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紡絲機鋪絲裝置製造方法
2023-09-16 12:42:45 1
新型紡絲機鋪絲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新型紡絲機鋪絲裝置,包含底板、電機、電機座、偏擺輪、擺杆、導軌、滑塊、滑套、滑動杆,本實用新型使紡絲線在絲錠上呈均勻的S形分布,杜絕了絲束之間的壓軋現象,絲束在絲錠上的落絲穩定,也避免了絲束纏繞現象,整個落絲工作均衡穩定,並可根據產品不同調整直線往復運動的頻率和行程,適用性廣,減少斷絲率,降低成本,經濟可靠。
【專利說明】新型紡絲機鋪絲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絲機絲線落絲裝置,尤其是新型紡絲機鋪絲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的紡絲線落絲是靠卷繞機的帶動絲錠旋轉,縱向或橫向缺少擺動,或者擺動幅度和絲線落絲的速度不匹配,並不可調節,導致絲束在絲錠上纏繞均勻性不能保證,會有絲束纏輥造成廢絲,絲束互相壓軋,後續加工時影響絲束牽伸。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新型紡絲機鋪絲裝置,電機帶動與偏擺輪的擺杆直線運動,擺杆相應帶動滑塊在導軌裡直線運動,滑塊帶動滑動杆直線往復運動,紡絲線穿在滑動桿頭部的過線套內直線往復引動,使紡絲線在絲錠上的卷繞勻稱,對紡絲線的拉力影響微小,減少紡絲線的拉斷比例。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新型紡絲機鋪絲裝置,包含底板、電機、電機座、偏擺輪、擺杆、導軌、滑塊、滑套、滑動杆,所述電機座上部與電機固定,底部與底板固定,所述電機的軸伸端安裝偏擺輪,所述偏擺輪平面設螺孔,軸位螺絲一裝入擺杆端部的定位孔二內,並與所述平面設螺孔螺接,所述擺杆的另一端套入滑塊上的滑動槽二,軸位螺絲二穿入滑塊上的軸位孔二、定位孔一內,並與緊固螺孔二螺接,所述滑塊裝入所述導軌內設的導軌槽,所述導軌槽的兩側上端設導軌蓋板,用螺絲穿入通孔與緊固螺孔緊固,滑塊底部設導軌支架,所述導軌支架與底板固定,所述滑套底部設滑套支架,所述滑套支架與底板固定,滑塊的另一端設滑動槽一,所述滑動杆連接端套入所述滑動槽一內,滑動杆連接端設有連接孔,另一件軸位螺絲二裝入滑塊上設的軸位孔一與連接孔,並與緊固螺孔一螺接,所述滑動杆另一端設過線套,所述過線套中間設過線孔,所述過線孔兩端設圓弧。
[0005]進一步設置,所述偏擺輪設的螺孔徑向位置大於軸孔的孔徑,按需設置。
[0006]進一步設置,所述滑塊的高度與寬度小於導軌槽的高度與寬度。
[0007]進一步設置,所述偏擺輪的軸孔內設與電機平鍵規格對應的鍵槽。
[0008]進一步設置,所述軸位螺絲一設軸位檔、螺紋檔,所述軸位螺絲二設定位檔。
[0009]進一步設置,所述電機可選配變頻電機,並匹配相應的驅動器。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偏擺輪帶動擺杆,把旋轉運動轉為直線運動,便於鋪絲裝置的直線往復運動;擺杆與滑塊為軸位螺絲固定,利於擺杆在直線運動產生角度上下變化時避免卡死或幹涉;滑塊在導軌內往復運動的設置,利於滑塊運動軌跡穩定;滑套的設置,利於滑動杆的支撐並沿著恆定軌跡往復運動;過線套圓弧的設置,利於絲線平滑的在過線孔中移動,消除絲線被毛刺、斷絲的隱患;偏擺輪螺孔徑向位置的按需設置,便於調節鋪絲裝置往復運動的行程;可選配變頻電機和驅動器,便於根據不同產品的紡絲速度不同而調節鋪絲裝置往復運動的頻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圖1的俯視圖;
[0013]圖3為圖1中導軌的正視圖;
[0014]圖4為圖3的左視圖;
[0015]圖5為圖1中滑塊的正視圖;
[0016]圖6為圖5的俯視圖;
[0017]圖7為圖1中擺杆的正視圖;
[0018]圖8為圖1中導軌蓋板的正視圖;
[0019]圖9為圖1中軸位螺絲二的正視圖;
[0020]圖10為圖1中偏擺輪的正視圖;
[0021]圖11為圖1中軸位螺絲一的正視圖;
[0022]圖12為圖1中滑動杆的正視圖。
[0023]圖中:底板1、電機2、電機座3、偏擺輪4、螺孔41、軸孔42、鍵槽43、擺杆5、軸位螺絲一 51、軸位檔511、螺紋檔512、軸位螺絲二 52、定位檔521、定位孔一 53、定位孔二 54、導軌6、導軌支架61、導軌蓋板62、通孔621、導軌槽63、緊固螺孔64、滑塊7、軸位孔一 71、滑動槽一 72、緊固螺孔一 73、軸位孔二 74、滑動槽二 75、緊固螺孔二 76、滑套8、滑套支架81、滑動杆9、過線套91、過線孔92、連接孔93、圓弧94、螺絲10。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通過實施例和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說明。
[0025]如圖1?圖12所示,新型紡絲機鋪絲裝置,包含底板1、電機2、電機座3、偏擺輪4、擺杆5、導軌6、滑塊7、滑套8、滑動杆9,所述電機座3上部與電機2固定,底部與底板I固定,所述電機2的軸伸端安裝偏擺輪4,所述偏擺輪4平面設螺孔41,軸位螺絲一 51裝入擺杆5端部的定位孔二 54內,並與所述平面設螺孔41螺接,所述擺杆5的另一端套入滑塊7上的滑動槽二 75,軸位螺絲二 52穿入滑塊7上的軸位孔二 74、定位孔一 53內,並與緊固螺孔二 76螺接,所述滑塊7裝入所述導軌6內設的導軌槽63,所述導軌槽63的兩側上端設導軌蓋板62,用螺絲10穿入通孔621與緊固螺孔64緊固,滑塊7底部設導軌支架61,所述導軌支架61與底板I固定,所述滑套8底部設滑套支架81,所述滑套支架81與底板I固定,滑塊7的另一端設滑動槽一 72,所述滑動杆9連接端套入所述滑動槽一 72內,滑動杆9連接端設有連接孔93,另一件軸位螺絲二 52裝入滑塊7上設的軸位孔一 71與連接孔93,並與緊固螺孔一 73螺接,所述滑動杆9另一端設過線套91,所述過線套91中間設過線孔92,所述過線孔92兩端設圓弧94。用偏擺輪4帶動擺杆5,把旋轉運動轉為直線運動,便於鋪絲裝置的直線往復運動,擺杆5與滑塊7為軸位螺絲固定,利於擺杆5在直線運動產生角度上下變化時避免卡死或幹涉,滑塊7在導軌6內往復運動的設置,利於滑塊7運動軌跡穩定,滑套8的設置,利於滑動杆9的支撐並沿著恆定軌跡往復運動,過線套91圓弧94的設置,利於絲線平滑的在過線孔92中移動,消除絲線被毛刺、斷絲的隱患。
[0026]所述偏擺輪4設的螺孔41徑向位置大於軸孔42的孔徑,按需設置,偏擺輪螺孔徑向位置的按需設置,便於調節鋪絲裝置往復運動的行程。
[0027]所述滑塊7的高度與寬度小於導軌槽63的高度與寬度,利於滑塊7在導軌槽63內平滑順暢的往復移動。
[0028]所述偏擺輪4的軸孔42內設與電機平鍵規格對應的鍵槽43。
[0029]所述軸位螺絲一 51設軸位檔511、螺紋檔512,所述軸位螺絲二 52設定位檔521,使得擺杆與滑塊、滑動杆與滑塊的連接部位能活動,避免幹涉。
[0030]所述電機2可選配變頻電機,並匹配相應的驅動器,便於根據不同產品的紡絲速度不同而調節鋪絲裝置往復運動的頻率。
[0031]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以及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也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案例的限制,上述實施案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範疇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力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新型紡絲機鋪絲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底板(I)、電機(2)、電機座(3)、偏擺輪(4)、擺杆(5)、導軌(6)、滑塊(7)、滑套⑶、滑動杆(9),所述電機座(3)上部與電機(2)固定,底部與底板(I)固定,所述電機(2)的軸伸端安裝偏擺輪(4),所述偏擺輪(4)平面設螺孔(41),軸位螺絲一(51)裝入擺杆(5)端部的定位孔二(54)內,並與所述平面設螺孔(41)螺接,所述擺杆(5)的另一端套入滑塊(7)上的滑動槽二(75),軸位螺絲二(52)穿入滑塊(7)上的軸位孔二(74)、定位孔一(53)內,並與緊固螺孔二(76)螺接,所述滑塊(7)裝入所述導軌¢)內設的導軌槽(63),所述導軌槽¢3)的兩側上端設導軌蓋板(62),用螺絲(10)穿入通孔(621)與緊固螺孔(64)緊固,滑塊(7)底部設導軌支架(61),所述導軌支架¢1)與底板(I)固定,所述滑套(8)底部設滑套支架(81),所述滑套支架(81)與底板(I)固定,滑塊(7)的另一端設滑動槽一(72),所述滑動杆(9)連接端套入所述滑動槽一(72)內,滑動杆(9)連接端設有連接孔(93),另一件軸位螺絲二(52)裝入滑塊(7)上設的軸位孔一(71)與連接孔(93),並與緊固螺孔一(73)螺接,所述滑動杆(9)另一端設過線套(91),所述過線套(91)中間設過線孔(92),所述過線孔(92)兩端設圓弧(9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描述的新型紡絲機鋪絲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偏擺輪(4)設的螺孔(41)徑向位置大於軸孔(42)的孔徑,按需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紡絲機鋪絲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滑塊(7)的高度與寬度小於導軌槽(63)的高度與寬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紡絲機鋪絲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偏擺輪(4)的軸孔(42)內設與電機平鍵規格對應的鍵槽(4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紡絲機鋪絲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軸位螺絲一(51)設軸位檔(511)、螺紋檔(512),所述軸位螺絲二(52)設定位檔(521)。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紡絲機鋪絲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電機(2)可選配變頻電機,並匹配相應的驅動器。
【文檔編號】D01D7/00GK204174334SQ201420549990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3日
【發明者】樓近龍 申請人:諸暨紹彈化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