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09:42:45
專利名稱: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管材上的固定裝置,特別涉及一種以銷孔配合的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如圖14至圖16所示的現有的管材固定裝置,第三套接座80是從外部塞入第三拉銷81、第三彈簧82、第三拉銷套帽83、第三拉環84來固定;如圖17至圖19所示的現有的管材固定裝置,第四套接座70也是從外部塞入第四拉銷71、第四彈簧72、第四拉銷套帽73、第四拉環74來固定。但當第三套接座80、第四套接座70受到較大的外力或使用者用過大的力量拽第三拉銷81、第四拉銷71時,很容易發生拉銷或附件脫離、破損的現象。為了防止以上情況的發生,現大多使用防止附件脫離的第三螺絲85、第四螺絲75來安裝附件。但是在力量加大的情況下,仍會出現附件損壞,預防故障措施不夠的後果,並且使用防止附件脫離用的螺絲會帶來生產組裝上的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解決如上所述的在力量加大的情況下,出現附件損壞的問題,從而提供一種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包括第一套接座40、第一拉銷41、第一彈簧42、第一拉環44、第一通管40c;所述第一套接座40中間設有可讓管材穿過的穿套口;
所述第一拉銷41具有第一定位環41a;所述第一通管40c與所述第一套接座40一體設置,並與所述穿套口軸線方向垂直;特別是,所述第一通管40c的外端設有第一外側刮扣40d,所述第一外側刮扣40d的內徑比所述第一拉銷41直徑大,比所述第一定位環41a直徑小。
所述的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還可以包括第一拉銷套帽43,裝套於所述第一通管40c內壁;所述第一拉銷套帽43的內端設有第一內側刮扣43b,所述第一內側刮扣43b的內徑比所述第一拉銷41直徑大,比所述第一定位環41a直徑小。
另外,也可以不用拉銷套帽,只用拉銷,將所述第一定位環41a加寬設置。
上述帶拉銷套帽與不帶拉銷套帽而把定位環加寬設置的兩種情況,都適用於上述這種套接座。
在上述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的基礎上,進而產生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的另一實施例,其中,第二套接座50的底部向內設置有套接座下沿50e。
所述第二套接座50的套壁上開設有套接座雙側孔50a,所述套接座雙側孔50a所在軸線與所述第二拉銷51垂直。
所述的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還包括內墊60,設置在大小管材之間;所述內墊60呈環套狀,在內墊60上對應所述套接座雙側孔50a的位置上設置有兩個突柱60c,對應所述第二拉銷51的位置上設置有內墊銷孔60b;在所述突柱60c所在側面上且臨近側楞的位置,沿側楞方向開設有斷開線60e。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在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和組裝管材相互沒有分離的情況下,決不會出現附件脫離、破損的現象;並且,安裝時無需使用防附件脫離用螺絲;安裝簡便,提高生產效率。
另外,在大管材20和小管材30之間的內墊60,防止了兩管材互相摩擦,減小了兩管材之間的縫隙,防止搖晃,可取得更好的固定效果。
圖1本實用新型的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的一實施例在管材組裝後的立體圖;圖2本實用新型的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的一實施例的分解立體圖;圖3本實用新型的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的一實施例在拉動拉環時的剖視圖;圖4本實用新型的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的一實施例在管材固定後的剖視圖;圖5本實用新型的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的另一實施例在管材組裝後的立體圖;圖6本實用新型的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的分解立體圖;圖7本實用新型的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的另一實施例重要部分分解出來的立體圖;圖8本實用新型的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的另一實施例在管材組裝後的剖視圖;圖9本實用新型的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的另一實施例在拉動拉環時的剖視圖;圖10本實用新型的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的另一實施例在固定狀態的剖視圖;圖11定位環加寬設置的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圖12圖11固定後的剖視圖;圖13圖11拉動拉環時的剖視圖;圖14原有的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的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圖15原有的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的一實施例的分解立體圖;圖16原有的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的一實施例的剖視圖;圖17原有的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圖18原有的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的分解立體圖;圖19原有的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的另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主要附圖標記說明10、管材 10a、管材銷孔20、大管材20a、大管雙側孔 20b、大管銷孔30、小管材30a、小管銷孔40、第一套接座 40a、滑座銷孔
40b、第一內側孔 40c、第一通管40d、第一外側刮扣41、第一拉銷 41a、第一定位環 41b、第一拉環孔42、第一彈簧 43、第一拉銷套帽 43a、第一端面43b、第一內側刮扣44、第一拉環 50、第二套接座50a、套接座雙側孔50b、第二內側孔 50c、第二通管50d、第二外側刮扣50e、套接座下沿 51、第二拉銷51a、第二定位環 51b、第二拉環孔 52、第二彈簧53、第二拉銷套帽 53a、第二端面53b、第二內側刮扣54、第二拉環 60、內墊 60b、內墊銷孔60c、突柱60d、內墊下沿60e、斷開線70、第四套接座 71、第四拉銷 72、第四彈簧73、第四拉銷套帽 74第四拉環 75、第四螺絲80、第三套接座 81、第三拉銷 82、第三彈簧83、第四拉銷套帽84第三拉環75、第三螺絲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包括第一套接座40、第一拉銷41、第一彈簧42、第一拉環44、第一通管40c;所述第一套接座40中間設有可讓管材穿過的穿套口;所述第一拉銷41具有第一定位環41a;
所述第一通管40c與所述第一套接座40一體設置,並與所述穿套口軸線方向垂直;特別是,所述第一通管40c的外端設有第一外側刮扣40d,所述第一外側刮扣40d的內徑比所述第一拉銷41直徑大,比所述第一定位環41a直徑小。
所述的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還可以包括第一拉銷套帽43,裝套於所述第一通管40c內壁;所述第一拉銷套帽43的內端設有第一內側刮扣43b,所述第一內側刮扣43b的內徑比所述第一拉銷41直徑大,比所述第一定位環41a直徑小。
如圖3所示,向外拉動第一拉環44時,所有的附件都跟著第一拉環44移動到第一通管40c內部,以便管材10插入第一套接座40的穿套口組裝。第一拉銷41在彈簧的強制壓縮作用後,具有彈性。這樣,帶彈性的第一拉銷41如圖4所示,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沿管材10移動到一定部位,使第一拉銷41對應管材銷孔10a,然後由於第一彈簧42的彈性作用,第一拉銷41自動插入對應的管材銷孔10a,卡住而形成固定。以上的結構因為在所述第一通管40c的外端設有第一外側刮扣40d,且所述第一外側刮扣40d的內徑比所述第一定位環41a直徑小,所以在使用者使用較大力量拽出第一拉環44時,不會出現附件脫離的現象。在組裝的狀態下,管材10的外壁面始終擋住第一拉銷套帽43的第一端面43a,所以也不會出現附件品脫離的現象。
另外,如圖11至圖13所示,也可以不用拉銷套帽,只用拉銷,將所述第一定位環41a加寬設置,這樣也是可以的。實施方式與用拉銷套帽時的方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組裝的狀態下,管材10的外壁面始終擋住的是加寬後的第一定位環41a的內端面,從而也不會出現附件品脫離的現象如圖5至圖10所示,在上述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的基礎上,進而產生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的另一實施例,其中,第二套接座50的底部向內設置有套接座下沿50e。
所述第二套接座50的套壁上開設有套接座雙側孔50a,所述套接座雙側孔50a所在軸線與所述第二拉銷51垂直。
所述的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還包括內墊60,設置在大小管材之間;所述內墊60呈環套狀,在內墊60上對應所述套接座雙側孔50a的位置上設置有兩個突柱60c,對應所述第二拉銷51的位置上設置有內墊銷孔60b;在所述突柱60c所在側面上且臨近側楞的位置,沿側楞方向開設有斷開線60e。
如圖9所示,組裝時向外拉動第二拉環54,所有的附件都跟著第二拉環54移動到第二通管50c內部,以便大管材20插入第二套接座50的穿套口組裝,並且,大管材20的下端置於套接座下沿50e上。
然後,如圖6至圖8所示,在大管材20內部插入內墊60,使內墊60兩側形成的突柱60c,通過大管材20形成的大管雙側孔20a,插在第二套接座50兩側形成的套接座雙側孔50a裡。第二拉環54向外拉動,使第二拉銷51在第二通管50c中不穿入大管銷孔20b,把另一個小管材30插入內墊60。
此時,第二拉銷51在彈簧的強制壓縮作用後,具有彈性。這樣,帶彈性的第二拉銷51的前端,由於小管材30管壁的止檔作用,處於大管材20的大管銷孔20b處。當小管材30沿移動到一定部位,如圖10所示,使第二拉銷51對應小管銷孔30a時,由於第二彈簧52的彈性作用,第二拉銷51自動穿過大管銷孔20b,進而插入對應的小管銷孔30a,卡住而形成固定。
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範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
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性範圍並不局限於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範圍來確定其技術性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包括套接座、拉銷、彈簧、拉環、通管;所述套接座中間設有可讓管材穿過的穿套口;所述拉銷具有定位環;所述通管與所述套接座一體設置,並與所述穿套口軸線方向垂直;其特徵在於所述通管的外端設有外側刮扣,所述外側刮扣的內徑比所述拉銷直徑大,比所述定位環直徑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拉銷套帽,裝套於所述通管內壁;所述拉銷套帽的內端設有內側刮扣,所述內側刮扣的內徑比所述拉銷直徑大,比所述定位環直徑小。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環是加寬設置的。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套接座的底部向內設置有套接座下沿。
5.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套接座的套壁上開設有雙側孔,所述雙側孔所在軸線與所述拉銷)垂直。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其特徵在於,其還包括內墊,設置在大小管材之間;所述內墊呈環套狀,在內墊上對應所述雙側孔的位置上設置有兩個突柱,對應所述拉銷的位置上設置有內墊銷孔;在所述突柱所在側面上且臨近側楞的位置,沿側楞方向開設有斷開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銷孔插合套接固定裝置。其包括套接座、如銷、彈簧、拉環、通管;套接座上設有穿套口,並一體設置有通管;好銷具有定位環;通管的外端設有外側刮扣,外側刮扣的內徑比拉銷直徑大,比定位環直徑小;套接座的底部向內設有套接座下沿;套接座的套壁上開設有雙側孔,雙側孔所在軸線與拉銷垂直;其還包括內墊,設置在大小管材之間;內墊呈環套狀,在內墊上對應雙側孔的位置上設置有兩個突柱,對應拉銷的位置上設置有孔;在突柱所在側面上且臨近側楞的位置,沿側楞方向開設有斷開線。本實用新型可防止出現附件脫離、破損的現象;安裝簡便,固定效果好,生產效率高。
文檔編號F16B7/00GK2771544SQ200520001399
公開日2006年4月12日 申請日期2005年1月25日 優先權日2005年1月25日
發明者金英燮 申請人:李叢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