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效節能的廢水處理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9-19 02:42:10

本實用新型涉及控制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高效節能的廢水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大部分廢水處理裝置均無法實現調節廢水處理時間和汙泥濃度,建造時均是先假定來水水質、處理時間和汙泥濃度,之後再以此為基礎設計及建造出最為符合假定條件的廢水處理裝置。而實際廢水處理過程中不可能所有條件均與假定的設計條件一致,因此會造成處理效果不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高效節能的廢水處理系統,在廢水處理過程中能夠調節廢水的處理時間。
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高效節能廢水處理系統,包括:用於檢測進水區內廢水的水質參數的第一檢測裝置、用於以固定時間間隔檢測反應區內的廢水的水質參數的第二檢測裝置、用於根據水質參數計算處理時間的第一計算裝置和第二計算裝置、用於對反應區內的廢水進行處理的處理裝置,其中:所述第一計算裝置的輸入端連接到第一檢測裝置的輸出端;所述第二計算裝置的輸入端連接到第二檢測裝置的輸出端;所述處理裝置的輸入端連接到第二計算裝置的輸出端,且該處理裝置包括計時裝置,並在第二計算裝置輸出的處理時間小於固定的時間間隔且計時裝置的計時達到第二計算裝置輸出的處理時間時將反應區內的廢水排出。
其中,所述第一計算裝置和第二計算裝置均包括:根據水質參數計算曝氣強度的第一計算子單元和根據水質參數計算加藥量的第二計算子單元;
所述處理裝置還包括向反應區加入量為所述加藥量的藥品的加藥子裝置;所述加藥子裝置的輸入端與所述第二計算子單元的輸出端連接。
其中,所述反應區包括多個子反應區,所述多個子反應區依次排列;
所述第二檢測裝置包括檢測每一子反應區內的水質參數對應的子檢測單元,所述第二計算裝置根據每一子反應區內的水質參數計算對應的子反應區內廢水的處理時間;
所述反應區內廢水的處理時間為各個子反應區內廢水處理時間的最大值。
其中,所述高效節能廢水處理系統還包括根據各個反應區內的廢水的水質參數計算對應的子反應區的回流比的第三計算裝置;所述第三計算裝置與所述第二檢測裝置的輸出端以及所述處理裝置的輸入端連接;
各個子反應區的回流比的最大值作為反應區的回流比。
所述處理裝置包括使廢水在各個子反應區內按照所述回流比依次流動的子處理裝置。
其中,所述水質參數包括水量、水溫、pH值、DO值、COD值、BOD值、氨氮濃度、氮總濃度、磷總濃度和/或汙泥濃度。
其中,所述高效節能廢水處理系統還包括用於檢測出水區的水質參數,並將所述水質參數反饋至處理裝置的第三檢測裝置,所述第三檢測裝置的輸出端與所述處理裝置的輸入端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高效節能的廢水處理系統,在廢水處理過程中能夠根據廢水的水質參數調節處理廢水的處理時間,處理高效、節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效節能廢水處理系統的結構方框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效節能廢水處理系統的一種優選方式的結構方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一種高效節能廢水處理系統,包括:用於檢測進水區內廢水的水質參數的第一檢測裝置101、用於以固定時間間隔檢測反應區內的廢水的水質參數的第二檢測裝置104、用於根據水質參數計算處理時間的第一計算裝置102和第二計算裝置105、用於對反應區內的廢水進行處理的處理裝置103,其中:所述第一計算裝置102的輸入端連接到第一檢測裝置101的輸出端;所述第二計算裝置105的輸入端連接到第二檢測裝置104的輸出端;所述處理裝置103的輸入端連接到第二計算裝置105的輸出端,且該處理裝置103包括計時裝置,並在第二計算裝置105輸出的處理時間小於固定的時間間隔且計時裝置的計時達到第二計算裝置105輸出的處理時間時將反應區內的廢水排出。
第一計算裝置102根據進水區廢水的水質參數計算出處理廢水的初步的處理時間,但在反應區內經過處理的廢水的水質參數會發生變化,第二檢測裝置104每隔固定的時間間隔重新檢測反應區內廢水的水質參數,第二計算裝置105再根據該水質參數重新計算廢水的處理時間,如果該處理時間小於固定的時間間隔,則說明在下一次檢測廢水的水質參數之前廢水足以被處理完成,處理裝置103將處理完成的廢水排出反應區,如果該處理時間大於或等於固定的時間間隔,則說明在下一次檢測廢水的水質參數之前廢水還不足以被處理完成,則繼續留在反應區內經處理裝置103繼續處理。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的時間間隔可選為5min-20min中任意一個數值。
反應區的形式可為單體或多組並聯的形式,廢水的反應方式包括序批式或連續式,廢水的反應工藝為活性汙泥法、生物膜法等,包括但不限於SBR、A/O、A2/O、UASB、氧化溝等具體工藝。
該高效節能的廢水處理系統,根據在進水區檢測的水質參數確定廢水在反應區的處理時間,在廢水處理過程中重新調節處理廢水的處理時間,有利於提高廢水處理的效果、效率以及節能。
例如,如果設定固定的處理時間,比如兩小時,而兩小時後高效節能的廢水處理不合格需要重新在反應區進行處理,此時處理時間依然為兩小時,但是經過上一次的處理該次可能只需要一個小時便能處理完成,這樣便浪費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和能量,因此,在廢水處理過程調節處理廢水的處理時間,有利於提高廢水處理的效果、效率以及節能。
優選的,所述高效節能廢水處理系統還包括用於檢測出水區的水質參數,並將所述水質參數反饋至處理裝置103的第三檢測裝置106,所述第三檢測裝置106的輸出端與所述處理裝置103的輸入端連接,如圖2所示
在反應區經過處理後的廢水經出水區排出,出水區具有第三檢測裝置106檢測出水的水質參數,只有出水的水質參數達到排水標準才可以排出,否則,處理裝置103將廢水回流至反應區繼續處理直至出水達到排水標準。
優選的,所述水質參數包括水量、水溫、pH值、DO值、COD值、BOD值、氨氮濃度、氮總濃度、磷總濃度和/或汙泥濃度。
優選的,所述第一計算裝置102和第二計算裝置105均包括:根據水質參數計算曝氣強度的第一計算子單元和根據水質參數計算加藥量的第二計算子單元。
所述處理裝置103還包括向反應區加入量為所述加藥量的藥品的加藥子裝置;所述加藥子裝置的輸入端與所述第二計算子單元的輸出端連接。
曝氣和藥物處理是處理廢水的常用手段之一,曝氣是為了使空氣中的氧氣溶解在廢水中,獲得處理廢水所需的溶氧量,在廢水中加藥可以通過使藥物與廢水中的某些成分反應從而除去這些成分,曝氣強度和加藥量都與廢水的水量、水溫、pH值、DO值、COD值、BOD值、氨氮濃度、氮總濃度、磷總濃度和/或汙泥濃度緊密相關。
經過在反應區進行處理的廢水的水質參數時刻發生變化,需要的曝氣強度與第一計算裝置102的第一計算子單元計算出的曝氣強度可能不一致,通過第二檢測裝置104檢測正在被處理的廢水的水質參數並利用第二計算裝置105的第一計算子單元來重新計算曝氣強度,有利於提高處理廢水的效率和節省能量。例如,原來計算的曝氣強度為10分鐘,如果沒有在反應區的重新計算曝氣強度,就會一直曝氣10分鐘;而增加了在反應區的重新計算曝氣強度之後,如果已經曝氣了1分鐘,在這1分鐘的廢水處理過程,水質參數已經發生了變化,此時重新計算曝氣強度,可能只需要曝氣7分鐘就可以了,那麼通過這種在處理過程調整曝氣強度的手段,可以提高效率和節能。
另外,在反應區還檢測廢水的汙泥濃度,汙泥對廢水治理有好處,本實施例需要的汙泥濃度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值內(一般為1500~5000mg/L),而不是除掉所有的汙泥。汙泥濃度與水質參數有關,因此可以根據水質參數計算廢水的汙泥濃度,將汙泥濃度控制在需要的範圍內,將多餘的汙泥沉澱在反應區的底部再除去。
所有的水質參數均可通過數據顯示器顯示,以便廢水的處理結果隨時被了解。
其中,所述反應區包括多個子反應區,所述多個子反應區依次排列。
所述第二檢測裝置104包括檢測每一子反應區內的水質參數對應的子檢測單元,所述第二計算裝置105根據每一子反應區內的水質參數計算對應的子反應區內廢水的處理時間;所述反應區內廢水的處理時間為各個子反應區內廢水處理時間的最大值。
將廢水分到各個子反應區內進行處理有利於提高廢水的處理效率。
優選的,所述高效節能廢水處理系統還包括根據各個反應區內的廢水的水質參數計算對應的子反應區的回流比的第三計算裝置;所述第三計算裝置與所述第二檢測裝置104的輸出端以及所述處理裝置103的輸入端連接;各個子反應區的回流比的最大值作為反應區的回流比;所述處理裝置103包括使廢水在各個子反應區內按照所述回流比依次流動的子處理裝置103。通過所述子處理裝置103使廢水在各個子反應區內回流有利於加強微生物的活性,提高廢水處理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高效節能的廢水處理系統,根據在進水區檢測的水質參數確定廢水在反應區的處理時間,在反應區處理廢水過程中水質參數數值不斷發生變化,能夠根據變化的水質參數調節反應區內廢水的處理時間,提高廢水處理的效果和效率,並且節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該以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