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式伸縮梁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20 20:37:55 3
專利名稱:複合式伸縮梁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複合式伸縮梁機構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採煤工作面液壓支護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複合式伸縮梁機構。
技術背景[0002]隨著經濟飛速發展,能源需求不斷增大,在採煤作業中,綜採液壓支架得到了普通地應用。在同樣條件下,採煤量越大,要求採煤機每次採煤數量增多,相應的頂板空頂距也相應增大,這就要求液壓支架梁體在儘量小的尺寸下能夠滿足更大的頂板支撐能力。為了增加液壓支架梁體的支護能力,通常採用在梁體的末端設置伸縮梁的結構來擴大梁體支護面積。[0003]但這樣的結構存在較大問題既伸縮梁伸出後其上表面與梁體上表面不在同一水平位置。由於伸縮梁設置於梁體內部,需要時從梁體內伸出。這樣伸縮梁的厚度必然小於梁體的厚度。當伸縮梁從梁體內輸出時,由於厚度不同,伸縮梁的上表面低於梁體的上表面。在被支護的頂板為平面的情況下,伸縮梁無法與頂板全面接觸,進而無法實現藉助伸縮梁提高梁體支護能力的作用。[0004]實用新型型內容[0005]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伸縮梁與頂板接觸不全面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複合式伸縮梁機構。[000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複合式伸縮梁機構,包括梁體、設置在所述梁體內的伸縮梁;所述伸縮梁可以從所述梁體一端伸出;所述伸縮梁採用複合式箱體結構,包括伸縮梁體、設置於所述伸縮梁體內的升降板組件、推板組件以及與所述推板組件相連接的推移裝置;所述升降板組件上部為升降板面,所述升降板面的下部固定有至少4個楔形頂柱;所述推板組件包括與所述楔形頂柱相對應的楔形底柱;當所述伸縮梁從所述梁體內伸出後,所述推板組件可在所述推移裝置的帶動下向所述升降板組件運動,通過所述楔形頂柱與所述楔形底柱的配合將所述升降板面舉升。[0007]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的複合式伸縮梁機構中,所述推移裝置為千斤頂。[0008]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的複合式伸縮梁機構中,所述推板組件的下部為推板板面,所述楔形底柱固定在所述推板板面上。[0009]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0010]將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複合式伸縮梁機構運用於帶有伸縮梁結構的液壓之間上,可以改善伸縮梁與頂板接觸不良的情況,增加伸縮梁與頂板的接觸面積,提高伸縮梁的支護能力。[0011]此外,本實用新型的複合式伸縮梁機構適用性強,可廣泛適用於現有的帶有伸縮梁的液壓支架中。
[0012]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複合式伸縮梁機構結構示意圖;[0013]圖2是圖I的A-A向結構示意圖;[0014]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複合式伸縮梁機構與伸縮梁梁體整體配合的結構示意圖;[0015]圖4是圖3的A-A向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0017]本實用新型的複合式伸縮梁機構主要包括梁體7和伸縮梁8。梁體7採用高強板焊接的箱體結構,前端開口式箱體結構可以將伸縮梁8安裝其中。伸縮梁8的一端與千斤頂4連接。在伸縮梁8收縮狀態下,伸縮梁8被置於梁體7內部;當需要時,伸縮梁8在千斤頂4d作用下,可從梁體7 —端的開口中伸出。[0018]伸縮梁8採用複合式箱體結構,主要包括伸縮梁體I、升降頂板組件、推板組件和推移裝置。伸縮梁體I為伸縮梁複合式箱體結構的外層結構。伸縮梁體I的上部為開口結構。升降板組件、推板組件以及與推板組件相連接的推移裝置均設置於伸縮梁體I內。升降板組件的上部為升降板面2,升降板面2的面積略小於伸縮梁體I上部的開口,保證升降板面2可從舉升至伸縮梁體I的開口之上。在升降板面2的下部分固定有至少4個楔形頂柱3,楔形頂柱3的下端面為斜面。楔形底柱3的數量可以根據升降板面2的大小具體確定。在伸縮梁體I內升降板組件的下端設置有推板組件。推板組件的下端為推板板面5,在推板板面5的上表面固定有楔形底柱6。楔形底柱6的數量及位置與升降板面2下的楔形頂柱3相對應。楔形底柱6的上端面為斜面,其斜面的斜度與楔形頂柱3下端面的斜度向配合。推移組件與推移裝置相連接。推移裝置可以選用伸縮千斤頂4。[0019]本實用新型的複合式伸縮梁機構的動作過程如下[0020]首先,伸縮梁8在伸縮梁千斤頂4的推動下從梁體7內伸出。[0021]然後,伸縮梁千斤頂4推動推板組件向前移動,推板板面5上的楔形底柱6分別與升降板面2下部的楔形頂柱3逐漸接觸。在推移裝置伸縮梁千斤頂4的繼續推動下,楔形底柱6通過與楔形頂柱3相配合的斜面將升降板組件逐漸頂起,升降板面2逐漸被舉升至高於伸縮梁體I上表面的高度。[0022]當楔形底柱6的上端面與楔形頂柱3的下端面完全重合後,推移裝置伸縮梁千斤頂4停止推動,此時升降板面2的高度與液壓支架梁體7的上表面一致。[002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複合式伸縮梁機構,包括梁體、設置在所述梁體內的伸縮梁;所述伸縮梁可以從所述梁體一端伸出;其特徵在於,所述伸縮梁採用複合式箱體結構,包括伸縮梁體、設置於所述伸縮梁體內的升降板組件、推板組件以及與所述推板組件相連接的推移裝置;所述升降板組件上部為升降板面,所述升降板面的下部固定有至少4個楔形頂柱;所述推板組件包括與所述楔形頂柱相對應的楔形底柱;當所述伸縮梁從所述梁體內伸出後,所述推板組件可在所述推移裝置的帶動下向所述升降板組件運動,通過所述楔形頂柱與所述楔形底柱的配合將所述升降板面舉升。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複合式伸縮梁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推移裝置為千斤頂。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複合式伸縮梁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推板組件的下部為推板板面,所述楔形底柱固定在所述推板板面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複合式伸縮梁機構,包括梁體、設置在所述梁體內的伸縮梁;所述伸縮梁可以從所述梁體一端伸出;所述伸縮梁採用複合式箱體結構,包括伸縮梁體、設置於所述伸縮梁體內的升降板組件、推板組件以及與所述推板組件相連接的推移裝置;所述升降板組件上部為升降板面,所述升降板面的下部固定有至少4個楔形頂柱;所述推板組件包括與所述楔形頂柱相對應的楔形底柱;當所述伸縮梁從所述梁體內伸出後,所述推板組件可在所述推移裝置的帶動下向所述升降板組件運動,通過所述楔形頂柱與所述楔形底柱的配合將所述升降板面舉升。採用上述結構可以增加伸縮梁與頂板的接觸面積,提高伸縮梁的支護能力。
文檔編號E21D17/00GK202745892SQ20122011252
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3日
發明者燕燕, 劉齊, 衛智慧, 史磊, 付超, 韓山嶺, 鄭永強, 陳素芳, 邵俊營 申請人:鄭州四維機電設備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