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產玉米種植技術的製作方法
2023-09-11 01:03:20 2
一種高產玉米種植技術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高產玉米種植技術,涉及農作物種植技術,其特徵在於:具體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次打農藥、曝曬、旋耕土地、施肥、第二次打農藥和定期施肥。本發明的優點在於:無公害有機肥料,生態環保,同時與無機肥料配合,增強抗災能力,減少病蟲害,優質高產,大幅提高玉米的產量,本方法所產的玉米顆粒飽滿,營養豐富,適於推廣。
【專利說明】一種高產玉米種植技術
【技術領域】
:
[0001]本發明涉及農作物種植技術,具體涉及一種高產玉米種植技術。
【背景技術】
:
[0002]玉米(學名:Zea mays),中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在生物學範圍裡,玉米是一種碳4植物,苞葉卻用C3模式進行光合作用,屬於雌雄同株。主產區位於世界第三大玉米帶——中國松遼平原玉米帶[I]。玉米總的種植面積約1249.35平方公裡,亦稱玉蜀黍、包穀(包穀棒)、苞米、棒子、棒槌子。潮汕話稱為幼美仁(因從美洲傳入的緣故),粵語稱為粟米,閩南語稱作番麥,。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重要的飼料來源,其營養豐富,也是全世界總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中國種植玉米的時間較晚,明末清初(新航路開闢後,大致是1620-1690)從美洲傳入歐洲再傳入中國。
【發明內容】
:
[0003]本發明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以上不足而提供一種高產玉米種植技術。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5]一種高產玉米種植技術,其特徵在於: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0006]整地:做到溝溝相通,溝不積水,能排能灌;
[0007]第一次打農藥:將農田內殘留的害蟲、草類作物殺死,為玉米的生長奠定基礎;
[0008]曝曬:利用陽光暴曬農田3天,以充分的殺死被施過農藥的害蟲、草類作物;
[0009]旋耕土地:利用旋耕機將暴曬好的農田旋耕,保證土質,並將農田分壟;
[0010]施肥:通過人工對農田施加一定量的肥料,為玉米前期生長提供營養保障;
[0011]第二次打農藥:人工對農田進行第二次打農藥,將玉米前期生長過程中自生的害蟲和草除去;
[0012]播種:利用人工或者機器播種,將玉米均勻的播種在農田上;
[0013]定期施肥:人工對農田內的玉米進行施肥,為玉米在後期生長過程中提供營養保障,其中的肥料主要由60 %水分的秸杆45 %-55%,複合肥40 % -50 %,尿素I % -2 %、硫酸鋅1% -2 %、硼砂0.5% -1 %和硫酸錳I % _2%,所述的百分比為重量百分比;
[0014]將秸杆粉碎,長度1-3釐米,與尿素、硫酸鋅、硼砂和硫酸錳,翻到混合,堆成寬2米,高I米,長度不限的條形錐,用塑料布蓋好,經過12-24h發酵,使堆溫升至50°C即可,翻倒,再次發酵,待堆溫升至65°C,再次翻倒,至秸杆變成褐色或黑褐色即可,然後搗碎過篩,與複合肥混合,其中每次翻倒時,加入尿素和磷酸鈣;
[0015]其中在玉米苗期施肥,肥量佔總量2%,穗期肥量佔總量85%,粒期肥量佔總量13%。
[0016]所述的農藥由丁醚脲、滅多威、噠蟎靈、麥寶素和水構成、氧樂果、粉鏽寧、赤黴素、麥寶素含量在5 —10%,比重為I:1:1:lo
[0017]所述的施肥步驟中的肥料由幹鴨糞10% -15 %、無機肥15% -20 %、草木灰14%-27%、玉米增產劑25% -38%、硫酸鉀5%-8%、甲胺磷2% -5%、磷肥I % -3%、硝酸鉀1% _3%、有機複合肥1% -3%、重鈣1% -3%、多效唑1% -2%、敵百蟲1% _2%、賽丹1%-2%組成,所述的百分比為重量百分比。
[0018]本發明的優點在於:無公害有機肥料,生態環保,同時與無機肥料配合,增強抗災能力,減少病蟲害,優質高產,大幅提高玉米的產量,本方法所產的玉米顆粒飽滿,營養豐富,適於推廣。
【具體實施方式】
:
[0019]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0020]一種高產玉米種植技術,其特徵在於: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0021 ] 整地:做到溝溝相通,溝不積水,能排能灌;
[0022]第一次打農藥:將農田內殘留的害蟲、草類作物殺死,為玉米的生長奠定基礎;
[0023]曝曬:利用陽光暴曬農田3天,以充分的殺死被施過農藥的害蟲、草類作物;
[0024]旋耕土地:利用旋耕機將暴曬好的農田旋耕,保證土質,並將農田分壟;
[0025]施肥:通過人工對農田施加一定量的肥料,為玉米前期生長提供營養保障;
[0026]第二次打農藥:人工對農田進行第二次打農藥,將玉米前期生長過程中自生的害蟲和草除去;
[0027]播種:利用人工或者機器播種,將玉米均勻的播種在農田上;
[0028]定期施肥:人工對農田內的玉米進行施肥,為玉米在後期生長過程中提供營養保障,其中的肥料主要由60 %水分的秸杆45 %、複合肥50 %,尿素2 %、硫酸鋅I %、硼砂I %和硫酸錳I %,所述的百分比為重量百分比;
[0029]將秸杆粉碎,長度1-3釐米,與尿素、硫酸鋅、硼砂和硫酸錳,翻到混合,堆成寬2米,高I米,長度不限的條形錐,用塑料布蓋好,經過12-24h發酵,使堆溫升至50°C即可,翻倒,再次發酵,待堆溫升至65°C,再次翻倒,至秸杆變成褐色或黑褐色即可,然後搗碎過篩,與複合肥混合,其中每次翻倒時,加入尿素和磷酸鈣;
[0030]其中在玉米苗期施肥,肥量佔總量2%,穗期肥量佔總量85%,粒期肥量佔總量13%。
[0031]所述的農藥由丁醚脲、滅多威、噠蟎靈、麥寶素和水構成、氧樂果、粉鏽寧、赤黴素、麥寶素含量在5,比重為1:1:1:1。
[0032]所述的施肥步驟中的肥料由幹鴨糞15%、無機肥20%、草木灰20%、玉米增產劑30 %、硫酸鉀5 %、甲胺磷2 %、磷肥I %、硝酸鉀I %、有機複合肥I %、重鈣I %、多效唑I %、敵百蟲1%、賽丹2%組成,所述的百分比為重量百分比。
[0033]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徵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範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高產玉米種植技術,其特徵在於: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整地:做到溝溝相通,溝不積水,能排能灌; 第一次打農藥:將農田內殘留的害蟲、草類作物殺死,為玉米的生長奠定基礎; 曝曬:利用陽光暴曬農田3天,以充分的殺死被施過農藥的害蟲、草類作物; 旋耕土地:利用旋耕機將暴曬好的農田旋耕,保證土質,並將農田分壟; 施肥:通過人工對農田施加一定量的肥料,為玉米前期生長提供營養保障; 第二次打農藥:人工對農田進行第二次打農藥,將玉米前期生長過程中自生的害蟲和草除去; 播種:利用人工或者機器播種,將玉米均勻的播種在農田上; 定期施肥:人工對農田內的玉米進行施肥,為玉米在後期生長過程中提供營養保障,其中的肥料主要由60%水分的秸杆45% -55%、複合肥40% -50%,尿素1% _2%、硫酸鋅1% -2 %、硼砂0.5% -1 %和硫酸錳I % _2%,所述的百分比為重量百分比; 將秸杆粉碎,長度1-3釐米,與尿素、硫酸鋅、硼砂和硫酸錳,翻到混合,堆成寬2米,高I米,長度不限的條形錐,用塑料布蓋好,經過12-24h發酵,使堆溫升至50°C即可,翻倒,再次發酵,待堆溫升至65°C,再次翻倒,至秸杆變成褐色或黑褐色即可,然後搗碎過篩,與複合肥混合,其中每次翻倒時,加入尿素和磷酸鈣; 其中在玉米苗期施肥,肥量佔總量2%,穗期肥量佔總量85%,粒期肥量佔總量13%。
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種高產玉米種植技術,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農藥由丁醚脲、滅多威、噠蟎靈、麥寶素和水構成、氧樂果、粉鏽寧、赤黴素、麥寶素含量在5 —10%,比重為 1:1: 1:1。
3.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種高產玉米種植技術,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施肥步驟中的肥料由幹鴨糞10% -15%、無機肥15% -20%、草木灰14% -27%、玉米增產劑25% -38 %、硫酸鉀5% -8 %、甲胺磷2% -5%、磷肥I % -3 %、硝酸鉀1%_3%、有機複合肥1% _3%、重鈣1% -3%、多效唑1% -2%、敵百蟲1% _2%、賽丹1% -2%組成,所述的百分比為重量百分比。
【文檔編號】A01N47/30GK104429449SQ201410557381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0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0日
【發明者】林華 申請人:郎溪縣十字鎮林華糧食種植家庭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