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置式三焦點下頜骨牽引成骨器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00:33:55 1
專利名稱:內置式三焦點下頜骨牽引成骨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功能性修復重建下頜骨前部缺損的裝置,特別涉及內置式三焦點下頜骨牽引成骨器。
背景技術:
牽引成骨術,也稱牽張成骨術,是在骨切開後應用特定的機械裝置漸進性牽拉離斷的骨段,其切開間隙內不斷有新骨質生成,從而達到骨組織延長的目的而形成的一種技術。牽引成骨術的應用模式可以是單焦點、雙焦點和三焦點。單焦點牽引成骨術通常用於骨延長,雙焦點和三焦點則多用於骨缺損的重建。三焦點牽引成骨術則要求在兩側的缺口各製作一個帶有軟組織的骨輸送盤,同時向中央移動,牽引間隙的新生組織和傳送骨盤與對側基骨連接部位的癒合組織逐漸礦化,形成新生骨組織和骨性融合,就會使得新骨形成得更快,是原來的兩倍,這種方法對於修復有一定弧度的下頜骨頦部缺損,有著重要的幫助。
牽引成骨術主要是一種自體骨加長的方法,它的完成伴隨著骨修復痂的生成,骨痂受壓並伸長,由於骨痂的伸長,新骨也形成了,並且新骨在形成之後,機體也不會像移植骨那樣存在吸收的風險,也不會像鈦網那樣對患者機體有排斥反應。這種技術具有其他修復骨缺損技術所無法比擬的優勢,所以牽引成骨術近年來發展非常迅速,已經逐漸被臨床醫師所重視。目前國內外已有的重建下頜骨前部缺損的牽引成骨器,大多數適用於直線的骨牽引,適用於下頜骨前部弓狀缺損的牽引器則基本沒有,而且現有技術中的牽引成骨器還存在著諸如適用範圍比較狹窄、器械不能完全埋置在口腔內、器械結構複雜、價格也很昂貴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限制了這種技術的發展。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內置式三焦點下頜骨牽引成骨器,該內置式三焦點下頜骨牽引成骨器不僅能完全埋置在口腔內,並且能夠作到曲線牽引,還能在牽引結束後作骨固定用途。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內置式三焦點下頜骨牽引成骨器,包括中間段帶有弧度的導軌、左螺杆、左簧片、左牽引臂、左前固定臂、左後固定臂、左活動塊、左加力杆、右螺杆、右簧片、右牽引臂、右前固定臂、右後固定臂、右活動塊、右加力杆,左前固定臂和左後固定臂分別固定在導軌的左側,左螺杆的兩端分別可轉動地固定在左前固定臂和左後固定臂上,左牽引臂和左活動塊分別可滑動地安裝在導軌的左側,左牽引臂位於左前固定臂的右邊,左活動塊位於左前固定臂和左後固定臂之間,左活動塊上設有與左螺杆的外螺紋相嚙合的內螺紋孔,左簧片穿過左前固定臂,左簧片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左牽引臂和左活動塊上,左加力杆與左螺杆的前端連接,右前固定臂和右後固定臂分別固定在導軌的右側,右螺杆的兩端分別可轉動地固定在右前固定臂和右後固定臂上,右牽引臂和右活動塊分別可滑動地安裝在導軌的右側,右牽引臂位於右前固定臂的左邊,右活動塊位於右前固定臂和右後固定臂之間,右活動塊上設有與右螺杆的外螺紋相嚙合的內螺紋孔,右簧片穿過右前固定臂,右簧片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右牽引臂和右活動塊上,右加力杆與右螺杆的前端連接。
本實用新型內置式三焦點下頜骨牽引成骨器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完全埋置在口腔內,感染機率小;能夠作到曲線牽引,適合用於三焦點牽引成骨術,治療效果好,可縮短病人的治療周期,節省費用;本實用新型內置式三焦點下頜骨牽引成骨器有著良好的應用前景。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內置式三焦點下頜骨牽引成骨器一種實施例的總體結構示意主視圖。
圖2是圖1中內置式三焦點下頜骨牽引成骨器導軌拉直狀態的結構示意仰視圖。
圖3是圖1中左牽引臂的結構示意主視圖。
圖4是圖3中左牽引臂的仰視圖。
圖5是圖3中左牽引臂的左視圖。
圖6是圖1中左前固定臂的結構示意主視圖。
圖7是圖6中左前固定臂的仰視圖。
圖8是圖6中左前固定臂的左視圖。
圖9是圖1中左活動塊的結構示意主視圖。
圖10是圖3中左活動塊的仰視圖。
圖11是圖3中左活動塊的左視圖。
圖12是圖1中左後固定臂的結構示意主視圖。
圖13是圖12中左後固定臂的仰視圖。
圖14是圖12中左後固定臂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內置式三焦點下頜骨牽引成骨器的一種實施例,包括中間段帶有弧度的導軌1、左螺杆5、左簧片8、左牽引臂9、左前固定臂7、左後固定臂4、左活動塊6、左加力杆2、右螺杆14、右簧片11、右牽引臂10、右前固定臂12、右後固定臂15、右活動塊13、右加力杆16,左前固定臂7和左後固定臂4分別固定在導軌1的左側,左螺杆5的兩端分別可轉動地固定在左前固定臂7和左後固定臂4上,左牽引臂9和左活動塊6分別可滑動地安裝在導軌1的左側,左牽引臂9位於左前固定臂7的右邊,左活動塊6位於左前固定臂7和左後固定臂4之間,左活動塊6上設有與左螺杆5的外螺紋相嚙合的內螺紋孔17,左簧片8穿過左前固定臂7,左簧片8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左牽引臂9和左活動塊6上,左加力杆2與左螺杆5的前端連接,右前固定臂12和右後固定臂15分別固定在導軌1的右側,右螺杆14的兩端分別可轉動地固定在右前固定臂12和右後固定臂15上,右牽引臂10和右活動塊13分別可滑動地安裝在導軌1的右側,右牽引臂10位於右前固定臂12的左邊,右活動塊13位於右前固定臂12和右後固定臂15之間,右活動塊13上設有與右螺杆14的外螺紋相嚙合的內螺紋孔,右簧片11穿過右前固定臂12,右簧片11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右牽引臂10和右活動塊13上,右加力杆16與右螺杆14的前端連接。為了更便於操作,所述左加力杆2可以通過萬向軸3與左螺杆5的前端連接,同理,右加力杆16也可以通過萬向軸3與右螺杆14的前端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外科手術中,按照患者下頜骨前部的弧形,可將導軌1的弧度重新調整,以適應其下頜骨前部的外形,在術中,截斷下頜骨前部的弓形結構後,在兩側骨斷端的遠中1~1.5cm處,行「骨皮質切開術」,保留骨髓質,製作出兩側骨輸送盤,左牽引臂9和右牽引臂10分別通過螺釘固定在兩側骨輸送盤上,而左前固定臂7、左後固定臂4、右前固定臂12、右後固定臂15分別固定在下頜骨體部,通過旋轉左加力杆2可以帶動左螺杆5轉動,左螺杆5帶動左活動塊6沿導軌1向前滑動,通過左簧片8,左牽引臂9也跟著活動塊6的滑動而沿著導軌1向前滑動,即向中央滑動,從而帶動骨輸送盤向中央移動,同理,通過旋轉右加力杆16可以帶動右螺杆14轉動,右螺杆14帶動右活動塊13沿導軌1向前滑動,通過右簧片11,右牽引臂10也跟著活動塊13的滑動而沿著導軌1向中央滑動,從而帶動另一側骨輸送盤同時向中央移動,實現三焦點牽引成骨術。通過測量左螺杆5或右螺杆14的螺紋間距,可以知道螺杆每轉一圈,骨輸送盤增加的距離為一恆定值,左加力杆2和右加力杆16則穿透皮膚置於口腔外,方便醫護人員的加力以及日常的護理,在加力完成後,該裝置還可以繼續放置在患者口腔內作骨固定。
權利要求1.一種內置式三焦點下頜骨牽引成骨器,其特徵在於包括中間段帶有弧度的導軌(1)、左螺杆(5)、左簧片(8)、左牽引臂(9)、左前固定臂(7)、左後固定臂(4)、左活動塊(6)、左加力杆(2)、右螺杆(14)、右簧片(11)、右牽引臂(10)、右前固定臂(12)、右後固定臂(15)、右活動塊(13)、右加力杆(16),左前固定臂(7)和左後固定臂(4)分別固定在導軌(1)的左側,左螺杆(5)的兩端分別可轉動地固定在左前固定臂(7)和左後固定臂(4)上,左牽引臂(9)和左活動塊(6)分別可滑動地安裝在導軌(1)的左側,左牽引臂(9)位於左前固定臂(7)的右邊,左活動塊(6)位於左前固定臂(7)和左後固定臂(4)之間,左活動塊(6)上設有與左螺杆(5)的外螺紋相嚙合的內螺紋孔(17),左簧片(8)穿過左前固定臂(7),左簧片(8)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左牽引臂(9)和左活動塊(6)上,左加力杆(2)與左螺杆(5)的前端連接,右前固定臂(12)和右後固定臂(15)分別固定在導軌(1)的右側,右螺杆(14)的兩端分別可轉動地固定在右前固定臂(12)和右後固定臂(15)上,右牽引臂(10)和右活動塊(13)分別可滑動地安裝在導軌(1)的右側,右牽引臂(10)位於右前固定臂(12)的左邊,右活動塊(13)位於右前固定臂(12)和右後固定臂(15)之間,右活動塊(13)上設有與右螺杆(14)的外螺紋相嚙合的內螺紋孔,右簧片(11)穿過右前固定臂(12),右簧片(11)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右牽引臂(10)和右活動塊(13)上,右加力杆(16)與右螺杆(14)的前端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置式三焦點下頜骨牽引成骨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左加力杆(2)通過萬向軸(3)與左螺杆(5)的前端連接,右加力杆(16)通過萬向軸(3)與右螺杆(14)的前端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結構簡單的內置式三焦點下頜骨牽引成骨器,它包括中間段帶有弧度的導軌、左螺杆、左簧片、左牽引臂、左前固定臂、左後固定臂、左活動塊、左加力杆、右螺杆、右簧片、右牽引臂、右前固定臂、右後固定臂、右活動塊、右加力杆,左螺杆、左簧片、左牽引臂、左前固定臂、左後固定臂、左活動塊、左加力杆構成左牽引器,右螺杆、右簧片、右牽引臂、右前固定臂、右後固定臂、右活動塊、右加力杆構成右牽引器。該內置式三焦點下頜骨牽引成骨器不僅能完全埋置在口腔內,並且能夠作到曲線牽引,還能在牽引結束後作骨固定用途,適合用於三焦點牽引成骨術。
文檔編號A61B17/56GK2910154SQ20062004241
公開日2007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3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3日
發明者張 林, 張瑞智 申請人:張 林, 張瑞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