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價值觀差異在電影中的體現(專家評大路朝天)
2023-06-01 20:04:52
中西方價值觀差異在電影中的體現?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李婷)「這樣的電影表達方式,我舉兩手贊成」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忍不住感嘆12月7日,來自北京、四川、山東多地的著名電影評論家觀看完電影《大路朝天》後在研討會上展開熱烈討論,認為該片開創了主旋律類電影一條新路,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中西方價值觀差異在電影中的體現?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中西方價值觀差異在電影中的體現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李婷)「這樣的電影表達方式,我舉兩手贊成。」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忍不住感嘆。12月7日,來自北京、四川、山東多地的著名電影評論家觀看完電影《大路朝天》後在研討會上展開熱烈討論,認為該片開創了主旋律類電影一條新路。
「《大路朝天》這部影片圍繞著改變『蜀道難』幾代人的努力,熟悉的歷史熟悉的風景,藝術的表達,同時也是肩負起四川國企人、電影人的責任,用藝術致敬改革開放40周年。」峨眉電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韓梅首先介紹道,本片是在中宣部、國家電影局關懷下,在省委宣傳部直接領導指揮下,省交通運輸廳,省國資委大力支持,省能投、交投、鐵投三家重點國企積極參與的成果。
仲呈祥認為:「整部電影用普通人的視角講述中國故事,沒有一句口號,沒有宏大敘事,質樸又令人感動。」細數目前國內獻禮改革開放40周年的影片,大多數電影著重刻畫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建設成果,或重大國內事件。《大路朝天》卻立足於三代普通路橋修路工人的故事,角度獨特。最重要的是,從普通人的故事反映40年來一代代人精神上傳承與進步,實屬難得。「這些主角都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他們不像特殊弱勢群體那樣吸引人眼球,但卻有著更深刻的普世意義。」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中國藝術報總編輯康偉,四川省影協副主席、四川大學教授曹峻冰的認同,「它沒有一本正經地板著臉講故事。」曹峻冰坦言電影給自己帶來預期上的驚喜,「從老路橋人『做工』到『把活兒幹好』,其中路橋人『父傳子』的活路傳承,也引入了AI等科技傳承與傳統工匠精神之間的探討。」此外,還令曹峻冰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唐真紅這一條主線充滿「懸念」,並吸引著觀眾跟著情節層層推進,「可以說是主旋律影片進行懸疑類型的嘗試。」
現場,《大路朝天》作為主旋律影片中的藝術性,也成為專家討論的焦點。「看得出來,苗月是位追求藝術難度的導演。並且可貴的是,影片做到了藝術性與主題宣傳的權衡與兼顧。」康偉說道,《大路朝天》並不是一部強情節的影片,它著眼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感情,並運用「橋」「北京酥糖」「連結」「轉換」等饒有趣味的意象和關鍵詞,在動人的細節中去反映三代人的精神面貌。比起《十八洞村》的婉約、唯美,《大路朝天》用路橋的壯麗和平凡人的質樸情感,讓人「見路見橋見人見精神。(圖片由劇組提供)
相關連結:
「導演苗月說」:
2017年秋天,完成了電影《十八洞村》宣傳工作,我接受了峨眉電影集團交給我的新的創作任務,以雅西高速公路為背景,拍攝一部反映交通建設發展的故事電影,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
四十年四川交通發展歷程,這個題很大,涉及地域環境很廣,涉及的人物也必定眾多。雅西高速,開車走過不止一次,這條馳名中外的雲端上的高速有著非常壯美的景色,但是不能停車拍照,否則重罰,轉場到了其它建設工地,要找到他們,也許就是千山萬水!
幸好,有很多雅西高速的建設者,正在修建雅康高速公路。雅安對巖樞紐,雅西高速和雅康高速在這裡交匯之後,一條往南,奔向雲南,一條往西,奔向西藏。雲端上的雅西高速有著名的雙螺旋隧道,有著名的臘八斤大橋,在建中的雅康高速公路也在雲端之上,也和雅西高速一樣壯美,其中新二郎山隧道和瀘定大渡河興康特大橋工程也都是可以載入史冊的著名工程面對讓人震撼和振奮的路橋建設場面,面對充滿了力量的年輕一代建設者,我心中除了震撼和感動,還有必然的創作衝動!劇本的最初構想開始建立:寫一個大學畢業生來到大橋建設工地,成為了一名新時代的勞動者和建設者,寫老路橋人的前世今生,由此帶出社會的發展和變化……劇本最初的創作構想就這樣產生了。
接著,我需要紮實地去了解人,了解生活,從生活中去檢驗、豐富和發展創作構想。戴紅色安全帽的工程技術人員都很年輕,幾乎都是大學畢業生或者研究生,而戴黃色安全帽的工人幾乎都是來自農村的農民工,他們中間有不少人是橋二代橋三代,中年人偏多,看上去都有些歲月的滄桑。
我在特大橋項目部藍白兩色相間的鐵箱體活動板房宿舍住了幾天。第一天夜晚就遇到了大渡河河谷秋冬時節呼嘯的狂風!那個夜晚我突然很深地意識到,即使到了21世紀,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對年輕的路橋工人以及年輕的80後90後工程技術人員來說,他們依然和前輩路橋人一樣,要面對艱苦的自然環境對他們工作和生活的考驗。
在特大橋採訪的第一天,一位項目經理帶我們走上了距離河面近二百米高的貓道。也是第一次,我知道了,沿大橋主纜鋪設的鋼絲網面施工通道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名字:貓道。至於為什麼要叫貓道,我問了好幾個工程技術人員,他們都說這是國際上通行的叫法,沒有什麼為什麼。
所有第一次走上貓道的人必定經歷一次膽顫心驚。一位年輕的90後技術員跟我說起他到大橋工作的最初經歷。畢業之前他去路橋公司找工作,公司只給他籤一年的合同,之後的合同需要看第一年的工作表現才能決定是否續籤。這位年輕技術員來到大橋工地上班的第一天晚上,就被安排上貓道收集有關數據,那還是一個無風的平靜夜晚,但是年輕技術員還是被嚇得趴在主纜上不敢下來,我問他是不是嚇哭了,他淡淡一笑,沒有回答。現在,他已經是年輕的老技術員了,工作合同早已經續籤,在貓道上行走也已經如履平地。
大橋工地遠離城市,就是瀘定縣城也在遠處。天黑之後,工地上的人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年輕的80後90後工程技術人員都在各自的宿舍裡守著各自的電腦。工程項目部的食堂裡,幾位中年工長一邊喝酒一邊擺龍門陣。聽說我們是為拍電影來收集生活素材的,酒後的工長們立刻把龍門陣擺得熱鬧起來。他們許多人生的故事就在他們的笑談中成為了我寶貴的創作素材。在他們擺的龍門陣中,我第一次聽到輪換工這個名稱,第一次知道了過去很多路橋工都是子承父業,父子之間相互輪換著從農村到工地然後再回到農村。我於是了解到了一個事實,農民工這樣一個群體在我們的社會中其實早就存在,特別是路橋建設者,近幾十年來,基本都來自農村,他們為我們國家的交通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也成為了最早擺脫貧困的農民群體。但是我們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個農民群體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不知道他們的人生經歷和我們社會的巨大發展變化有著怎樣息息相關的聯繫。我開始更深地意識到,我們正在創作的這部電影,觸碰到了一個有著很深社會意義和歷史意義的題材。
也就是在工程項目部食堂夜晚擺談的龍門陣中,一位中年工長從自己的上衣口袋裡掏出一個很舊的小紅本子。打開小紅本子,裡面夾著工長的父親在六十年代獲得的立功證,還有一張工長父親年輕時候在照相館拍的上了水彩的彩色照片。立功證很小,是一張卡片,老照片也已經舊得泛黃。工長告訴我,他一直把這個小紅本子放在胸口,幾十年了,他天天帶著父親上工地。工長說著,眼裡閃出了淚光。工長的父親曾經是路橋工程隊的潛水員,工長輪換父親到工地上班之後,父親回到了鄉下老家,不久就病逝了。工長這段話說得不輕鬆,我聽著,心裡也堵著淚。我能感受到這是一種很不一般的父子情感,這種情感飽含著一種深情,對生命,對命運,對社會,對國家,對時代的深情。
工長們的龍門陣給我打開了一扇歷史的門,我由此尋找到了一群退休的老路橋工,他們中間就有過去年代路橋工程隊裡的潛水工和石工,這些老路橋工大多數都已經八十多歲了,大多數的人身體都還很硬朗,也很健談,他們笑說自己一輩子築路架橋苦是苦,但那是在做善事,為自己積了福報,所以都高壽,都無病無災!一位老石工在跟我講他的經歷時,嘴巴裡不停地嚼著北京酥糖,他說自己嘴巴總是發苦,所以總喜歡吃北京酥糖,吃了一輩子!他說著伸出大手,把兩顆北京酥糖遞到我的面前。他的手掌特別大,我從他的大手中接過糖時,感到他的大手好溫暖。
從2017年秋天到2018年初春,在大橋工地,在雅西雅康高速公路沿線,在老路橋工人居住的宿舍區,我經歷著創作衝動,故事構想,思想提煉的過程。不斷收穫的生活素材不僅讓故事的設計漸漸形成,更讓創作的主題思想逐步成熟起來:寫父子情,寫夫妻情,寫愛情,我們要創作的是一封情書,這封情書,寫的是個人與社會與國家的關係和情感,寫的是個人的努力和奮鬥不僅成就了自己,更成就了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國家建設的成就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成就。以父子情,親情,愛情,表達一種更深的情感:對普通建設者的情感,對國家的情感。一部電影,也是一封情書,表達我們對經歷過的時代、以及我們正在經歷的新時代的一片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