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應力組合支護樁鋼模的製作方法
2023-09-13 05:28:30 1
預應力組合支護樁鋼模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預應力組合支護樁鋼模,包括圓柱形鋼模本體,其特徵在於,鋼模本體內壁兩對稱位置處分別設有沿鋼模本體軸向設置的橫截面成弧形的弧形板,弧形板弧形面朝向鋼模本體中心位置處凸起,弧形板兩側與鋼模本體內壁緊密接觸,弧形板與鋼模本體為可拆卸連接。本發明提供的預應力組合支護樁鋼模,不僅適用於預應力組合支護樁的製造,在拆卸後同樣適用於普通管樁的製造,擴大了使用範圍,節約了材料及成本。
【專利說明】預應力組合支護粧鋼模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管樁製造用模具,尤其涉及一種預應力組合支護樁鋼模。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混凝土技術的發展,混凝土管樁的技術也日趨成熟,除應用於工業、民用建築夕卜,還廣泛應用於橋梁、港口、鐵路或水利工程等各領域。管樁包括預應力混凝土管樁(PC管樁)、預應力混凝土薄壁管樁(PTC管樁)、預應力高強混凝土管樁(PH管樁)、薄壁鋼管離心混凝土管樁(TSC管樁)。
[0003]但是,在工程支護領域中,混凝土管樁還未涉及。
[0004]目前,利用板磚用於工程支護,如:河堤支護、碼頭前沿支護、沿岸護坡、深基坑支護等領域。其與混凝土管樁相比,其強度及抗彎性能遠遠不及,因此,採用板磚用於工程支護,不能保證工程質量。
[0005]因此,需要開拓混凝土管樁的功能,充分利用混凝土管樁,相應的,需要開發處一種製造該管樁的模具。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穩定可靠的預應力組合支護樁鋼模,通過該模具,能夠製造出一種代替板磚用於河堤支護、沿岸護坡等基坑支護的,具有較大強度及抗彎性的支護樁。
[0007]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預應力組合支護樁鋼模,包括圓柱形鋼模本體,其特徵在於,鋼模本體內壁兩對稱位置處分別設有沿鋼模本體軸向設置的橫截面成弧形的弧形板,弧形板弧形面朝向鋼模本體中心位置處凸起,弧形板兩側與鋼模本體內壁緊密接觸,弧形板與鋼模本體為可拆卸連接。
[0008]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弧形板內弧形面間隔焊接有多個支撐件,支撐件垂直與弧形板設有第一螺孔;
鋼模本體壁面設有與第一螺孔對應的第二螺孔,通過固定螺栓穿過第一螺孔及第二螺孔將弧形板與鋼模本體固定連接。
[0009]本發明的優點在於:本發明提供的預應力組合支護樁鋼模,弧形板與鋼模本體通過螺栓連接,方便拆卸,不僅適用於預應力組合支護樁的製造,在拆卸後同樣適用於普通管樁的製造,擴大了使用範圍,節約了材料及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的預應力組合支護樁鋼模的軸向剖視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的預應力組合支護樁鋼模的徑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0011]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說明。
[0012]圖1和圖2示意性地顯示了根據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的預應力組合支護樁鋼模。
[0013]如圖1和2所示,本發明的預應力組合支護樁鋼模,包括圓柱形鋼模本體I。
[0014]鋼模本體I內壁兩對稱位置處分別設有沿鋼模本體I軸向設置的橫截面成弧形的弧形板2,弧形板2弧形面朝向鋼模本體I中心位置處凸起,弧形板2兩側與鋼模本體I內壁緊密接觸。
[0015]弧形板2內弧形面間隔焊接有多個支撐件21,支撐件21垂直與弧形板2設有第一螺孔;鋼模本體I壁面設有與第一螺孔對應的第二螺孔,通過固定螺栓3穿過第一螺孔及第二螺孔將弧形板2與鋼模本體I固定可拆卸連接。
[0016]本發明提供的預應力組合支護樁鋼模,弧形板使製造出的管樁兩側具有一向內凹陷的弧形注漿槽。
[0017]本發明提供的預應力組合支護樁鋼模,弧形板與鋼模本體通過螺栓連接,方便拆卸,不僅適用於預應力組合支護樁的製造,在拆卸後同樣適用於普通管樁的製造,擴大了使用範圍,節約了材料及成本。
【權利要求】
1.預應力組合支護樁鋼模,包括圓柱形鋼模本體(1),其特徵在於,所述鋼模本體(I)內壁兩對稱位置處分別設有沿所述鋼模本體(I)軸向設置的橫截面成弧形的弧形板(2),所述弧形板(2)弧形面朝向所述鋼模本體(I)中心位置處凸起,所述弧形板(2)兩側與所述鋼模本體(I)內壁緊密接觸,所述弧形板(2)與所述鋼模本體(I)為可拆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應力組合支護樁鋼模,其特徵在於,所述弧形板(2)內弧形面間隔焊接有多個支撐件(21),所述支撐件(21)垂直與所述弧形板(2)設有第一螺孔; 所述鋼模本體(I)壁面設有與所述第一螺孔對應的第二螺孔,通過固定螺栓(3)穿過所述第一螺孔及第二螺孔將所述弧形板(2)與所述鋼模本體(I)固定連接。
【文檔編號】B28B21/80GK103707412SQ201310453399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9日
【發明者】葉喆宏, 陸衛明 申請人:國鼎(南通)管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