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地下室滲漏的防治方法與流程
2023-09-17 07:21:00

本發明涉及滲漏防治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地下室滲漏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術:
近些年來,地下車庫、地下商業區、地下軌道交通等地下建築工程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隨著建築防水技術的不斷發展及我國建築防水標準、規範、規程等的不斷完善,我國房屋建築的滲漏比例不斷下降,全國性、大面積的滲漏問題已經得到初步遏制,但地下建築的滲漏問題仍然不容樂觀。根據2014年7月中國建築防水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28個城市建築地下滲漏率達57.51%。地下室滲漏的處理一直是困擾工程技術人員的老、大、難問題。
對於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區,採用混凝土自密實或外牆粘貼柔性防水層的方法,在保障施工質量的前提下,能夠獲得較好的防水效果。但在一些地下水位較低的地區,特別是地下室埋深範圍內無地下水的工程中,建設單位為節省成本不做或者少做地下室防水層。然而,由於開挖基坑支護方法以及基坑地基土處理中的一些缺陷,造成地下室底板和側面形成不透水層,在回填土中長期滯留雨水或其他滲漏的地下水,會使地下室常年處於滲漏和返潮狀態,影響地下室的正常使用。
地下室會發生滲漏的原因分析如下:在修建地下室基坑開挖過程中,為防止邊坡失穩產生塌方,往往需要採用土釘等方式對邊坡支護,為防止雨水滲入邊坡,支護表面噴射一層防水用的細石混凝土。基坑開挖到設計標高,做底板之前,需要鋪設一層混凝土墊層對坑底找平。於是,坑底混凝土墊層和側面混凝土護坡就形成了一盆形的不透水層。基坑與地下室外牆間的空隙(這部分空間是地下室外牆綁紮鋼筋、支模板和澆築混凝土必要的施工空間,通常寬度為1m),需要用回填土填築並分層夯實。然而,如果雨水或周圍自來水管道破裂等原因,造成了回填土內積水,由於不透水層的存在,這部分積水很難滲入地下,成為向地下室滲流的水源。因此,如何在不透水層上設置排水通道,減少回填土中積水的滯留,是解決這類地下室滲漏的有效手段。
傳統的用聚氨酯等材料在地下室牆內堵漏的方法,堵漏效果差,材料易老化。而開挖回填土重新施工地下室牆外防水層的方法,土方開挖量大,且影響建築物正常使用。因此,發明一種簡單易行的防止地下室的滲漏方法十分必要。
綜上所述,現有技術中對於地下室滲漏的防治問題,尚缺乏有效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地下室滲漏的防治方法,其在基坑邊坡和地下室外牆之間的區域設置排水管,可排出滯留水,防止或減少地下室滲漏;
進一步的,本發明採用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地下室滲漏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在施工地下室的基坑底部安放多個排水管;
步驟2:在基坑底部除排水管位置鋪設墊層,將與排水管上部開口鄰接的墊層修整成喇叭口形;
步驟3:在排水管內填設透水材料,排水管頂部包覆過濾網;
步驟4:修建地下室,在基坑內填築回填土。
本發明的防治方法中,在施工地下室之前,先在基坑內安放排水管,這樣可即時排出滯留水,可以防止或減少地下室滲漏;而將排水管上部開口鄰接的墊層修整成喇叭口形,可以保證滯留的地下水順利流入排水管中。
進一步的,進行步驟1之前進行以下步驟:
為施工地下室開挖基坑,對基坑邊坡進行支護,在邊坡表面噴射細石混凝土面層。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1的具體步驟為:
將基坑開挖至設定標高處,在基坑底部間隔設定距離安放多個排水管,排水管位於地下室外牆的設計位置和基坑邊坡之間的區域。
進一步的,所述排水管的間隔距離為5~10m。
進一步的,所述排水管的管徑為400~600mm。
進一步的,所述排水管上部開口比墊層的設計標高低5~10mm。如此設置,可以使得滯留的地下水能順利流入排水管。
進一步的,所述排水管底端深入基坑內5~10cm。如此設置,可以保證排水管將滯留的地下水引入基坑地基土內,進而由於墊層的阻隔,地下水不會對地下室造成影響。
進一步的,所述墊層為混凝土墊層。
進一步的,所述透水材料為粗砂或礫石,透水材料填滿排水管。
進一步的,所述過濾網為紗布或尼龍絲布。
針對已完成回填土並出現地下水滯留而出現地下室滲漏的建築物,本發明提供另一種地下室滲漏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在地下室外牆和原施工基坑邊坡之間,間隔設定距離鑽孔;
步驟2:在鑽孔底部鋪設透水材料,鑽孔內安放排水管;
步驟3:在鑽孔和排水管之間的間隙內填砂,對排水管頂部進行封口;
步驟4:在封口至鑽孔頂部填築回填土。
本發明的方法中,在地下室和原施工基坑邊坡之間的區域通過鑽孔設置排水管,可將滯留的地下水引入基坑地基土,進而解決了地下室滲漏的問題。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1中鑽孔之間的間隔距離為5~10m。
進一步的,所述鑽孔的孔徑大於排水管的管徑,排水管的管徑為400~600mm。
進一步的,所述鑽孔底部深入至混凝土墊層以下0.4~0.6m。
進一步的,所述透水材料為粗砂或礫石,透水材料厚度為0.2~0.3m。
進一步的,所述排水管底部深入混凝土墊層以下,排水管頂部距地面0.4~0.6m。
進一步的,所述排水管側壁開設多個進水孔,進水孔在排水管軸向方向的間距小於500mm,進水孔在排水管徑向方向的間隔角度為30~60°。
進一步的,所述排水管的側壁和底部開口包覆有過濾網。
進一步的,所述過濾網為紗布或尼龍絲布。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針對常見的因坑底混凝土墊層和護坡混凝土面層形成的回填土內地下水滯留而引起的地下室滲漏問題,採取了澆築墊層時預埋pvc管的方法或在已有回填土中鑽孔埋入pvc管的方法,順利排出滯留水,防止或減少地下室滲漏。與傳統的地下室牆內堵漏或開挖回填土重新黏貼牆外防水層等方法相比,方法簡單,材料易得,成本低,效果好。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申請的進一步理解,本申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申請,並不構成對本申請的不當限定。
圖1——墊層內埋置排水管立面圖;
圖2——墊層內埋置排水管平面圖;
圖3——排水管詳圖;
圖4——回填土區域鑽孔示意圖;
圖5——回填土中埋置排水管示意圖;
圖中,1——排水管;2——邊坡混凝土面層;3——混凝土墊層;4——地下室外牆;5——地下室底板;6——地基土;7——透水材料;8——喇叭口形;9——鑽孔;10——排水管;11——填砂;12——進水孔;13——透水材料。
具體實施方式
應該指出,以下詳細說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對本申請提供進一步的說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術和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申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相同含義。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描述具體實施方式,而非意圖限制根據本申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如在這裡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否則單數形式也意圖包括複數形式,此外,還應當理解的是,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術語「包含」和/或「包括」時,其指明存在特徵、步驟、操作、器件、組件和/或它們的組合。
正如背景技術所介紹的,現有技術中存在地下室滲漏無法有效防治的不足,為了解決如上的技術問題,本申請提出了一種地下室滲漏的防治方法。
本申請的一種典型的實施方式中,如圖1-圖3所示,為避免基坑底混凝土墊層和護坡混凝土形成不透水層,造成回填土內地下水的滯留,提供一種地下室滲漏的防治方法,在地下室外牆和基坑邊坡之間的坑底混凝土墊層上,留設排水管,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在施工地下室的基坑底部安放多個排水管1;
步驟2:在基坑底部除排水管位置鋪設墊層,墊層為混凝土墊層3。將與排水管1上部開口鄰接的墊層修整成喇叭口形8;
步驟3:在排水管1內填設透水材料7,排水管1頂部包覆過濾網;
步驟4:修建地下室,地下室由地下室外牆4和地下室底板5構成,在基坑內填築回填土。
進行步驟1之前進行以下步驟:
為施工地下室開挖基坑,對基坑邊坡進行支護,在邊坡表面噴射細石混凝土面層,形成邊坡混凝土面層2。回填土填設在地下室外牆4和混凝土墊層3、邊坡混凝土面層2之間。
步驟1的具體步驟為:
將基坑開挖至設定標高處,在基坑底部間隔設定距離安放多個排水管1,排水管位於地下室外牆4的設計位置和基坑邊坡之間的區域。
排水管1的間隔距離為5~10m。排水管1的管徑為400~600mm。
排水管1上部開口比墊層的設計標高低5~10mm。如此設置,可以使得滯留的地下水能順利流入排水管。
排水管1底端深入基坑內5~10cm,即將排水管1深入地基土6內設置。如此設置,可以保證排水管將滯留的地下水引入基坑地基土6內,進而由於墊層的阻隔,地下水不會對地下室造成影響。
透水材料7為粗砂或礫石,透水材料7填滿排水管1。過濾網為紗布或尼龍絲布。
為了使得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本申請的技術方案,以下將結合具體的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申請的技術方案:
(1)為施工建築物地下室開挖基坑。開挖過程中,為防止邊坡塌方,對邊坡進行支護,為防止雨水滲入邊坡,表面噴射細石混凝土面層。
(2)基坑開挖至地下室底板的設計標高處,在地基土上鋪設混凝土墊層找平之前,在地下室外牆和基坑邊坡之間用於支模板等操作空間的區域,每隔一定距離(5-10m),安放直徑500mm的排水管,排水管採用pvc管。管的上口與混凝土墊層標高略底5-10mm,鋪設墊層後,將管上口附近的混凝土修整成喇叭口形,以保證滯留的地下水順利流入pvc管中。管的下端比混凝土墊層深5-10cm。
(3)pvc管內填滿粗砂或礫石等透水材料,管頂包裹2層砂布或尼龍絲布的過濾網。
(4)修建地下室,填築回填土。
本申請的另一種典型的實施方式中,針對未設置pvc排水管,已完成回填土並出現地下水滯留而出現地下室滲漏的建築物,提供一種地下室滲漏的防治方法,可以增設排水管,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在地下室外牆4和原施工基坑邊坡之間,間隔設定距離鑽孔9;
步驟2:在鑽孔9底部鋪設透水材料13,鑽孔9內安放排水管10;
步驟3:在鑽孔9和排水管10之間的間隙內填砂11,對排水管10頂部進行封口;
步驟4:在封口至鑽孔頂部填築回填土。
步驟1中鑽孔9之間的間隔距離為5~10m。
鑽孔9的孔徑大於排水管10的管徑,排水管10的管徑為400~600mm。鑽孔9底部深入至混凝土墊層3以下0.4~0.6m。
透水材料13為粗砂或礫石,透水材料厚度為0.2~0.3m。
排水管10底部深入混凝土墊層3以下,排水管10頂部距地面0.4~0.6m。排水管10側壁開設多個進水孔12,進水孔12在排水管10軸向方向的間距小於500mm,進水孔12在排水管10徑向方向的間隔角度為30~60°。
排水管10的側壁和底部開口包覆有過濾網。過濾網為紗布或尼龍絲布。
為了使得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本申請的技術方案,以下將結合具體的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申請的技術方案:
(1)在地下室外牆和邊坡之間的回填土地面位置,每隔一定距離(5-10m)用鑽機鑽孔,孔徑比安放的排水管管徑(500mm)略大,排水管採用pvc管,孔深應超過混凝土墊層0.5m。孔鑽好後,孔底鋪設0.2-0.3m深的粗砂或礫石等透水材料。
(2)安放的pvc管下端應穿過混凝土墊層,上端應距地面0.5m左右。pvc管側面應採用電鑽打孔作為進水孔,孔的豎向間距小於500mm,水平方向每隔45°夾角設置一個。管的側面和底面包裹2層砂布或尼龍絲布的過濾網,防止回填土顆粒堵塞進水孔。
(3)將pvc管和鑽孔間的空隙用砂填實。管頂用比管徑略大的鋼板封口。頂部0.5m空間用回填土填埋保護。
(4)如果pvc濾水管經常年使用堵塞失效,可將原pvc管拔出更換。
以上所述僅為本申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申請,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申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申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申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