舊木料及塑料使用範圍出現的混合難題。目前,木塑複合材料已經逐漸被人們所認可,但在加工過程中出現的混合技術難題成為木塑複合材料擴大應用的障礙。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 提出了 新型混合餵料結構,該裝置實現在餵料過程中同時除溼、混合及防止餵料堵塞,這樣不但可以提高餵料的質量效率,同時也避免了擠出機內部的混合不均的弊端。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新型混合餵料結構,包括筒體、蓋板和攪拌混合室,所述筒體呈柱狀,蓋板設置在筒體的上表面上,在蓋板上設置有電機,攪拌混合室設置在筒體內底部,其內設置有攪拌葉片,所述攪拌葉片與所述電機之間設置有一個攪拌軸,在蓋板和攪拌混合室之間設置有螺旋料槽滑道;所述蓋板上設置有溫控器
所述螺旋料槽滑道的上端連接一個加料口,螺旋料槽滑道的下端安裝在攪拌混合室的上部。
所述螺旋料槽滑道設置有料槽,在料槽的底部設置有加熱板。
所述溫控器與加熱板之間設置有一個控制端子。
所述控制端子通過信號線與加熱板相連。
所述溫控器通過控制線和所述控制端子相連。
所述攪拌軸與電機的主軸同軸。
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在餵料過程中同時除溼、混合及防止餵料堵塞,這樣不但可以提高餵料的質量效率,同時也避免了擠出機內部的混合不均的弊端,並且在餵料鬥處除溼與混合可以大大降低塑化裝置的佔地面積,特別對於木塑複合的加工更能加快促進環保進程,為實現節能降耗生產,實現高質量混合擠出生產,提供先進擠出技術裝置。可為擠出生產企業提供高效技術條件。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螺旋料槽滑道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溫控器控制結構示意圖。
圖中,1. 電機;2.加料口;3. 溫控器;4. 螺旋料槽滑道;5. 筒體;6. 攪拌軸;7. 攪拌混合室;8. 攪拌葉片;9.蓋板; 10. 料槽;11. 加熱板;12.信號線;13.控制端子;14.控制線。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並非限制本發明所涉及的範圍。
參見圖1和圖2所示, 在木塑擠出機的餵料鬥的筒體5內,設置兩個或多個由上至下的螺旋料槽滑道4,螺旋料槽滑道4的底部設置有加熱板11,加熱板受溫控器3的控制,溫控器3可同時控制多個螺旋料槽滑道4的加熱板11。物料從加料口2餵入,可設置多個加料口2,物料沿螺旋形的料槽10下滑,在下滑的同時,由於加熱板11在控溫條件下工作,其上的物料在下滑的同時被加熱、除溼、乾燥。當兩種物料由頂部落到底部時,進入攪拌混合室7中,攪拌混合室7的攪拌軸6通過電機1帶動了攪拌葉片8進行旋轉,將兩種物料在攪拌混合室7中攪拌混合後,物料再落入到設置在外部的擠出機中,物料在攪拌混合室7中被充分混合的同時,也可避免物料在口部堵塞,並被預熱,由此使擠出機上的餵料鬥的綜合作用提高,起到除溼、預熱、混合的多重作用。預熱及除溼的溫度可以通過溫控器3進行控制,使不同的物料可在不同的溫度下除溼及預熱。在所述蓋板9上設置有溫控器3,所述溫控器3通過信號線和加熱板11相連,攪拌軸6與電機1的主軸同軸。
本發明在餵料鬥內設計了兩個以上的螺旋料槽滑道4,不同的物料可按比例加入螺旋料槽滑道4,在物料下滑時,使物料被加熱烘乾,同時被預熱,在下降到塑化裝置餵料口時,由電機1帶動轉軸對物料進行攪拌,在物料被烘乾加熱的同時,也被有效地混合,因有攪拌軸6的推動作用,也避免了物料在餵料口堵塞。由此,可以大大提高餵料鬥的綜合作用,可以提高木塑製品擠出生產效率,提高加工質量,甚至可以減小擠出機的長徑比,這是木塑加工生產中非常需要的技術,可以為企業的節能、減少機器佔地空間,更有效利用木塑材料提供先進的技術條件。這對企業高效生產及對環境的保護都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見圖3所示,所述溫控器3與加熱板11之間設置有一個控制端子13,所述控制端子13通過信號線12與加熱板11相連,所述溫控器3通過控制線14和所述控制端子13相連。所述溫控器3上設置有控制面板,通過控制面板,用戶可以設置指令,並可以在控制面板上發送指令。所述溫控器3通過控制線14向所述控制端子13發送指令,控制端子13通過信號線12控制加熱板11進行加熱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