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善土壤微生態環境的西紅柿肥料及其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09-16 01:39:05 4
本發明屬於肥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改善土壤微生態環境的西紅柿肥料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是典型的農業大國,人口數量多耕地面積少,而化肥在農作物的生產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據研究表明,施入土壤的氮、磷、鉀等養分會發生各種物理化學變化,其中氮素會通過揮發、淋溶、反硝化等損失,而磷素很容易被土壤中的al3+、fe3+及ca2+、mg2+等各種離子固定,形成穩定的沉澱物或與鐵、鋁氧化物等形成閉蓄態磷而逐步喪失其有效性。這些因素都會造成化肥施用的利用率降低。化肥的使用同時也會帶來環境的汙染,如溫室效應、水體的富營養化等。因此優化肥料結構,推廣緩釋與控釋肥料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方法。肥料,是提供一種或一種以上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改善土壤性質、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的一類物質。農業生產的物質基礎之一。中國早在西周時就已知道田間雜草在腐爛以後,有促進黍稷生長的作用。《齊民要術》中詳細介紹了種植綠肥的方法以及豆科作物同禾本科作物輪作的方法等;還提到了用作物莖稈與牛糞尿混合,經過踐踏和堆制而成肥料的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已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改善土壤微生態環境的西紅柿肥料及其製備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改善土壤微生態環境的西紅柿肥料,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量份原料製成:磷石膏13-17、雙氰胺0.2-0.3、腐植酸鉀12-15、澱粉1~2、二氧化鍺0.1-0.3、硫酸鎂0.3-0.5、高錳酸鉀10~14、尿素15~20、硫酸鋅2~4、40%粗製胺基酸溶液20~25、乙二胺四乙酸鐵鈉1-3、乳酸鈣4-6、氯化鉀2-3、豆餅45-55、稻糠25-30、苜蓿粉10-15、南瓜葉5-10、紫薯葉5-10、冬青油1-2、二酚基丙烷環氧樹脂0.5~1、乳酸鈣4-6、微生物發酵菌20-24、植物生長調節劑6~9、適量的弱鹼性小分子團活化水和水;
所述植物生長調節劑由以下重量份原料製成;蒲公英2-3、澤瀉1-2、桔梗1-3、菊秸稈6-9、大蒜秸稈6-10、苦楝葉10-15、稻穀3-4、麩皮2-3、魚內臟3-5、雞內臟5-6、胺鮮酯製劑0.4-0.6;製備方法為:1、將取蒲公英、澤瀉、桔梗、菊秸稈、大蒜秸稈、苦楝葉,投入鍋中加8-10倍量的水,先用大火煮沸,後用小火熬幹水份後停火,在60-70條件下烘乾,然後粉碎過80-100目篩,以1:4-6的料液比加入到含有8-9wt%naoh和4-6wt%尿素的混合溶液中,混合攪拌均勻,將所得勻漿保溫2-6℃備用;2、混合稻穀、麩皮、魚內臟、雞內臟攪碎成勻漿,再用醋液浸泡1-2小時,將其打成漿,噴灑複合酶製劑,充分攪拌後室溫下酶解10-12小時,得到酶解產物烘乾磨成粉;3、再將胺鮮酯da-6與甲醇按照1:3-4的比例,配成混合液,然後加入與步驟1、2所得物料混合製成粉末即得。
所述改善土壤微生態環境的西紅柿肥料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1)將雙氰胺在200℃加熱攪拌10-12min至溶解,之後停止加熱但維持攪拌,在攪拌過程中加入腐植酸鉀攪拌均勻得複合物,待覆合物溫度降低至60℃,快速加入澱粉攪拌均勻,在快速加入磷石膏攪拌均勻,靜置12-13min,之後球磨,過5000目,得粉料備用;
(2)將豆餅、稻糠、苜蓿粉、南瓜葉、紫薯葉以及總重量2-3倍的弱鹼性小分子團活化水,混合攪拌均勻,用納米化機器納米處理0.3-0.4h,離心分離得小分子化複合液和沉澱物備用;將小分子化複合液與沉澱物放入高壓均質機均質攪拌處理25-30min,得複合物備用;將複合物與微生物發酵菌以及總重量0.5-0.6倍的水混合攪拌均勻,在26-27℃堆肥發酵9-10d,得發酵料,在將發酵料與植物生長調節劑混合併採用圓盤造粒機製造直徑3-4mm的顆粒肥料備用;
(3)將二氧化鍺、硫酸鎂、高錳酸鉀、尿素、硫酸鋅、40%粗製胺基酸溶液、乙二胺四乙酸鐵鈉、乳酸鈣、氯化鉀、以及總重量3-4倍的水混合攪拌均勻,得營養液,噴塗在步驟2所得顆粒肥料表面後烘乾;
(4)將冬青油、二酚基丙烷環氧樹脂、乳酸鈣、步驟1所得粉料以及總重量2-3倍的水混合,採用磁力攪拌器攪拌0.8-1h至均勻穩定,得複合包膜液,將包膜液採用霧化噴塗在步驟3所得肥料顆粒表面烘乾即得。
本發明添加了二氧化鍺、硫酸鎂、高錳酸鉀、尿素等多種無機營養物質,有效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採用弱鹼性小分子團活化水和有機肥料原料經納米化得到的功能性小分子複合液參與沉澱物,具有營養豐富、可被快速吸收利用,可以提高農作物活性,提高新陳代謝,增加有益功能性物質含量,同時將小分子複合液和有機沉澱進行複合發酵,進一步採用複合包膜液對功能性複合物的混合物進行包膜,保證其內速釋外緩釋的穩定以及外界環境對功能性物質造成的破壞,實現了功能性物質的營養釋放過程的控制,且可以改善土壤微生態環境,以及肥料加工過程中的保護。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改善土壤微生態環境的西紅柿肥料,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量份原料製成:磷石膏13-17、雙氰胺0.2-0.3、腐植酸鉀12-15、澱粉1~2、二氧化鍺0.1-0.3、硫酸鎂0.3-0.5、高錳酸鉀10~14、尿素15~20、硫酸鋅2~4、40%粗製胺基酸溶液20~25、乙二胺四乙酸鐵鈉1-3、乳酸鈣4-6、氯化鉀2-3、豆餅45-55、稻糠25-30、苜蓿粉10-15、南瓜葉5-10、紫薯葉5-10、冬青油1-2、二酚基丙烷環氧樹脂0.5~1、乳酸鈣4-6、微生物發酵菌20-24、植物生長調節劑6~9、適量的弱鹼性小分子團活化水和水;
所述植物生長調節劑由以下重量份原料製成;蒲公英2-3、澤瀉1-2、桔梗1-3、菊秸稈6-9、大蒜秸稈6-10、苦楝葉10-15、稻穀3-4、麩皮2-3、魚內臟3-5、雞內臟5-6、胺鮮酯製劑0.4-0.6;製備方法為:1、將取蒲公英、澤瀉、桔梗、菊秸稈、大蒜秸稈、苦楝葉,投入鍋中加8-10倍量的水,先用大火煮沸,後用小火熬幹水份後停火,在60-70條件下烘乾,然後粉碎過80-100目篩,以1:4-6的料液比加入到含有8-9wt%naoh和4-6wt%尿素的混合溶液中,混合攪拌均勻,將所得勻漿保溫2-6℃備用;2、混合稻穀、麩皮、魚內臟、雞內臟攪碎成勻漿,再用醋液浸泡1-2小時,將其打成漿,噴灑複合酶製劑,充分攪拌後室溫下酶解10-12小時,得到酶解產物烘乾磨成粉;3、再將胺鮮酯da-6與甲醇按照1:3-4的比例,配成混合液,然後加入與步驟1、2所得物料混合製成粉末即得。
所述改善土壤微生態環境的西紅柿肥料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1)將雙氰胺在200℃加熱攪拌10-12min至溶解,之後停止加熱但維持攪拌,在攪拌過程中加入腐植酸鉀攪拌均勻得複合物,待覆合物溫度降低至60℃,快速加入澱粉攪拌均勻,在快速加入磷石膏攪拌均勻,靜置12-13min,之後球磨,過5000目,得粉料備用;
(2)將豆餅、稻糠、苜蓿粉、南瓜葉、紫薯葉以及總重量2-3倍的弱鹼性小分子團活化水,混合攪拌均勻,用納米化機器納米處理0.3-0.4h,離心分離得小分子化複合液和沉澱物備用;將小分子化複合液與沉澱物放入高壓均質機均質攪拌處理25-30min,得複合物備用;將複合物與微生物發酵菌以及總重量0.5-0.6倍的水混合攪拌均勻,在26-27℃堆肥發酵9-10d,得發酵料,在將發酵料與植物生長調節劑混合併採用圓盤造粒機製造直徑3-4mm的顆粒肥料備用;
(3)將二氧化鍺、硫酸鎂、高錳酸鉀、尿素、硫酸鋅、40%粗製胺基酸溶液、乙二胺四乙酸鐵鈉、乳酸鈣、氯化鉀、以及總重量3-4倍的水混合攪拌均勻,得營養液,噴塗在步驟2所得顆粒肥料表面後烘乾;
(4)將冬青油、二酚基丙烷環氧樹脂、乳酸鈣、步驟1所得粉料以及總重量2-3倍的水混合,採用磁力攪拌器攪拌0.8-1h至均勻穩定,得複合包膜液,將包膜液採用霧化噴塗在步驟3所得肥料顆粒表面烘乾即得。
將本發明的肥料和同比等養分復混肥均作為底肥進行西紅柿施肥實驗,選用土壤肥力、藍莓品種、樹齡都相同的西紅柿園進行實驗,選取大小相同的兩塊區域,施本發明肥料的為實驗組,其中每畝施用210公斤,施同比等復混肥的為對照組,最後結果表明使用本發明的肥料的西紅柿個大、光滑、香味濃鬱,酸甜爽口,堅實,畝產量為1720千克,對照組的西紅柿個頭小、光滑、地痕略大,香味較濃,甜略酸,較堅實,畝產量為千克,說明本發明的肥料改善西紅柿品質和增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