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調控左心室容量以改善心臟泵功能的輔助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21 19:35:05 3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具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於調控左心室容量以改善心臟泵功能的輔助裝置。
背景技術:
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ntra-aorticballoonpump或intraaorticballooncounterppulsation簡稱:iabp)是最早以氧供氧耗理論為基礎的輔助循環方式。1968年首次應用於臨床,iabp早期主要用於心臟圍術期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心源性休克或心功能衰竭患者的循環支持,通常需要外科手術切開血管植入主動脈內球囊。20世紀80年代經皮穿刺技術的出現使iabp具有創傷小、併發症少以及操作簡便等優點,目前已廣泛應用於高危pci患者的循環支持。
1968年,kantrowitzz首次臨床應用主動脈球囊反搏取得成功。1981年,bregmen經多年精心研究,改進了(datascope)球囊結構及置入動脈的方法。隨著主動脈內球囊反搏的器械和裝置不斷更新,質量不斷改善與提高,應用範圍不斷擴大,併發症顯著下降,現已成為搶救心源性休克、心臟直視手術後不能脫離人工心肺機或術後發生地心排血量症候群等危重病人的有效手段,在心臟外科和心臟內科領域得到廣泛應用。iabp工作原理:作為一種按反搏動原理設計的對衰竭的左心提供輔助的機械裝置。通過股動脈穿刺途徑將一個球囊放置在降主動脈鎖骨下動脈以遠1-2cm至腎動脈之間,並與主動脈球囊反搏泵相連接,在主動脈球囊反搏泵控制與驅動下,在心臟舒張期球囊充氣,增加冠狀動脈灌注壓,改善冠狀動脈血液循環;在心臟收縮期球囊排氣,降低心臟射血後負荷,增加心排血量,使心臟殘血量減少,同時降低了心臟的前負荷,從而達到減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臟功能的目的。iabp降低左室後負荷、減輕心臟做功,左室收縮壓和射血阻力降低約10-20%,左心室舒張末容量下降20%,心排血量增加0.5l/min.m2,。提高舒張壓,增加冠脈灌注;增加全身重要器官灌注,腎血流增加19.8%,肝臟血流增加35%,脾臟血流增加47%,循環穩定,微循環改善,尿量增加。降低右房壓及肺動脈壓,肺動脈壓降低12%,肺血管阻力降低19%。對危重狀態下或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患者,爭取時間手術。
iabp雖然通過減輕心臟後負荷增加前向心排血量,但其增加心排血量作用有賴於左心室的射血功能;嚴重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患者安置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可能會加重心臟前負荷而不增加前向心排血量、嚴重主動脈疾病不適合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最大的局限性是不能主動輔助心臟,心輸出量增加依賴自身心臟收縮及穩定的心臟節律,且支持程度有限,對嚴重左心功能不全者效果欠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用於調控左心室容量以改善心臟泵功能的輔助裝置,它在不完全依賴於左心室收縮功能的前提下實現增加心排血量減輕肺水腫的作用。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用於調控左心室容量以改善心臟泵功能的輔助裝置,包括控制晶片,在控制晶片上連接有心電傳感器、心臟壓力傳感器、反搏泵及操作模塊;在反搏泵上連接有球囊導管,在球囊導管的末端連接有左心室球囊。
所述的球囊導管分為中央腔和外周腔。中央腔用於引導左心室球囊進入左心室,並在球囊植入後監測左心室壓力,外周腔是氦氣進出球囊的通道。中央腔的頭端與左心室相通,尾端與反搏儀的壓力傳感器連接,另外球囊反搏是由固定在導管外面的的圓柱形氣囊構成(附著在導管外圈)。
球囊的容積位30-40ml。
在控制晶片上連接有參數顯示器。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發明能通過微創的方式進行使用,使用過程中能實現增加回心血量,減輕肺水腫的作用,而且不完全依賴於左心室射血功能就能進一步增加心排血量和主動脈壓,改善冠狀動脈和外周動脈的灌注,對於頑固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ami)合併心源性休克(cs)、難治性不穩定型心絞痛、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高危pci患者(左主幹病變、嚴重多支病變、重度左心功能不全)以及pci失敗需過渡到外科手術等情況均可適用,而且整體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效果理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實施例:用於調控左心室容量以改善心臟泵功能的輔助裝置,包括控制晶片1,在控制晶片1上連接有心電傳感器2、心臟壓力傳感器3、反搏泵4及操作模塊8;在反搏泵4上連接有球囊導管5,在球囊導管5的末端連接有左心室球囊6;所述的球囊導管5分為中央腔和外周腔;球囊的容積位30-40ml;在控制晶片1上連接有參數顯示器7。
控制晶片1作用是接受心電傳感器2及心臟壓力傳感器3的參數,以及控制反搏泵4的工作情況,至於如何將心電傳感器2及心臟壓力傳感器3的參數與控制晶片1內預設數據結合對反搏泵4的工作情況進行實時控制,這是現有技術所常用的技術手段,也可根據需要自行進行設計調整,此處就不再贅述,也非本發明的保護點。同樣,至於電路接口連接等方案也為現有技術。
操作模塊8採用機械鍵盤、觸摸式控制屏或智能終端(如智能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其作用是對控制晶片1的進行參數修改或對反搏泵4的工作進行實時幹預,保證緊急情況時的安全性。
參數顯示器7對控制晶片1接收到的各項參數進行直觀顯示。
球囊導管5由高分子材料聚氨酯類製成,具有較好的抗血栓性能和生物組織相容性。
由反搏泵4、控制晶片1及相關的接口與電路組成反搏儀。
為了便於理解,本發明還具體提供一種具體使用時的操作方案:
植入步驟:絕大多數經股動脈置入,將反搏泵4與氣源連接。
1.在無菌操作下,穿刺股動脈,送入導絲至左心室,經血管擴張器擴張後送球囊導管5。
2.將球囊導管5的中央腔穿過導絲,在x透視下沿導絲將氣囊導管緩慢送至左心室內,撤出導絲。
3.採用無鞘氣囊導管時,先用血管擴張器擴張血管,再用止血鉗擴張皮下組織,經導絲直接送入球囊導管5。
4.固定鞘管和球囊導管5,經三通接頭將球囊導管5的前端連接反搏儀的反搏泵4,調整各種參數後開始反搏。
5.連接心電傳感器2,獲取心電信號。
6.連接球囊導管5的中央腔至心臟壓力傳感器3獲取壓力信號;球囊導管5的外周腔連接反搏泵。
7.選擇觸發模式(心電或壓力觸發)。
8.根據反搏波調整左心室球囊6的充氣放氣時間。
9.調節反搏比例及強度。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於調控左心室容量以改善心臟泵功能的輔助裝置,包括控制晶片,在控制晶片上連接有心電傳感器、心臟壓力傳感器及反搏泵;在反搏泵上連接有球囊導管,在球囊導管的末端連接有左心室球囊。本發明能通過微創的方式進行使用,使用過程中能實現增加回心血量,減輕肺水腫的作用,而且不完全依賴於左心室射血功能就能進一步增加心排血量和主動脈壓,改善冠狀動脈和外周動脈的灌注,而且整體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效果理想。
技術研發人員:吳強;陳保林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吳強
技術研發日:2017.06.29
技術公布日:2017.09.15