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生產l-賴氨酸的棒狀菌和製備賴氨酸的方法

2023-09-10 22:50:30 1

專利名稱:生產l-賴氨酸的棒狀菌和製備賴氨酸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棒狀菌的生產L-賴氨酸的菌株,其具有擴增的pyc基因(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在這些菌株中,選自包括dapA基因(二氫吡啶二羧酸合酶基因),lysC基因(天冬氨酸激酶基因),lysE基因(賴氨酸輸送載體基因)和dapB基因(二氫吡啶二羧酸還原酶基因)的組的附加基因,特別是dapA基因得到擴增,尤其是得到超量表達,本發明也涉及製備L-賴氨酸的方法。
L-賴氨酸是商業上重要的L-胺基酸,尤其是用作動物營養中的飼料添加劑。近年來需求量一直穩步增加。
L-賴氨酸由棒狀菌,尤其是穀氨酸棒桿菌的生產L-賴氨酸的菌株的發酵過程產生。由於這一產物非常重要,人們不斷嘗試改進其製備過程。對過程的改進可以涉及牽涉發酵技術的手段,攪拌和氧供給,或營養培養基的組成(如發酵期間的糖濃度),或產物的檢測(如經離子交換色譜),或微生物自身的內在產生特徵。
這些微生物的生產能力的特性通過利用誘變,選擇以及突變體選擇的方法來改善,以給出對抗代謝物(例如S-(2-氨乙基)半胱氨酸)具有抗性,胺基酸(例如L-亮氨酸)營養缺陷,並產生L-賴氨酸的菌株。
一些年來重組DNA技術的方法也曾用於通過擴增個體生物合成基因改進穀氨酸棒桿菌的L-賴氨酸生產菌株,並且研究了對L-賴氨酸生產影響。
就此而言,EP-A-0 088 166報導了在賦予對氨乙基半胱氨酸的抗性的DNA片段擴增後生產能力增強。EP-B-0 387 527報導了編碼反饋抗性天冬氨酸激酶的lysC等位基因擴增後生產能力增強。EP-A-0197 335報導了編碼二氫吡啶二羧酸合酶的dapA基因擴增後生產能力增強。EP-A-0 219 027報導了編碼天冬氨酸半醛脫氫酶的基因擴增後生產能力增強。Pisabarro等(細菌學雜誌175(9),2743-2749(1993)描述了編碼二氫吡啶二羧酸還原酶的dapB基因。
也已經研究了主要代謝基因的擴增對L-賴氨酸生產的影響。就此而言,EP-A-0 219 027報導了編碼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的aspC基因擴增後生產能力增強。EP-A-0 143 195和EP-A-0 358 940報導了編碼烯醇丙酮酸磷酸羧化酶的ppc基因擴增後生產能力增強。DE-B-19831609報導了編碼丙酮酸羧化酶的pyc基因擴增後生產能力增強。受丙酮酸羧化酶催化的添補反應與受烯醇丙酮酸磷酸羧化酶催化的反應相比特別重要。這樣,Wendisch等(FEMS微生物學通訊,112,269-274(1993))顯示關閉ppc基因不削弱菌株MH20-22B的賴氨酸產生。
最後,DE-A-195 48 222描述了由lysE基因編碼的L-賴氨酸輸送載體的活性增加促進賴氨酸生產。
除這些擴增個體基因的試圖之外,也嘗試了在棒狀菌中同時擴增兩個或更多個基因,進而改進L-賴氨酸生產。就此而言,DE-B-38 23451報導了同時擴增大腸桿菌asd基因和dapA基因後,生產能力增加。DE-A39 43 117公開了同時擴增編碼反饋抗性天冬氨酸激酶的lysC等位基因和dapA基因基因後,生產能力增加。EP-A-0 841 395特別報導了同時擴增編碼反饋抗性天冬氨酸激酶的lysC等位基因和dapB基因基因後,生產能力增加;進一步的改進可以由dapB,lysA,以及ddh基因的額外擴增完成。EP-A-0 854 189描述了同時擴增編碼反饋抗性天冬氨酸激酶的lysC等位基因和dapA,dapB,lysA和aspC基因後生產能力增強。EP-A-0 857 784特別報導了同時擴增編碼反饋抗性酶的lyse等位基因和lysA基因後生產能力增強;進一步的改進可以由ppc基因的額外擴增完成。
由許多現有技術的文獻中所描述的方法可以清楚看出,需要開發新的方法並改進用棒狀菌生產賴氨酸的現行的方法。
發明人對自己提出的目的是提供新的棒狀菌的L-賴氨酸生產菌株和製備L-賴氨酸的方法。
L-賴氨酸是商業上重要的L-胺基酸,尤其是用作動物營養中的飼料添加劑。
當L-賴氨酸或賴氨酸在下文中提及時,應當理解為其不僅包括其本身,而且包括適當的鹽,例如賴氨酸鹽酸鹽或賴氨酸硫酸鹽。
本發明提供了棒狀菌的L-賴氨酸生產菌株,它們具有擴增的pyc基因(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其中選自包括dapA基因(二氫吡啶二羧酸合酶基因),lysC基因(天冬氨酸激酶基因),lysE基因(賴氨酸輸送載體基因)和dapB基因(二氫吡啶二羧酸還原酶基因)組的附加基因,尤其是dapA基因得到擴增,尤其是得到超量表達。
也已經發現,位於dapB基因上遊(5』末端)的新的DNA序列,其攜帶dapB啟動子的-35區,對dapB基因的表達是有利的。其顯示在SEQ ID No.1中。
因此,也要求了具有在SEQ ID No.1中顯示的核苷酸序列的能夠複製的DNA。
本發明也提供了保藏在菌株DSM12868與DSM12867中的SEQID No.5和SEQ ID No.6中顯示的dapA啟動子的MC20和MA16突變。
本發明也涉及棒狀菌的L-賴氨酸生產菌株,其具有擴增過的pyc基因,在這些菌株中,dapA基因和dapB基因得到了同時擴增,尤其是得到超量表達。
本發明也涉及棒狀菌的L-賴氨酸生產菌株,其具有擴增過的pyc基因,在這些菌株中,dapA,dapB以及lysE基因得到了同時擴增,尤其是得到超量表達。
在本說明書上下文中,術語「擴增」描述的是利用強啟動子或利用編碼具有高活性的適當酶的基因,或者可以也可以不組合這兩種手段增加基因的拷貝數,來增加由適當DNA編碼的一種或多種酶在微生物中的胞內活性。
本發明也提供了利用以上所描述的細菌製備L-賴氨酸的方法。
本發明提供的微生物可以從葡萄糖,蔗糖,乳糖,果糖,麥芽糖,糖蜜,澱粉或纖維素或從甘油和乙醇,尤其是從葡萄糖或蔗糖製備L-賴氨酸。所說的微生物是棒狀菌,尤其是棒桿菌屬的。在棒桿菌屬中,可以特別提及的是穀氨酸棒桿菌,本領域技術人員知道其生產胺基酸的能力。這一物種包括野生型菌株,如穀氨酸棒桿菌ATCC13032,黃色短桿菌ATCC14067,Corynebacterium melassecola ATCC17965和來源於它們的菌株或突變體。棒狀菌的生產L-賴氨酸的突變體的例子如穀氨酸棒桿菌FERM-P 1709黃色短桿菌FERM-P 1708乳發酵短桿菌FERM-P 1712黃色短桿菌FERM-P 6463黃色短桿菌FERM-P 6464穀氨酸棒桿菌DSM 5714穀氨酸棒桿菌DSM 12866現在發明人發現,除pyc基因之外的lysE基因的擴增表達,或編碼反饋抗性天冬氨酸激酶lysC等位基因的額外擴增表達,或dapB基因的額外擴增表達,尤其是,dapA基因的額外擴增表達,分別或同時進一步改進L-賴氨酸的生產。
也已經發現,對給定的pyc基因的表達而言,dapA與dapB基因的同時額外擴增表達進一步地為L-賴氨酸生產帶來益處。
最後,發明者也發現,對給定的pyc基因的表達而言,dapA,dapB以及lysE基因的同時額外擴增表達對L-賴氨酸生產格外有利。
擴增(超量表達)是通過增加適當的基因的拷貝數,或突變位於結構基因上遊的啟動子和調節區,或者核糖體結合位點。摻入結構基因上遊的表達盒以相同的方式工作。在經發酵形成L-賴氨酸期間,誘導型啟動子額外地使增加表達成為可能。延期mRNA壽命的手段也改善表達。此外,酶活性也通過阻止酶蛋白質的降解,將基因或基因構建體位於可變拷貝數質粒(穿梭載體)中或者在染色體中整合和擴增而得到提高。此外,通過改變培養基的組成和培養技術,獲得目標基因的超量表達也是可能的。
本領域技術人員會從下列文獻中找到有關說明Martin等(生物/技術5,137-146(1987)),Guerrero等(基因138,35-41(1994)),Tsuchiya和Morinaga(生物/技術6,428-430(1988)),Eikmanns等(基因102,93-98(1991)),EP-0 472 869,US 4,601,893,Schwarzer和POhler(生物/技術9,-84-87(1991)),Reinscheid等(應用和環境微生物學60,126-132(1994)),LaBarre等(細菌學雜誌175,1001-1007(1993)),專利出版物WO 96/15246,Malumbres等(基因134,15-24(1993)),日本Offenlegungsschrift JP-A-10-229891,Jensen和Hammer(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58,191-195(1998))或者美國細菌學會「普通細菌學方法手冊」(華盛頓DC,USA,1981)和公知的遺傳學與分子生物學手冊。
根據本發明所利用的穀氨酸棒桿菌的基因已被描述,並且可以用已知方法分離,製備或合成。
以下文獻特別描述了定點誘變方法Higuchi等(核酸研究16,7351-7367(1988)),Silver等,Innis,Glefand和Sninsky(編者)手冊,題為PCR策略(學術出版社,倫敦,UK,1995)。
從穀氨酸棒桿菌分離目的基因的第一個步驟是為了在例如大腸桿菌中構建這一微生物的基因文庫,或者也可以是在穀氨酸棒桿菌中構建該文庫。基因文庫的構建在一般性的公知的教科書和手冊中有記載。可提及的例子是Winnacker的教科書,題為從基因到克隆,基因技術導論(Verlag Chemie,Weinheim,德國,1990)或Sambrook等的手冊,題為分子克隆,實驗室手冊(冷泉港實驗室出版社,1989)。Bathe等(分子和普通遺傳學,252255-265(1996))描述了利用粘粒載體SuperCosI(Wahl等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84,2160-2164(1987))在大腸桿菌K-12 NM554(Raleigh等,核酸研究161563-1575(1988))中構建的穀氨酸棒桿菌ATCC13032的基因文庫。Brmann等(分子微生物學6(3),317-326)依次描述了採用粘粒pHC79(Hohn和Collins,基因11,291-298(1980))構建的穀氨酸棒桿菌ATCC13032的基因文庫。穀氨酸棒桿菌在大腸桿菌中的基因文庫也可以採用質粒如pBR322(Bolivar,生命科學25,807-818(1979))或pUC19(Norrander等,基因26101-106(1983))構建。以相同的方式,也可能使用穿梭載體,如pJC1(Cremer等,分子和普通遺傳學220,478-480(1990))或pECS(Eikmanns等,基因102,93-98(1991)),這樣的載體在大腸桿菌和穀氨酸棒桿菌中複製。再構和/或重組缺陷菌株是特別合適的宿主,例子是大腸桿菌菌株DH5αmcr,該菌株由Grant等(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87,4645-4649(1990))描述過。其它例子是再構缺陷的穀氨酸棒桿菌菌株RM3和RM4,它們由Schffer等(應用和環境微生物學60(2),756-759(1994))描述過。
然後,通過轉化(Hanahan,分子生物學雜誌166,557-580(1983))或電穿孔(Tauch等,FEMS微生物學通訊,123343-347(1994))將基因文庫轉移到指示菌株中。指示菌株的特徵是其具有目的基因突變,這導致可檢測的表型,例如營養缺陷型。指示菌株或突變體可由公開的來源或菌株保藏中心(例如耶魯大學遺傳保藏中心(New Haven,Connect-icut,USA))獲得,或如果必要特別製備。這樣的指示菌株的例子可提及的是需要內消旋二氨基庚二酸的大腸桿菌菌株RDA8(Richaud等,C.R.Acad.Sci.Paris Ser.Ⅲ 293507-512(1981)),其在dapA基因中攜帶突變(dapA∷Mu)。
在攜帶目的基因的重組質粒轉化指示菌株和目的基因表達後,就適當的特徵而言,指示菌株成為原養型的。如果克隆的DNA片段賦予例如針對抗代謝物S-(2-氨乙基)半胱氨酸之類的抗性,攜帶重組質粒的指示菌株可以通過在適當地補充營養物的培養基上選擇鑑別。
如果目的基因區的核苷酸序列是已知的或由資料庫可獲得的,則可以用已知方法分離染色體DNA,例如如Eikmanns等(微生物學140,1817-1828(1994))描述的方法。可以採用合適的引物通過聚合酶鏈反應(PCR)合成目的基因,並克隆進合適的質粒載體中,例如Invitrogen的pCRIITOPO(Groningen,荷蘭)。PCR方法的梗概可以從Newton和Graham的題為PCR的書中找到(Spektrum Akademischer Verlag,Heidelberg,德國,1994)。
公眾可利用的核苷酸序列資料庫的例子是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資料庫(EMBL,Heidelberg,德國)或生物技術信息國家中心的資料庫(NCBI,Bethesda,MD,美國)。
從穀氨酸棒桿菌ATCC13032分離與克隆pyc基因在DE-A-19831609和Koffas等(應用微生物學和生物技術1050,346-352(1988))中有描述。pyc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可以以登記號AF038548或Y09548獲得。
從穀氨酸棒桿菌ATCC13032分離與克隆lysE基因在DE-A-19548222中有描述。lysE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可以以登記號X96471獲得。
從各種穀氨酸棒桿菌中分離,克隆以及測序dapA基因在下列文獻中有描述Cremer等(分子和普通遺傳學220478-480(1990)),Pisabarro等(細菌學雜誌1752743-2749(1993))和Bonnassie等(核酸研究186421(1990))。DE-B-39 43 117報導了藉助質粒pJC23擴增dapA基因。dap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可以以登記號X53993獲得。
從Brevibacterium lactofermentum分離,克隆以及測序dapB基因由Pisabarro等(細菌學雜誌1752743-2749(1993))描述過。dapB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可以以登記號X67737獲得。
編碼反饋抗性天冬氨酸激酶的lysC基因和lysC等位基因分離,克隆以及測序由幾個作者報導過。就此而言,Kalinowski等(分子和普通遺傳學224317-324(1990))報導了來源於穀氨酸棒桿菌菌株DM58-1的lysC等位基因。DE-A-3943117報導了穀氨酸棒桿菌菌株MH2OlysC等位基因的克隆。Follettie等(細菌學雜誌1754096-4103(1993))報導了黃色棒桿菌菌株N13的lysC等位基因,其可以在所說的出版物中找到。lysC基因和各種lysC等位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可以以登記號X57226和E06826獲得。
然後,可以單獨或適當組合將以這一方法獲得的基因摻入進質粒載體中,例如pJCl(Cremer等,分子和普通遺傳學220,478-480(1990))或pECS(Eikmanns等,基因,102,93-98(1991)),通過轉化例如如Thierbach等(應用微生物學和生物技術29,356-362(1988))中描述的,或通過電穿孔,例如如Dunican和Shivnan(生物/技術7,1067-1070(1989))中所描述的轉移到所需的棒狀菌菌株中,例如菌株MH2O-22B(Schrumpf等,應用微生物學和生物技術37566-571(1992)),並表達。待選擇的菌株可以用兩種質粒載體同樣好地轉化,各質粒載體含有所說基因或目的基因,從而獲得除了已知擴增的pyc基因外。有利的同時擴增表達的兩種或多種基因,這些菌株的例子是菌株MH20-22B/pJC23/pEC7pyc,其中pyc和dapA基因同時擴增,並被表達,或菌株MH20-22B/pJC33/pEC7pyc,其中pyc基因和lysC(FBR)等位基因同時擴增,尤其是超量表達,或菌株MH20-22B/pJ23/pEC7dapBpyc,其中pyc,dapA和dapB基因同時擴增,尤其是超量表達,或菌株MH20-22B/pJC23/pEC7lysEdapBpyc,其中pyc,dapA,dapB和lysE基因同時擴增,尤其是超量表達。
根據本發明製備的微生物可以培養來連續生產L-賴氨酸,或者通過分批發酵,流加分批方法或重複流加分批方法不連續生產L-賴氨酸。已知培養方法的概述在Chmiel的教科書(Bioprozesstechnik 1.Einfhrung in die Bioverfahrenstechnik(生物技術1.生物工程導論)(Gustav Fischer Verlag,Stuttgart,1991)或Storhas的教科書(Bioreaktoren und periphere Einrichtungen(生物反應器和配套設備)(Vieweg Verlag,Brunswick/Wiesbaden,1994))中有描述。
所利用的培養基必須適合特定微生物的需要。各種微生物的培養基的描述在美國細菌學學會(華盛頓D.C.,USA,1981)的「普通細菌學方法手冊」中找到。可以利用碳源是糖和碳水化合物,例如葡萄糖,蔗糖,乳糖,果糖,麥芽糖,糖蜜,澱粉和纖維素,油和脂肪,例如大豆油,向日葵油,落花生油和椰子脂肪,脂肪酸,例如棕櫚酸,硬脂酸和亞油酸,醇,例如甘油和乙醇,以及有機酸,例如乙酸。這些物質可以單獨或混合使用。可以利用氮源是有機含氮化合物,如腖,酵母提取物,肉膏,麥芽抽提物,玉米漿,大豆粉和尿素,或無機化合物,如硫酸銨,氯化銨,磷酸銨,碳酸銨和硝酸銨。氮源可以單獨或混合使用。可以利用的磷源是磷酸二氫鉀或磷酸氫二鉀或對應的鈉鹽。培養基也必須含有金屬鹽,例如硫酸鎂或硫酸鐵,這對生長必需的。最後,除以上提及的物質之外,可以使用必需的促生長物質如胺基酸和維生素。所說的添加物可以一次或分批添加到培養基中。
培養的pH通過適當使用鹼性化合物,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或氨,或酸性化合物,如磷酸或硫酸控制。可以用利用消泡劑,如脂肪酸聚乙二醇酯控制。質粒的穩定性可以通過向培養基中添加合適的選擇性作用物保持,例如抗生素。需氧條件可以通過向培養基中引入氧或含氧的氣體混合物保持,例如空氣。培養溫度通常是20℃-45℃,優選的是25℃-40℃。繼續培養,直到L-賴氨酸的形成達到最大值。這一目標通常在10小時160小時之內達到。
形成的L-賴氨酸的濃度可以藉助胺基酸分析儀經離子交換層析和與茚三酮的柱後反應測定,如Spackmann等(分析化學30,1190(1958))描述的。
下列微生物按照布達佩斯條約的條款保藏在德意志微生物保藏中心((DSMZ),Brunswick,德國)大腸桿菌K-12菌株DH5α/pEC7pyc,保藏號DSM12870大腸桿菌K-12菌株DH5α/pEC7dapBpyc,保藏號DSM12873大腸桿菌K-12菌株DH5α/pEC7lysEdapBpyc,保藏號DSM12874穀氨酸棒桿菌菌株DSM5715/pJC23,保藏號DSM12869
穀氨酸棒桿菌菌株DSM5715aecD∷dapA(MA16),保藏號DSM12867穀氨酸棒桿菌菌株DSM5715aecD∷dapA(MC20),保藏號DSM12868穀氨酸棒桿菌菌株DM678,保藏號DSM12866大腸桿菌K-12菌株DH5α/pEC7lysEpyc,保藏號DSM12872大腸桿菌K-12菌株DH5α/pEC7dapBlysE,保藏號DSM12875大腸桿菌K-12菌株DH5α/pEC7lysE,保藏號DSM12871
藉助在0.8%瓊脂糖凝膠上的電泳鑑別攜帶lysE基因的擴增過的約1.1 kb DNA片段,用來源於Qiagen(Hilden,德國)的QIAquick凝膠抽提試劑盒(產品號28704)從凝膠上分離並純化。
然後藉助來源於寶靈格曼海姆(曼海姆,德國)的T4 DNA連接酶將給片段連接至載體pUC18(Norrander等,基因(26)101-106(1983))上。這一過程通過以限制性內切核酸酶SmaⅠ充分切割載體pUC18完成,並且用鹼性磷酸酶(寶靈格曼海姆,曼海姆,德國)處理來完成。將連接混合物轉化進大腸桿菌菌株DH5α(Hanahan,DNA克隆,一種操作方法,Vol.I.IRL-出版社,牛津,華盛頓DC,USA)。通過在LB瓊脂(Sambrook等,分子克隆實驗室手冊。第二版。冷泉港實驗室出版社,冷泉港,N.Y.)上平板接種轉化混合物選擇攜帶質粒的細胞,所說的瓊脂上補充有氨苄青黴素50 mg/l。從轉化子分離質粒DNA,並且通過用限制酶BamHⅠ處理,其後用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查。該質粒稱為pUC18lysE。實施例2 dapB的製備如實施例1所述,從穀氨酸棒桿菌菌株ATCC 13032分離染色體DNA。這樣的來源於穀氨酸棒桿菌的dapB基因的序列是已知的(登記號X67737)。然而,所出版的DNA序列僅包括翻譯起始位點上遊的56 bp,因此翻譯起始位點的5』末端上遊被附加測序。
測序利用在已知dapB序列(登記號X67737)的區中結合的引物寡核苷酸以質粒pJC25(EP-B 0435 132)進行。所利用的測序引物的序列是5′GAA CGC CAA CCT TGA TTC C3′測序用由Sanger等,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74)5463-5467(1977)描述的鏈終止方法進行。測序反應是藉助AutoRead測序試劑盒(Pharmacia,Freiburg)完成的。對測序產品的電泳分析和檢測用Pharmacia(Freiburg,德國)的A.L.F.DNA測序儀完成。
所獲得的DNA序列用來選擇第二引物,以獲得轉錄起始位點上遊的進一步的序列數據。下列引物選擇來用於該目的5′CTT TGC CGC CGT TGG GTT C3′如上的描述進行測序反應,dapB基因的新上遊序列顯示在SEQID No.1中。包括dapB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序列顯示在SEQ ID No.2中。
聚合酶鏈反應用來擴增dapB基因。對於這一目的而言,由MWGBiotech合成在dapB基因的已知DNA序列基礎上選擇的兩引物寡核苷酸P-dap5′(AAG CTT)AGG TTG TAG GCG TTG AGC 3′dapall5′TTA ACT TGT TCG GCC ACA GC 3′5′引物(引物P-dap)含有HindⅢ切割位點,以上序列中由括弧表示。如實施例1進行PCR。以這種方法擴增約1.1 kb DNA片段,其攜帶dapB基因並含有在末端的限制性內切核酸酶HindⅢ切割位點。從0.8%瓊脂糖凝膠(QIAquick凝膠抽提試劑盒,來源於Qiagen,Hilden,德國)純化所獲得的PCR片段,用TOPO TA克隆試劑盒(Invitrogen,Leek,荷蘭,產品號K4550-01)克隆進克隆載體pCR2.1TOPO。將連接混合物轉化進Invitrogen的大腸桿菌菌株TOP10F′,將轉化混合物平板接種在含有卡那黴素(50 mg/l),IPTG(0.16mM)和X-Gal(64 mg/l)的LB培養基上,分離卡那黴素抗性菌落。藉助Qiagen的Q1Aprep旋轉小量製備試劑盒從轉化子分離質粒DNA,通過用限制酶HindⅢ切割和接下來的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查。擴增過的DNA片段的DNA序列通過測序檢查。PCR產物的序列與在SEQ IDNo.1中顯示的序列匹配。所獲得的質粒稱為pCR2.1TOPOdapB。實施例3製備編碼pyc的DNA穀氨酸棒桿菌菌株ATCC13032用作染色體DNA的供體。如實施例1的描述從菌株ATCC13032分離染色體DNA。聚合酶鏈反應用來擴增攜帶pyc基因的DNA片段。在已知的穀氨酸棒桿菌pyc基因序列(PetersWendisch等,微生物學144,915-927(1998))的基礎上選擇下列PCR引物寡核苷酸(登記號Y09548)。5-PYC-IN5′GC(T CTA GA)A GTG TCG CAA CCG TGC TTG A 3′3-PYC-IN5′GC(T CTA GA)T TGA GCC TTG GTC TCC ATC T 3′所顯示的引物是通過MWG Biotech(Ebersberg,德國)合成的,用Innis等的標準PCR方法(PCR方案,方法和應用指導,1990,學術出版社)進行PCR。這些引物使擴增攜帶pyc基因的3.8 kb DNA片段成為可能。所說引物也含有限制性內切核酸酶XbaⅠ的切割位點序列,在以上核苷酸序列中由括弧顯示。
藉助在0.8%瓊脂糖凝膠上的電泳鑑別攜帶pyc基因的擴增過的約3.8 kb DNA片段,用常規方法(QIAquick凝膠抽提試劑盒,QuiagenHilden)從凝膠上分離並純化。
然後藉助雙重啟動子Topo TA克隆試劑盒(Invitrogen,Leek,荷蘭,產品編號K4600-01)將片段連接到載體pCRⅡ-TOPO上。將連接混合物轉化進大腸桿菌菌株TOP10(Invitrogen,Leek,荷蘭)。通過將混合物平板接種在含有卡那黴素(50mg/l)和XGal(64 mg/l)的LB瓊脂上選擇攜帶質粒的細胞。
在DNA分離之後,藉助限制切割檢測所獲得的質粒,並且在瓊脂糖凝膠上鑑別。質粒稱為pCRⅡ-TOPOpyc,測序克隆插入物的DNA序列,用以對照。由於在pCRⅡ-TOPOpyc中的pyc插入物的測定的序列與基因文庫中的匹配,因此其後使用這一質粒。實施例4將dapB克隆進載體pEC7從質粒pCR2.1TOPOdapB(來源於實施例2)分離攜帶dapB基因的約1.1 kb DNA片段。為這一目的,質粒pCR2.1TOPOdapB以限制酶HindⅢ消化,分離攜帶dapB基因的約1.1 kb DNA片段。
將dapB片段插入到載體pEC7中。載體pEC7基於大腸桿菌-穀氨酸棒桿菌穿梭載體pEC5(Eikmanns等,10293-98(1991))。以下列方式從質粒pEC5上除去不位於多接頭上的BamHⅠ切割位點以限制酶BamHⅠ部分切割質粒pEC5。從瓊脂糖凝膠分離約7.2 kb DNA片段,突出端以Klenow聚合酶(寶靈格曼海姆)填平。將所形成的DNA片段連接(T4連接酶,寶靈格曼海姆)。將連接混合物轉化進大腸桿菌菌株DH5α,在含有卡那黴素(50mg/l)的LB瓊脂上分離卡那黴素抗性菌落。從轉化子分離(Qiagen的QlAprep旋轉小量製備試劑盒)質粒DNA,並且用限制酶BamHⅠ與PstⅠ限制切割檢查。所形成的質粒稱為pEC6。
質粒pEC6以限制酶XhoⅠ充分切割。將攜帶trp終止子的DNA片段連接到載體DNA片段上(T4連接酶,寶靈格曼海姆)。將連接混合物轉化進大腸桿菌菌株DH5α,在含有卡那黴素(50mg/l)的LB瓊脂上分離卡那黴素抗性菌落。從轉化子分離(Qiagen的Q1Aprep旋轉小量製備試劑盒)質粒DNA,並且用限制酶BamHⅠ與XhoⅠ限制切割檢查。所形成的質粒稱為pEC7。
所獲得的攜帶dapB的DNA片段連接到載體pEC7上(T4 DNA連接酶,寶靈格曼海姆),該載體已經以限制酶HindⅢ充分消化,並且用鹼性磷酸酶(寶靈格曼海姆)處理。將連接混合物轉化進大腸桿菌菌株DH5α,在含有卡那黴素(50mg/l)的LB瓊脂上分離卡那黴素抗性菌落。從轉化子分離(Qiagen的Q1Aprep旋轉小量製備試劑盒)質粒DNA,並且用限制酶HindⅢ限制切割檢查。所形成的質粒稱為pEC7dapB(


圖1)。所獲得的大腸桿菌菌株稱為DH5α/pEC7dapB。實施例5將lysE克隆進載體pEC7將實施例1中所描述的質粒pUC18lysEneu以限制酶BamHⅠ充分消化,攜帶lysE基因的1.1 kb BamHⅠ片段用如實施例1的方法分離。載體pEC7以限制酶BamHⅠ同樣充分地切割,並用鹼性磷酸酶被處理。將BamHⅠ載體片段和BamHⅠlysE片段連接(迅速DNA連接試劑盒,寶靈格曼海姆),並且轉化進大腸桿菌菌株DH5α。在含有氯黴素(10mg/l)的LB瓊脂上選擇攜帶質粒的轉化子。分離質粒DNA(Qiagen的QlAprep旋轉小量製備試劑盒),並且用酶BamHⅠ限制切割檢查。所形成的質粒稱為pEC7lysE(圖2)。通過將質粒pEC7lysE轉化進大腸桿菌菌株DH5α獲得的菌株稱為DH5α/pEC7lysE。實施例6將pyc克隆進載體pEC7通過以限制酶XbaⅠ切割從質粒pCRII30 TOPOpyc(實施例3)獲得穀氨酸棒桿菌ATCC13032的攜帶pyc基因的3.8 kb DNA片段。3.8 kbDNA片段由凝膠電泳鑑別,從凝膠上分離並用常規方法純化,突出端以Klenow聚合酶填充。載體pEC7以限制酶SmaⅠ同樣充分地切割,並且用鹼性磷酸酶處理。將用Klenow聚合酶處理的SmaⅠ載體片段和XbaⅠ pyc片段連接(T4連接酶,寶靈格曼海姆),並且轉化進大腸桿菌菌株DH5α。在含有氯黴素(10mg/l)的LB瓊脂上選擇攜帶質粒的轉化子。分離質粒DNA(Q1Aprep旋轉小量製備試劑盒,Qiagen,Hilden,德國),並且以限制酶SalⅠ限制切割檢查。所形成的質粒稱為pEC7pyc(圖3)。通過將質粒pEC7pyc轉化進大腸桿菌菌株DH5α獲得的大腸桿菌菌株稱為DH5α/pEC7pyc。實施例7製備含有lysE和dapB的質粒從穀氨酸棒桿菌ATCC13032的含有dapB基因的質粒pCR2.1TOPOdapB分離作為HindⅢ片段的dapB基因。為此,質粒以限制酶HindⅢ充分消化,從0.8%瓊脂糖凝膠(Qiagen的Q1Aquick凝膠抽提試劑盒)分離攜帶dapB的DNA片段。
載體pEC7lysE也以限制酶HindⅢ充分消化,並且利用鹼性磷酸酶被處理。將含有dapB的1.1 kb片段連接到所形成的線型載體片段上(T4連接酶,寶靈格曼海姆),並將連接混合物轉化進大腸桿菌菌株DH5α。在含有氯黴素的LB瓊脂上選擇攜帶質粒的轉化子。分離質粒DNA(Q1Aprep旋轉小量製備試劑盒,Qiagen,Hilden,德國),並且以限制酶HindⅢ限制切割檢查。
所形成的質粒稱為pEC7lysEdapB。這一質粒能夠在大腸桿菌和在棒狀菌中自我複製,並且賦予在其宿主上對抗生素氯黴素的抗性。
質粒pEC7lysEdapB同時含有dapB基因(其編碼二氫吡啶二羧酸還原酶)以及lysE基因(其編碼賴氨酸輸送物)。
通過用pEC7lysEdapB轉化大腸桿菌獲得的菌株被保藏。實施例8製備同時含有dapB和pyc的質粒如實施例6所述,將穀氨酸棒桿菌ATCC13032的攜帶pyc基因(編碼丙酮酸羧化酶)的質粒以限制酶XbaⅠ充分切割,突出端以Klenow聚合酶填充,這使得分離含有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3.8 kb DNA片段成為可能。
也用限制酶SmaⅠ充分切割質粒pEC7dapB(實施例4),末端用鹼性磷酸酶處理。利用T4 DNA連接酶(寶靈格曼海姆,Mannheiin,德國)將所形成的線型載體片段連接到3.8 kb DNA片段(含有pyc基因)上。這一步驟產生含有棒狀菌dapB基因和pyc基因的質粒。在含有氯黴素的LB瓊脂上(10mg/l)選擇含有質粒的轉化子。分離質粒DNA(Q1Aprep旋轉小量製備試劑盒,Qiagen,Hilden,德國),並且以限制酶SmaⅠ限制切割檢查。質粒如圖4中所示,稱為pEC7dapBpyc。通過將質粒pEC7dapBpyc轉化進大腸桿菌DH5α獲得的大腸桿菌菌株稱為DH5α/pEC7dapBpyc。實施例9製備含有同時編碼lysE,dapB和pyc的序列的質粒如實施例6所述,將穀氨酸棒桿菌ATCC13032的攜帶pyc基因(編碼丙酮酸羧化酶)的質粒pCRⅡ-TOPOpyc以限制酶XbaⅠ充分切割,並以Klenow聚合酶處理,這使得分離含有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3.8 kbDNA片段成為可能。
也用限制酶SmaⅠ充分切割質粒pEC7dapBlysE,末端用鹼性磷酸酶處理。利用T4 DNA連接酶(寶靈格曼海姆,Mannheiin,德國)將所形成的線型載體片段連接到3.8 kb DNA片段(含有pyc基因)上。這一步驟產生含有棒狀菌dapB基因和pyc基因的質粒。在含有氯黴素的LB瓊脂上(10mg/l)選擇含有質粒的轉化子。分離質粒DNA(Q1Aprep旋轉小量製備試劑盒,Qiagen,Hilden,德國),並且以限制酶SmaⅠ限制切割證實。質粒如圖5中所示,稱為pEC7dapBlysEpyc。通過將質粒pEC7dapBlysEpyc轉化進大腸桿菌DH5α獲得的大腸桿菌菌株稱為DH5α/pEC7dapBlysEpyc。實施例10用質粒pJC23和pJC33轉化菌株MH20-22B質粒pJC1能夠在大腸桿菌和穀氨酸棒桿菌中複製(Cremer等,分子和普通遺傳學220478-480(1990))。質粒攜帶穀氨酸棒桿菌菌株MH20-22B的lysC(Fbr)基因的pJC33(Cremer等,應用和環境微生物學57(6),1746-1752(1991))來源於該質粒。
質粒pJC23也基於載體pJC1,並且攜帶穀氨酸棒桿菌ATCC13032的dapA基因(Cremer等,分子和普通遺傳學220478-480(1990))(EP-B 0 435 132)。通過電穿孔法(Haynes和Britz,FEMS微生物學通訊(61)329-334(1989))將質粒pJC1,pJC33和pJC23引入菌株MH20-22B。穀氨酸棒桿菌菌株MH20-22B是AEC-抗性賴氨酸生產菌,以保藏號DSM5715保藏。
在含有卡那黴素15mg/l的選擇瓊脂(LBHIS瓊脂(18.5g/l腦-心浸漬液,0.5M山梨醇,5g/l細菌培養用胰蛋白腖,2.5g/l細菌培養用酵母提取物的,5g/lNaCl,18g/l細菌培養用瓊脂))上,分離電穿孔法獲得的轉化子。用常規方法(Peters-Wendisch等,微生物學144,915-927(1998))分離質粒DNA,以合適的限制性內切酶切割,並且檢查。所獲得的菌株稱為MH20-22B/pJCl,MH20-22B/pJC33和MH20-22B/pJC23。實施例11用質粒pEC7pyc,pEC7dapBpyc和pEC7dapBlysEpyc轉化將第二種質粒提供給實施例10中製備的菌株。
將下列質粒用電穿孔法方法引入所描述的菌株MH20-22B/pJCl,MH20-22B/pJC33和MH20-22B/pJC23中pEC7pyc(參見實施例6)pEC7dapBpyc(參見實施例8)pEC7dapBlysEpyc(參見實施例9)轉化的細菌基於它們所含有的質粒的抗生素抗性選擇。在選擇瓊脂(LBHIS瓊脂,含有卡那黴素15mg/l以及氯黴素7.5 mg/l)上分離藉助電穿孔法所獲得的轉化子。分離質粒DNA,以合適的限制性內切酶切割,並且檢查。
獲得的菌株列表如下DSM 5715/pJC1/PEC7pycDSM 5715/pJC33/pEC7pycDSM 5715/pJC23/pEC7pycDSM 5715/pJC23/pEC7dapBpycDSM 5715/pJC23/pEC7lysEdapBpyc
其是由以下步驟完成的,首先於33℃在具有合適的抗生素的瓊脂平板(腦-心瓊脂,含有卡那黴素(25mg/l),氯黴素(10mg/l))上培養各種菌株24小時。將這些瓊脂平板培養物用於接種預培養物(100ml錐形瓶中10ml培養基)。完全培養基CgⅢ用作預培養培養基。加入卡那黴素(25mg/l)和氯黴素(10mg/l)。預培養在搖床上於240rpm下33℃進行24小時。這一預培養物用來接種主培養,以給出初始OD(660nm)0.2。培養基MM用於主培養。
培養基MMCSL 5gMOPS20g/l葡萄糖 50g/l(分別加壓滅菌)鹽硫酸銨 25g/l磷酸二氫鉀 0.1g/l七水硫酸鎂 1.0g/l二水氯化鈣 10mg/l七水硫酸亞鐵10mg/l一水硫酸錳 5.0mg/l生物素 0.3mg/l(過濾滅菌)硫胺素*HCl 0.2mg/l(過濾滅菌)碳酸鈣 25g/l縮寫CSL玉米漿MOPS嗎啉丙烷磺酸CSL,MOPS和鹽溶液以氨水調整至pH7,並加壓滅菌。然後加入無菌底物、維生素溶液和幹滅菌的碳酸鈣。
培養在具有擋板的100ml錐形瓶中的10ml體積中進行。加入卡那黴素(25mg/l)和氯黴素(10mg/l)。在33℃和80%大氣溼度下進行培養。
在72小時之後,在660nm的波長下測量OD。所形成的賴氨酸的量藉助EppendorfBioTronik(漢堡,德國)的胺基酸分析儀經離子交換層析和與茚三酮的柱後衍生化檢測反應測定。葡萄糖含量用SkalarAnalytik GmbH(Erkelenz,德國)的糖分析儀測定。
實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實施例13將aecD基因克隆進載體pUC18用限制酶Bg1Ⅱ和EcoRV充分消化質粒pSIR21(Rossol,博士論文,Bielefeld大學,1992),然後分離攜帶穀氨酸棒桿菌ATCC13032的aecD基因(登錄號M89931)(Rossol和Puhler,細菌學雜誌,174(9),2968-2977(1992))的1.4kb DNA片段。根據Sambrook等所述(分子克隆實驗手冊(1989),冷泉港實驗室出版社)用T4 DNA連接酶將分離出的DNA片段與已預先用BamHⅠ和SmaⅠ限制性內切酶充分消化的質粒pUC18連接。將連接混合物轉化進大腸桿菌菌株DH5α。在含有氨苄青黴素(100mg/l)的腦-心瓊脂平板上選擇轉化子,分離質粒DNA。所得質粒被稱為pUC18∷aecD。實施例14將dapA基因克隆進質粒pSP72從質粒pJC20(Cremer,J.博士論文,1989,Dusseldorf大學)分離作為SphⅠ-BamHⅠ片段的dapA基因片段。載體pSP72(Promega公司,USA)用酶SphⅠ和BamHⅠ充分切割並用鹼性磷酸酶處理。將載體和攜帶dapA的片段用T4 DNA連接酶連接,並將該DNA轉化大腸桿菌菌株XL1 Blue(Bullock,Fernandez和Short,生物技術(5)376-379(1987))。在含100mg/l氨苄青黴素的LB培養基上選擇轉化子。從轉化子分離質粒DNA,該質粒被稱為pSP72∷dapA。實施例15dapA啟動子的誘變及質粒pSP72∷dapA(MC20)和pSP72∷dapA(MA16)的製備用Stratagene公司的Quickchange定點誘變試劑盒進行啟動子區的誘變。根據已有的dapA序列設計如下引物用於誘變對於製備pSP72∷dapA(MC20)針對MC20的引物dap1CCA AAT GAG AGA TGG TAA CCT TGA ACT CTA TGA GCA針對MC20的引物dap2GTG CTC ATA GAG TTC AAG GTT ACC ATC TTC CCT CATTTG G對於製備pSP72∷dapA(MA16)針對MA16的引物dap3CCA AAT GAG GGA AGA AGG TAT AAT TGA ACT CTA TGAGCA
針對MA16的引物dap4GTG CTC ATA GAG TTC AAT TAT ACC TTC TTC CCT CATTTG G根據廠商(Stratagene)指導用Quickchange定點誘變試劑盒以質粒pSP72∷dapA(實施例14)為模板進行PCR反應。
將誘變反應物轉化大腸桿菌菌株XL1-Blue。在具有100mg/l羧苄青黴素的LB培養基上選擇轉化子。從轉化子中分離質粒DNA,用BstEⅡ切割證實BstEⅡ切割位點的刪除,不再具有BstEⅡ切割位點的質粒具有所希望的突變。
將所得質粒轉化dapA缺陷型大腸桿菌突變體RDA8。轉化反應物塗布在具有100mg/l羧苄青黴素的LB上,以測試dapA突變的互補作用。從轉化子中分離DNA,所得質粒稱為pSP72∷dapA(MC20)和pSP72∷dapA(MA16)。用反向和通用測序引物經Sanger等,美國科學院院刊(74)5463-5467(1977)所述的鏈終止反應法測序質粒。測序反應用AutoRead測序試劑盒(Pharmacia,Freiburg)進行。對測序產物的電泳分析和檢測用Pharmacia(Freiburg,德國)的A.L.F.DNA測序儀完成。
質粒pUC18aecD∷dapA(MC20)和pUC18aecD∷dapA(MA16)用限制性內切酶EcoRⅠ部分酶切並用SalⅠ酶充分酶切,以獲得3.0kb的攜帶aecD∷dapA(MA16)或aecD∷dapA(MC20)的片段。用T4 DNA連接酶將該片段與經酶切並經鹼性磷酸酶處理的載體pK19mobsacB(Schafer等,基因(145)69-73(1994))連接。連接混合物轉化大腸桿菌菌株DH5(Hanahan(1985),DNA克隆實用方案,第1卷,IRL出版社,Oxford,美國華盛頓特區)。在具有50mg/l卡那黴素的LB培養基上選擇轉化子。由此獲得質粒pK19mobsacBaecD∷dapA(MC20)和pK19mobsacBaecD∷dapA(MA16)。
用質粒DNA轉化大腸桿菌菌株S17-1(Simon,Priefer和Puhler,生物/技術,(1)784-791(1983))。在具有50mg/l卡那黴素的LB培養基上選擇轉化子。從轉化子中分離質粒DNA並檢查。獲得的菌株稱為S17-1/pK19mobsacBaecD∷dapA(MC20)和S17-1/pK19mobsacBaecD∷dapA(MA16)。實施例17製備穀氨酸棒桿菌菌株DSM5715aecD∷dapA(MC20)和DSM5715aecD∷dapA(MA16)用接合方法(Schafer等,細菌學雜誌(172)1663-1666(1990))將S17-1/pK19mobsacBaecD∷dapA(MC20)和S17-1/pK19mobsacBaecD∷dapA(MA16)(實施例16)中的質粒pK19mobsacBaecD∷dapA(MC20)和pK19mobsacBaecD∷dapA(MA16)轉移進穀氨酸棒桿菌菌株DSM5715中。將接合混合物塗布在具有萘啶酮酸和卡那黴素的腦-心培養基上以選擇接合轉移子。將所得接合轉移子在10ml腦-心培養基中過夜培養,將培養基等份塗布在含有蔗糖的培養基平板上(含10%蔗糖的腦-心瓊脂),以根據對蔗糖的敏感性篩選。分離蔗糖抗性菌落並在含氯黴素和卡那黴素的瓊脂平板(含15mg/l卡那黴素的腦-心培養基和含10mg/l氯黴素的腦-心培養基)再檢查。
分離具有下述表型的菌落蔗糖抗性卡那黴素敏感性氯黴素敏感性經Southern印跡(Sambrook等,分子克隆實驗手冊(1989),冷泉港實驗室出版社)證實dapA片段插入aecD基因中。
實施例18製備穀氨酸棒桿菌菌株DSM5715aecD∷dapA(MC20)/pEC7pyc,DSM5715aecD∷dapA(MA16)/pEC7pyc,DSM5715aecD∷dapA(MC20)/pEC7,DSM5715aecD∷dapA(MA16)pEC7和DSM5715/pEC7將實施例6的pyc基因插入載體pEC7中,經電穿孔(Haynes,1989,FEMS微生物通信61329-334)將質粒pEC7pyc或質粒pEC7導入菌株DSM5715aecD∷dapA(MC20),DSM5715aecD∷dapA(MA16)和DSM5715(實施例17)中,獲得穀氨酸棒桿菌DSM5715aecD∷dapA(MC20)/pEC7pyc,DSM5715aecD∷dapA(MA16)/pEC7pyc,DSM5715aecD∷dapA(MC20)/pEC7,DSM5715aecD∷dapA(MA16)/pEC7和DSM5715/pEC7。在具有25mg/l卡那黴素的腦-心瓊脂上選擇轉化子。從轉化子分離質粒DNA並證實。
以此方式獲得如下菌株DSM5715aecD∷dapA(MC20)/pEC7pyc,DSM5715aecD∷dapA(MA16)/pEC7pyc,DSM5715aecD∷dapA(MC20)/pEC7,DSM5715aecD∷dapA(MA16)/pEC7和DSM5715/pEC7。實施例19用實施例18中製得的菌株製備賴氨酸如實施例12所述,將菌株DSM5715aecD∷dapA(MC20)/pEC7pyc,DSM5715aecD∷dapA(MA16)/pEC7pyc,DSM5715aecD∷dapA(MC20)/pEC7,DSM5715aecD∷dapA(MA16)/PEC7和DSM5715/pEC7在培養基CgⅢ(Kase&Nakayama,農業和生物化學36(9)1611-1621(1972)中預培養,然後在生產培養基MM中培養。48小時後測660nm光密度和所形成的L-賴氨酸濃度。
表2示出結果。
表2
序列表110德古薩-於爾斯股份公司於利希研究中心有限公司120生產L-賴氨酸的棒狀菌和製備賴氨酸的方法130980183 BT140
141
1606170PatentIn Ver.2.12101211795212DNA213穀氨酸棒桿菌220
221-35信號222(774)..(779)220
223dapB上遊的DNA4001ctgcagcaat gagaccgagt aatttcgggg ttgaccagat acaccaatga gaacttggga 60acgggcttca aaaatactgg tgaagttgat gtcttcaaca atgcctgcac caggatatga 120tccggtatcg atacctggaa cgacaacctg atcaggatat ccagtgcctt gaatattgac 180gttgaggaag gaatcaccag ccatctcaac tggaagacct gacgcctgct gaattggatc 240agtggcccaa tcgacccacc aaccaggttg gccattaccg gcgatatcaa aaacaactcg 300tgtgaacgtt tcgtgctcgg caacgcggat gccagcgatc gacatatcgg agtcaccaac 360ttgagcctgc tgcttctgat ccatcgacgg ggaacccaac ggcggcaaag cagtggggga 420aggggggagt ttggtgcact ctgaaccgag tggtctctga agtggtaggc gacggggcag 480ctatctgaag gcgtgcgagt tgtggtgacc gggttagcgg tttcagtttc tgtcacaact 540ggagcaggac tagcagaggt tgtaggcgtt gagccgcttc catcacaagc acttaaaagt 600aaagaggcgg aaaccacaag cgccaaggaa ctactgcgga acgggcggtg aagggcaact 660taagtctcat atttcaaaca tagttccacc tgtgtgatta atccctagaa cggaacaaac 720tgatgaacaa tcgttaacaa cacagaccaa aacggtcagt taggtatgga tatcagcacc 780ttctgaacgg gtacg 79521022111815212DNA213穀氨酸棒桿菌220
221-35信號222(774)..(779)220
221-10-信號222(798)..(803)220
221CDS222(851)..(1594)
400 2ctgcagcaat gagaccgagt aatttcgggg ttgaccagat acaccaatga gaacttggga 60acgggcttca aaaatactgg tgaagttgat gtcttcaaca atgcctgcac caggatatga 120tccggtatcg atacctggaa cgacaacctg atcaggatat ccagtgcctt gaatattgac 180gttgaggaag gaatcaccag ccatctcaac tggaagacct gacgcctgct gaattggatc 240agtggcccaa tcgacccacc aaccaggttg gccattaccg gcgatatcaa aaacaactcg 300tgtgaacgtt tcgtgctcgg caacgcggat gccagcgatc gacatatcgg agtcaccaac 360ttgagcctgc tgcttctgat ccatcgacgg ggaacccaac ggcggcaaag cagtggggga 420aggggggagt ttggtgcact ctgaaccgag tggtctctga agtggtaggc gacggggcag 480ctatctgaag gcgtgcgagt tgtggtgacc gggttagcgg tttcagtttc tgtcacaact 540ggagcaggac tagcagaggt tgtaggcgtt gagccgcttc catcacaagc acttaaaagt 600aaagaggcgg aaaccacaag cgccaaggaa ctactgcgga acgggcggtg aagggcaact 660taagtctcat atttcaaaca tagttccacc tgtgtgatta atccctagaa cggaacaaac 720tgatgaacaa tcgttaacaa cacagaccaa aacggtcagt taggtatgga tatcagcacc 780ttctgaacgg gtacgtctag actggtgggc gtttgaaaaa ctcttcgccc cacgaaaatg 840aaggagcata atg gga atc aag gtt ggc gtt ctc gga gcc aaa ggc cgt889Met Gly Ile Lys Val Gly Val Leu Gly Ala Lys Gly Arg1 5 10gtt ggt caa act att gtg gca gca gtc aat gag tcc gac gat ctg gag 937Val Gly Gln Thr Ile Val Ala Ala Val Asn Glu Ser Asp Asp Leu Glu15 20 25ctt gtt gca gag atc ggc gtc gac gat gat ttg agc ctt ctg gta gac 985Leu Val Ala Glu Ile Gly Val Asp Asp Asp Leu Set Leu Leu Val Asp30 35 40 45aac ggc gct gaa gtt gta gtt gac ttc acc act cct aac gct gtg atg 1033Asn Gly Ala Glu Val Val Val Asp Phe Thr Thr Pro Asn Ala Val Met50 55 60ggc aac ctg gag ttc tgc atc aac aac ggc att tct gcg gtt gtt gga 1081Gly Asn Leu Glu Phe Cys Ile Ash Asn Gly Ile Set Ala Val Val Gly65 70 75acc acg ggc ttc gat gat gct cgt ttg gag cag gtt cgc gac tgg ctt 1129Thr Thr Gly Phe ASp Asp Ala Arg Leu Glu Gln Val Arg Asp Trp Leu80 85 90gaa gga aaa gac aat gtc ggt gtt ctg atc gca cct aac ttt gct atc 1177Glu Gly Lys Asp Asn Val Gly Va1 Leu Ile Ala Pro Asn Phe Ala Ile95 100 105tct gcg gtg ttg acc atg gtc ttt tcc aag cag gct gcc cgc ttc ttc 1225Ser Ala Val Leu Thr Met Val Phe Ser Lys Gln Ala Ala Arg Phe Phe110 115 120 125
gaa tca gct gaa gtt att gag ctg cac cac ccc aac aag ctg gat gca 1273Glu Ser Ala Glu Val Ile Glu Leu His His Pro Asn Lys Leu Asp Ala130 135 140cct tca ggc acc gcg atc cac act gct cag ggc att gct gcg gca cgc 1321Pro Ser Gly Thr Ala Ile His Thr Ala Gin Gly Ile Ala Ala Ala Arg145 150 155aaa gaa gca ggc atg gac gca cag cca gat gcg acc gag cag gca ctt 1369Lys Glu Ala Gly Met Asp Ala Gln Pro Asp Ala Thr Glu Gln Ala Leu160 165 170gag ggt tcc cgt ggc gca agc gta gat gga atc ccg gtt cat gca gtc 1417Glu Gly Ser Arg Gly Ala Ser Val Asp Gly Ile Pro Val His Ala Val75 180 185cgc atg tcc ggc atg gtt gct cac gag caa gtt atc ttt ggc acc cag 1465Arg Met Ser Gly Met Val Ala His Glu Gln Val Ile Phe Gly Thr Gln190 195 200 205ggt cag acc ttg acc atc aag cag gac tcc tat gat cgc aac tca ttt 1513Gly Gln Thr Leu Thr Ile Lys Gln Asp Ser Tyr Asp Arg Asn Ser Phe210 215 220gca cca ggt gtc ttg gtg ggt gtg cgc aac att gca cag cac cca ggc 1561Ala Pro Gly Val Leu Val Gly Val Arg Asn Ile Ala Gln His Pro Gly225 230 235cta gtc gta gga ctt gag cat tac cta ggc ctg taaaggctca tttcagcagc 1614Leu Val Val Gly Leu Glu His Tyr Leu Gly Leu240 245gggtggaatt ttttaaaagg agcgtttaaa ggctgtggcc gaacaagtta aattgagcgt 1674ggagttgata gcgtgcagtt cttttactcc acccgctgat gttgagtggt caactgatgt 1734tgagggcgcg gaagcactcg tcgagtttgc gggtcgtgcc tgctacgaaa cttttgataa 1794gccgaaccct cgaactgctt c 18152103211248212PRT213穀氨酸棒桿菌4003Met Gly Ile Lys Val Gly Val Leu Gly Ala Lys Gly Arg Val Gly Gln1 5 10 15Thr Ile Val Ala Ala Val Asn Glu Ser Asp Asp Leu Glu Leu Val Ala20 25 30Glu Ile Gly Val Asp Asp Asp Leu Ser Leu Leu Val Asp Asn Gly Ala35 40 45Glu Val Val Val Asp Phe Thr Thr Pro Asn Ala Val Met Gly Asn Leu50 55 60Glu Phe Cys Ile Asn Asn Gly Ile Ser Ala Val Val Gly Thr Thr Gly65 70 75 80
Phe Asp Asp Ala Arg Leu Glu Gln Val Arg Asp Trp Leu Glu Gly Lys85 90 95Asp Asn Val Gly Val Leu Ile Ala Pro Asn Phe Ala Ile Ser Ala Val100 105 110Leu Thr Met Val Phe Ser Lys Gln Ala Ala Arg Phe Phe Glu Ser Ala115 120 125Glu Val Ile Glu Leu His His Pro Asn Lys Leu Asp Ala Pro Ser Gly130 135 140Thr Ala Ile His Thr Ala Gln Gly Ile Ala Ala Ala Arg Lys Glu Ala145 150 155 160Gly Met Asp Ala Gln Pro Asp Ala Thr Glu Gln Ala Leu Glu Gly Ser165 170 175Arg Gly Ala Ser Val Asp Gly Ile Pro Val His Ala Val Arg Met Ser180 185 190Gly Met Val Ala His Glu Gln Val Ile Phe Gly Thr Gln Gly Gln Thr195 200 205Leu Thr Ile Lys Gln Asp Ser Tyr Asp Arg Asn Ser Phe Ala Pro Gly210 215 220Val Leu Val Gly Val Arg Asn Ile Ala Gln His Pro Gly Leu Val Val225 230 235 240Gly Leu Glu His Tyr Leu Gly Leu2452l0421179212DNA213穀氨酸棒桿菌220
223dapA野生型啟動子4004gttaggtttt ttgcggggtt gtttaacccc caaatgaggg aagaaggtaa ccttgaactc 60tatgagcaca ggtttaaca 79210521179212DNA213合成序列220
223合成序列的描述;具有MC20突變的穀氨酸棒桿菌dapA啟動子220
221突變222(45)
400 5gttaggtttt ttgcggggtt gtttaacccc caaatgaggg aagatggtaa ccttgaactc 60tatgagcaca ggtttaaca 79210621180212DNA213合成序列220
223合成序列的描述具有MA16突變的穀氨酸棒桿菌dapA啟動子220
221突變222(35)..(53)4006gttaggtttt ttgcggggtt gtttaacccc caaaatgagg gaagaaggta taattgaact 60ctatgagcac aggtttaaca 80附圖有下列附圖
圖1pEC7dapB(參見實施例4)圖2pEC7lysE(參見實施例5)圖3pEC7pyc(參見實施例6)圖4pEC7dapBpyc(參見實施例8)圖5pEC7lysEdapBpyc(參見實施例9)用於附圖的縮寫定義如下Cm氯黴素抗性基因dapB穀氨酸棒桿菌的dapB基因lysE穀氨酸棒桿菌的lysE基因pyc穀氨酸棒桿菌的pyc基因OriE質粒編碼的大腸桿菌的複製起點pBL質粒pBL1的DNA片段EcoRⅠ限制酶EcoRⅠ切割位點EcoRV限制酶EcoRV切割位點HincⅡ限制酶HincⅡ切割位點HindⅢ限制酶HindⅢ切割位點KpnⅠ限制酶KpnⅠ切割位點SalⅠ限制酶Sa1Ⅰ切割位點SmaⅠ限制酶SmaⅠ切割位點SphⅠ限制酶SphⅠ切割位點PvuⅡ限制酶PvuⅡ切割位點BamHⅠ限制酶BamHⅠ切割位點
權利要求
1.生產L-賴氨酸的棒狀菌,其具有擴增的pyc基因,在這些菌株中,選自包括dapA基因,lysC基因,lysE基因和dapB基因的組的附加基因分別或一起得到擴增,尤其是得到超量表達。
2.如權利要求1中所要求的棒狀菌,其中dapA基因及任選地dapB基因得到擴增,尤其是得到超量表達。
3.如權利要求1中所要求的棒狀菌,其中dapA基因,dapB基因以及lysE基因得到擴增,尤其是得到超量表達。
4.如權利要求1中所要求的棒狀菌,其含有SEQ ID No.5和SEQID No.6中所示的dapA啟動子的MC20或MA16突變。
5.如權利要求1中所要求的棒狀菌,其中dapB基因得到擴增,尤其是得到超量表達,該基因額外含有SEQ ID No.1中所示的其翻譯起始位點上遊的5』末端。
6.優選地為重組的DNA,其來源於棒狀菌,並且能夠在棒狀菌中複製,該DNA至少含有額外包含SEQ ID No.1中所示的dapB基因翻譯區5』末端上遊的核苷酸序列。
7.如權利要求5中所要求的能夠複製的DNA,其具有SEQ ID No.1中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8.一種通過發酵具有擴增的pyc基因的棒狀菌製備L-賴氨酸的方法,其中使用這樣的細菌,該細菌中編碼選自dapA,lysC,lysE和dapB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別或一起得到擴增,尤其是得到超量表達。
9.如權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使用這樣的細菌,該細菌中dapA基因得到擴增,尤其是得到超量表達,任選地lysC基因也同時得到擴增,尤其是超量表達。
10.如權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使用這樣的細菌,該細菌中dapA基因,dapB基因以及lysE基因同時得到擴增,尤其是得到超量表達,
11.如權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使用由一種或多種質粒載體轉化的菌株,所說的質粒載體攜帶有待擴增的一種或多種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12.如權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使用由一種或多種質粒載體轉化的菌株,所說的質粒載體攜帶有編碼選自pyc,dapA,dapB和/或lysE基因的一種或多種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13.如前述一或多項權利要求所要求的方法,其中使用穀氨酸棒桿菌菌種的細菌。
14.如前述一或多項權利要求所要求的通過發酵製備L-賴氨酸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發酵L-賴氨酸生產菌,在這些細菌中,所描述的基因得到了擴增,b)在培養基中或在細菌細胞中富集L-賴氨酸,和c)分離L-賴氨酸。
15.大腸桿菌K-12菌株DH5α/pEC7lysE,保藏號為DSM12871。
16.大腸桿菌K-12菌株DH5α/pEC7dapBlysE,保藏號為DSM12875。
17.穀氨酸棒桿菌菌株DSM5715/pJC23,保藏號為DSM12869。
18.穀氨酸棒桿菌菌株DSM5715aecD∷dapA(MA16),保藏號為DSM12867。
19.穀氨酸棒桿菌菌株DSM5715aecD∷dapA(MC20),保藏號為DSM12868。
20.穀氨酸棒桿菌678菌株,保藏號為DSM12866。
21.能夠複製的DNA,具有SEQ ID No.5中所示的核苷酸序列MC20。
22.能夠複製的DNA,具有SEQ ID No.6中所示的核苷酸序列MA16。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棒狀菌的生產L-賴氨酸的菌株,其具有擴增的pyc基因(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在這些菌株中,選自包括dapA基因(二氫吡啶二羧酸合酶基因),lysC基因(天冬氨酸激酶基因),lysE基因(賴氨酸輸送載體基因)和dapB基因(二氫吡啶二羧酸還原酶基因)的組的附加基因,特別是dapA基因得到擴增,尤其是得到超量表達。本發明也涉及製備L-賴氨酸的方法。
文檔編號C12N15/09GK1280185SQ0012035
公開日2001年1月17日 申請日期2000年7月7日 優先權日1999年7月7日
發明者卡羅琳·克羅伊策, 貝蒂娜·默克爾, 瓦爾特·普費弗勒, 洛塔爾·埃格林, 赫爾曼·扎姆, 米羅斯拉夫·帕特克 申請人:德古薩-於爾斯股份公司, 於利希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